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1942年陝甘收容了多少河南難民?將近300萬人離開家鄉!

河南地處中原,一馬平川,著名的糧食產地,但1938年,花園口事件導致河南受災,3年後,元氣還沒恢復過來,又接著是旱災蝗災!河南99縣全部受災,39縣受災極其嚴重!又由於河南是當時的前線,當時國民政府政策是軍隊駐紮在那塊,那塊政府負責軍餉,這給整個河南人民的生存產生更大影響。河南一帶遇到災荒,首先想到的是“下陝西”謀生 。筆者接觸到在西安工作的河南老工人,據其講,西安市一多半人的祖籍都來自河南,解放前,西安市周圍聚集著來自河南大片棚戶貧民區,人數超過西安本地。解放後,西安市大規模建設,這批人隨即融入到建設大軍裡去了。

1942年陝甘收容了多少河南難民?將近300萬人離開家鄉!

河南的1942這所以出名,是因為1942年河南一共死了300萬人,而當時河南的總人口,只有3000萬左右,也就是十分之一的河南人在當年被餓死,自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以來,河南到1942年一共為國家提供了156萬士兵,在抗戰的前5年是出兵人數最多的省份。而河南歷史上一直是中國最大的糧食產區為抗戰軍隊提供糧食最多的省份。在災情爆發後河南政府官員出於自身的考慮在前期有所瞞報,導致後面災情進一步的惡化,後來在當地駐軍的彙報和外國記者的報道下,被全國所熟知。蔣介石當然也是大怒,災情剛一爆發,民國政府連續三次急賑,撥付3400萬,河南調用中央其他資金急賑5300萬,省府另行籌集急賑1500萬;省府開倉散糧51.4萬石,從軍隊方面的湯恩伯處借糧160萬斤,從第一戰區蔣鼎文處借糧400萬斤,各處駐軍也展開每月節約兩頓飯或其他方式紛紛捐糧。災荒期間,河南一共從外省調進平價供應糧3億斤,從統設的救災委員會到各受災地區,設置粥場四千多處。但是由於運輸和實際到達的數量比較有限,後期救援就收到了限制還是死去了很多人,很多本地人也開始外出逃亡其他省份

1942年陝甘收容了多少河南難民?將近300萬人離開家鄉!

戰火紛飛的這一年,中國只有西南和西北還可以棲身。而黃河流域,因為生活和生存習慣相近相同成為最可能的逃難選擇。但是山東早早淪陷了,山西也在半淪陷,只有潼關外的陝西甘肅寧夏可以作為最後目標。現在有些陝西城市的官話,比如西安道北,紡織城,比如銅川,比如寶雞,就是河南話。河南人之所以逃荒去了陝西,有幾點很值得一提,八百里秦川地廣人稀,地勢氣候與河南大致相同,在河南躍野千里的一馬平川生活習慣的人群,到了陝西秦川大地也一樣的生存,且生存空間很大;陝西文化氣息深厚,雖尚武但崇文,名動世界的秦腔“山旦旦花開紅豔豔”,還有文人輩出的陝軍!食物可以裹腹,文化可以富足精神,這是人生存的基本條件,陝西都具備,所以河南人逃荒大軍進入了八百里秦川陝西。他們大都沿著鐵路而來,到了陝西后就在鐵路沿途住下。後來他們大多都就近成了鐵路工人

1942年陝甘收容了多少河南難民?將近300萬人離開家鄉!

陝西沿途設立粥棚、救災點設施,社會各界積極響應捐錢捐糧,全力接受難民。陝西已不足千萬的人口,接納了300萬災民,這也是陝西關中地區河南人口眾多的歷史原因。河南人逃荒到陝西,全部家當一擔擔,前面筐子挑著娃,後面筐子挑著主要家當,陝西人稱為“河南擔”。

1942年陝甘收容了多少河南難民?將近300萬人離開家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