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抑鬱症到底可以讓人多痛苦?

耿彥佳


我是精神科醫生,可以很認真的告訴你,這種持續的痛苦甚至強於失去至親的痛苦。

抑鬱症患者患病最初會覺得無所事事,對周圍事務都缺少相關的興趣,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工作中也變得反應遲緩,思考問題時覺得很吃力,即使日常比較熟悉的工作也做的很吃力,方法一下子變得很笨。不幸的是這種情況會一直延續,並進行性加重。久而久之無法勝任工作,覺得身心疲憊不堪,但即使停止工作患者在家也毫無興趣,早晨起來就不知道該幹什麼,中午也不知道能做什麼,晚上睡不著覺躺在床上也不知該幹什麼,覺得自己就像個與社會格格不入的殭屍!


這種變化讓跟多原本積極的人感到沮喪並抓狂!絕大部分人無法接受自己的變化,因此平淡的生活變成一種折磨,長時間的折磨讓人萌生退意,很難想象這種緩慢的折磨讓一個人持續幾年會多難,所以很多人承受不了折磨選了輕生。我國每年大概有30w人自殺身亡,其中絕大部分是抑鬱症患者,由此可見抑鬱症患者有多麼痛苦,完全感受不到希望。


其實,很多抑鬱症患者沒有接受或患病很長時間才去接受科學的治療,到正規的醫院接受系統的藥物治療完全會幫助人們改善抑鬱症狀,緩解抑鬱情緒。抑鬱症是完全可控可治的,如果你是抑鬱症患者,請你一定儘早到專科醫院開展治療。


我說精神


一個人連死都不懼怕,還有什麼值得他為之恐懼的嗎?答案是有的,那是抑鬱症。是一種不符合實際情況莫名持久的情緒低落的心境障礙。

當抑鬱症發作時患者常常會採用自殺自殘的方式或不斷地在腦海中萌發自殺的想法。需要知道的是,患者是有理智和思維邏輯的,他們選擇以自殺的方式了結生命,也佐證了抑鬱症病發時的極度痛苦。其痛苦的表現在情緒、思維、意識和軀體等多個方面呈現:情緒持續的抑鬱和喪失興趣,嚴重的悲觀絕望,常常出現自罪信念;思維遲鈍,言語表達緩慢或答非所問;行為遲緩,嚴重的甚至到了無法生活自理的地步,有典型的抑鬱性木僵;記憶力減退,注意力無法集中,學習及社會功能退行喪失;軀體方面,有心悸、胸悶、失眠、厭食等症狀。綜上所述,如果將抑鬱症患者所遭受的痛苦形容為地獄之火不斷掠過一般,並不為過。這些痛苦以單次或多次反覆侵襲,並呈現晝重夜輕的節律。

據調查,抑鬱症高發人群是高學歷、高收入的白領一族,其中男性患病的比例要明顯高於女性。這說明二點,其一是抑鬱症的發病原因是長期在高度心理壓力下造成的;其二男性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弱於女性,也說明了在男性為主導的社會中,男性面臨的壓力要高於女性。因此,對於抑鬱症的防治應該傾向於高學歷的白領人群,加大有關抑鬱症等心理衛生常識的預防宣傳力度,開設職場壓力應對的講座,有條件的單位和企業可以聘請專業的心理諮詢人士給予職場適應不良的人以必要的心理干預。


