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乒乓球職業比賽中直拍打法越來越少了嗎,為什麼?

絕處逢生5771



基本是越來越少了,主要原因還是打法、器材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直板從物理上就決定了它的特點: 控制能力大於橫板,正手殺傷力略大於橫板,反手力量小於橫板。從發展的角度看,直板的弱點在不斷的被放大,優勢卻因為球的改變(變大、旋轉降低)越來越縮小,所以直板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小。如果不是中國有意的扶持直板(規定一些青少年的團體比賽必須有直板),現在恐怕國家隊壓根就不會有直板了。


所以,在可預見的未來,直板還會長期存在,但達到頂級水平,問鼎單打世界冠軍,基本是不可能了。


不知道大家對這個問題怎麼看,同意我觀點的請點贊,不同意的可以在下方評論,說出您的想法。

您的點贊和關注,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喲~


乒乓社交開球網


打直板必須反手好!這是一個矛盾點!有人說有正手好才是直板的根基,這沒有錯,但是反手差這絕對是直板的致命漏洞。

比如王皓,他正手其實挺一般的,雖然不弱,但是也沒有太突出的地方。很難見到他能一般定乾坤,多是連續性相持。相比馬琳、柳承敏這些極度暴力的正手殺板可以說差遠了!但是別忘了,他的反手直拍橫打,可是得分利器!比很多橫版反手都強很多,在正手不差的情況下做到了均衡,沒有明顯漏洞,所以才能三次打進奧運男單決賽

馬琳的打法就比較傳統了,起初其實是純推擋和側切的,一開始側切對歐洲運動員殺傷力還比較大,主要是節奏切換比較突然,歐洲運動員喜歡相持,所以很不適應!後來效果欠佳還經常失分,基本上就看不到了。馬琳的正手毋庸置疑,但是反手比較雞肋。後來練了直拍橫打效果其實並不好,只是軟綿綿的靠旋轉跟對手周旋,相持也很一般。基本上加力能得分就是靠打突然性。馬琳的直拍橫打不好是整體的技術體系造成的,站位、重心,都是以正手進攻反手防禦為基礎的,所以直拍橫打發力方式不協調,潛意識是非常難改變的!其實他的技術體系還是老式的中國傳統直板前三板技術,最經典的一戰就是北京08年奧運會男單打波爾那場,你們可以去看看,可以說是中國傳統直板反膠打法的巔峰了!

還有柳承敏那樣的打法,單檜底板,10mm以上的厚度再加上膠皮,這厚度讓他直拍橫打顯然是不可能的!但是檜木又很彈,他也沒有粘性套膠輔助控制,所以小球全憑手感。雖然他手感不錯。但是技術比較單一,稱不上前三板出眾。但是發球搶攻還可以。不過反手就很一般了!如果被吊住反手基本上就是隻能借力防守了。節奏變化也全都掌握在對手的手中。不過他的反手有一項很強勢的技術,反撕!擰著整個身子用正手膠皮反手發力!很毀身體,並不能當做常規技術使用。意義不大

下面在來說說國家隊現役唯一一個直板主力,許昕!給中國人丟了不少人,奧運男團輸水谷隼,世乒賽輸西蒙。實在是讓中國人很沒面子!而且用的還是直板!這不是找外國人鄙視嗎?許昕的技術特點跟王勵勤很像,正手非常好!這個好指的是旋轉、力量、落點。而他正手節奏變化和速度完全就是垃圾!儘管看起來強勢,其實漏洞百出。最怕弧線低平速度快的球!拉不起來弧線,速度慢,節奏變化又少,無法快速適應對方球路,心理素質又差,所以輸球!水谷隼能贏許昕靠的就是自身打法提升了速度,迎前,自身發力。弧線低平!打的許昕正手失誤連連不斷,反手起下旋都吃力!而且抓住許昕正手失誤多依賴反手,而反手又差的弱點,可以說贏的一點都不運氣,就是靠打法剋制贏的,沒什麼實力上的差距。許昕很垃圾!而這次西蒙能贏,還是用了這個方法,許昕被研究透了!雖然現在換了加碳的碳素王朝底板,可是光底板名字霸氣沒有用,速度比以前快了,打法卻沒有改變,落點也被西蒙給佔優,打的許昕有脾氣也發洩不出來。而且依然是反手大漏洞,反手不行還非要用!純粹是費力不討好,感覺就是吃飽了撐的!還是趕緊把主力位置讓給年輕人吧!

這就是反手對於直板的重要性!






欲凍冰心


看到這個問題,十分感傷。要知道,在全部8屆奧運會乒乓球男單冠軍中,有4人是直拍打法,與橫拍打法各佔一半。

不過,隨著近年來國際乒聯的屢次器材改革,小小的乒乓球一路從38毫米發福長胖到40毫米+,材質也從賽璐璐改革為塑料球。


帶來的整體影響是:球速變慢、旋轉變弱、但是對力量的要求增加。上述這三點變化,都不利於直拍打法。


直拍打法一般倚重近臺技術,靠臺內控制、速度、線路取勝,旋轉變弱使得臺內球的爭奪簡單化,如今擰拉盛行更是讓直拍吃盡苦頭;

馬琳的前三板技術,曾經讓歐洲選手叫苦不迭


球速變慢,使得對手有更充足的時間救球,甚至直接反攻;

這要是換做改革前的乒乓球,馬龍這球幾乎是救不回來的


力量更是直拍打法的弱項,握拍方式導致力矩比橫拍要短,發力不如橫拍充分,遠臺對拉直拍更加吃虧。


改革至此,乒乓球的三大要素:速度、力量、旋轉,越來越朝著不利於直拍打法的方向發展,直拍運動員想要取得好成績越來越難。


於是,更多的家長和教練為了孩子能夠儘早打出成績,也會傾向於讓孩子去打橫拍,這無疑是一個惡性循環,導致的結果就是在乒乓球職業賽事中,直拍已經是稀有打法了!


