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有人说中国人出国旅游不是中国人有钱,而是国内游太贵了,景区票价高、吃贵住贵,你认可吗?

睡龙梦醒


由于闺女在英国读过书,所以,退休后的两年来,都是在闺女有空闲的时候,跟随她去了欧美10多个国家:英、法、美、德、意大利、圣马力诺、梵蒂冈、希腊、冰岛、荷兰、卢森堡、比利时、捷克、匈牙利、奥地利等,都是自由行。景区门票所占花销比例少之又少!被誉为欧洲最美处女地的苏格兰高地,满眼皆是美景,但是除去个别私人古堡,没有一处收费站点儿!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意大利,像古斗兽场、庞贝古城、米兰大教堂、圣母百花大教堂等多处“世界文化遗产”景观的门票,即使换算成人民币,也比国内门票便宜很多!美国的黄石公园、科罗拉多大峡谷等国家级风景区,门票按车辆收费,十几、二十几美元的门票,一车人可以在一周之内不限次数进出!哎……所以,趁着还能走得动的我们,还是先奔“远处”去吧!


BingLing0825


我也去过泰国、俄罗斯、埃及,说实话这钱不是我出的,我们在俄罗斯基本都是找中餐吃,五个人一天吃饭就要2000多,主要游览俄罗斯的几个教堂,红场、还有圣彼得堡,每天出去玩就是租车,一天也要1000多,住宿住的五星级酒店,不知道多少钱,我在国内喜欢自驾游,平常带着我的老婆和孩子没事就去玩,前年去了一趟云南,全程一个人开车,两大两小,个把星期,路上去了黄果树,云南禄丰恐龙谷,大理、丽江、成都,总共花了一万多,我觉得都差不多吧,出国玩嘛肯定比国内有面子,我们也不会去国爬山,更不会坐索道,我个人感觉还是国内安全点,玩的踏实


杨永波dolphin


这个说法一点都没有错,我们就初略的算一笔账。

好几年没出去玩了,记得前几年游泰山,当时门票是八百多元一张门票,登到泰山顶,当晚的晚餐,花掉500多元,其实还真没什么可吃的,住宿每人180元以上,具体多少钱有点记不清了,一间房子好多张床的那种。这些是最基本的开销,如果做索道,还要买票,一趟还真不少花钱。不敢买水果等多余的零食。

我朋友到泰国游玩,门票当然要比国内相比,根本没办法相提并论,特别是饮食,更是便宜的难于想象,水果在国内来说,与国内相比简直是相当于白送了。榴莲几元钱一斤。

在很多国家,公园大部分都是免费的,而公园里很多景点都是 免费,只有个别景点或者项目是收费的,并且价格并不高。而在国内,只要可能能赚到钱的东西,都会收费,甚至没有项目,也要成为项目,进行收费。只要踏入这块土地,步步都想收费。不交钱,你就坐到那里什么地方都不去。基本上只交一个能住的钱就可以了。我们各个地方的目标是,今年一定要比去年创收更高,目标一年比一年高,地方租赁费用,也会水涨船高,钱从哪里来?羊毛出在羊身上。就要从旅客身上拔。而我国家的游客,都说花销大费用高,但是还会前仆后继的冲进去,人太多了。工作生活压力也都很大。消费观念让年轻的一代彻底改变,月光族也越来越多。


好孩纸尼可乐斯


出国游是不是有钱人不好判断,我认为更多是个人兴趣爱好所致。其次,我认为国内游成本的确太过昂贵。

旅游业本应是普通民众休闲度假的服务行业,却成了让人望而却步的奢侈领域。

门票贵

  • 带A的景区,门票动则几十块起步,5个A的景区,稍有些名气景点门票均已经过百,甚至部分景区门票卖二三百也不罕见。

售票处离景区远,搭售景区观光车票

  • 每个景区都把“大门”修到里景区很远很远,目的是卖观光车票,大大的赚上一笔。有的景区门票180,车票100元,真是生财有道。
私自设卡、拦路收费

  • 我国很多省道,县道自然风光优美,本是交通重要通道,却被“G商勾结”,圈地围墙,拦路收费。这些属于全国人民的自然资源就成了少数人牟取暴利的工具。关山牧场,塞罕坝,乌兰木统…比比皆是
餐饮,酒店住宿
  • 旅游酒店住宿,旺季上涨两三倍是“良心”价,平时一百多的酒店旺季上千…好吧,老板说,正常价是500元,淡季2折,旺季2倍,我们也要吃饭。至于餐饮就更是如此,雪乡事件,厦门,青岛…这类事情屡见不鲜。甚至很多游客都是做好挨宰的准备才出门的,只要不太过分就选择忍气吞声。


老赖依旧年轻


国内的很多景点比国外的还好,但旅游设施却很差,这是国内高端客户不愿意去国内景点旅游的主要原因。你说卢浮宫和故宫哪个更好,都很好,但旅游设施酒店就差远了,北京和巴黎差距没那么大,但,随便一个法国城市,与国内的很多景点可就差远了。

拿酒店这一项为例 ,一句话,很多景点的酒店住着就是不舒服,与好景色不配套。高端客户是有钱的,住在大城市中,住房条件都是不错的,你就不能照着这些人的生活条件来做酒店嘛,起码不应该低于他们家的吧。

早餐你不能比他们在自己家吃的还差吧,搞点破煮鸡蛋凉油条就打发了吗?咖啡要热的,要配牛奶,面包要烤的,凉面包谁咽的下去?有酸奶吗?有奶油吗?有果酱吗?你问问他们家孩子都吃什么,不就知道要给他们配什么早餐了嘛,现在大城市中的那些孩子吃的好极了,没看到吗?

