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抗战谜团:为何中国一个军打不过日本一个师团?

众所周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战场上,经常会出现中国军队一个军乃至数个军跟日本一个师团刚正面时反倒被打的节节败退的情况。举两个例子来说,1938年5月中日双方爆发兰封会战,当时的中国军队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将军指挥55军、71军、74军等部整整12个师的部队围歼土肥原贤二率领的日军第14师团结果功亏一篑。武汉会战期间薛岳将军指挥了整整十个军的兵力在江西德安万家岭一带布下天罗地网才重创了日军106师团,还放跑了师团长松浦淳六郎。可能很多爱好军史的人们想问:这究竟是为什么?

抗战谜团:为何中国一个军打不过日本一个师团?

兰封会战中开火的日本炮兵

首先我们从日军师团的作战编制上来看,日军的师团作为其最基本的战略单位在1944年以前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甲乙两种师团都属于重装部队,其兵力分别为28000人和21000人左右。火力最差的丁种师团编制最小约11000人,不过其几乎从未出现在过正面战场上,主要职能是来清缴后方的游击队。仅仅从人数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日军一个师团相当于中国军队的一个加强师或者军。

抗战谜团:为何中国一个军打不过日本一个师团?

中国军队在抗战初期的主力——德械师

其次我们再来比较一下中日双方的装备水平。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过程中极其缺乏支援火力,在炮兵实力上远远逊色于日军。日军一个常设师团拥有一个48门制的山野炮混合联队(相当于加强团),下属的每个步兵联队还有一个直属的12门制炮兵大队,再往下的小单位还有大量的步兵炮、迫击炮和掷弹筒提供火力支援。反观中国军队,理论上来说我军每个师都应该拥有一个12门制的炮兵营(按照1936年国民政府的调整师编制),每个团拥有一个4门制的60毫米或81毫米迫击炮连。然而实际情况是到了抗战爆发,即便在最精锐的20个调整师中也有12个师的炮兵营没有建设完成,更不用说大量地方部队参战时根本没有身管火炮,以川军22集团军为例,其出川抗战时唯一的支援火力竟然只是一些土造迫击炮!就算是一些有炮兵编制的凤毛麟角,所拥有的也不过是少量口径不过75毫米的老式山炮而已!

抗战谜团:为何中国一个军打不过日本一个师团?

中条山上的十七路军炮兵

说完了炮兵,我们再来谈谈双方的机动能力差距。这种差距在抗战初期更为明显,此时日军师团基本上都拥有一个轻装甲车队,军马6000到7000匹以及至少300辆运输汽车,其野战机动能力比大多数只能靠两条腿的中国军队来说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除此之外,日军的师团编制十分健全,步兵、骑兵、工兵、通讯兵、辎重兵、野战医院、兵器勤务队、病马厂一应俱全,其独立作战能力远非当时的中国军队普通步兵军能比!

抗战谜团:为何中国一个军打不过日本一个师团?

日军重机枪阵地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双方军队在质量上差异如此巨大,当时的中国想要抵抗日军侵略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即便是这样,无数中国军人还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顽强地扛住了侵略。中华民族是永远不可战胜的!(利刃/陶波列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