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日俄战争中日本到底有没有占到便宜?

陈伟卫


日俄战争后,日本究竟有没有占到便宜,看看它与俄国签订的条约就知道了。

十九世纪中后期,在远东地区的争斗主要以英俄为主,其中俄国苦于远东地区没有不冻港,在国际活动中大为受限,因而加大在远东地区的政治外交活动,俄国的一系列活动严重触犯了英国在远东的利益。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推行富国、强军等三大政策,实力迅速上升,甲午海战中的胜利,让日本一跃成为国际上不可忽视的力量,日本的胜利让俄国也感到很不安。因而联合法德两国,迫使日本归还辽东半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国干涉还辽”事件,由于俄国的帮助,清政府的态度也逐渐转为“联俄抗日”。

根据日俄密约而设计的远东铁路网

在清朝大方针的指导下,李鸿章于1896年前往俄国考察,并签署了一些互助互惠的和约以制约日本在远东的活动,其中一条内容是俄国在中国东北修筑西伯利亚铁路的支线东清铁路。远东铁路一旦建成,这将事实上把东三省纳入俄国的势力范围。

1900年,清朝爆发了著名的义和团运动,由此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事件,而沙俄对中国东北三省的占领,严重威胁到日本和英国的在华利益,由于英日在利益上的一致,于是达成共识,签订了著名的《英日同盟》条约,其主要针对的敌人就是已经占领了东三省的沙俄,该条约的签订让日本在东亚的话语权增加不少。

中东铁路

1902年,清朝在英美日的支持下,与沙俄签署了《交收东三省条约》,规定在一年半内沙俄应将屯驻在东北的军队全部撤出。可在1903年,沙俄自认为西伯利亚铁路东段已经通车,国际格局逐渐正在转向有利于自己的一方,因而违反了此前的撤军计划,这引起了中国人民以及日本的极大不满。1904年,日本预计西伯利亚铁路将全线竣工,日本政界一片恐慌,铁路完全竣工后俄国则可长驱直入东三省。在思量许久之后,日本决定发动“日俄战争”,阻止沙俄在东北的势力扩大化。

战争的过程不必细讲,最后日本在国际都不看好的情况下艰难的获得了胜利。1905年9月,在美国的调停下,日俄签署了《朴次茅斯条约》,其中主要包括沙俄撤出东三省,将北纬五十度以南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等等。

日俄美三国闭会照

通过该条约,东亚地区的国际格局较之于前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日本成为了东亚地区的支配性力量,英国由于此前和日本联盟,在东北亚的利益也更加巩固,而此前在东北地区占据支配性的沙俄则退居次位,不久之后,沙俄国内爆发了动摇统治基础的1905年革命。


回答者:首都师范大学世界史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员 贺清令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季我努学社头条号(搜索季我努学社)及季我努学社微信公号(名称季我努学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学社系国内著名的历史学民间学术社团,已出版中国近现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万字,代表作为《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第一辑5卷,第二辑已出1卷)。其创办的季我努沙龙系国内最著名的公共历史讲座。


季我努学社


首先,从经济投入来说,日本确实没占到便宜。

1904年爆发,持续一年多的日俄战争,虽然是在中国东北开打,但日本却付出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沉重军费,日军前后伤亡三十八万人,花费17亿日洋,参考一下日本当时的经济收入,以及甲午战争获得的赔款就知道,日本等于是把清政府的赔款花个精光,还拉了一屁股债,才艰难打完这场战争。

所以,当时的日本,猴急着想从沙皇俄国那里拿到赔款。可沙俄并不是清王朝,别说当时沙俄没钱,就是有钱也不会给日本人。俄方的态度从头到尾坚决,其他都好商量,钱一分没有,不服就接着打。

于是,已经财力枯竭的日本,当然无力再战。一场日俄战争打完,家底几乎干净的日本,一分钱赔款都没拿到。以这成本说,确实很亏。

但是,以日本获得的地盘说,日本确实占了很大的便宜。

作为结束战争的条件,在《朴茨茅斯条约》里,日本迫使俄国放弃染指朝鲜,把朝鲜彻底变成了自家的自留地。如愿以偿在日俄战争后吞并了朝鲜。这一步进展,等于叫日本打开了未来数十年的侵略之门,之后日本逐步强化对中国的侵略,直到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朝鲜都是其极为倚重的大后方。可以说,接下来中国二十世纪深重的侵略灾难,从这一刻起就埋下伏笔。

