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流沙河:“前面是终点站,下车无遗憾了。”

流沙河先生走了。

他曾否认自己是“诗人”,说自己只有一个身份——成都文化人。的确,“诗人”并不能定义他在文化方面的成就,这是一位多么有趣的老先生呀!我们听过他的诗、读过他的文、赏过他的书法,再看他晚年对汉字的研究解释。他说“烤”,从烤肉季说到新疆羊肉串,又说到叫花鸡。你会恍然大悟:啊,原来最早看甲骨文的“烤”,烤的是人,怵目惊心,明代以后方才流行“烤”,烤的对象变成了肉。他说天上雨云雷电,甲骨文雨作动词用,上面的拱桥形或球门形就是天穹,其下的短竖或长竖是雨滴。

白鱼,蛀虫也,蠹虫别称。流沙河先生,博学多识,却以书虫自居,并为自己说文解字之书起名曰《白鱼解字》。解字,大致算得上是传统文人的一种消遣,在传统文化里浸润已久,不时揣摩汉字,有所悟,便形诸笔墨,有学识者多乐于此道。其中的道理在于,对一个字之构造奥秘的破译,成就感不亚于西人福尔摩斯探案。

流沙河:“前面是终点站,下车无遗憾了。”

流沙河释字,继承的正是这个传统——以游戏的超然态度,旨在寻求破案的乐趣。他在耄耋之年,捧出了自己历时四十年的用心之作。尽管遭人非议,却迅疾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在思想定于一尊的学术氛围下,人们不习惯别一种说法,以为老祖宗和权威已经洞悉了汉字的全部秘密。至于专家们的指摘与不屑,就更好理解了,只有垄断汉字的解释权,他们才有坚不可摧的市场,若任由他人说文解字,一不小心成了气候,岂不疆土沦丧,权威尽失?在他们眼里,流沙河就是一个非法越境者。

问题在于,这是一个成功的越境者。他对汉字的解释,借助《白鱼解字》《解字一百》《正体字回家》三本书,开辟了一条令人耳目一新的道路:在小学、文字考古基础上,综合方言、俗语、生活习俗以及社会心理,揣测祖先造字的逻辑,给出了一个个新奇的答案。因为不是作书斋学问,从故纸堆里抠新意,而是融合了他一生的阅历,他的诸多解释自然不乏生机、意趣,令人茅塞顿开。他以常情破译汉字,竟然打开了一扇通向密室的大门。

驱动老先生成就此事的,并非扬名立万的学术野心,而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敬畏以及对汉字尊严的护卫之心。简化字运动启动之初,因为“少时受过古文字学的启蒙,所以对简化字看不惯,心识其非”(《正体字回家》序言)。在他看来,以强力推行的简化字运动,动摇了汉字的生存根基,剥夺了汉字的尊严,进而摧毁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文化载体——汉字的肆意蹂躏,制造了一代代不识汉字的真文盲。简化字不只是在简化字体,它还简化思想,让人的情感粗鄙化。他坚定认为,每一个正体字可以证明自身的存在,而每一个简化字都无法提供自己存在的理由。他在FT中文网上开设专栏“简化字不讲理”,持续一年,掀起轩然大波,后结集为《正体字回家》一书。

《解字一百》是他在写作《白鱼解字》之馀,对一百个常用汉字的破译,初版名为《文字侦探》,可视作《白鱼解字》别册。

流沙河:“前面是终点站,下车无遗憾了。”

《白鱼解字》的传播史甚为有趣。

起初以《流沙河认字》为书名刊行,作者觉得排印错讹过多,读者难以辨识正误,而手稿本可以保证原汁原味,遂乐于出版手稿本。手稿本首版以编号精装本的形式发行,十天时间,三千册一抢而空。在孔夫子旧书网上,一册标价高达千元。而后有了平装本,更是一版再版。最后出版社又推出了精装版。排印本《流沙河认字》亦随之易名《白鱼解字》再版,其封面亦山寨后者,令读者难辨雌雄。令流沙河先生始料未及的是,市面上出现了几种《白鱼解字》手稿盗版本,封面粗糙不堪,内文模糊不清。他不在意版税的流失,而是担心读者学不到真东西。

一本解字之书为何会如此洛阳纸贵呢?原因很简单,以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识字的人,仅仅知道字的意思,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引申义的含义,而非字的本义。《白鱼解字》告诉读者的却是字的本义,以及它为何是这个意思的理由。仅举几例:

【四】本意是鼻涕,与数目字无关,是借来用的。古文四字,两条清鼻涕左右孔流下,诙谐有趣。借作数目字以后,四的本义遂隐。于是另造泗字,代表双龙出洞。

【錢】当初造此字,乃指一种起土工具,就是今之铁锹。錢qian和锹qiao,双声可转,錢即锹也。

【秕】禾穗子粒空壳无米。禾苗长势不齐,总有少数滞后。季节一到,通通停止生长。那些滞后的不再长,穗上子粒结不成米,只剩空壳,蜀人叫秕壳子,俗讹作瘪壳子。所以,吹牛不实,蜀人叫冲壳子。

【夢】简体字向我们暗示:做梦与林有关系,这是误会。正体夢字和瞢字本来是一字,后来分工,一个做梦,一个瞢懂。不妨把瞢视作夢的异体字,以便解说。看夢的两个甲古文,那一只大眼睛上面有二钩或三点,作为符号暗示是:正在瞬动不停。人做梦时,双目半闭半睁,眸子瞬动不停,此之谓“快眼动睡眠”,总是发生在熟睡向半醒过渡的阶段。甲骨文大眼睛下面是人,仰卧床上,表示正在睡眠。先民早知“快眼动睡眠”与夢的同步,故造字如此,何等聪明!

