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捷克的“擲出窗外事件”

十三世紀末的神聖羅馬帝國,早已日薄西山。國內各個大小諸侯相互爭伐,混戰不斷,以往至高無上的皇帝此時卻成了一個被架空了權力的傀儡。

大權旁落,早已引起了皇帝的恐慌。此時皇帝想要奪回以前至高的權力,而底下的諸侯卻想要從皇帝身上得到更多的權力,雙方矛盾重重,摩擦出了一陣陣的火花,而其摩擦的外力就是今天筆者想要說的發生在捷克的“擲出窗外事件”。

公元1526年,德意志帝國吞併了捷克。當時這個所謂的德意志帝國已經成為了一副空架子,名存實亡。奧地利是其中大大小小的諸侯中最有勢力的一個。奧地利的皇帝來自哈布斯堡家族,所以,捷克被吞併後,實際上也成為了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領地。但奧地利的皇帝曾經對捷克做過如下承諾:無論誰當上了奧地利的國王,都必須承認並遵守捷克王國的法律。


捷克的“擲出窗外事件”

公元1617年,哈布斯堡家族的斐迪南受德意志皇帝之封為捷克國王。斐迪南根本不承認曾經許下的承諾,完全把捷克當作奧地利的附庸國。無視捷克原有的法律,在捷克的各地,斐迪南都派了自己的官員去管理。捷克人受不了這樣的侮辱,心中蘊蓄著一觸即發的怒火。 自從十六世紀以來,歐洲發生了轟轟烈烈的宗教改革,“新教”在各國風行。但與此同時,保守貴族們組織了所謂的“耶穌會”,用以維護舊的宗教秩序,阻止新教的傳播。而斐迪南就是一個狂熱的耶穌會分子。

斐迪南為了反對新教,喪心病狂地借用手中的權力殘酷迫害捷克新教徒。這一切對於捷克人民來說,可真是火上澆油。

公元1618年5月23日,捷克人民終於按耐不住心中的怒火,開始了自己的反抗行動。一群武裝群眾和新教徒衝進了王宮,當場嚇得國王倉惶逃竄。

憤怒的群眾沒能找到國王本人,只好逮住了兩隻斐迪南國王最忠實的走狗。一氣之下將他們仍到二十多米高的窗外去。這就是著名的“擲出窗外事件”,大大震驚了歐洲統治者們。


捷克的“擲出窗外事件”

斐迪南決定說服哈布斯堡家族發動大軍,一舉掃平捷克,讓捷克人見識一下自己的厲害。怒火未平的捷克人對此紛紛組織起來,武裝自己。高喊著:“徹底推翻哈布斯堡家族”的口號。捷克人組成了自己的臨時政府,選出了三十名保護人領導起義。群眾佔領了政府各部門,廢除了一切法規和賦稅。 剛開始時,捷克起義軍所向披靡,殺進了奧地利境內,直逼維也納。此時,奧地利的老皇帝已經去世的,接任皇位的正是捷克人恨得牙癢癢的斐迪南。

聽到捷克起義軍已兵臨維也納城下,斐迪南嚇得面無人色,手足無措。只得派出一個親信作為全權代表去同起義軍領袖談判。

然而斐迪南根本無心談判,這充其量只是緩兵之計罷了。暗地裡,斐迪南早已派人去西班牙國王那搬討救兵了。


捷克的“擲出窗外事件”

如果起義軍能夠在這個時候,一鼓作氣攻進王宮,勝利便就在眼前。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起義軍的領導權全部掌握在捷克貴族手裡,這些貴族們一方面意圖迫使國王讓步,從中得到實惠,一方面又害怕如果起義真的勝利了,群眾的聲勢大起來會損害自身的利益,所以便同意了斐迪南的假和談。一天深夜,當捷克起義軍的戰士們正在睡覺的時候,西班牙軍隊從背後偷襲了,斐迪南的軍隊也從正面發動了進攻,起義軍腹背受敵,傷亡慘重,退回到了捷克。經此一戰後,捷克起義軍的領導者們開始動搖、叛逃,嚴重削弱了起義軍的力量。公元1620年11月初,兩軍在捷克首府布拉格附近進行決戰,由於叛逃者出賣了起義軍,再加之敵我力量懸殊,起義戰士紛紛倒在了自己的土地上,起義被殘酷地鎮壓下去了,捷克人民再次陷入奧地利的殘酷統治之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