外加日本还获得了中东铁路的一部分,获得了旅大租借地,这等于是把刀,更近的顶在了中国的脖子上。没能在俄国拿到赔款的他们,又被战争刺激起了疯狂的野心,自然会更猴急的在中国身上找补回来,所以日俄战争后,他们的侵华步伐,渐渐进入了加速阶段。

不过,归根结底,日本有一条是亏大了。战胜俄国的辉煌,叫日本的侵略野心彻底爆棚,从此朝着军国主义的道路撒腿狂奔,终于发展成了逮谁打谁的疯狂劲,这才有了他们在二战里的疯狂举动,和战败国的命运。可以说,他们对于战争的疯狂与自不量力,很大程度上,都是被日俄战争刺激出来的。

历史风云录


日本可以说占了便宜,但是没有什么大便宜。比如,日本得以彻底吞并半岛,还从俄罗斯手里抢来了旅顺,得到了库页岛南部地区,还有一些捕鱼权什么的。俄国还将由长春(宽城子)至旅顺口之铁路及一切支线,以及附属之一切权利、财产和煤矿,均转让与日本。

  

  第一场大会战辽阳会战,日军13.5万人和474门炮对俄军16万人和592门炮,俄军失败,放弃防御阵地和辽阳,损失1.7万人,作为进攻方,日军损失2.4万。

  第2场大会战沙河战役,俄方损失4万余人,日方损失2万余人,双方基本上打成平手,进行对峙状态。第3场大会战旅顺要塞防御战,日军进攻俄军据守的旅顺要塞群,最后日军损失6万人,俄军损失4.4万人,日军攻克旅顺要塞。

  

  第4场大战役,就是奉天大会战,日军27万人携带1082门炮和200挺机枪,俄军33万人携带1266门炮和机枪56挺。最后俄军损失近12万人,日军损失约7万余人,战役结果俄军惨败。

  然后就是对马海战什么的,日本海军基本上取得了日俄战争当中几乎所有的海战胜利。其中在对马海战,俄军舰艇损失总计达27万吨,比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日德兰海战双方损失的总和还要大。

  

  战争到了最后,日本战死5万人,其他病死冻死等等3.8万人,日军一共死亡8.8万人,被俘2千人,负伤14万人,一共损失23万人。俄军战死3万人,病死1万人,负伤15万人,被俘8万人,一共损失27万人。


深度军事


关于日俄战争系列问答,这已经是第五篇了。

日本当然占到了便宜,之所以有此疑问,一方面受精日蛊惑说日本多么博爱(例如感谢日本要不然被沙俄就永久占据了);一方面日本虽然占了便宜,但却主动提出停战要求,且日本的伤亡要比沙俄更严重,这就让人产生疑问,日本是否站到便宜。

但战争是否胜利,看的不是死伤多少,而是是否完成了自己的目标。

(1)“日俄战争”使日本完成了自己的战略目的,日本完成北上目标,使沙俄大规模北撤,将东三省的大部分势力范围割给日本,极大损害了中国利益

日本在甲午战争后占领了朝鲜半岛,朝鲜半岛从唐朝开始就不是它的目标,真正的目标是中国。因此,日本可以从三个方向进攻中国北上、西进、南下。在晚清时期,北上是日本的最佳选择。北上以朝鲜为基地,可以直接北上。不像西进、南下都需要动用海军。

同时,沙俄趁着“八国联军侵华”时机,占领我国东北三省的重要城市和交通枢纽地区(一些人认为全面占领并不恰当,在城市地区沙俄及其扶持地政权居主,在农村和偏远地区则依然是清朝管辖),也准备继续南下进入朝鲜半岛。

为此,日本和沙俄在实力差距较大情况下,才不惜一战。

(2)《日俄战争》的结果:《朴茨茅斯条约》

经过一年多的战争,日俄双方在各自的“金主”压力下,在美国的朴茨茅斯军事基地签订了条约,从条约上看,日本想要的全都大部分得到了,沙俄除了没有赔款外基本也是战败的条款。例如:

