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5 此人本是清朝御史,却有两大难以言说的嗜好,因其而生也为其而死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各位朋友下午好!子渊之前曾为大家介绍过许多与乾隆皇帝有关的趣事,引发了读者的强烈兴趣,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乾隆帝与一位另类大臣的复杂纠葛。

此人本是清朝御史,却有两大难以言说的嗜好,因其而生也为其而死

▲清代贡院复原模型

杭世骏,字大宗,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生于仁和(今浙江杭州)的一户贫困人家。杭世骏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还时常和同乡孙灏、梁诗正、严在昌等人组织读书会,互相借阅书籍、讨论经史。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杭世骏顺利中举,却怎么也考不中进士。因学识渊博,杭世骏曾出任福建乡试同考官,这一职务通常只能由进士出身的官员担任,而杭世骏仅仅是个举人,其名气之大可见一斑。

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杭世骏在时任闽浙总督程元章的推荐下,参加了大清历史上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博学鸿词科。这一次,杭世骏终于高居榜首,为一等第五,朝廷授以翰林院编修(正七品)之职。杭世骏万万没想到,他与乾隆皇帝的纠葛人生就此开始。

此人本是清朝御史,却有两大难以言说的嗜好,因其而生也为其而死

▲清代铜钱

在古代,大才子一般有两类,一类中规中矩、恪守礼法,另一类性格乖张且常有特别爱好,比如纪昀和杭世骏。对后者来说,这个世界上只有读书和数钱最令他沉醉,前一项是精神体验,后一项则是物质享受,这与其早年的贫困经历有着极大关系。杭世骏爱钱,所以要每天数钱,吃饭时在桌上放几枚铜钱随手把玩,睡觉时枕边也要有铜钱相伴

作为正五品的监察御史,杭世骏年俸不过80两白银,实在无法满足他对钱的喜爱。何况他又生性正直,不愿贪赃枉法,于是就养成了一个新的爱好——拾破烂。无论是写过的废纸信笺,还是纸板、残书、废旧铜铁,杭世骏都热衷于收集整理——不仅收集自己家的破烂玩意,还时常从别处捡拾,然后堆在院子里。

此人本是清朝御史,却有两大难以言说的嗜好,因其而生也为其而死

▲杭世骏设色绢本画像

为此妻子时常数落他,一是觉得堂堂御史捡拾破烂,实在自降身价;二来也苦恼于庭院杂乱,几乎都要没处下脚了。不过杭世骏却并不在意,反正这些东西都可以卖钱,而钱自然是不会嫌多的。后来,杭世骏干脆让家人开了个店铺专收破烂,虽然进项不多但好在能贴补家用,而且这样一来,每天他都可以数铜板了。

对大多数文官而言,成为魏征一类的名臣乃是其毕生夙愿,而杭世骏却注定无法成为“大清魏征”。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多地久旱无雨,乾隆皇帝便按照惯例下诏求谏。说起来,这只是例行公事而已,没人会真的批评朝廷,何况还是这位极其自恋的皇帝呢?不过杭世骏却并不懂这些道理,一根筋的他愣是写了数千字的《时务策》,对汉族官员在任用升职方面存在的限制大加批驳,直指清朝统治者最敏感也最忌讳的“满汉有别”政策。

此人本是清朝御史,却有两大难以言说的嗜好,因其而生也为其而死

▲乾隆皇帝剧照

策论呈送上去之后,志得意满的杭世骏还在等着皇帝表扬,却不料这篇文章把乾隆气得火冒三丈,当即提笔批驳:“满汉远迩,皆朕臣工,朕从无歧视。国家教养百年,满洲人才辈出,何事不及汉人?”接着,乾隆皇帝又命刑部尚书徐本将杭世骏打入死牢,理由是“怀私妄奏”。好在徐本颇有主见,不是个唯唯诺诺的应声虫,在圣旨还没正式形成前为杭世骏极力开脱,把额头都磕肿了,还以杭世骏爱捡破烂作为证据,以证明他“精神失常”,不同于常人。

乾隆皇帝一听,倒也哭笑不得,也就不再和“疯子”计较,但还是下诏罢了他的官——毕竟堂堂朝廷命官岂能由一个“疯子”担任?杭世骏永远不曾想到,他会因为一篇文章革职入狱,更没想到他会因爱捡破烂而侥幸捡回一条命。回到老家后,他就拿出积蓄开了一个旧货铺,每日虽是粗茶淡饭,倒也清闲自在。可惜的是,命运并不会这样简单。

此人本是清朝御史,却有两大难以言说的嗜好,因其而生也为其而死

▲《乾隆南巡图》局部

二十二年后,南巡途中的乾隆皇帝抵达杭州,忽然想起曾被自己撤职的杭世骏,于是就让人将他叫了过来。见面之后,当年的不快早已被皇帝抛在九霄云外,他对杭世骏归乡后的生活充满好奇,问他靠什么谋生。杭世骏涨红了脸,低声说是开了个旧货摊。乾隆皇帝闻言一头雾水,杭世骏便又耐着性子详细解释一番。

听完后,乾隆皇帝乐不可支,调侃杭世骏是这一行业的祖师爷,还特意题写了“买卖破铜烂铁”六字,然后赐给了杭世骏。说起来,这个题字也是玩笑戏弄的意味居多,但这毕竟是天子墨宝,杭世骏不敢轻慢,立马找人装裱起来,挂在自己的店铺正中。有了这块御赐牌匾,杭世骏的生意好了许多,每年除去日常开支,还能有所节余。

此人本是清朝御史,却有两大难以言说的嗜好,因其而生也为其而死

▲乾隆皇帝御笔

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他又将杭世骏改过来,问他经过这么多年磨砺,脾气性格是否有所改观。杭世骏一时脑抽,回答说自己年老,臭脾气已经改不掉了。乾隆皇帝脸色变得铁青,瞪了好一会儿才转头与其他大臣说话,再不理他。又一个八年之后,乾隆皇帝第三次南巡,他又叫来杭世骏,想看看这位捡拾破烂的臭脾气老头会窘迫到何种地步。结果一见面,皇帝发现年近八十的杭世骏精神矍铄、耳聪目明,便问他:“何以老而不死?”

杭世骏倒也识相,叩首答道:“臣尚要歌咏太平。”乾隆皇帝只是笑了笑,不置可否。回家后,杭世骏越想越不是滋味,最后惊出一身冷汗,连夜找了根麻绳上吊自缢。这不是玩笑,龚自珍在《杭大宗逸事状》中明确记载了其结局。就这样,曾经秉笔直谏的杭世骏死了,在皇权的阴影之下,他卑微得如同一只蝼蚁。

参考文献:

《清史稿》《杭大宗逸事状》

微信公众号:趣观历史,每日为您甄选好玩有趣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