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普洱茶有茶梗是好事還是壞事?茶梗能喝嗎?

楊楣


其實帶有少量茶梗對於普洱茶韻味的提升是有幫助的,茶梗本身茶味淡,苦澀味輕,但甜度好,並且持久性好,但不能因它有甜度好這個特點就可以多弄一些進去,過多就會影響茶味的厚重度,茶湯的濃稠感同時也會降低,因此茶梗適量才是關鍵,一般認為春茶採摘時,應從新發出茶葉與樹枝的根部採即可,這樣採摘下來的茶葉會留適量的梗

如果茶葉發的過快或過老,比如夏茶或秋茶,那就要從第二葉下的一公分處採是比較合理的,對於夏茶或秋茶不建議採一芽三葉,因為第三葉過老了,它的茶葉薄,水味偏重,並且在製作過程中它們會有大量的黃片出現,得不償失。

單獨的茶梗沖泡出來的水是可以喝的,沒有任何問題,但它基本上沒有茶味,僅有一點甜味,與喝白開水沒有太多的不同。


老徐談茶


我是強哥 我來回答

對於普洱茶來說,茶梗這個事,避免不了的,不管是採摘還是加工。

關於茶梗的好壞,可以這麼來回答。



如果是當年需要銷售的。散茶或者茶餅之類的,有茶梗就是影響美觀,不利於銷售,老有即使有也要儘量少一點,不能太多。


普洱茶裡邊全芽頭的質量好差,量還是少的。大部分的都是有梗的。普洱茶的茶梗,轉化幾年之後就會變成普洱茶甜感度的主要來源讓普洱茶口感更具風味。不過這需要時間的轉化。從這方面來說有點茶梗是有好處的。但是太多了也不好,會使陳年的茶葉有朽木的味道,影響口感。



做伏茶磚黑茶磚的時候,裡邊必不可少的就是茶梗,有一些還會特意的去收普洱茶梗或一些鐵觀音的茶梗加進去,以期望他們後期有一個比較好的轉化。



帶梗比較多的茶葉更多的是加工成磚做邊銷茶或者碎的紅碎茶。

關注強哥 感受茶道的魅力 提高生活的品質


跟著強哥學茶道


普洱茶依外型來看就有分好多種,有緊茶、散茶、沱茶等,而這些茶一眼看上去都像沒有茶梗相同。由於茶梗影響了茶葉的漂亮,所以人們往往忽視了茶梗的長處,卻不知道普洱茶茶梗的成效有多少,對茶葉的質量有多重要,總是對茶梗總是嗤之以鼻。都說普洱茶而泡,泡了七泡之後湯色仍是稠密,殊不知普洱耐泡的原因都是由於茶梗的聯繫。

茶梗中含有適當數量的香氣物質,茶葉香氣由榜首葉至第三葉逐步下降,而茶梗的香氣最高。茶葉香氣物質首要在茶梗和嫩葉的主脈中,並且嫩梗中的氨基酸高於嫩葉。莖梗中的維管束是營養和香氣的首要輸導組織,所含物質大部分是水溶性的,茶葉在加工過程中,香氣從梗中隨水分蒸騰轉移到葉中,這些物質轉移到葉片後與葉片的有用物質結合轉化構成更高更濃的香味質量。


普洱茶茶梗降糖的奇效:

近幾年,糖尿病出現年輕化趨勢,有的患者乃至是10歲以下的兒童。而糖尿病引起的各種併發症對人們的健康形成的損害更是嚴峻。因此,咱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早預防早醫治。而普洱茶茶梗的成效有一項就能夠降糖,即茶梗食療辦法,既簡略易學,又無毒副作用。選用的茶梗為普洱茶茶梗或是安溪鐵觀音成品茶的茶梗,要求茶樹年齡在70年以上。

煮茶梗的茶藝

1、煎水:水近三沸時,提壺離爐,將沸水衝入茶洗,接著沖刷公道杯、茶盞,然重新開始煎水。

2、備茶:備茶時將茶梗投入茶洗待用,投茶量約為茶銚的1/5。

3、浴茶:浴茶的時間約兩分鐘,較好燙洗兩次,以去其草青氣。比及水近三沸時,將洗過的茶梗投入茶銚,煮開約六分鐘,茶香透出茶銚時,即可斷火。

4、開湯:聽著茶銚中現已“聲聞俱息”,茶梗就現已煮好,能夠開湯了。

5、賞色:過濾後的茶湯呈琥珀色,相似武夷巖茶的湯色。

6、聞香:茶湯香氣則冷靜幽微,有一股特別的、近於幽谷山林的氣味,耐人尋味;

7、品茶:茶湯味道醇和厚重,一盞後喉底回甘,舌面生津,嘆未曾有。

8、悟禪:用煮茶梗法濾出的茶湯,味道醇和,茶香平平,茶心靈妙,最宜於禪修或修持茶道的茶友們,不光方便,並且精約,最有益於茶德。能用世人之所棄,來成果我輩人生的一番工作,大概是煮茶梗法最為精要的含義了。

其實普洱茶茶梗的成效有很多,其實茶梗的所泡出來的茶湯與普洱茶所泡出來的茶湯是相同的。但假如想製作出香高味濃的茶葉,必須在茶葉中加入適量茶梗,而茶梗的長度可根據茶類種類和花樣不同來決議。

瀏覽器直接搜“茶幫通”即可,望大家支持。也可關注公眾號:茶幫通(ID:chabangtong)


茶幫通


普洱茶有茶梗是好還是壞?

