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这个国家的文物在中国避难,惊现中国古代怪兽图案,中国也有一件

近日,“文明的回响:来自阿富汗的古代珍宝”展览在成都落幕,很多网友惊呼:阿富汗送文物来中国避难,中国人的反应暖了全世界。

这个国家的文物在中国避难,惊现中国古代怪兽图案,中国也有一件

其实,这批来自阿富汗的珍贵文物此前相继在这批文物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敦煌研究院等地展出过,皆受到中国观众的广泛欢迎,尤其因其古朴而绚烂的形质、辉煌而璀璨的色彩令人百看不厌,流连忘返。报称,我国各大博物馆轮流对这批文物进行巡展,也是以这种别样的方式帮助他国保护重要文物。

这个国家的文物在中国避难,惊现中国古代怪兽图案,中国也有一件

因为,中国网友们说了,我们是十分喜爱这些文物,它们太漂亮了,但是等它们的祖国“局势好了”,我们就把它们“再还回去”。一句话,一种态度,展现了涵容的大度与雪中送炭的道义。

其中有一件文物,引起了专家的兴趣。

为什么呢?

这个国家的文物在中国避难,惊现中国古代怪兽图案,中国也有一件

这件阿富汗文物是一件黄金佩饰,出土于蒂拉丘地,距今两千年前。阿富汗人为之取名“君主与龙”,然而,专家对此进行研究,发现上面那只动物根本不是龙,而是我国《山海经》里面的一只怪兽。

它的名字叫“应龙”。

我国的先秦古籍《山海经.大荒东经》里这样描述:“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这个国家的文物在中国避难,惊现中国古代怪兽图案,中国也有一件

由此可见应龙之凶,而《大荒北经》同时也写到了“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可知应龙最后居于南方,导致南方比北方多雨的天气。那么,这种龙长得有什么特点呢?南朝梁国太子萧统所编《昭明文选》中提到:“天有九龙,应龙有翼”,也就是说,应龙是长着翅膀、会飞,能够呼唤风雨的凶恶的龙,本居天上,却杀了蚩尤与夸父,不得再回天庭,转居南方

这个国家的文物在中国避难,惊现中国古代怪兽图案,中国也有一件

对比可见,阿富汗出土的近两千年前的配饰上,应龙形制基本吻合我们典籍中所描绘的样态,只是由黄金与宝石打造得更为美丽耀眼,作了工艺上的处理,如龙翼、龙尾的美化。

有人提出质疑,为什么是中国的怪兽应龙,而不是西方的dragon龙呢?

西方的龙不是也有翅膀么?

恩,但翅膀不是一种翅膀,西方龙的翅膀是形似蝙蝠翼的巨翼,而中国应龙的翅膀是这种飞鸟翼的小翼。

这个国家的文物在中国避难,惊现中国古代怪兽图案,中国也有一件

完了么?

还没有。专家还有一个更重大的发现!

“君主和龙”,龙不是龙,君主也不是君主。

这个文物上的人像,其实并非人间君主,而很有可能是中国神话里的西王母。

这也是《山海经》里面记载的:“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这幅图也是蓬头散发,戴着帽子,更重要的是,它跟四川出土的一个西汉文物很像。

这个国家的文物在中国避难,惊现中国古代怪兽图案,中国也有一件

注意看,这是成都青白江区汉墓出土“西王母与杂技”摇钱树拓片。

这个国家的文物在中国避难,惊现中国古代怪兽图案,中国也有一件

也是一个王者形象,身边有两条龙状动物,是不是很像?而且都有摇钱树的寓意。

所以,阿富汗这个文物应命名为“西王母御双应龙金佩”,比较感动的是,两个文物一个来到一个产自成都、成都,当然,具体还需要继续研究。

阿富汗的惊艳文物,我们终将友善地轮展后,交还到它们祖国的手中,而这段由“西王母御龙”等中国风图案而遍受关注的交流佳话,也会一直伴随在龙的传说里,企待着真正世界和平的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