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带“牙”出生,是吃货?还是“不吉利的恶魔”?-胎生牙全解密

今早一上班就有个产科会诊,先上图一睹为快吧。

带“牙”出生,是吃货?还是“不吉利的恶魔”?-胎生牙全解密

原来是个初为人父的年轻人陪着紧张的奶奶,那个奶奶手里抱着个刚出生不到10小时的新生儿,其下牙龈有个绿豆大小的黄白色“赘生物”。科室里的未出阁的年轻漂亮的护士妹妹也连连称奇,说还从未见过这种情况,还很新奇的拍照要留资料。

带“牙”出生,娘胎里就是个天生的“吃货”吗?在很久远的古时候,甚至认为“带牙出生的婴儿是恶魔”,常常这样的婴儿一出生就被残忍绝情的遗弃。即使在生命科学文明发展到现代的今天,仍有部分边远的地方的老人,认为这是“鬼牙或者认为”“带牙出生”的小孩是不吉利的,会“克父母”。

其实,这些都是不正确的认识。这只是牙齿发育的一种异常现象。婴幼儿时期牙齿发育异常一般有下面几种情况。

一、胎生牙

如果是一出生就存在口腔里的就叫“胎生牙”,也叫“诞生牙”。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胎生牙就是乳牙的过早萌出,大多数是额外牙(就是多余的牙胚发育而成),少数是正常的乳牙。其过早萌出的原因不甚明了,可能和感染、发热、创伤、营养不良、牙胚位置较浅、激素刺激和孕妇暴露于环境毒素、遗传等可能是其诱发因素有关。

据有关研究数据表明,胎生牙的发生率在1/2000-3000,胎生牙85%是下颌中切牙,11%是上颌切牙,3%是下颌尖牙和磨牙,只有1%是上颌尖牙和磨牙。胎生牙通常成对出现,很少超过两颗。胎生牙可能和正常乳牙一样大小和形态,然而这种牙齿一般会更小、圆锥形、微黄色,釉质和牙本质发育不全,牙根形成不足或没有牙根。

带“牙”出生,是吃货?还是“不吉利的恶魔”?-胎生牙全解密

一旦发现婴幼儿口腔里有胎生牙,宝爸宝妈爷爷奶奶们都应不必过分紧张,应先到口腔科检查其具体情况,再根据检查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

1、如果检查发现胎生牙牙根尚未发育,常常是软软的,并很松动。因极度松动可能影响婴儿哺乳或有可能脱落而被婴儿吸入气管造成危险,应该及时今早拔除。有国外的专家建议一发现即应拔除。

2、如果检查发现胎生牙很牢固,应先观察,部分属于多生的额外牙的,通常牙根不能发育,从而慢慢的在哺乳或喂奶瓶的过程中,会慢慢的松动。这种情况最终都应拔除,宝妈宝爸要经常观察,如果发现很松动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争取及时拔除松动的胎生牙。因为如果极度松动,可能在喂奶过程中或吸允吞咽中误入咽部或气管,引起窒息。

3、如果刚开始胎生牙很牢固,经过3-4月后可能更牢固。这种情况,可能是过早萌出的乳牙,则应该尽可能的保留。因为如果拔牙反而会造成乳牙缺失、发音不标准的问题,甚至可能因为不美观而影响小孩的心理发展。但这时可能会出现新的情况:母乳喂养时胎生牙会容易影响吸奶,也容易咬伤乳头,使乳母痛苦不堪;奶瓶喂养过程中,胎生牙会摩擦舌系带,容易引起舌腹溃疡及牙周软组织出血,造成创伤性溃疡。这时需要改变喂养方式来解决。

母乳喂养时宝妈要掌握适当的哺喂姿势,以防喂养困难或乳房受伤:

  • 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找到一个舒适的坐姿或卧姿。
  • 一只手抱住宝宝,另一只手托起自己的乳房,主动用乳头去触碰宝宝的嘴角,引发宝宝觅乳反射。
  • 一旦宝宝张开嘴,就迅速将宝宝的头部贴紧胸部,让宝宝能够含住整个乳头及大部分的乳晕,要注意将乳头放在宝宝的舌头上方,而不是舌头下面。
  • 喂奶结束时,从宝宝嘴角放入一根手指,使宝宝口中由负压变为正压状态,这时抽出乳头可避免乳头受伤或胎生牙损伤而脱落。

如果出现口腔溃疡时的喂养:

可以改用小勺喂奶,以减少直接哺乳时胎生牙的反复前后移动,对舌和牙周造成的机械刺激。用小勺喂奶还可以观察胎生牙松动及周围软组织的情况。如发现牙龈组织的创伤与炎症,要及时就诊。


二、新生牙

如果是在出生1月之后长出的牙,一般叫“新生牙”。

带“牙”出生,是吃货?还是“不吉利的恶魔”?-胎生牙全解密

一般来说,新生牙都比较牢固,都应先观察并尽量保留,其原因也是因为如果拔除会造成乳牙缺失、发音不标准的问题,甚至可能因为不美观而影响小孩的心理发展。其护理情况也是与保留的胎生牙一样的,并且都需要非常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建议每天用纱布轻柔的擦洗口腔,以减少奶液在口腔中的残留,防止发生感染。

如果牢固的胎生牙或新生牙因为受损伤松动或并发感染而不能保留时就需要拔除,这种情况最好请专科医生来操作,因为可能引起拔牙创出血,有的时候需要行缝合操作。对婴幼儿来说,因为的全身血容量很少,容不得出血,口腔环境窄小不好操作,所以有时需要住院来处理。

需要住院拔除胎生牙或新生牙并行缝合的术后要注意口腔的卫生护理:

  • 要进行口腔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擦洗口腔,尤其是在哺乳后;
  • 密切观察拔牙伤口的恢复情况,一旦发现红肿加剧或有化脓,立即报告医生;
  • 5~7 日拆线,之后仍需继续进行几日口腔清洁。

  • 三、马牙子

    如果是出生时或出生后几个月内,在口腔上腭中线两侧和齿龈边缘出现一些黄白色的米粒大小牙齿状突起的小硬点,数目不等,很像是长出来的牙齿,就是俗称的“马牙”或“板牙”,是新生儿常有的生理现象之一。

    “马牙”并不是真正的牙,它是胚胎发育时期剩余的上皮堆积所形成的类似牙齿样的东西,并不是真正的牙齿组织。它的大小、形状以及内部结构都不像牙齿,也不能行使咀嚼功能。马牙一般没有不适感,个别宝宝会出现爱摇头、烦躁、咬奶头,甚至拒食,这是由于局部发痒、发胀等不适感引起的,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马牙不需要治疗,通过吸奶摩擦,一般数月后会自然就脱落了,并不会影响进食,也不会影响正常乳牙的发育,不会引发其他健康危害。

    有些家长因为担心而用针挑、布擦或淘米水擦破“马牙”,这都是不可取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因为新生儿口腔粘膜很娇嫩,粘膜下血管丰富,免疫力和抵抗力极低,如果用针挑破或用布擦掉“马牙”以后,会引起粘膜损伤很可能使细菌从破损处侵入,引起炎症。口腔炎症不仅使孩子受罪,严重的可能引起新生儿败血症。


    通过了我详细的解释说明,这对紧张的奶奶母亲和儿子宝爸,终于紧缩的眉头舒张开了,带着微笑抱着可爱的宝宝回去找宝宝的妈妈喂奶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