宾馆房间干不干净一眼就能看出来,如果是地毯,黑不溜秋的,油渍麻花的,还不如不铺,做什么样子!

很多酒店洗浴设施简直破烂不堪,连冷热标记都是错的。热水不稳定,而且水流量不够大,在有些发达国家,酒店洗浴用的热水流量是有标准的。

景点酒店要么是五星级价格的所谓准五星,准四星酒店,其实连如家,汉庭的标准都达不到,要么就是差的要命的破酒店,没得选。酒店大堂到挺气派,房间一大堆,可房间的质量差的要命,是住你的大堂还是住你的房间?


天际碧空


前几年美国西部自驾游20多天,一辆车5个人,买了一张80美元的通票,全美国国家公园免费进,以一辆车为准5个人不用再花一分钱,有效期一年,美帝全国有200多家国家公园如果一年内逛完平均每个公园3元左右人民币,分摊到5个人是每人0.6元左右,简直就是免费,万恶的美帝有钱不挣不会做生意,顺便说一下是国家公园通票地方所建公园还要单独收费的,不过票价也就10—20美元一辆车


RisingSun529


确实贵,旅游景点应该开放免费,才是对国人恩惠!大自然是人民的,干嘛收费,就算收费应该受一点可以作为管理维修费,不可以盈利!其实我都不喜欢旅游,花钱买罪受,都像我,你看看景点费用会不会降!西湖不收费,难道亏了很多吗?其实不收费带动产业一样赚钱!


AAA正义坊


国内凡是个气旺的地方就贵得不得了,车站,机站,高速服务区都拿着一把杀猪刀,在高速服务区买包纸巾,平时一二元一包,在外高价格高点,五元一包总夠了,我沒看价格,拿了纸巾给了十元钱等着找钱,服务员说,站着干吗,再拿二元,我说纸巾十二元,她指指价格一不屑地说看看,我心中大怒,太黑了,丟下纸巾抓十元钱走,不是消费不起。而是太黑,沒有最黑,只有更黑,服务区也这样了。景区周边的店更本不得了,哄吓欺骗強卖一起来。景区票价高,还明码标价,那些黑店还有冤无处诉,出去高兴。回来塞心,这是大多数国内理游人心得,相比国外旅游,价格不高,塞心事不多,二者相比,省心多了。



团羊


喷子没用!就实际去一趟三亚去一趟普吉比一比物价和品质就明白了,我只想告诉你真正纯排骨20人民币一斤其他自己想吧


中国必须崛起


出国出境游的人数越来越多,且出国出境购物也非常严重。那么,为什么国内景区那么多,很多人国内还没怎么玩过,就要跑到国外去旅游呢?难道真的中国人钱多得没处花吗?有人认为,不是因为中国人太有钱,而是国内游太贵,且交通拥堵、吃住随意涨价,导致部分居民把旅游目的地从国内转向了国外,是这样吗?

对这个问题,需要客观理性地分析和判断,而不是一句“是”还是“不是”就能回答的。

客观地讲,国内景区的门票价格、吃住价格确实比较高。特别是一些热点景区,更是高得有点出奇。如冬天的海南,不仅来回机票大幅上涨,酒店、饭店等也是价格暴涨,以至于让去海南旅游的人不堪重负。而到了春秋两季的旅游旺季,一些旅游热门地区,也是人满为患,吃住行都是十分困难、价格昂贵。有的地方,甚至需要排好长时间才能吃到饭。

如此一来,对国人的旅游也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影响,部分居民也就会选择到国外旅游,继而让一部分旅游业务转移到了国外,旅游收入也被国外的景点、景区收取,国内景区则少了一块收入。

但是,从总体上讲,选择国内旅游的人还是占多数。国人选择到国外旅游,除了国内景区价格比较高、吃住比较贵的因素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国人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一部分居民已经不满足于在国内旅游,而想到国外看看。这其中,首先是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出国旅游的人比较多。紧接着,一些年龄大的人,看到年轻人去国外旅游了,也纷纷出国旅游。因此,就出国旅游的人的情况来看,年龄大的与年纪轻的出国旅游的比重应当更高。相反,中年人由于工作等方面的因素,反而出国旅游的比重要低一些。

当然了,出国旅游也不排除这些年来,将孩子送出国外学习的越来越多。因此,借旅游去看望孩子的父母增多,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出国旅游人数的增加。而且,不仅仅是父母,有时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会一起到国外旅游和看孩子。

当然,近年来,许多国家为了吸引中国人前去旅游,纷纷开辟了中国“专线”,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宣传,推出许多对中国游客的优惠政策,包括免签等手段,也是吸引中国游客到这些国家旅游的重要方面。如日本,很多地方在中秋、春节期间专门打出了宣传中国文化的标语和标志,设计出了专门针对中国旅客的旅游产品、旅游纪念品等。如此一来,当然会让中国游客更感兴趣、更愿意到国外去旅游了。

但是,不管有多少原因,也不管有多少不同观点,国人到国外旅游的热情增强、人数增加,最主要的还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过去,由于没有这方面的条件,很多人想到国外旅游,也力不从心,或舍不得花钱,或花不起到国外旅游的钱。现在,有这个条件了,当然想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了。所以,切不要把国人到国外旅游人数增加,看作是简单的国内旅游消费过高、负担过重。这是一个原因,但决不是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