鵜鶘心理


你可能抑鬱了自己都還沒發現!不過,朋友圈的照片可以透露出你的抑鬱傾向哦。有研究表明,人們在心情愉悅時往往會偏向明亮的顏色;在心情低落的時候則會選擇暗色系。

根據這一理論,哈佛大學和佛蒙特大學的兩位學者通過用戶在社交網絡上發佈的照片樣本作測試,發現抑鬱症患者往往傾向於發佈藍色或灰色等暗色系顏色為主色調的照片。

不妨看看自己的朋友圈,發現暗色系圖片太多時自己注意調節心情。如果看到小夥伴近期的朋友圈都是暗色系的記得多關心一下~TA可能正需要你的幫助。

其實,大多數人在自己的一生之中都會遭遇抑鬱,根據跟蹤研究,有95%的人會在其一生某段出現抑鬱。

五個易被忽視的抑鬱症狀

健忘猶豫

在抑鬱發作期間,有患者會表現出注意力集中困難、健忘、猶豫不決等症狀,直接導致工作效率低下,而且比平時更容易出錯。

偏頭痛

抑鬱症患者偏頭痛的患病率是非抑鬱症患者的3倍。偏頭痛伴發抑鬱焦慮患者只進行止痛治療,對抑鬱焦慮無益,且部分患者會出現頭痛程度加重。

賴床不起超兩週

總是賴床,醒了覺得全身乏力,沒興趣幹事,沒有起床的動力,這種情況要是持續個十天半個月的,要查抑鬱症了。

消化道心臟不舒服

一些患者可能比較內向,平時不輕易流露感情,抑鬱的情緒表現不明顯,常常出現軀體化障礙,比如食慾減退、不想吃飯、便秘等,或是常感到心悸、胸悶等症狀,這也可能是抑鬱的症狀。

頸背部疼痛

還有的抑鬱症主要表現為一些軀體症狀。比如最常見的是軀體各部位的慢性疼痛,尤其是軀幹、四肢部位最為常見。

六種人是抑鬱症高發人群

還特別提醒以下人群要特別注意,抑鬱容易纏上你們!

1. 父母一人得抑鬱症,子女得病幾率為25%,若雙親都是患者,罹患率提高至50%~75%。

2. 遭受重大生活打擊,喪偶(尤其老年喪偶)、離婚、失業等。

3. 產後的新媽媽。

4. 老年人。

5. 存在慢性生活事件,長期承受著壓力。

6. 過於自卑、常依賴別人、愛自責或抗壓能力差的人。


健康時報直播


被抑鬱症困擾的人常說“我的世界是灰色的,看不到陽光和希望。”

國外的資料顯示,人群當中約15%~35%有抑鬱情緒表現,15%左右的人患有抑鬱症。在我國2013年的一份研究顯示,大陸地區抑鬱症的年患病率為2.3%,終身患病率為3.3%。迄今抑鬱障礙病因與發病機制還不清楚,更無法明確抑鬱症相關的體徵和實驗室指標,導致臨床上對抑鬱障礙的診斷只能基於臨床特徵與疾病演變、轉歸等綜合判斷,與內外科疾病的評估及診斷方法多不相同。患者感到心境低落,高興不起來,無法體會到幸福感,甚至會莫名其妙出現悲傷。低落的心境幾乎每天都存在,一般不隨環境變化而好轉。有些患者還伴有焦慮、痛苦、運動性激越等體驗,心亂如麻,坐立不定,來回走動,導致注意力不集中更加突出。

抑鬱症患者發病前多經歷過不幸的生活事件,有些患者對抑鬱症不瞭解,處在“身在病中不知病”狀態中,得不到有效診治,尤其是老年患者,一位老年患者有過這樣的經歷,老伴去世時有親朋好友來安慰,有子女也常伴左右。可時間長了他們都忙自己的事了,老人一個人整天沉浸在苦悶、絕望中,生不如死,但那時沒有抑鬱症這方面的知識,不知道自己已經患病。

正常人無法想象抑鬱症的苦痛!抑鬱症的感覺是一種從心底升發出來瀰漫全身心的煩,無法言傳的痛苦,常常只想一死了之。失眠反覆的折磨著他們,每天總是醒那麼早,醒來後很難再睡著。漫漫長夜,周圍的人都在沉睡,唯獨他們在飽受抑鬱和失眠的雙重煎熬。抑鬱症患者在醒著的時刻總是被痛苦折磨著,而失眠又讓這種受折磨的時刻無情延長了。

對於那些有責任負擔的抑鬱症患者來說,一直都在硬撐著,父母老了,孩子還小,都需要他們去掙錢,病情好點的時候也勸自己,但在早晨那種沉痛的感覺上來以後,什麼也不想了,只想以死解脫。他們想用死亡擺脫痛苦而又放不下家人,就這樣在生與死之間苦苦徘徊。患者的快樂竟然只剩下用死亡的解脫換來的那一瞬間了,這一切令研究者感到無比震撼。