A.沙俄承认韩国(那时的朝鲜半岛政权名字叫大韩帝国,简称韩国,这个韩国是整个朝鲜半岛;现在的韩国与这时的韩国无关)是日本的保护国。

B.沙俄将占领的旅顺、大连转交给日本管理。

C.长春(宽城子)至旅顺口之铁路及一切支路、矿产等交给日本。这点其实就是将吉林长春以南地区的势力范围划给日本。

D.将库页岛南部割让给日本。

(3)最不能原谅的是清政府的反应

之后,日本又和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清政府更是签订了卖国的 《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其中不但承认日俄合约,还答应了两点无耻要求:

A.开放东三省16个城市的通商权给日本。

B.帮助建立日本阵亡将士树立纪念碑、坟茔等,用以纪念。此点极为无耻。

表面上沙俄占领东三省,日本非常仗义地去打日本。然而,日本是为了自保和更好地入侵中国。两者都是强盗,只不过新强盗打败了老强盗,因为新强盗还弱小(依靠“英日联盟”)还不能露出“吞人”(吃人是程度慢、小,吞人形容更快、更无耻)的獠牙!

因此,如果认不清本质,只看表面而去乱认贼作父,那么就是自己的问题了。


坐古谈今


沙皇:老子败了,但是老子就是不给钱,不服继续打!(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萨莎说史)

战争虽然以日本的胜利而告终,但是日本赢得非常惨,死伤38万,花费军费17亿日洋,可以说是偷鸡不成还蚀把米,最后一个子没捞着。

日本人说要: 赔款日洋30亿,割让全部包括库页,勘察加在内的全部沙俄太平洋沿海 地区。


日本人认为这次也要“照既定方针办”,有一个所谓“七博士集团”提出了一个媾和方案:赔款日洋30亿,割让全部包括库页,勘察加在内的全部沙俄太平洋沿海 地区。所谓“七博士集团”是指当时东京帝国大学的七名教授:户水宽人,福井政章,金井延,寺尾亨,高桥作卫,小野塚喜平次和中村进午,这七位全是留欧的博 士,故称为“七博士”。

沙皇:“说赔偿一个子没有不服继继续打”



但是七博士的方案只是七博士的单相思罢了。尼古拉二世又不是七博士的学生,干吗要听你的?被黄皮猴子操了的北极熊正恼怒着没处找脸呢,说了:“一个子不 给,不服咱重来过”。沙俄满州军是不行了,波罗的海舰队也全灭了,可是还有一多半精锐部队在欧洲部分呢,沙皇这就在打念头把那部分掉过来再打一下。

日本这边呢?山县有朋和大山严都知道不能再打了,因为已经弹尽粮绝了。

就这样,沙俄虽然坚持不


赔款但也不离开在美国朴茨茅斯的谈判桌。就这样僵在那里了,日本可耗不起。几经讨论,山县有朋,大山严,桂太郎,儿玉源太郎,山本权兵卫,寺内正毅的意见一致:不要赔款也要结束战争,结果朴茨茅斯和约的内容是:日本放弃战争赔款,沙俄承认朝鲜为日本势力范围,将南满铁路和旅顺的租借权转让给日本,并且割让库页岛南部。

美国实际上是帮日本避免了一次大的失败。 日美两国的互相厌恶情绪在此次战争后迅速扩大


应该说两个帝国都没有得到好处。沙俄呢由于战争的长期化和败战及其日本间谍在国内的活动,直接导致了国势的衰落,日俄战争里,日本并不是击溃了沙俄,只是趁沙俄没有动员起来打了个突袭和时间差而已 事实上仅仅是这个胜利,已经导致日本国内开始出现经济危机。后来的美国调解中,俄国没有对日本支付任何战争赔款,导致日本认为美国有意与俄国联手坑害日本。而美国则不这么认为:在沙俄已经开始全面战争动员的背景下,美国实际上是帮日本避免了一次大的失败。 日美两国的互相厌恶情绪在此次战争后迅速扩大。



日俄战争,作为胜利一方,日本占的便宜,并非常规意义的土地和赔款。作为一个亚洲国家,日本第一次战胜欧洲国家,震惊了整个欧洲,使日本的国际声望大大提升。几乎所有欧洲列强都认为,日本是一个现代化的、非常强大的国家,足以承担亚洲的地区领袖角色,足以和欧洲国家媲美。

