02.07 “常遇春” 是怎么死的?如何躲过了朱元璋对功臣的清洗

古时的战场,如今已成人声鼎沸的城镇;曾经震天的嘶吼,都已被阵阵劲风带走,不留回响;那时遍地的鲜血,成山的尸骨,怕是已被历史踏平,没有痕迹。而当年将军手中那精光闪耀、令厉鬼胆寒的神兵,也已随将军的魂魄而逝,永远长眠黄泉。

洪武二年(1369年)二月,奉朱元璋之命,常遇春率九万军队出征开平,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元顺帝收拾掉一—如果杀不了他,起码也要把他赶走,赶得越远越好。

“常遇春” 是怎么死的?如何躲过了朱元璋对功臣的清洗

朱元璋算是彻底盯上了元顺帝,其实这个无能的皇帝对朱已经没有任何威胁了,而且从元顺帝的逃跑行径也能看出,这皇帝实在是没有什么文韬武略,根本不可能组织任何有效的抵抗—对朱元璋来说,元顺帝根本不值一提。可这样一个无能之人也不能放过——哪怕再无能,他头上也顶着元朝皇帝的名号,这个名号存在一天,他朱元璋就一天不得安生,总觉得自己名不正言不顺的。所以,他派了手下猛将常遇春去攻打元顺帝——实在是有点杀鸡用牛刀,不过也可以窥见朱元璋想一举灭掉元顺帝的迫切心情。常遇春对这次的任务更是信心满满,势在必得。只不过,朱元璋没有想到,常遇春本人更没有想到,这次看似简单的出征,竟会成为常遇春在战场上最后的绝唱。

常遇春带着他手下的九万精兵,浩浩荡荡开赴开平。他相信自己将铸就战功,却没料到这就是自己的句点。

常遇春作战,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快。除了速战速决,他基本上没有什么别的战术,单凭速度,常遇春也有把阵地战打成突袭战的本事。而他百战百胜的秘诀,也是因为快;还没等敌人做好部署,常遇春就带着士兵杀到;就算做好部署,常遇春也会带兵杀过来激战一番,然后马上撤退,敌人根本来不及作出任何反应。一切军事计划在常遇春的速度面前都形同虚设,他对速度的酷爱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所谓兵贵神速,常遇春算是这句话的最好解释。

他这次的副将李文忠也是一个以作战迅速著称的将领,这两个人凑到一起,只能说,元军的运气太不好了。

“常遇春” 是怎么死的?如何躲过了朱元璋对功臣的清洗

常遇春这次的战斗与前几次相仿,实在无从叙述:他实在太快了,快到来不及让人记录下作战过程。“取开平,道三河,经鹿儿岭,过惠州,败故元将江文清兵于锦川,得士马以千计。次全宁,故元丞相也速复以兵迎战,又败之。也速遁去。进攻大兴州,文忠谓遇春曰:‘元兵必走,乃分兵千余为八屯,伏其归路,虏果夜遁,遇伏,大破之,擒其丞相脱火赤。遂率兵道新开岭,进攻开平。元主先已北奔,追北数百里,俘其宗王庆生及平章鼎住等,斩之。

凡得将士万人,车万辆,马三千匹,牛五万头,蓟北悉平。”(《明实录》)只消百余字,就足够记录常遇春指挥的四次战役,只因在这过程中,常几乎遇不到任何有效的反抗——当然,他也绝不会给敌人任何反抗的机会。

李文忠不仅像常遇春一样善于速攻,还是一个具有谋略的将领。进攻大兴时,他已经看出元军不会做任何抵抗,但似乎也不会平静地投降,因此,他们只有逃跑这一条路可走。但如果只是收获一座空城,实在没有什么意义。因此他向常遇春建议,将千余士兵分为八组,埋伏在元军逃跑的必经之路上,打他个措手不及。元军到了夜里果然弃城逃跑,却不料中了埋伏,大败。元朝丞相脱火赤亦被伏。