最後送給正在遭受抑鬱症折磨的朋友一句話,“別灰心,莫喪氣,要振作,去奮鬥”。


精神科藥師小池


抑鬱症,說是心理上的問題,也是身體上的問題。抑鬱症源自於心理,但是它也會伴隨著生理上的痛苦而表現出來。

比如說患抑鬱症的人會頭痛,這種疼痛不劇烈,但是非常的沉重,會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並且患抑鬱症的人有很嚴重的睡眠障礙,長期失眠在床上難以入睡,輾轉反側。睡眠不好就會導致身體每況愈下,食慾不振,胸悶胃疼嚴重的生理症狀也會越來越頻發。

並且抑鬱症的人感受不到快感,也就是他們覺得每天的生活都毫無意義,覺得沒有了生活的希望,一切對於他們來說都沒有新鮮感。對他們來說每天不是一個不斷探索的快樂的旅程,而是一個度日如年的煉獄。

抑鬱症的人還會感到無限的無助與無邊的寂寞。他會把自己封鎖起來,躲在角落裡,自己去面對那些痛苦,因為他覺得沒有人可以理解他的痛苦,他感到非常的絕望,還覺得自己徹底沒救了。

抑鬱症的人不能正常思考,很難表達自己的感情,注意力也非常不集中,做很多事情都力不從心,無可奈何,整個人感覺非常的睏乏。

他對周圍一切的不好的遭遇充滿了內疚感,他覺得都是因為自己才造成了不好的局面。所以會拼命指責怪罪自己。

嚴重者厭棄這個世界,覺得這個世界再也沒有能引起他注意的事情,沒有什麼可以讓他重拾希望,也沒有目標,活著毫無意義。他們會為了一點點小事就感到絕望,無法控制自己的沮喪和抓狂,陷入一個無限的惡性循環當中無法自拔。

他們的內心正在經歷著無限的折磨和痛苦。我們不要試著輕易的去理解和同情他們,我們能做的只能是為他們尋找專業的心理治療機構去幫助他們。


桑代克的貓er


我記得我回答過一個相關的問題,也是關於抑鬱症,當時我是這樣來形容抑鬱體驗的:當遭遇負性事件時體驗到的是喪失生命力,像是暗無天日的漫長冬天,感到貧瘠而荒涼,毫無生機,綿延不絕。比方說我們平時都會有心情不好的時候,覺得沮喪、悲傷、絕望、一切都很糟糕,但是我們很可能很快又重新振作起來,覺得這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但假設我們困在負性的情緒中,像有一個玻璃房子把我們隔離起來,與這些情緒朝夕為伴,他人的快樂、熱鬧的生活都與我們無關。越掙扎就越陷越深,感覺自己、整個世界都是糟糕的並且毫無希望。實際上抑鬱症就是像一個軀體上的疾病一樣,就像是得了肺炎,不治療會非常難熬,有著嚴重影響。那麼,會給我們帶來那些具體的影響呢?

1.最核心的一點是興趣和愉快感的缺失,終日瀰漫著消極、抑鬱的情緒,體驗到無價值感或不恰當的內疚感。

2.消極思維,悲觀,總是看到事物的消極的一面。

3.會影響身體情況,比如會失眠或過度睡眠、食慾下降、體重變化、注意力和決策能力下降、身體疲憊、疼痛、性功能障礙等。

4.影響人際交往、工作和學習。

5.會反覆出現自殺想法、自殺衝動、自殺計劃或自殘行為。

這些糟糕的感覺幾乎每一天都伴隨著抑鬱症患者,一直到他完全康復為止。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劉瑾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暖心理