俄国的三支舰队中,有两支在这场战争中打得溃不成军,只剩下了黑海舰队。这使日本海军一跃登上世界第6强的位置,民族自信心爆棚,人们前所未有地团结。当时全国上下普遍认为,日本已具备在世界范围内称雄的能力。

当然,在一些日本民众眼里,日本的胜利确实没能带给他们现实的益处,如没有得到胜利者常常会获得的大块土地和大笔赔款,包括他们极想占有的库页岛,这对于解决因战争导致的经济危机和民生困境毫无益处。

但是,由于俄罗斯的溃败,日本不但获得了我国北部沿海的制海权,还代替了俄国在我国东北旅顺等地的势力、铁路控制权、贸易特权,也控制了整个朝鲜半岛。与此同时,日本有了侵犯中国和亚洲的起点和基地。

东北辽阔的土地和丰厚的资源,后来成为日本战争机器的重要能源。这个好处,普通老百姓看不到,但在政治家和军事家眼里无穷大。


世界真的很大


日俄战争,日本有没有占到便宜?从经济角度,日本确实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但在国家战略和国家地位上来看,日本是得到了很多。

但从成本收益来看,占最大便宜的是大清:基本上不付出什么,一举斩断俄罗斯伸向东北的手,自此之后,俄罗斯和东北无缘,即便强大如苏联。

日本在日俄战争中伤亡高,主要是因为攻打旅顺而导致的,其他战斗的伤亡是可以接受的。

日本在日清战争占到的便宜:

1、日本在甲午战争击败大清,确定自己的东亚大国地位,在日俄战争击败俄罗斯,确立自己的世界大国地位,实现了黄种人击败白种人之梦。在当时,不仅是日本人受到激励,大清也受到激励,算是一种种族上的荣耀。

世界强国地位的认可,是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取的最大战略成果。

2、日本接收了俄罗斯在东北的权益,这给了日本经验满洲的机会,获取更多原材料资源。

3、日俄战争后,列强无人再有染指朝鲜想法,日本稳固治理朝鲜。

4、有了几十年发展治理的国际空间。在俄罗斯扩大受挫后,东亚局势进入自我治理上,国际纷争减少,英国和俄罗斯势力减少,日本和大清都进入改革发展经济的内部治理上。


对日俄战争中日本策略的一些疑惑

在日俄战争中,日本决心攻占旅顺的目的,是为了不给俄罗斯太平洋旅顺舰队和来援的波罗的海舰队会合。这个可以理解,由此导致日本没有能够按计划在黑龙江和俄军决战,问题也不大。但最大的问题是:

日本为何在击败海参崴舰队后不派兵攻占海参崴一带俄罗斯在远东重地。

如此,一则分散俄罗斯在东北的兵力,二来海参崴地区距离日本最近,最有利于占领。

失去海参崴地区,俄罗斯将失去了太平洋出海口,将会是摧毁性的打击。

现在来个假设:

如果日本在日俄战争中采取固守朝鲜、攻打外东北的策略,那旅顺舰队就不得不北上,日本完全可以在对马海峡中击败它。由于海参崴的重要性,俄罗斯也不得不调集包括在东北的俄军北上防守。如此一来,日俄就会在外东北决战,而不是在东北。谁赢谁就能占据外东北。

在这个策略下,日本既能斩断俄罗斯伸向朝鲜的手,又能获取外东北这个远东关键战略地——_—说实话,库页岛完全不能和海参崴相比。

在这个策略下,大清很大情况下会在双方僵持下对俄宣战,夺回俄罗斯在东北的特权。

大清完全控制东北,日本控制外东北,俄罗斯成为中日两国的共同敌人。清日结盟,就是水落石出的事情。

当然,东亚谁是主导,还会是日清之间的矛盾。


日俄战争日本为什么不攻占外东北

1、日本传统的大陆政策根深蒂固,日本的眼光还是盯着大清,没有看到外东北带给日本的巨大好处。依然沿袭这丰田秀吉的朝鲜—东北—中原的三级跳大陆政策。

2、日本目标是驱逐俄罗斯势力出东北,不让俄罗斯染指朝鲜,更多的是防御姿态,而非积极进攻扩张土地的姿态。

3、日本传统上和外东北的交流,还没有和中原多,没有看到外东北的资源和领土价值。日本人在外东北的活动太少。

4、日本没有引诱大清参战的意图,也没有联合大清共同作战的意识。实际上,日清联盟才是日俄战争中日本最佳的策略,至少可以从大清获取金钱援助。


总结

日本选择单独和俄罗斯战争,而非引诱会或建立日清东亚联盟,共同和俄罗斯作战,这是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最大的失误。