首先我們要明白,茶梗是什麼?有什麼含量,評判普洱茶好壞的標準是什麼?只有明確了這些標準我們才知道普洱茶中有茶梗到底好不好。

普洱茶屬於後發酵茶,從樹上採摘下來,經過攤涼、殺青、揉、太陽曬乾的工藝製作而成。茶梗的形成,很大的原因是採摘標準:在計劃經濟時代,是以綠茶、紅茶為標準的,芽頭多少、一芽一葉、一芽兩葉這樣的茶製作出綠茶、紅茶鮮爽度高,也漂亮有賣相,所以級別就高,賣得起價。所以茶農也會按級別高的茶標準來採摘。這也是在2008年以前,生態茶園,壩子茶比較流行,反而山頭上的大樹茶、古樹茶無人關注,你要是採得太老,梗太長賣不上價。

2008年之後,普洱茶的標準在轉變,古樹茶興起,品鑑的標準向口感韻味迴歸,一杯綠色環保無農殘的茶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認可。而古樹茶因為生長在深山老林,人為干預較少,沒有剎過頭,自然生長,發芽長葉時間上也不統一,茶農在採摘時不可能做到採芽頭,一葉二葉,有可能會採到一芽三、四葉,順帶就有了許多老梗。也就是接古樹茶來說,適當的老梗長允許的,但不能太多,多了就過尤不極了。

老梗的糖類物質較多,在普洱茶中,一直是以粗技大葉示人的,在普洱茶中,全芽頭,芽尖反而資味寡淡,不耐泡,在後發酵過程中,適當的茶梗混在裡面,反而增加了茶葉的層次感,耐泡度。

所以個人認為,評判普洱茶,就應該按普洱茶標準來說話,適當茶梗是正常的,但如果是以增加重量而刻意採摘長梗那就另當別論了。

我是#鴻蒙普洱茶#,每日直播講解普洱茶知識,歡迎喜歡普洱茶的新老茶友一齊交流


鴻蒙普洱茶


首先,茶梗可以喝,但是沒有茶葉好喝,淡淡的一點香甜味,帶澀和有木腥味。沒有太多的飲用價值。

我們看普洱茶發展的這些年來,對於茶葉原料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現在的普洱茶餅已經大部分很少看見明顯的粗大枝梗了。對於茶葉,越嫩等級越高,等級越低的普洱茶的原料就會越粗老。現在的普洱茶,好的都是對原料要求比較高,不太可能會出現粗梗。有明顯的粗梗不是好事,證明原料粗老等級低。但是按照現在的普洱茶採摘標準一芽二葉,有一些細梗子也正常,對品飲影響不大。


識茶空間


不懂就別瞎逼逼,茶梗的作用是什麼,為什麼要茶梗?一是茶梗是樹葉的頸,古樹茶由於樹比較高,所以沒法機器採摘,人工採摘只採葉的話很容易把葉子撕碎,所以不得不帶梗,另外茶梗沒有什麼茶味,但是有點甜,換句話說它不會起副作用,如果存放很多年的話,它會多了點甜味,茶湯多點厚重感。但如果是臺地料呢,全是機器採摘,葉子又那麼嫩,你就是想採茶梗也採不到,另外臺地料的茶本身味道很淺、很弱,你突然加些口感粗糙的茶梗進去,味道完全不搭,這還怎麼喝,同時臺地茶葉子比較小、比較嫩薄,加帶了茶梗也影響美觀,還做了十幾年自產自銷……這都不懂,你怎麼做的茶農?你不覺得這B裝的太過份了嗎


自蘭希


從號級茶、印級茶裡能看出來,壓制茶餅中拼入茶梗很有必要,可惜沒有文字可考證的箇中道理。曾經把有年份的茶梗煮起來也是很好喝的……


車海茶翁


首先介紹一下有茶梗的好:

● 茶梗本身含有大量的糖類物質,與茶芽、茶葉適當的組合,能夠顯著的提升茶品的口感。

● 茶梗還因為有效浸出物質特別多,沖泡時,就會增加茶葉的耐泡度。

● 在緊壓茶中加入適當的茶梗,可以使得茶葉的空隙增加,為茶與空氣的接觸提供了有利條件,方便了茶葉在後期的良好轉化。

為什麼多了不好?

外形粗老、長相成熟的茶梗,在普洱茶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並不是說普洱茶中茶梗越多越好,任何事物都講究適量搭配。普洱茶中若是茶梗添加過多,會使得馥郁茶香下降;普洱茶中茶梗較少或是幾乎沒有,則茶葉的耐泡度就會不高。茶梗與芽葉的適度搭配能夠將口感的質量顯著提升。


普洱阿清團隊


普洱茶有適量的茶梗絕對是好事,茶梗中的糖類物質和氨基酸類都顯著高於芽葉,而且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利於轉化,茶梗讓茶葉和空氣接觸面積更大。畢竟普洱茶不是綠茶,不能用綠茶芽葉標準看待。最簡單的是你看那些老茶友他藏的茶很少是純芽茶。


書劍仙童


普洱茶中的梗是很正差的事情,很多古樹都採一芽兩三葉,梗就是必須的了

好事還是壞事?沒啥壞事,有好料,有好工藝,有好茶喝還有什麼好計較的

茶梗能喝,茶梗在茶的後期轉化中轉甜,是很棒的哦

而且不僅普洱,白茶中也是允許拼梗的哦

好好喝茶,邊喝邊思考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