抑鬱症的痛苦分三層。

第一層是不被人理解的痛苦。因為一直以來,普通人看待抑鬱症,都以為只不過是抑鬱情緒,心情不好了,受了些挫折,睡一覺就好了。但事實上,抑鬱症本身很可能是伴隨著大腦裡邊激素的不平衡,才使得你在其影響下,對什麼東西都提不起興趣,莫名其妙的就會痛苦難過,甚至會莫名其妙的落淚和想要自殺。這個時候,別人根本沒有辦法安慰到你,因為別人可能會說,“想開點,沒事的,過去就好了,忍一忍,不至於吧,你就是太閒了,有些事情過去了就沒事兒了,多充實下生活,多跑步,多鍛鍊……” 這些安慰,不僅沒有任何用處,反而會刺傷這個抑鬱症患者。

你試想一下,如果我們自己得了抑鬱症,周圍的人給我們的反饋都是,別太當回事兒,那我們會不會覺得特別孤獨呢?這就有點像,你自己身上受了傷,明明傷口很疼,可是別人卻跟你說,沒事兒的,你太矯情了,堅強一點,不疼……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第二層的痛苦在於,自己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如果只是別人誤解了我們倒還好,至少自己不會誤解自己。可是大多時候,抑鬱症是我們自己都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我有個朋友就得了抑鬱症,他跟我說,每天下午四點就會莫名其妙的想哭,也不知道什麼原因,總之就是坐在那裡就會開始哭,可哭完之後心情也沒有得到任何的緩解。我們知道一般普通人釋放情緒之後,心情會恢復一些的,可這對他沒有用。每天不知道為什麼哭,也不知道為什麼哭完之後仍然難過,更不知道一開始是為什麼會難過的。這個時候,因為剛才說的第一層痛苦的原因,又沒有人可以真正體會他的感受,他得不到任何的情緒支持,所以他只會越來越痛苦,這是第二層痛苦。

第三層的痛苦是,可能經過了治療,得到了一些有效的支持和幫助,情況慢慢有了一些變化。好不容易情緒有些緩解,於是這個時候就要去重新融入社會。當一個脫離社會一段時間的人重新融入社會的時候,本身就會有生疏感,會有不適感,這種不適感就會讓你覺得不舒服,讓你覺得會抑鬱。所以當抑鬱症開始康復的時候,重新融入社會的過程本身又很可能會重新誘發抑鬱症,是一個無休止的循環。所以,抑鬱症患者一定要得到很強有力的幫助,配合專業的治療,並且自己有很強大的內心,才可能徹底恢復過來。而且恢復過來之後,或許還會冷不丁的再因為外界的什麼刺激又犯。

這樣一種看起來似乎永無止境的痛苦,本身也會讓人感到非常的絕望。


用戶5824975172


透過很多來訪者、圈內神經科醫生的論壇交流,我發現雖然現在抑鬱症在網絡中大量的普及知識,但在現實發生的一切問題,都足以讓病患迷失。這裡主要涉及以下幾個難點:

  1. 多人多方向解讀抑鬱症,難以辨認...

  2. 抑鬱病患無法自我識別...

  3. 病患家屬無法理解病人行為...

  4. 由於很多抑鬱病患與身體疾病相關,很容易形成忽略心理層面的診斷...

  5. 腦神經領域的科研成果很難短時間在國內實施開展其項目...

當然,這類問題還有很多,在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在上述這些問題中,由於初期不瞭解抑鬱症的本質,導致多個患者迷失,恐懼...

我們都知道,當病患得知身患抑鬱症的時候,瞬間是可以讓病患失去活下去的勇氣的。在我看來,抑鬱症足以摧毀一個正常人,甚至有時候比癌症更可怕。

比如,出現莫名的頹廢,對事態的極度消極,悲觀,失去了對周遭所有事情的興趣,原本有序的生活被搞的一團糟,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失去了自理能力...

在很多病患中,我發現很多人不按時吃飯,有的連正常的洗臉洗澡都做不到,但矛盾的是看到鏡子中乞丐模樣的自己時,幾乎是絕望的。會心想著:“人生真的很悲哀”、“根本沒有人在乎我”、“我想我死了也沒有人發現吧”、“這個世界不再屬於我”...

有好幾次,我會去抽出時間路過病患家中的時候,上前問問大致的情況,但有時就算病患家屬同意,在臥室門口敲門時,病患們都不願意開門,就好像在屋子裡有數不盡的孤獨和黑暗一樣...