流沙河:“前面是终点站,下车无遗憾了。”

呼吁正体字归来的流沙河先生,在《白鱼解字》里表扬过一个简化字,那就是“医”,他认为此字符合正体字“醫”的造字本义:工具箱中放一枝箭(矢),表明是医生。正体字里,箭镞用来放血,酉(酒)是药酒,殳本来是武器,用在这里是手拿手术刀等各种器械。

【川】黄河古称河水。长江古称江水。其他江河,亦以水名,例如洛水、汉水、汝水、淇水、泗水。水体也叫水。古人嫌不便,又造川字概称一切水道,而不包括水体在内。造川字者绝顶聪明,只在甲骨文水字的左右各添一笔,画成两岸,表示此乃水道,而非实指某江某河某水,亦非水体。到了篆文,中间四点也省掉了。精打细算如此!

水中可居者曰洲,本指江河湖池中的小岛,非今之世界五大洲。洲原作州,没有水旁。川本身已是水,用不着加水旁。只因借用于古代的九州,所以水中小岛的洲加上三点水旁,以便区别。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说文解字》紧扣字形笔画,就说篆文州“从重川”即两个川,若扣着字义讲,从两个川反而不通。明明是一川中三小岛,何来两个川呢。

省名四川,非谓此省有四条川。长江三峡,古称川峡。元代分为川峡东路、川峡西路、川峡南路、川峡北路,共四个行政区,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而建行省。

流沙河:“前面是终点站,下车无遗憾了。”

读者的评论让流沙河先生颇感慰藉:

——言之有物,淡定从容,不急不躁,积累深厚;

——阅读起来没有晦涩之感,行文轻松活跃,考究上又能不失严谨庄重。尤其赞手稿版,一边读一边体味作者写作时的思维,真是妙不可言;

——是那种很有趣,让人一拿起就不愿意放下的书。

——如果不是读这本书,谁还能知道中国的文字里面还有这么多故事啊!流沙河先生为我们打开了认识中国汉字的大门,解开了我许多儿时的困惑。善莫大焉!

——一笔秀丽的字,活脱脱一副老顽童的形象……好书,奇书,爱书人有福了。

——在台湾都不会见到比这更好的繁体字“艺术史”了吧!如果说《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是唯美,那这本就是亲切版本!适合共同阅读啦!(台湾读者)

——此书是老先生的写作手稿,全部毛笔小楷写成,中间描绘古汉字的写法以及写错的字用墨涂黑等等全部保留,非常真实。

——涂涂改改的感觉很舒服,整本书都活了起来。

——一把年纪,感觉又回到小学重新识字。原来很多字都不是我们想的那样子来的,只怪简化字洗脑太恐怖了。

——这是非辞书工作者编纂的一部最好的字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解说得头头是道。

——看手稿本欣赏老人家端端正正的一笔一划,另有一种情趣。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看一本有趣的书,就是令人欣喜。

——是流沙河先生手稿扫描影印,字在格子里又规矩,又歪扭,像小学生,也有涂改增删,看着很有趣,也有大道童稚,大巧若拙的冲击感。

……

流沙河以散文诗“草木篇”成名,旋即被毛钦点为“右派”,流放二十馀年,尝尽人间心酸。平反后,以诗扬名文坛。步入老境,他却视其诗作为虚浮之作,就此雪藏,不复流传于世。以游戏心态探求真知,是他彻悟后的抉择,这也是他乐于说文解字和讲解诗经的原因。他将《白鱼解字》视其为心血之作,并觉得可以传之后世。

在《白鱼解字》序言中他写:“事情因缘于六十八年前,我国抗日战争末期,小子坐在泥地茅盖的教室里,成都来的国文老师刘兰坡先生手持一炷香,快步走进来,登上讲台去,向我们一鞠躬,轻声说:‘我是燃香而来,望诸君努力’。

看到这里又不觉热泪盈眶,愿你我接下先生留下的这一炷香,回报汉字之恩。

流沙河:“前面是终点站,下车无遗憾了。”

流沙河:“前面是终点站,下车无遗憾了。”

简介:《白鱼解字》一书是流沙河先生历时几十年研究古汉字的心得,系统地展示了作者对汉字起源奥秘的见解,发前人所未发,新意迭出,给予读者相当丰富的思考空间,许多字经他这么一说,意义凸显,也更便于接受。流沙河在揣摩甲骨文、金文、篆文的基础上,综合生活经验、语言学等人文知识,提出了自己的说文解字心法,令人耳目一新。他还纠正了《说文解字》一书的诸多错讹。

本书是作者手稿的忠实呈现,软笔书法,小字楷书,赏心悦目,见字如晤。白鱼又名蠹虫,借指爱书或爱读书之人,作者博览群书,好思多识,以白鱼自许,何其相宜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