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美国有种毒刺火箭并非防空利器,从鱼雷管发射且配核弹头

说到“毒刺”,可能最先让人联想到的就是大名鼎鼎的FIM-92便携式防空导弹。这种防空导弹自从1981年服役以来,产量已超过7万枚,先后击落了270架各型飞机,深受用户喜爱,同时也非常受对手憎恨。但我们将要讲到的这种武器并不是一种防空导弹,而是种非常特殊的反潜武器。

美国有种毒刺火箭并非防空利器,从鱼雷管发射且配核弹头

这种反潜武器实际上是一种由鱼雷发射管发射的火箭,是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的。当时,美国已经研制出攻击型核潜艇这种威胁极大的水下作战平台。而虽然掌握这种武器,美国军事专家却没有很好的手段来反制它,即便用核潜艇来对付核潜艇也不行。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非常显示的问题,因为苏联也在大致相同的时期研制出N级核潜艇。于是,美国海军启动诺布斯卡计划,旨在寻找到一条应对攻击型核潜艇的道路。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海军军械局提出了两种应对攻击型核潜艇的思路。其中一个思路就是“阿斯托”计划,即研制高速鱼雷,而另一个思路则是研制“毒刺”潜对潜火箭。当时,诺布斯卡计划的专家曾经对两种思路进行过比较,而且这两种思路最终都被采纳了。

美国有种毒刺火箭并非防空利器,从鱼雷管发射且配核弹头

“阿斯托”计划后来的成果就是Mk-45型鱼雷,这种鱼雷的最大速度可以超过45节,重量为1.1吨,全长5.8米,直径为48厘米,弹头是一枚当量为1.1万吨的核弹头,作战距离8~13千米。以今天的角度来看,Mk-45型鱼雷的速度并不快,因为美国海军当前的Mk-48鱼雷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55节。

但在“阿斯托”计划所处的那个历史时期,鱼雷的速度仍然非常慢,例如比较典型的Mk-37鱼雷,最大速度只有26节,只要攻击距离稍微一远就撵不上攻击型核潜艇。同Mk-37相比,Mk-45鱼雷的速度提高了接近一倍。20世纪50年,美国武器专家还针对是否能造速度超过45节的鱼雷进行过详细的讨论。最终在,Mk-45鱼雷在1959年投产,但生产数量较少,仅有600枚左右。

“毒刺”潜对潜火箭是在1963年完成研发的,第二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该型导弹的重量为1.8吨,全长6.7米,直径为533毫米,作战距离55千米。该型火箭的战斗部是一枚当量为1000吨~5000吨的W55型核弹头,采用惯性制导方式,动力由配备的固体燃料发动机提供。同全程由水中接近目标的Mk-45鱼雷相比,“毒刺”潜对潜导弹采用水中-天空-水中的飞行轨迹,因此接近对手的速度要高得多。

美国有种毒刺火箭并非防空利器,从鱼雷管发射且配核弹头

在研制高速鱼雷领域,美国研发部门相对比较顺利。而预研和正式研制“毒刺”潜对潜火箭的时候,却遇到了非常多的问题。比如在1956年,美国海军的军械局和作战部队几乎没有任何人相信这种中途有一段时间会在天上飞的反潜武器能命中16公里外的目标,而且军方对这种武器的研发投入也非常至少。

直到“特雷顿”战略导弹计划取消之后,才有一部分的资金被腾挪了过来。1958年1月2日,“毒刺”潜对潜火箭正式上马。而且,当时海军也对这种武器的认识不清晰,甚至要求它应该具备对陆打击能力。按照他们的要求,“毒刺”潜对潜火箭应当能够在濒海城市空爆,从而打击区域目标。从正式项目到交付,“毒刺”这种火箭的研制一共经历了5年的时间。后来,这种导弹更名为UUM-44或MK-28,绰号也改为“萨布洛克”。后来的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了。

美国有种毒刺火箭并非防空利器,从鱼雷管发射且配核弹头

无论是Mk-45鱼雷,还是“萨布洛克”,虽然攻击路径的选择上存在着差异,但两者均依靠核弹头对攻击型核潜艇实施杀伤。之所以选择这种大威力的武器,主要还是拿攻击型核潜艇没有办法。有观点认为,用核武器攻击核潜艇的思路其实是不可取的。与其拿核武器对付攻击型核潜艇,倒不如更加集中精力研发战略武器来摧毁敌方的军事和经济等战略要点。

而且,一旦针对核潜艇发起核攻击,立即就会招致对方的大规模核报复。从今天来看,无论是核鱼雷,还是“萨布洛克”,均没有在实战中投入使用,这是人类之福。随着鱼雷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对这类武器的本质认识更加清晰,美国现在已经没有现役的核鱼雷了。

美国有种毒刺火箭并非防空利器,从鱼雷管发射且配核弹头

全文完,谢谢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