而有些年紀比較小的患者,則經常會出現對未來的擔憂:“我是一個抑鬱症,以後的人會怎麼看我,我想我不會再有什麼朋友了...”當然,對這些年齡偏小的抑鬱症患者,正視這些未知的傷害事難免顯得殘酷了一些,但作為心理工作者,還是要鼓勵去做的。


因此,當你抑鬱時,不要僅僅告訴自己:“我不該怎樣...”而是要回憶你之前的樣子,做什麼事情會讓你開心,哪怕現在的你很不情願這樣做,但堅持下去,你會發現你的世界徹底發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希望這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對抑鬱症、焦躁症、焦慮症、強迫症等感興趣,可以關注我的悟空問答“霖士心理”,當然,也可以動動手指點贊轉發,讓更多含有抑鬱情緒的朋友看到...


霖士心理


抑鬱症病人或者患者到底有多麼痛苦?或者抑鬱症可以讓人有多痛苦?

首先,我們應該知道,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有多痛苦。我們無論怎麼去想,我們無論怎麼去設身處地,怎麼去共情,我們都不能夠真正地體會到抑鬱症病人內心的痛苦。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站著說話不腰疼”。我們外部的人都是一種假設。

介於這樣的一種現象,我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儘量通過科學的心理學知識,以最高級別的設身處地,去了解他們的症狀,以及症狀背後的動機和意義;我們不知道他們多痛苦,但是我們知道他們是非常痛苦的。我們去接受他們所表現的思維、語言和生活中的行為。我們能夠給予他們更多的寬容和接納。有一些抑鬱症患者的家屬說:“我們應該怎麼做?”我想,我們能做的就這兩個方向。

我們不能夠體會到他們真正的痛苦,我們就要相信他們是非常痛苦的,他們的痛苦是我們感受不到的。所以,我們就要接納他們因為痛苦而表現出來的所有的行為。而不是對他們的否定,甚至是對他們的不接納和譏諷。這就是我們能做到的一點。

同時我們也要去學習這方面的科學知識,然後更多地從專業上、從科學上、從真正的原理上面去了解和理解他們。因為畢竟抑鬱症是一種被“掉進萬丈深淵裡面”的狀態。

大家知道那個爬雪山過草地。紅軍長征的時候爬雪山過草地,有的人最害怕的就是一腳踩空了,踩到那個浮草上面,底下實際上是那種沼澤,掉下去之後就再上不來了。抑鬱症病人他們就是那種狀態,他一點一點的往下邊陷。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就是 “無能為力”或者是“無法自拔”。

這種無能為力,他眼睜睜地看著他自己陷下去。他對自己無能為力,而且是無法自拔,無法自己把自己救上來。所以說,他們是非常痛苦的。而這種痛苦,不是說被砍了一刀那種痛,被打了一棍那種痛,不是失去了一些東西。它不是突如其來的痛,它是一種揮不去的那種溼漉漉的、壓抑的、悲傷的、悲觀的狀態。

所以,它的痛苦就類似於“零刀子割肉”。你能感受到一刀一刀割到自己的身上,把那個肉給割去了。但是你又不會死,你甚至也不會痛。真正的痛是不可怕的,最怕的是什麼?最怕的是不痛了,麻木了。而你想要改變這種現狀又改變不了。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生不可怕,死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什麼呢?就是“生不如死”。或者“生也不得,死也不得”。這就是抑鬱症它的痛苦的最核心的地方。

那麼,抑鬱症到底可以讓人有多痛苦呢?我們要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去談。我想從抑鬱症發展的幾個階段,去看它每個階段的痛苦的程度和特點以便我們更加地瞭解抑鬱症患者(抑鬱症病人)的心理歷程和心理的痛苦水平。

第一個階段就是無力感

就是我們剛才說的無能為力——無力感。可以說在現實生活當中,每一個人多多少少都會在某一個當下感受到無力感。為什麼呢?因為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生活是向前的,人生也是向前的,向前走的路上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不如意。

