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立法+全民文保,互聯網時代裡的文保新模式

希臘是一個文物大國,僅世界文化遺產就有17處,考古博物館200多座,考古遺址約2萬處。希臘獨立一百多年來,歷屆政府都不遺餘力地保護文化遺產,健全的法律和有效的管理起到決定性作用,民間力量則起了很好的輔助作用。

希臘世界文化遺產特點

希臘共和國位於巴爾幹半島南端,東地中海北岸,愛琴海、愛奧尼亞海與地中海在其東、西、南三方環繞。希臘是西方文明的搖籃,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400年出現的愛琴文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早和最輝煌的文明之一。

他山之石 | 立法+全民文保,互聯網時代裡的文保新模式

雅典衛城

希臘的歷史悠久曲折,決定了希臘文化遺產獨特的歷史文化特色。首先,希臘歷史悠久,古代文明的輝煌可與中國、印度、埃及、巴比倫等東方文明古國相媲美,偉大的古代希臘人創造了諸多傳之後世的大理石雕塑、青銅藝術品和石築建築,以及許多一直影響到現在的文化成就。如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沉寂了千年之後,在法國人顧拜旦等人的奔走呼籲下,於1896年復辦,並逐漸成為了當今世界最大的綜合運動會,倡導和平友愛的奧林匹克精神傳遍了我們這個藍色的星球,可以說這是古希臘人對人類的一項傑出貢獻。而舉辦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遺址——奧林匹亞因此具有了無可比擬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順理成章地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像這樣的歷史文化遺蹟在希臘舉不勝舉,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遺址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即使如此,面積僅有l3萬多平方公里、人口僅有1000多萬人的希臘卻擁有了13處世界文化遺產,是世界上人均文化遺產最多的國家之一

他山之石 | 立法+全民文保,互聯網時代裡的文保新模式

奧林匹亞考古遺蹟

其次,希臘歷史上也是個多災多難的國家,古典文明的黃金時代過後,即落入了被外族征服與統治的深淵。羅馬人、土耳其人、英國人接踵而來,他們對於古希臘文明遺產無不懷著欽佩羨慕之情和覬覦之心,對於希臘古代的各種雕塑、建築等藝術品都欲取之而後快,再加上宗教打擊、排斥異教文化的原因,希臘的文化遺產在歷史上遭到了一次又一次掠奪與破壞,毀損十分嚴重,完整保留下來的十分稀少,大多為後人發掘出來的建築輪廓和有幸保存下來的一點殘垣斷壁,這是希臘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特點。

希臘政府的管理與保護措施

希臘的文化遺產保護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在1830年獨立以前,希臘處於信奉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之下,奧斯曼人出於剷除異教影響的考慮,對希臘的文化遺產沒有采取絲毫的保護措施,甚至進行大肆破壞。在奧斯曼帝國統治後期,西歐列強勢力開始滲入希臘,他們對於希臘的文化遺產更是垂涎三尺,利用各種手段將那些精美絕倫的藝術品運回本國,佔為已有。直到現在,英國的大英博物館、法國的盧浮宮裡仍然藏有大量的希臘文物,並且大部分作為鎮館之寶,古希臘文物的價值和古希臘文明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1830年,希臘正式獨立。希臘政府開始採取各種措施來制止文物的流失,並加強對文化遺產和歷史遺址的保護。

他山之石 | 立法+全民文保,互聯網時代裡的文保新模式

塞薩洛尼基古建築

遺產保護,法律先行

希臘是歐洲國家中較早立法保護文化遺產的國家之一,1834年就通過了第一部文化遺產保護法,確立了此後一直被遵循的文化遺產保護原則:文化遺產是所有希臘人的共同國家財產,任何投資和發展計劃都不能對文化遺產保護造成負面影響。這一原則受到了憲法的保護。目前,希臘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支柱性法律是2002年通過的《古蹟和文化遺產保護法》。這一法律把保護歷史遺蹟囊括進開發、規劃和環境保護政策中,強調文化遺產與其周圍的自然環境密不可分,而且把神話、習慣、舞蹈、音樂等非物質遺產也納入了保護範圍。

