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112:中國治理框架與浩然正氣

2008年,隨著全球性城市化拐點的出現,全球通過工業化和城市化投資釋放貨幣的閥門悄然關閉,社會進入還債週期,資本主義內生性矛盾開始全面爆發。表現為:第一,2008年,全球金融中心美國爆發改變歷史進程的次債危機,被全球深信不疑的美金,開始變成人類普遍質疑的、逐漸失去償還能力的美元;第二,全球債務屢創新高,從政府到企業,從企業到家庭,債務的洪水開始滲透至全球的每個角落,債務讓各種矛盾逐漸走向白熱化。第三,城市化訂單是階段性、一次性需求,城市化拐點之後,訂單結構性向下,而債務制度則要求經濟永續增長,這導致人類開始悄然觸碰環境的底線,全球環境開始面臨系統性崩潰的風險。簡言之,形成於300年前的資本主義治理框架已經不再適合於今天的世界,不再適合於智能化時代,尤其是不在適合社會主義中國。更直接說:資本主義制度的合法性終結於:它危害人類的生存。

一、資本治理框架預設危機,保證2/8法則

城市化拐點是現代經濟(資本主義治理框架)的分水嶺。在城市化拐點之前,市場訂單以工業化和城市化投資為主體,投資來源:貸款。經濟運行的主要模型:

貸款投資=企業收入=利潤+工資=資本+儲蓄

概括為:貸生存,居民儲蓄不斷增加,社會蒸蒸日上。

城市化拐點之後,市場訂單以消費為主,經濟進入還本付息週期。經濟運行的主要模型:

儲蓄+工資=企業收入=利潤+工資=還本付息+工資

概括為:存還貸。由於貸款利息增速更快,因此,即使所有儲蓄都被賺走償還貸款,也依然難以償還貸款的本息。這導致經濟危機不可避免。

二戰後,所有完成城市化的經濟體都曾經遭受這一框架的重創。

上世紀70年代末,美國出現十年滯漲;

上世紀80年代初,拉美出現債務危機;

上世紀80年代末,東歐解體,社會主義陣營遇到普遍危機;

上世紀90年代初,前蘇聯解體,日本地產泡沫破裂,從此,曾經的兩個世界第二,開始長期沉淪,俄羅斯陷入經濟倒退,日本開始進入下流經濟;

上世紀90年代末,東南亞遭遇經濟危機,四小龍、四小虎的經濟開始逐漸失去活力,老態龍鍾。

2008年,全球城市化率達到50%,全球金融中心美國立竿見影的爆發次債危機,資本主義制度開始反噬資本主義的中心與大本營。看似世界懷疑的是美元,實則世界是懷疑的資本主義制度的合法性。但資本主義制度下,高度分工、高度分科、相互制衡的博弈框架又導致每個領域的專家都難以拿出全新的治理框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