你遇到了障礙,遇到了困難,又找不到好的辦法去解決,你還不能夠逃避,不能不往前走,不能夠不面對。可是,你面對不了,卻又不得不面對,這時候就會產生無力感。

比如說,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男人,看著年邁的母親、父親,看著年幼的孩子,再看看自己很少的那一份工資,以及隨時都有可能被裁員的風險,這時候自己就會有無力感。前幾天某企業的一位高管,被裁員辭退,然後就跳樓了。這一位員工是一位技術高管,他身上揹著幾百萬元的房貸(因為他有兩套房子),屬於中產者,是技術高端人才。當他被辭退的時候,他突然感覺到無力感,就像身體掉入到沼澤地裡一樣,自己拔不出來了,在思想上他想不開了,所以就發生了這種惡性事件。

生活不如意十有八九,每個人都會在生活中、現實中有無力感。無力感的外部表現,聽到一個人“唉!”的一聲嘆息,說明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困難,這些困難你還不得不面對,你又面對不了,在你的心裡邊中就會產生了不良的情緒和壓力。於是,人就表現出唉聲嘆氣。有時候我也會產生無力感,周圍人就會問“韋老師,這兩天為什麼總是嘆氣?”我說“沒有啊!”這樣的表現很多時候自己是不知道的,當回過頭來看確實有。為什麼嘆氣?就是因為有些事情自己解決不了。

比如說一個農村的家庭婦女,她的丈夫遊手好閒、賭博、亂來、又好吃懶做,並且不疼愛她,回來就酗酒,打她一頓。她回到孃家去和孃家人說,爸爸媽媽只會說,這是你選擇的,你不能夠不面對,所以她不得不面對。她看著年幼的兒女,又不能夠放棄自己的生命,不能逃離自己的責任,但是自己又明顯感覺到自己承受不住了,快要被瓦解了。所以她長期陷入在無力感當中,這就是無力感。

無力感的人還是選擇一次一次的衝鋒,繼續向前。但每一次向前衝,都會感覺到受傷一次,受挫一次。所以,他一次一次的無力感襲上心頭,說明他還在對抗,說明他並沒有逃避,這就是無力感。我們現實生活當中,很多人都會感覺到無力感。超越過去了,就超越了一個障礙。

在無力感這個階段也有幾種不同。我們每個人因為過去受到的教育不一樣,人格特質不一樣,氣質類型不一樣,所以做出來的選擇行為方式和行為類型也不一樣。

比如說性格懦弱的人,面對這種“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的時候,就會選擇逃避,當鴕鳥,掩耳盜鈴。一些不服氣的人,性格比較倔強的人,就要往前幹到底,遇到了現實當中的困難、困境、障礙的時候,就會發生衝突。所以那些惡性的事件,衝突當中發生了惡性事件的人往往是這些人。還有一類人是圓滑的,選擇避開。他心裡邊壓抑,心裡罵了你千百遍,表面還是和你笑著說話。

這三種方式顯然都不行,都沒有真正的過去,最終沒有解決問題。有沒有更好的,更高級的方式?有昇華的方式,在面對生活的困難、困境的時候,我們有一句話解讀幽默。幽默是什麼?幽默是微笑著和自己的命運和解。

比如說家裡面有一個潑婦老婆,還有不聽話的兒女,自己還要面對發展不怎麼好的職業,環境還很差。他卻成天笑呵呵的,很少給別人談他真正的心事,一說話的時候就是很幽默,很風趣的。別人都願意和他相處,只有和他很好的老朋友,在深夜喝二兩酒的時候才會流著眼淚說自己的心酸事。大多時候你都看見他很好。這個幽默的人是招人喜歡的人,他其實在用幽默的方式化解了他生活中的阻礙和困境,他和自己的命運和解了。

當然還有更高級的方式,就是一直不放棄,尋找方法,最後突破了。一次一次突破了的人就是成功人士,不光是事業上成功、外部環境的改變,從心理上也是越來越有信心、心理資本越來越強,所以就會走向人格高貴、健全,事業發展比較好,做學問有獨立的人格和科學的素養,做企業是一個優秀的企業家,做政府的公務人員、管理人員,也是一個有著人格、有著方法的高貴的人。他不會去同流合汙,不會去貪汙受賄。他會是一個很不錯的政治人物。