保護第一,利用第二

和其它歐洲國家一樣,希臘政府在對待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的關係時,從來都是把保護放在第一位。希臘政府和社會已經達成了這樣一種共識:歷史文化遺產一旦破壞,就不可再生;破壞文化遺產,就是破壞歷史文化。例如,為了避免旅遊對遺產的衝擊,希臘政府對參觀文化遺產的客流進行多種手段的限制,如多種票價、輪流開放、提前預約和人數控制等。

他山之石 | 立法+全民文保,互聯網時代裡的文保新模式

科孚古城

積極鼓勵,發動民間

希臘政府鼓勵個人、公司和團體參與和資助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近幾年,希臘民間文化遺產保護組織的重要性得到提升。這些通常由專家和公眾人物牽頭成立的組織,對增強公眾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動員民間資本方面起了積極作用。成立於2008年的迪亞佐馬協會是一個比較成功的例子。該協會由希臘前文化部長貝諾斯牽頭組建,成員包括考古學家、藝術家、文化部職員、地方政府代表和普通公民等。近年來,這一協會從事的一項主要工作就是募集資金,研究、保護、修復和使用希臘境內的古劇場。

西安城牆:立法+全民保護

希臘歷史悠久,文化遺產眾多。在長期的管理實踐中,希臘政府對世界文化遺產的管理形成了注重立法、注重保護、注重遺產整體環境的特點,並在保護的前提下發揮文化遺產的精神教育作用、開展國際交流、對遺產進行深層次的開發。不難看出,希臘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和管理的經驗,最重要的就是立法保護和發動民間力量,這兩點同樣對我國文化遺產保護有很重要的借鑑意義。其實,西安城牆也一直在向這兩個方向努力。

他山之石 | 立法+全民文保,互聯網時代裡的文保新模式

西安城牆是西安這座千年古都最大的標誌性古建築,也是世界上迄今保存最為完好、規模最大、歷史價值最高、建築最為宏偉的古城堡建築。西安城牆集中地展示了中華民族在政治、軍事、建築、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傑出成就,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當之無愧的中華民族的文明瑰寶。西安城牆始建於隋唐年間,經後世歷代擴建修葺而成如今的雄偉磅礴。飽受千年風霜,歷經千年守護,新時代裡的西安城牆又迎來了新的守護。

2009年11月1日正式頒佈實施的《西安城牆保護條例》是專為規範西安城牆保護與管理工作的地方性法規,讓西安城牆的保護正式進入了有法可依的時代。延續千年的守護情,在今天,換了一種更科學、更有保障的方式續寫下去。

他山之石 | 立法+全民文保,互聯網時代裡的文保新模式

《西安城牆保護條例》除了從立法角度加強對西安城牆的保護,還鼓勵社會各界、國內外組織和個人出資建立西安城牆保護基金會。2011年,在這一指導思想下,西安城牆保護基金會宣告成立,開啟了西安城牆的全民文保時代。

“互聯網+”時代裡,人人都可做公益,文保也變得更加接地氣。西安城牆保護基金會自成立以來,在做好壯大智庫力量、開展專題科研、參與國內外交流的基礎上,進一步將文保理念升級到全民參與。西安城牆保護基金會於2019年4月、6月相繼推出了數字化文保互動H5“城牆守護人計劃”和“小小城牆守護人計劃”。一經推出,就刷屏朋友圈,人人爭當城牆守護人,這是“科技+文化”的一次新鮮嘗試,更是對“全民文保”在網絡時代的踐行。

他山之石 | 立法+全民文保,互聯網時代裡的文保新模式

立法保護,有法可依,是保護西安城牆的堅強後盾、強大支撐;西安城牆保護基金會匯聚全社會力量,發起全民文保,讓文化遺產融入大眾日常生活,讓全民文保深入人心,構建起公眾對於西安城牆文保的主人翁意識,這才是互聯網時代裡的文保新模式。

他山之石 | 立法+全民文保,互聯網時代裡的文保新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