等到常遇春率军抵达开平,藏在此地的元顺帝早就带着老婆孩子跑了。这个元顺帝,逃跑的本事还是属于上乘的。一个曾经养尊处优的天子,居然也能把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过下去,不得不说,对生的渴望能激发出人的无限潜能。

可元顺帝忘记了一点一—常遇春是谁,他可是明朝第一先锋,怎么可能任凭快要到手的猎物就这么从他的眼皮底下安然逃脱呢?抓不住你,也不能让你好过。

常遇春一气向北追了数百里,俘获了宗王庆生及平章鼎住等人,并把他们统统杀掉。可怜的元顺帝,被常遇春向北撑了数百里不说,本来还想回大都享福的他,这下不仅没回成,反而被赶到了荒无人烟的草原深处。这个皇帝,着实倒霉。

谁让他遇见的是嗜好赶尽杀绝的常遇春呢,元顺帝还能留着一条命,就已经万幸了。这一仗,常遇春斩获颇多。俘虏将士万人,缴获车万辆,马三千匹,牛五万头,其余的宝物更是不计其数。元顺帝带到开平的那些家当,都被常遇春搬了回来。常遇春总共才带了九万人出征,这一下,几乎人人身上都有战利品,人人身后都跟着俘虏,实在是风光无限。

只可惜,这凯旋豪情却在柳河川戛然而止。

常遇春班师途径柳河川时,不幸暴病而死,时年四十岁。这不知名的病魔,竟然轻而易举地夺去了常遇春的生命。生死面前,人人平等——可叹,人人终于平等;可悲,人人只能平等。

一代名将,就此魂飞魄散。他还没来得及完成剿灭北元的使命,还没来得及参与治理这一片他辛苦打下的江山,还没来得及享受战争结束后的天伦之乐,还没来得及将他的一身武艺传于后人……常遇春当然不甘,可不甘又如何,在命运面前,纵使骁勇有如常遇春,也一样无可奈何一—他纵有惊人的速度,却仍跑不过命运的车轮。就这样,命运伸出手,带走了这个骁勇善战的奇男子,也带走了他所有的荣耀。

柳河川,柳河川,地名中有个“柳”字——难道当真要他在此停留,再也不走吗?

噩耗传回京城,朱元璋闻之大恸:开国之初就折去一员猛将,对朱元璋来说,这是莫大的损失。况且这个人曾帮自己打下了半壁江山,曾于危难之际解救了自己,劳苦功高。此时的朱元璋,其悲痛应该是真实的,毕竟,这是与他并肩作战多年的战友,他们之间,是有感当常遇春的丧队到达龙江时,朱元璋亲自拜祭,并且让礼部的官员制定丧葬的规制。后来,朱元璋决定按照宋太宗给韩王赵普的丧葬仪式来办。赵普何人?就是那个当年协助赵匡胤发起陈桥兵变的人,就是后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宰相,就是那个一直在幕后出谋划策、影响了宋朝几百年的韩王。在朱元璋心中,常遇春是他的左膀右臂,也是他治理天下所倚重的人。

朱元璋给予常遇春无上荣耀追封开平王,益忠武,这是武将的最高谥号了,并且让他配享太庙。太庙是供奉皇帝祖先的地方,历朝历代,只有寥寥几人能够获此殊荣,而常遇春,当之无愧。

然无论加在身上的荣耀有多少,斯人已逝,这些于他来说都已没有任何意义。常遇春是幸运的,他倒在了一生为之痴狂的战场上,将自己的血肉化为无尽的屏障,保护着这片他深深眷恋的热土;常遇春是幸运的,他躲过了朱元璋对功臣的清洗,躲过了冤死刀下的命运,也躲过了兔死狗烹的悲凉。他在其生命绽放得最绚烂的时候离去,将这一刻永远定格。谁也拿不走属于他的荣耀,谁也代替不了他大明第一先锋的位置一一他,常遇春,留给后人的是一抹所向披靡的背影和无坚不摧的气概。

常遇春,一个伟岸决绝的奇男子,一个纵横天下的大将军,他在元末明初的世事变幻中,犹如一柄利剑直直挺立在大明的疆域上,定住了风云,定住了江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