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哥哥是一代名將,橫刀自盡,弟弟是卑鄙小人,官至宰相

辛棄疾有詞《卜算子》曰:

千古李將軍,奪得胡兒馬。李蔡為人在下中,卻是封侯者。

芸草去陳根,筧竹添新瓦。萬一朝家舉力田,捨我其誰也。

哥哥是一代名將,橫刀自盡,弟弟是卑鄙小人,官至宰相

辛稼軒以才學為詞,善掉書袋,人所共知。這一闕《卜算子》就是代表,信手拈來先賢成句入詞,了無斧鑿痕跡。

“李將軍”名垂千古,自不待言;而他的參照系,那位“為人在下中”的“李蔡”,又是何許人也?

考太史公書:初,廣之從弟李蔡與廣俱事孝文帝。景帝時,蔡積功勞至二千石。孝武帝時,至代相。以元朔五年為輕車將軍,從大將軍擊右賢王,有功中率,封為樂安侯。元狩二年中,代公孫弘為丞相。蔡為人在下中,名聲出廣下甚遠,然廣不得爵邑,官不過九卿,而蔡為列侯,位至三公。(《史記·李將軍列傳》)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位太史公所不屑一顧的李蔡,不僅封侯,更能拜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當然,當宰相不見得一定才智過人,尸位素餐者大有人在,遠的諸如“三旨相公”、“伴食中書”不論,單看孝武一朝,就有石慶、公孫賀這種典型橡皮圖章。既然李蔡如公孫賀一般,都是太史公不屑立傳的傢伙,是不是有理由相信李蔡就是個僥倖得侯竊據相位的庸碌之徒?

看起來好像是這樣的哦,太史公對這廝的評價是“蔡為人在下中”。

啥米叫“下中”?就是下等中的中等。記不記得魏晉有個“九品中正制”?其等級分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太史公所謂“下中”雖然和九品中正制不是一回事,但等級分類還是相通的。也就是說“下中”就是第八等,差一點就是“下九流”了!即使依九品中正制類推,一品上上為虛設,無人能及,那“下中”也不過是第七等,這評價真是非同一般的低!斷非“庸碌”二字所能概括,遍查《史記》,似乎不見另有誰人得此惡評。李蔡童鞋究竟做了什麼天怒人怨的壞事,讓太史公這麼死命黑?

考李蔡履歷:孝文帝十四年……廣從弟李蔡亦為郎,皆為武騎常侍,秩八百石……景帝時,蔡積功勞至二千石。孝武帝時,至代相。以元朔五年為輕車將軍。

哥哥是一代名將,橫刀自盡,弟弟是卑鄙小人,官至宰相

對照李廣: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蕭關,而廣以良家子從軍擊胡,用善騎射,殺首虜多,為漢中郎……及孝景初立,廣為隴西都尉,徙為騎郎將……後廣轉為邊郡太守,徙上郡。嘗為隴西、北地、雁門、代郡、雲中太守,皆以力戰為名……武帝立,左右以為廣名將也,於是廣以上郡太守為未央衛尉……後漢以馬邑城誘單于,使大軍伏馬邑旁谷,而廣為驍騎將軍,領屬護軍將軍……元朔六年,廣復為後將軍。

看出啥米沒有,李蔡封侯之前他們哥倆名位升遷是大致相當的。試想,一對經歷相近地位相當的兄弟,註定是要經常被人拿到一起比較的。以太史公對李廣之推崇,即便不歸之於“上上”,給飛將軍評個“上中”是絕無問題的,也就是說李廣之為人足足高了李蔡六籌有餘!有這麼一個雲端人物般的堂兄在旁時時映照,李蔡童鞋的神經要強韌到啥米程度,才不會得抑鬱症?

是不是覺得太史公過分了?再怎麼說李蔡也是長期戰鬥在邊郡的老戰士,比諸乃兄略遜一籌有之,斷無天壤之別。

哥哥是一代名將,橫刀自盡,弟弟是卑鄙小人,官至宰相

或曰:太史公良史之才,豈能信口開河!“為人”未必單指才具,或言人品亦未可知。

這話說得好有道理,我幾乎要無言以對。

李蔡碌碌,不得立傳,散記甚略,再次請教太史公,得其一段似乎關乎人品之記載:

廣死明年,李蔡以丞相坐侵孝景園壖地,當下吏治,蔡亦自殺,不對獄。(《史記·李將軍列傳》)

班固也就同一事件有更詳細的記載:

廣死明年,李蔡以丞相坐詔賜冢地陽陵當得二十畝,蔡盜取三頃,頗賣得四十餘萬,又盜取神道外壖地一畝葬其中,當下獄,自殺。(《漢書·李廣蘇建傳》)

啥米叫“坐侵孝景園壖地”,就是私自侵佔已經掛掉的漢景帝陵墓周邊空地,在古代屬於“大不敬”之罪。

瞧見沒有,叫人說李蔡這廝啥米好呢?愚妄,貪婪……太史公評他“下中”已經夠客氣了,評他個“下下”也不冤啊!