守朝鲜、攻外东北,在战争后期用俄罗斯东北权益引诱大清参战,这是日本在军事上的最佳策略。

有大清的参战,日本在人员伤亡和军费开支上就轻松很多。

原创手打不易,欢迎关注支持!

历史哨声


诚邀,如题,日俄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和俄罗斯为了争夺中国东北权益爆发的一场大战,在大战中,日本倾尽全国之力,集中全国海军和陆军在中国东北打败了老牌帝国主义大国沙俄,大大的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此战之后,日本再也不是任由欧洲列强欺负的东亚病夫,俄罗斯在中国的权益也被日本继承,但是除此之外,日本并没有得到俄罗斯其他的好处。

日本的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沙俄的内乱

日俄战争期间,日本特工天才明石元二郎在俄国赞助和策划沙皇政府的反对派发动革新,把俄国腹地闹的翻天覆地,俄国内乱极大,被迫于1905年9月5日在朴茨茅斯同日本签定和约。朴茨茅斯和约规定:俄国供认日本在朝鲜享有政治军事及经济上之“卓越利益”,并且不得阻止或干与日本对朝鲜的任何措置。俄国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邻近疆域领水之租赁权以及有关的其他特权,均移让与日本政府。俄国将由长春(宽城子)至旅顺口之铁路及全部支线,以及附属之全部权利、财产和煤矿,均转让与日本政府。此外,公约还规定将库页岛南部和俄国对辽东半岛的租赁权以及其邻近全部岛屿永远让与日本。

那么日本付出了什么呢?

从朴茨茅斯和约我们看出来,日俄的合约根本就没有谈及割地赔款的事情,俄罗斯自己的权益也没有收到有一点损失,丢掉的是中国的利益,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是因为当时的日本国力远不足以与沙俄抗衡,事实上日本集中全国的力量打败的只是俄罗斯的远东部队,如果耗下去,俄罗斯固然有内乱,但是日本自己也吃不消,据史料记载,日本为了这次战争共耗费了17亿日元,损失精锐部队38万,日本政府为了打赢战争,向西方列强借了一屁股债才勉强支持到现在,不过对于日本天皇来说,能把沙俄打趴下,一切都是值得的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日本自明治维新崛起后,背后一直受英、美这些大帝国主义国家的操纵。不管怎么说,日本人不缺乏万丈雄心,缺的是支撑雄心的战略资源。因为国土面积狭小的缘故,日本在当时的耕地面积十分有限,连本国人口的粮食问题都不能解决。因此,日本前期的发展完全是靠英、美输血性援助来进行的。

当然英美扶持日本也不是白干的,根本目的是以日本为支撑点来掌控亚洲大陆乃至欧亚大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英美与日本有着共同的利益交集,日本也想在亚欧大陆为自己开拓生存空间。

但是雄踞欧亚大陆的俄罗斯帝国成为最大的拦路虎!

日本在甲午战争打败满清王朝后,本来割取了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取得了一块面积和土地资源都十分可观的土地,就是因为俄国人出来阻挠,被迫将吃到嘴里的辽东半岛给吐了出来。

并且美英虽然在援助日本,同时也在其脖子上套着绞索。通过甲午战争,英美尤其是美国看穿了日本的野心和贪婪以及强大的实力,这时他们开始把套索收紧了......甲午战争结束不久,美国人随即发动了美西战争,夺取菲律宾,卡住了日本南下南洋的战略通道。这样一来,日本人举全国之力打的甲午战争获得的战略利益基本丧失殆尽,反而背上了台湾这个包袱,并且在地缘上完全处于美、英、俄的三面包围之中。日本人没办法,经济上还需要美英援助,因此不敢走南下的道路,只好选择北上。于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日本人出兵最多,目的就想在中国特别是在东北开拓战略空间,完成甲午战争的未竟之业。