那麼問題來了:國際乒聯為什麼要這樣改革呢?


乒乓國球匯


直拍選手在國家隊裡的確比橫板選手少很多。各省市隊和業餘愛好者中用直板的還是具有一定數量的人數。當然乒乓玩家偏好去選橫板的佔多數。 這主要存在幾個因素造成的。

1.器材的變革。器材直接影響使用者的直接感受。近期的底板,雖然科技理念在各方面都有所進步,可惜在幾何設計上基本上都是比較死板的。特別是直板拿在手上的確不怎麼舒適,確實比以前生產出的底板缺乏靈活,少了生動等特點。沒有在幾何結構層面針對人體解剖學的人性化設計,無論橫板還是直板的使用者來說都很不方便也很難打出細膩豐富的球技和靈活多變的球路還有剛柔並存乾淨果斷的凌厲球風。除了常聽說的膠水,套膠,球有各種各樣的改動。還有底板在推成出新的同時,底板的板型卻在以前的基礎上有所改動。比如,拍面和拍柄的幾何形狀,以及相互之間幾何結構的比例大小都改動了。最近十年左右彷彿所有底板的幾何形狀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相關的版型參數設計的很“死”很生硬。沒有以前齊全。所有方面的器材改動就造成了現在的乒乓比賽通過反手擰起來等手段就直接起板進入上旋球相持階段。乒乓球運動也在往蠻力運動方向發展。其實只有蠻力對攻沒有細膩的球技較量,就好像光禿禿的沙漠沒有水土植物的陪伴,顯得十分突兀,我個人覺得沒有什麼觀賞性。再更早些時候底板的設計會更加註重人體解剖學。板型的樣式也豐富點。舉例,比如早年挺拔公司生產的薩姆索洛夫蜘蛛網雲碳底板就有大小兩種板面可供選擇,挺拔的小提琴形狀的埃洛瓦底板其中也分大小兩種板型的選擇,多尼克公司生產的水滴型瓦爾德內爾系列底板等,我國早年間生產的各品牌在版型幾何結構方面也是百花齊放各有特點。然而這些底板中的大多數都停產了。同時早期小球時代的乒乓比賽真可謂鬥志又鬥勇,藝術般的球技加上深厚的硬功夫,那時的比賽看的可是真夠過癮,真是美輪美奐精彩絕倫。由於器材改動的原因,更偏向技戰術手感型的直板少了羽翼沒了鋒芒,後期的直拍運動員很難再向早期的直拍犀利睿智的球風靠攏。所以常說,現在的直板運動員就是拿著直板的橫拍。

2.由於器材改動後,直拍的優點被弱化,橫板的優勢就大於直拍,也更容易取得成績。那麼專業訓練系統中的小朋友就會在學球時更多的採用橫板。

3.直板運動員會比橫板運動員需要更多的嚴格訓練,因為真正合格達標的直板需要更快更大範圍的跑動,而不是依賴反手的直拍橫打降低跑動。反而應該保持高效率的靈活跑動的同時,加強橫打的使用。小隊員小朋友吃不了苦就選橫板,但是就算初學的小隊員選擇了使用直板其實訓練上已經縮水成橫板的訓練模式了。

大概就是這些原因使得直板使用隊員在數量上變少質量上變差。


華夏浪子鍵盤手


這個問題反映出提問者對職業比賽的關注度非常高,直板打法是中國傳統打法,直板選手相對於橫板選手少一些,但是不會出現滅絕的。

為什麼會這麼說,在國家隊選拔人才時,會考慮打法的多樣化,肯定會培養傳統直板打法的隊員,那麼在各地方職業隊肯定也會有大量的後備直板運動員。直板打法的優勢,主要體現在臺內近網球的處理上,劣勢由於規則改變器材更新,臺內近網球的優勢已經不那麼明顯了,由於握拍的方法跑動範圍要遠遠大於橫板選手,在弧圈球相持的過程中力量明顯不足。

一個人在付出相同的努力,橫板選手的優勢要大於直板選手,所以現在直板選手會少於橫板選手,很多直板選手能堅持下去,主要來源於信仰。

想了解更多乒乓球知識,記住下面圖片的名字,關注並私聊我。


槓精學體育


世界第一,許昕


qzuser219951572


是沒有幾個能教的老師。


手機用戶55389982463


說的都是什麼,許昕這個不好,那個不好,不知道你什麼居心,客觀公正看問題。許昕15個公開賽冠軍你給的?世界排名你給的?世界盃冠軍你給的?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你行你上,人云亦云。


其樂無窮142942537


直板重在前三板的快速和刁鑽,國際乒聯改革趨勢是增強相持階段,降低前三板威脅,比如改大球使球旋轉速度降低。另外,無機膠水改革又降低了直板臺內球速度,直板為相持只能橫板對抗。綜上,直板就此弱化。


小丟氣宇不凡


直板反手永遠是直板球員的痛。專業打直板的少問題就在於反手和橫板比起來處於下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