所以大家來看,突破出來的人是很少的,大多數人都會用逃避、對抗、和解這樣的方式去做。無力感時間長了以後,如果沒有很好的化解,就會上升到第二個階段。長期處於無力感,整天唉聲嘆氣,做事從來不順利,時間長了以後你會受不了的。

第二個階段就是倦怠感

我們通常說的是職業倦怠感。倦怠包含了人的一種心理的狀態,心境的狀態。不只是指職業倦怠,職業倦怠的人在生活當中也是一樣會產生倦怠的。什麼是倦怠呢?最科學的和它最近的一個詞是懈怠。

比如我剛才提到的一個司機,雖然前方被堵著了,但是他依然還盯著前方,想著要繼續,往前突破。但是等過一千次之後,在這條堵車的路上開了一年之後,這個時候就會懈怠了。所以方向盤也不顧了,眼睛也不瞪著了。有人問他:咱們怎麼還不走?他頭也不看你,眼睛也不眨一下。如果你到一個超市裡買東西,你看到一個服務員。你問她的時候,她頭也不抬,一副無所謂的樣子。這個人就存在職業倦怠。如果在生活當中,我們遇到了一個人,你跟他說話,你看他頭也不抬,無精打采的樣子,他就是倦怠。

現在的人是對事物不反應了或者反應不快速了,因為他已經有點放棄。請注意,倦怠,是對前進的一種放棄狀態,所以它是一種懈怠。這種放棄並不是完全放棄,只是說他沒有那麼積極了,他是消極的。倦怠的人就是被動接受的人。

在教學中,一個倦怠的老師就會對學生說:你們要學就學,你們又不是給我學。幾個十幾個考不上跟我也沒關係,反正我盡了我的責任就是了。這種表現就是倦怠。現實當中的家人,如果倦怠了也是這樣的。混一天是一天,一年就這樣過去。就是他不再積極的追求了,不再積極的去掌控了。

倦怠的人有沒有痛苦?他也有痛苦。他也是一種不接受自己的狀態。倦怠的人並不麻木,如果被批評了,他會跟你吵架的,他會生氣的。倦怠並不是說他心死了,他沒有麻木,只是他面對不能應付的事情的一種策略。這種策略時間長了就會成為一種習慣,但是並沒有完全的麻木。最痛苦的是,我感受不到我的痛苦了,如果我徹底絕望了,如果我不抱希望了,如果我真正的悲觀了,這種時候就上升到第三個階段了。

第三個階段就是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是經濟心理學一個很專業的術語。是美國的心理學家賽裡格曼1967年在研究動物時提出來的。他用狗做了一項經典的實驗。起初他是把狗關在籠子裡,只要那個蜂音器一響,對狗進行難以承受的電擊。這個狗關在籠子裡逃也逃不了這個電擊,跑也跑不掉。多次的實驗之後,又採取只讓蜂音器響,不給電擊,在給電擊之前,打開了籠子,此時狗不但不跑,而且還沒有等電擊電到它身上,它就先倒在地上了,邊倒在地上邊開始呻吟和顫抖,像跟電擊過一樣的。本來可以主動的逃跑的,卻絕望地等待著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也就是說,當我們倦怠久了,我們面對現實的困難,真的無能為力。我們就會產生習得性無助。我們身邊好多這樣的人,他來問你問題,比如你的朋友,他在婚姻中遇到困難,問你他要不要離婚。然後你就給他分析,說了半天。一個晚上你說的所有的理由,他都給反駁掉了。你給他積極的建議,在他那裡都沒有效果。這個人就是習得性無助的人。他有“做不到,沒有辦法”,這樣的觀點。最後你發現拿他沒有辦法,他已經在長期的生活中學習到了“無論我怎麼做,我都不可能改變,無論我怎麼去努力,都不可能改變現實”這樣一種核心的觀念。這種觀念深深的植入的他的思想和人格里面。就像那隻狗一樣的:它已經堅定地相信,它不可能改變命運了。說白了,就是它絕望了,它完全地放棄了。