但还是让俄国人抢了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开始后,俄国人一面派兵加入联军行列,一面派兵侵入中国东北,一举将其拿下。

俄国独吞中国东北极大地改变了甲午战争和美西战争后列强在东北亚的利益平衡,英美在中国东北的经济利益丧失殆尽,当然威胁最大的还是日本。于是三方决定联手同俄国开战,日本出人、英美出钱并且在战略上全方位配合。

日俄血拼厮杀1年有余,最终俄国惨败,当然日本也损失惨重。满以为这次可以吞并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日本,却万万没想到美国和英国出来搞“调停”了。

1905年9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倡议日俄双方结束战争,并且将谈判地点选在了英国的朴茨茅斯。最后在美英操纵下,确定了东北三省仍然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俄双方恢复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前的状态,除了留下少数兵力确保一定的铁路线外,主要军事力量全部撤出东北。

结果,由美英幕后操纵、日本人前台当枪使发动的日俄战争,日本人以再一次掏空国库、死了10万人的血腥代价除了获得库页岛南部那么一块蛮荒之地外几乎是一无所获,反而背上了沉重的巨额外债。

也正是以日俄战争为起点,日本与美英的矛盾逐渐计划,一直走到40年后的太平洋战争!


大将军威武K


这场战争,说白了日本只是英国人的打手,放出来为了遏制沙俄的,毕竟搞均势外交英国人最擅长。而日本人趁机又搞了一次军事冒险。

日俄战争,作为甲午战争后日本的又一场胜利,极大地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日本的亡我之心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膨胀的。

从后续的历史动作来看,日本在之后的扩张之路大大加快,没几年就正式吞并朝鲜,一战之中抢占山东利益,1920年代频繁干涉中国内政,制造了济南惨案等多次人间悲剧,1930年代建立伪满洲国、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太平洋战争……

日俄战争,真正的庄家是英国人,日本俄国在前线不断送人头,英国人在背后各种手段玩的是潇洒自如。

沙皇为了扭转在远东战场的劣势,把波罗的海舰队万里迢迢地向远东调过去,这慢慢长路,英国人在这个路途上处处拆台设绊子,禁止沿途的港口给俄国舰队提供补给,等到这支舰队跑到中国南海,整个舰队早就疲惫不堪,失去了战斗力。

沙俄从彼得大帝开始,就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不断扩张……找出海口……找不冻港……

英国人的对应很简单,俄国人在欧亚大陆上从哪边冒出来,就在哪边堵回去。

英国人玩的是大国均势、平衡战略,如它在欧洲搞的几百年的大陆均势一样。

俄国人向奥斯曼帝国不断推进,英国人就发动克里米亚战争,俄国人向中国新疆一带深入,英国人就在经济上支持中国收复新疆。

为了遏制沙俄在远东的活动,英国人特地放下老贵族的身段,和日本搞了个《英日同盟》,把日本人高兴地就像一个穷小子忽然得到了大户人家的赏识一样。

在英国人的怂恿下,日本人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不断在东北向沙俄挑衅,直至爆发日俄战争。

战争中,英国人不仅给沙俄使绊子,对日本也是各种军事、经济、金融援助,全力支持日本的战争。

最终,俄国惨败,烂成渣的沙俄被西方列强彻底看穿,英国人也意识到,俄国人不再具有威胁,双方缓和了关系,并于1907年签订了《英俄条约》条约,并最终成为一战期间的盟国关系。

而日本惨胜,虽然打败了俄国,进入列强行列,但也没拿到一分钱的赔款,几乎是耗尽了国力,死伤了23万军队,经济差点崩溃,欠了英国人等债主好多钱,好多年才缓过劲来。

说白了,俄国要是愿意继续扛下去,还是打得过日本的,毕竟,沙俄的战争潜力远大于日本,只是沙皇觉得不划算,和谈了事,而日本也已经打的快崩溃了。

两国在那厮杀的热火朝天,英国人在大清优哉游哉地做生意,输出自己的工业品,挣大钱,当然少不了给日本各种贷款。

而英国人呢,在战争中可是最大的获利者,削弱了沙俄,制约了日本,还挣了很多钱,日本人还得勒紧裤腰带还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