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清和聚焦,政策漸轉寬信用,降息週期或已開啟

清和聚焦,政策漸轉寬信用,降息週期或已開啟

聚焦 · 清和觀點

◆ 11月18日,出乎市場意料,央行開展了7天期逆回購1800億元,中標利率為2.5%,下調5個基點,系2015年10月27日以來首次下調。


◆ 央行近期連續下調政策利率,體現其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為經濟增長託底的意圖,降息週期或已正式開啟。


◆ 目前房地產融資受限,受國家管控較嚴格,雖然10月份整體CPI已達3.8%,但核心CPI實際處於通縮狀態,同時PPI也受需求不足影響處於通縮狀態,寬鬆的貨幣政策並不受其影響。


◆ 中國經濟主要是結構性問題,更需要積極的財政政策來精準實施經濟刺激,協助轉換經濟發展動力,因此清和投資認為,未來在實施寬鬆貨幣政策的同時,預計也會同時加大財政政策的實施力度,2020年專項債的下達,無論從速度還是額度上都會有所提高。

清和聚焦,政策漸轉寬信用,降息週期或已開啟

1、7天逆回購利率意外降低5BP

清和聚焦,政策漸轉寬信用,降息週期或已開啟


11月份以來,央行的動向可謂是非常罕見,備受市場關注。


11月5日,央行開展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投放4000億元流動性,中標利率3.25%,較上期罕見下降5個基點,是2016年以來的首次降低MLF利率;


11月15日,央行超市場預期,再度開展MLF投放2000億元流動性,中標利率為3.25%;


11月18日,又一次出乎市場意料,開展了7天期逆回購1800億元,中標利率為2.5%,下調5個基點,系2015年10月27日以來首次下調。


清和聚焦,政策漸轉寬信用,降息週期或已開啟

2、降息週期或已開始

清和聚焦,政策漸轉寬信用,降息週期或已開啟

逆回購是指,央行通過向一級交易商(大型商業銀行、券商)購買有價證券,以約定的利率釋放流動性資金,並在約定日期再將有價證券出售,回籠資金的交易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逆回購位列央行各類流動性工具之首,逆回購利率(約定的利率)也已成為貨幣市場新的利率風向標,其值大小直接決定一級交易商負債端成本,進而影響中小銀行和金融機構的負債端成本,從而影響實體經濟貸款利率。


以7天期逆回購為例,截止到11月20日,2019年央行累計開展了69次7天期逆回購,累計投放51250億元流動性資金。


清和聚焦,政策漸轉寬信用,降息週期或已開啟


11月18日,央行再度開展7天期1800億元逆回購操作,金額、期限都在市場預期之中,但令市場感到意外的是利率的下調。央行近期連續下調政策利率,體現其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為經濟增長託底的意圖,降息週期或已正式開啟。


這一次央行“降息”,實際的影響相對有限,更主要的是信號意義,釋放貨幣將加強逆週期調控的信號,7天期逆回購作為央行最重要的貨幣工具之一,其利率下調5BP,標誌著貨幣政策寬鬆程度進入新階段。


同時我們可以看到,11月20日一年期和五年期LPR報價較之前均下調5BP,目前報價分別4.15%和4.8%,主要系MLF降低5BP導致其報價下調。但值得一提的是,一年期LPR報價均已在8月和9月有所下調,但5年期LPR報價系3個月以來首次下調,5年LPR主要對標房貸利率,這將有利於房地產行業,傳遞了較強的政策信號。

3、物價和房價難以對寬鬆貨幣政策形成掣肘

清和聚焦,政策漸轉寬信用,降息週期或已開啟


我們可以看到,近幾月央行實行全面降準和定向降準,釋放9000億資金,後來又降低MLF和近期7天逆回購利率,寬鬆的貨幣政策主要的掣肘因素是通脹。目前房地產融資受限,受國家管控較嚴格,雖然10月份整體CPI已達3.8%,但核心CPI實際處於通縮狀態,同時PPI也受需求不足影響處於通縮狀態,寬鬆的貨幣政策並不受其影響。


全部工業品PPI同比不斷下降,2019年10月已下降至-1.6%。PPI的負增長降低了企業利潤,導致企業借款成本和經營成本不斷提高,債務高企。在CPI方面,居民整體CPI在 2019年10月達到3.8%的高點,主要系豬肉價格推動上漲所致;核心CPI從2018年2月份同比2.5%的增長率下降到今年10月份的1.5%,處於通縮水平,主要系需求不足所致。


清和聚焦,政策漸轉寬信用,降息週期或已開啟

清和聚焦,政策漸轉寬信用,降息週期或已開啟


目前全球經濟下行,世界上已有近30個國家進入降息週期,歐盟、日本、瑞士、瑞典和丹麥已實行負利率來刺激經濟的發展,中國無論從貨幣空間還是經濟狀況都已到了降息週期,通過寬鬆的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的發展。但中國經濟主要是結構性問題,更需要積極的財政政策來精準實施經濟刺激,協助轉換經濟發展動力,因此清和投資認為,未來在實施寬鬆貨幣政策的同時,預計也會同時加大財政政策的實施力度,2020年專項債的下達,無論從速度還是額度上都會有所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