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大海向左,沙漠向右,李刚阿布扎比游记

品名篇佳作,观世间百态,享人文情怀

在诗人眼里,阿布扎比,这个有羚羊的地方,风尘恣肆。动了心思的人,一饮而尽酷热荒瘠,狂想如约而来。大地捧出的灿烂明珠,冉冉耀亮波斯湾南岸……

大海向左,沙漠向右,李刚阿布扎比游记

在我眼里,阿布扎比,这个石油王国,不仅富有,还有开放的胸襟和文化价值主张。可能因为“迪拜热”,似乎名气压过阿布扎比。

大海向左,沙漠向右,李刚阿布扎比游记

其实,阿布扎比这座城市尽管极尽奢华,但更具文化内涵。仅从谢赫扎伊德清真寺和阿布扎比卢浮宫呈现出来的人文景观就足以让人领略到它的不同凡响。

大海向左,沙漠向右,李刚阿布扎比游记

从迪拜到阿布扎比,两个小时的车程,一进入阿布扎比地界就大不一样了,同样是戈壁滩,阿布扎比沙漠上的绿洲之城感觉更强烈,高速公路两边的棕榈树、椰枣树和花花草草显然是另一个天地,镜头里的景深越来越宽广,视野豁然开阔。

大海向左,沙漠向右,李刚阿布扎比游记

我从高原走向大海,已经记不清走过多少回,而走向阿拉伯地区广袤的沙漠与海则是头一回。而这一次是一大家人一起出行,心情特别舒畅。从迪拜塔到阿布扎比世界倾斜度最高的人造塔,空间上的感官刺激有一种初见的心跳。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看到跨越F1赛道的酒店、阿联酋馆令人惊艳的沙丘,还有阿布扎比地标建筑群——阿提哈德楼等,超现代的摩天大楼、阿拉伯风格的清真寺,海市蜃楼般的人间奇妙之景。

大海向左,沙漠向右,李刚阿布扎比游记

在城市中心的阿提哈德楼,是由五座楼组成的建筑群,城市居民生活、工作、购物、就餐全在这里,体现了别具一格的建筑学理念和现代生活理念。站在2号楼74层300米高的观景台,阿拉伯海湾景观尽收眼底,有一种引领着现代都市时尚之感。

大海向左,沙漠向右,李刚阿布扎比游记

阿布扎比卢浮宫是阿布扎比的文化标识,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设计的,一座由巨大银色穹顶笼罩的博物馆城,在沙迪亚特岛上呈现出棕榈树下枝叶婆娑的效果和阿拉伯的文明起源,在这座中东城市扩张着其文化影响力,同时能够让人们在这里欣赏到一些世界艺术珍藏品提供了可能。漫步在临海步道走廊,看着翻卷着的海浪,我的思绪进入到遥远的冥想。

大海向左,沙漠向右,李刚阿布扎比游记

阿布扎比古城堡已成为古老的历史封面。1760年始建的豪森城堡,城墙上还看得见海洋里的珊瑚和其他海洋石,见证着当年在这个戈壁滩上筑城堡就海取材的痕迹。豪森城堡曾是酋长国统治者AI Nahyan家族的所在地。艾恩小镇扎哈里城堡,被风化的城堡默默地讲述着它的故事。

大海向左,沙漠向右,李刚阿布扎比游记

它是阿联酋阿布扎比地区最具有历史意义的古建筑之一,也是阿联酋建国者谢赫扎伊德·本·苏丹·阿勒纳哈扬的诞生地。古城堡始建于1891年,其功能是用于保护城市和棕榈树丛。

大海向左,沙漠向右,李刚阿布扎比游记

古城堡让人联想起谢赫扎伊德清真寺的得名以及它的建筑规模。谢赫扎伊德清真寺这一惊人世界建筑杰作,可容纳4万名祷告者,有80个穹顶,大约1000根廊柱,24K纯金吊灯,世界上最大的手织地毯,主礼拜厅配有世界最大的水晶吊灯。礼拜五晚上,导游带我们夜游清真寺,没有想到,镜头里的天空会如此奇妙的蓝,夜色下的灯光竟会幻化出当天的月相,让我眼前一亮。

大海向左,沙漠向右,李刚阿布扎比游记

返回迪拜,地接导游孙沛尧推荐我买了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著的《关于幸福和乐观的思考》这部书。

大海向左,沙漠向右,李刚阿布扎比游记

这位年轻的迪拜酋长的思考:“我们拥有的与运气最相似的事物就是奋斗精神,以及我们血液中流淌的勇于挑战的精神……

大海向左,沙漠向右,李刚阿布扎比游记

生活变得越来越快捷和简单,而且现在也有更多更好的机会。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乐观呢?”每一句话,都给我带来深刻的思考和受益。阿联酋这个年轻的国家,我看到的不仅仅是建筑物的高度,更是思想的高度,还有开放和宽容。

大海向左,沙漠向右,李刚阿布扎比游记

在迪拜帆船酒店那片海里游泳,再一次感受大海的力量。在阿布扎比广袤的沙漠绿洲,感受到一种勇于突破局限的精神。阿联酋之行,不仅仅完成一次概念上的行走,且是感性与理性叠加在一起的出行。沙漠与海,让我看到辽阔,而智慧与创造更让我开阔了眼界。

大海向左,沙漠向右,李刚阿布扎比游记

李刚,笔名豁达,云南政协报原副总编、高级编辑,云南省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会员。出版专著《云南揽胜》《不识巍山》,合著《纳楼土司》《发现巍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