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 上百家網貸平臺清盤,核心原因就三個字

“又有一家網貸平臺清盤了!”5月3日,浙江P2P平臺泓源資本宣佈線上平臺停止運營,不少投資者對此議論紛紛。

自去年備案合規要求落地以來,網貸行業迎來暴風驟雨,很多網貸平臺舉步維艱。進入2018年,網絡資管等新禁令接二連三,更是讓部分平臺頭大,被迫清盤退場。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一季度停業平臺約為105家,麥穗金服、雅堂金融、領投鳥等平臺更是主動發佈清盤公告。盤點這些清盤的平臺,金評媒發現,它們停運原因中有不少相似之處。

平臺規模小,成本壓力太大!

1月23日,領投鳥在官網發佈公告稱,決定停止平臺運營及備案,進入正常清算流程。

上百家網貸平臺清盤,核心原因就三個字

此前的1月12日,上海市普陀區金融辦召開《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整改驗收及現金貸專項整治會議》,僅有8家P2P平臺受邀參加,其中領投鳥被列於普陀區政府首批整改名單。

業內人士分析,未列入本次整改名單的平臺與6月的備案已基本無緣。據相關人士稱:

“上海市網貸平臺備案標準將從嚴,首批備案將在數量上進行嚴格控制,預計90%以上的網貸機構都無法在首批獲得備案登記。”

因此,儘管領投鳥在業內算不上有名,但卻是一家極有可能在不久後就能通過備案的平臺。在如此可遇不可求的機遇面前,領投鳥居然選擇在關鍵時刻退出,這不得不令人感到萬分疑惑?

對此,領投鳥在其清算公告中表示:

“由於大量監管政策不斷出臺,都對現有的P2P平臺產生極大的衝擊。領投鳥經歷了轉型升級和監管考驗,於2017年12月6日正式收到備案許可,正式進入備案週期。但是領投鳥融資端一直屬於小眾平臺,沒有規模上的優勢,進而無法通過規模來降低成本。因此,公司最終決定停止領投鳥的平臺運營及備案,進入正常清算流程。”

重要信息要麼未披露,要麼未留存!

與上海的領投鳥不同,河北P2P平臺麥穗金服宣佈清盤的原因,主要是多項事務不合規。

根據麥穗金服公示的《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現場檢查事實認定書》顯示,2018年3月22日,麥穗金服受到監管部門的合規性檢查。該認定書顯示,麥穗金服存在26項不合規事實,其中有多達14項信息披露的問題。

上百家網貸平臺清盤,核心原因就三個字

上百家網貸平臺清盤,核心原因就三個字

首先,僅“網站披露內容不真實”和“公司在其官網上披露該公司部分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且披露不真實”兩項,就讓麥穗金服的“悲情”形象瞬間崩塌。對於小平臺而言,即便合規整改的高成本是不可承受之重,但若是誠信經營,倒也能贏得大眾同情,或是抱怨“監管無情”。那麼,麥穗金服連基本信息都不真實,就既不值得同情,也沒有資格說“監管無情”。

其次,麥穗金服“沒有保留合同及相關材料原件,對實際借款人不確定”和“未對信息披露內容進行書面留存”。一般來說,合規經營的公司是不應該有這種失誤的。究竟是真的沒有保留,還是保留了不敢拿出來,這是存在質疑的。

此外,其他信息披露問題都是很容易整改的問題,比如“經營範圍中沒有實質明確網絡借貸信息中介”“註冊地址與實際經營地址不一致”“沒有信息披露專欄”“沒有披露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組織架構及從業人員概況”等。然而,從2016年8月24日至2018年3月22日,在長達一年半的時間內,麥穗金服都沒能對上述問題進行整改,而整改這些問題,即便是隻有一個半月,也完全足夠了。這充分暴露了麥穗金服的合規意識的淡薄。

涉嫌自融,主動收手!

P2P網貸自融是不少平臺爆雷的主要原因,也是平臺出現提現困難或是跑路的罪魁禍首之一。不管P2P出於什麼目的自融,都是違法、違規的行為。

1月23日,成都雅堂控股集團突然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雅堂金融平臺決定從即日起主動退出P2P業務,未來,雅堂控股集團將專注發展新零售業務。”

公告一經發布,立即引發網絡猜測無數。雖然雅堂表示,監管收緊是導致退出的主要原因,其次企業現在的主要方向是雅堂小超集團。但有媒體曝出,雅堂金融涉嫌自融。

資料顯示,雅堂金融於2012年6月上線,運營主體為成都雅堂金融信息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5000萬元,法人代表及大股東為楊定平。

從官網發佈的雅堂控股集團戰略規劃圖中可以看出,雅堂金融主要為雅堂電商服務,而雅堂電商的運營主體深圳市雅堂家居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也是楊定平旗下產業。

上百家網貸平臺清盤,核心原因就三個字

雅堂金融此前宣傳,公司定位為雅堂電商供應鏈金融平臺,專注傢俱產業鏈細分領域,為雅堂電商傢俱產業鏈提供專業、可持續的金融服務。但是,據多家媒體調查發現,2017年6月起,雅堂金融的多個標的明確寫著為其股東或旗下產業融資,其中一個借款標的明確寫著借款為“雅堂控股集團參股企業股東融資”,另一隻創業標中也明確地寫著“融資項目為雅堂傢俱館。”而自融是P2P平臺不可逾越的紅線。

另外,從第三方網站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5月,雅堂累計成交額達95億元,總成交筆數30萬筆,總投資人2.5萬人,而總借款人卻只有2418人。目前平臺已無法查詢最新交易數據,但如此大的交易規模,借款人卻這麼少,基本可以肯定大部分資金走向自融。

逾期率壞賬率高,提現困難!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不斷加強,暴力催收等違規行為被禁止,網貸平臺不良資產處理時間週期變長,公司墊付資金壓力變大,導致回款逾期、壞賬率增加等。泓源資本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根據泓源資本平臺公告的說法,導致其清盤主要有三大原因:

首先,由於對逾期客戶不能進行上門催收和強制性拖車等,導致不良資產處理時間週期變長,墊付資金壓力過大;

其次,按照國家已明令禁止的借貸利息及各種收費綜合年化不得超過24%的要求,前期運營成本過高;

最後,泓源資本近期一直受到擠兌,且服務器出現故障導致後臺投資人數據出現問題,引起內部核心技術流失。

說來說去,這些宣告清盤的平臺,被迫也罷,主動也好,縱觀其官方公告,看上去各有各的苦衷,但歸結起來,不外乎就是三個字:不合規!要麼是合規壓力太大,扛不下去;要麼是不合規之處太多,積重難返;要麼是壓根兒不合規,從一開始就是濫竽充數的,現在不趁早清盤,難道等出事了,讓公安上門抓人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