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低血壓怎麼辦,需要治療嗎?

低血壓怎麼辦,需要治療嗎?

所謂低血壓,一般指血壓低於90/60 mmHg。但對於高血壓患者、特別是已經發生心腦腎併發症的患者而言,血壓尚未低至這一水平即可出現血壓過低相關的臨床症狀。高血壓有害,血壓過低同樣會對身體產生不利影響。低血壓最常見於生長髮育過程中的青少年、體質虛弱者以及老年人,其危害性以及處理原則因人而異:

高血壓患者在接受降壓藥物治療過程中出現血壓過低或懷疑低血壓症狀(頭暈、頭痛、眼前發黑、暈厥等),應及時找醫生調整治療方案,視情況減少藥物種類或減小藥物劑量。

體位低血壓

在體位發生變化,如蹲起站立、長時間站立時由於頭部供血不足會出現眼前發黑、頭暈欲倒的症狀。此類型多見於血管硬化的老年人,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多數老年人會有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導致身體血壓調控能力下降;二是有些老年高血壓患者因服用降壓藥不當而造成的。患有體位性低血壓的老年人容易突然跌倒而骨折,甚至是意外死亡。嚴重的低血壓還能增加腦梗死和心肌缺血的風險。

體質虛弱致低血壓

體質虛弱者、青少年、缺少運動者及女性發生低血壓的機會較多,有的沒有任何症狀,有的可能出現頭暈、乏力、氣短、精神不振、易疲勞等。有些女孩為了瘦身,過度節食或者飲食結構不合理,導致體內營養供應不足,產生低血壓的症狀。

季節性低血壓

在天氣炎熱的夏天較為常見,因出汗過多導致血容量減少,加之血管擴張而會出現血壓降低,患者可有暫時性的頭痛、頭暈、胸悶、氣短等症狀。

如何處理?

低血壓一般不需要藥物治療,重在預防。首先要加強鍛鍊、增強體質。不論是年輕人還是老人每天都應堅持體育鍛煉,如果難以耐受劇烈的活動,可以選擇些強度不大的運動,比如散步、騎自行車、游泳、太極拳、廣場舞等;其次要合理飲食、加強營養。在生活中合理搭配膳食,不偏食,以保證攝入全面充足的營養物質。夏季是低血壓的高發季節,血壓偏低的人要注意多飲水、補充血容量,適當多吃一些含鹽量高的食物,防止血壓過度下降。老年人要特別重視體位性低血壓的預防。高血壓患者一定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降壓藥,不要隨意更換降壓藥的種類和劑量;平時要注意變更體位時的速度,比如起床或由坐位起立時不要過急過快。如果症狀長期得不到緩解,就要及時去醫院診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