這就是習得性無助,這是死豬不怕開水燙。不是很悲觀,他的名字就是悲觀,他的狀態就是悲觀絕望,徹底的麻木。這種人在現實生活中有沒有?有,非常多。他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他要面對每天的生活,時間長了以後,他的心境就低落下來了。當他的心境低落下

來的時候,這樣的一種狀態就叫抑鬱,就是他抑鬱了。

大家看,第一各階段他非常痛苦,但是不放棄,無力感;第二個階段他非常痛苦,假裝放棄,他就不痛苦了;第三個階段他完全放棄,絕望了,這個時候他痛苦了,但是,他是真正痛苦的人,他不知道自己痛苦。

第四個階段,長期處在抑鬱當中,又開始痛苦了

就是整個過程都是痛苦的。這個時候抑鬱狀態伴隨著什麼呢?又開始有情緒了——沮喪,悲涼。大家請注意看:喪失,就是什麼東西我都沒有了。所以到了抑鬱狀態,抑鬱狀態如果維持一個月以上,一定會轉變成為抑鬱症的。抑鬱狀態是可以通過自己的身體的機能、自己的心理、自己的外部的變化恢復回來的。所以,如果沒有恢復回來,他就是抑鬱症了。也就是說,抑鬱的狀態是可以自行的恢復的。

第五個階段,抑鬱症狀態,就不太可能恢復,而是需要治療了

需要心理、生理和社會三個維度的治療。所以,抑鬱症是怎麼煉成的?抑鬱症是經過這五個階段,這五個階段他痛不痛苦?每個階段他都非常痛苦,有時候知道自己是非常痛苦的,有時候是不接受痛苦的,有時候又假裝不痛苦的,有時候又完全認為不痛苦的,實際上自己是很痛苦的。

所以各位,你身邊如果有抑鬱症的人,不要拖著,就是去看病,就是要吃藥,因為他隨時都會發生危險。他上午的心境跟下午的心境都會不一樣,不要賭,不能拿生命開玩笑的。帶他去看病,先吃藥穩定情緒再說呀。因為他已經發生精神和生物性的病變啦。

外部的人不知道他有多痛苦,他已經經歷了九死一生。需不需要住院那需要醫生說,醫生給他看完之後,通過臨床的訪談,通過詢問觀察,通過心理測量,科學的方式,最後醫生建議他住院就要住院啊!我們在這裡只是學習和自我康復,屬於社會心理的這個方面的幫助,而真正的問題是要解決的。

抑鬱症到底會讓人有多痛苦,我們只能用一句話回答:非常之痛苦!痛苦到我們想不到,痛苦到六個階段有六個不同的痛苦。所以,他們是值得我們同情的,是需要我們幫助的,是需要我們愛護的。是需要我們用學的視角,真對待。今天我們的腿,傷了化膿了,晚一天去,不要緊。但是心理上晚一天去會更糟糕,尤其是抑鬱症,晚一天去,命都沒有了——他自殺了!

好了,這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相關的人,同時我也希望心理學志願者、心理諮詢工作者、心理教育工作者以及幫助他人的人,我們要在理念上了解,在科學的原理方面要去理解,要在技術方法上去思考,也要有一種恰當的人文和心理方式去對待。謝謝大家!


韋志中,民盟盟員,中國心理學會會員,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督導師。從事心理諮詢與心理教育工作18年,出版心理學著作17本,發表論文60多篇。中國環保大學、廣州大學、武漢大學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特邀研究員等。曾先後被人民日報、南風窗等上百家媒體採訪報道。現擔任廣州市心絲帶心理志願者協會會長、韋志中心理學網絡學校校長等職務,其創辦的心理學網校有2萬多學員。


一葦渡心


減輕抑鬱症痛苦,內因心理學給四點辦法:一痛苦是正常的;二重新算算帳;三價值騰挪;四付出愛,轉移注意力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480, "thumb_url": "96d100071c426209d5c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