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对待佛艺陶瓷的态度

摘要:在市场上寻访佛艺陶瓷手工作品,其价格一般要比同类花鸟、山水陶瓷作品高出一些。往往那些坚持用心进行佛艺陶瓷创作的人,他们的作品渐被同行、顾客认可,形成良性循环。只为经济利益而来,而没有研究佛教文化、没有信仰认同的人做佛艺陶瓷的,这条路走不长远。

对待佛艺陶瓷的态度

今年以来,陆续有朋友向我打听购买佛教类题材的陶瓷作品,譬如陶瓷唐卡、瓷雕佛像、佛像瓷板等等。顿时,我好似成了有佛缘的人,一方面为朋友找合眼缘的佛艺陶瓷作品,一方面把陶艺家们创作的佛艺陶瓷推荐给有缘人。不久前又揽了个为朋友找佛像瓷板的好事。

其实,大约在四五年前,我还没有正式进入陶瓷圈时,就应采访任务安排,去采访关于常州天宁宝塔众缘和合殿的报道,为此提前恶补了些初浅的佛教知识。那是一个基本以陶瓷为载体打造的佛殿,内有瓷壁画、瓷雕塑等你所能想到的佛教内容,布局装饰集合了青花、粉彩、斗彩、古彩、半刀泥、堆雕、薄胎、色釉等多种陶瓷工艺,由景德镇陶瓷学院等多家机构承建。许是自身的局限性,那是我所知道的景德镇近些年承接的最具影响力的佛艺陶瓷工程。景德镇、常州,乃至新华社等媒体当时均做了较为详细的报道。

对待佛艺陶瓷的态度

再次关注佛教与陶瓷艺术的交融,已经是去年下半年了。瓷博会上有佛艺陶瓷的亮相,某个佛教道场来人请景德镇部分参佛陶艺家诚心为佛寺创作佛艺陶瓷作品,在青花国语奖——景德镇首届陶瓷手工艺原创作品大赛上也有不少佛教题材作品……伴随这些切身见闻的个体现象而来的是,市场上佛教艺术品的全面升温。

无论是佳士得、苏富比拍卖会上佛教艺术品的竞拍热度,还是3.48亿港元成交的天价唐卡,抑或是景德镇陶瓷工作者参与佛艺陶瓷创作的热情,无不在向众人诉说佛教文化与艺术门类的亲密互动。这对景德镇从事陶瓷的人来说,真是一件好事,至少在不景气的陶瓷艺术市场中,做佛艺陶瓷还是可有所作为的。即使佛艺陶瓷的个人买家不多,也还有承接佛寺建造事宜的善事。

如同木雕、石刻、玉器、壁画等对佛教文化的展示,景德镇及其他产瓷区早就有关于佛教题材陶瓷作品的创作传统,历代可见以观音、弥勒佛、合和二仙、达摩等为创作题材的瓷器。近些年经过艺术加工创新的哈哈佛瓷雕更是大受市场欢迎。

对待佛艺陶瓷的态度

不可否认,佛教艺术品的升温,为佛艺陶瓷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空间。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热度与空间是多股力量促成的,它们可能来自拍卖行等艺术机构的市场炒作,各地佛寺、佛塔的兴建修缮的实际需要,个人对佛教信仰的虔诚和艺术的热爱,个别人对当下潮流的附庸风雅。我更愿意看到的是虔诚与热爱,这关乎一种叫做态度的精神需要。

真正用心投入佛艺陶瓷创作的人,他们的创作周期一般都比较长,从开相、纹饰、比例构造都有讲究。一件陶瓷唐卡成品要反复不断地绘画、烧制,用时需要1-3个月,耗费的精力和时间可想而知。故而,在市场上寻访佛艺陶瓷手工作品,其价格一般要比同类花鸟、山水陶瓷作品高出一些。往往那些坚持用心进行佛艺陶瓷创作的人,他们的作品渐被同行、顾客认可,形成良性循环。只为经济利益而来,而没有研究佛教文化、没有信仰认同的人做佛艺陶瓷的,这条路走不长远。

对佛艺陶瓷的态度,置于陶瓷行业发展的大格局中,相信在时间的检验中将爆发巨大的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