且慢定論,“坐侵孝景園壖地”這話怎麼聽起來這麼耳熟?

哦,找到了,“臨江閔王榮,以孝景前四年為皇太子,四歲廢,用故太子為臨江王。四年,坐侵廟壖垣為宮,上徵榮……王恐,自殺”(《史記·五宗世家》),幾乎相同的罪名,如出一轍的結局。

這說明啥米?“坐侵……壖地”就是一條專門對付王公大臣的罪名!

還不明白?所謂“坐侵……壖地”就是一種典型的“可惡罪”——有沒有犯罪其實並不重要,關鍵是“上面”想不想追究。

哥哥是一代名將,橫刀自盡,弟弟是卑鄙小人,官至宰相

太史公有一段情節相似結局卻大不同的記載:

“內史府居太上廟壖中,門東出,不便,錯乃穿兩門南出,鑿廟壖垣。丞相嘉聞,大怒,欲因此過為奏請誅錯。錯聞之,即夜請間,具為上言之。丞相奏事,因言錯擅鑿廟垣為門,請下廷尉誅。上曰:此非廟垣,乃壖中垣,不致於法。”(《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瞧見沒有,天大的罪名,皇帝老子不想追究就屁事沒有!

甚至還有更誅心的推論:什麼是“壖地”完全由皇帝老子說了算,只要他想迫害某人,就可以隨意指定人家合法取得的地塊為“壖地”,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別說我是信口開河憑空臆斷,不妨推演一二——

李蔡行伍出身,也許不太懂朝廷的繁文縟節,存在不慎觸雷的可能(其實即使他不懂,相府也會有明白人及時提醒他的)。那個“臨江閔王榮”何許人也?廢太子!而且是母親被殺的廢太子!夾著尾巴做人還來不及,哪敢去碰高壓線!退一萬步說,小王爺就是有那賊心又有賊膽,也得有那做賊的條件啊!他當時被貶到江都好幾年了哩,還能到插上翅膀飛到京城去“侵廟壖垣為宮”,這個“廟”可不是和尚廟(佛教是東漢才傳入的),而是皇室太廟,總不會建在江都吧?

哥哥是一代名將,橫刀自盡,弟弟是卑鄙小人,官至宰相

其實細讀班固記載,就知道李蔡罪名有多不靠譜——

“李蔡以丞相坐詔賜冢地陽陵當得二十畝,蔡盜取三頃,頗賣得,又盜取神道外壖地一畝葬其中”。

李蔡再貪婪,身為丞相,撈錢的機會一大把,何至於為區區“四十餘萬”冒那麼大的風險?退一步說,假定“坐侵孝景園壖地”罪名成立,那應該是出於李蔡的愚妄,自以為做得隱秘不易為人察覺,那麼轉手出賣豈不是欲蓋彌彰?再退一步說,就是他敢賣也得有人敢買啊?

歸根到底,李蔡之罪出於政治迫害,是皇帝老子不爽他的結果,跟他的人品才能其實沒什麼關係。

最後來看看李蔡之死:“當下吏治,蔡亦自殺,不對獄”,有人以為系畏罪自殺,其實不然,前文已辨其罪莫須有,因此自殺其實是無聲的抗議,顯示了一位朝廷重臣的榮譽感。

比諸李廣之死:至莫府,“廣謂其麾下曰;廣結髮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于兵,而大將軍又徙广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餘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遂引刀自剄”,二者行跡相差彷彿,李廣固然剛烈,李蔡亦有其驕傲與堅持,並無上下床之別。

也許李蔡真的“名聲出廣下甚遠”,但是名聲和為人是兩碼事,正所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因為缺少李廣那樣鮮明個性和傳奇經歷,名聲不顯的李蔡無奈的揹負了千年“下中”差評。

附帶說一句,太史公雖有良史之才,但他終究只是凡人,落筆難免受個人情緒干擾。因為對李廣的偏愛,忘記了秉筆直書之外還需要客觀中立,李蔡之冤正在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