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园林与建筑文化趣谈系列(四):“祸起萧墙”的“萧墙”是一种什么样的建筑?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建筑学院 郁蕾

“祸起萧墙”这个成语时常被人引用,那么,祸起萧墙里的“萧墙”是什么墙呢?

萧墙是古代国君宫殿大门内(或说大门外)面对大门起屏障作用的矮墙,又称“塞门”、“屏”。萧墙的作用,在于遮挡视线,防止外人向大门内窥视。《论语集解》转引郑玄的解释说道:“萧之言肃也,墙犹屏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敬焉,是以谓之萧墙。”萧墙之内就是宫室,臣子进入宫室晋见君王首先要经过萧墙,在此需要整理仪范,换为严肃尊敬的态度。萧墙也因此借指内部。

园林与建筑文化趣谈系列(四):“祸起萧墙”的“萧墙”是一种什么样的建筑?

萧墙

“祸起萧墙”这个成语源自《论语· 季氏》。当时的季孙氏是鲁国最有权势的贵族,把持国政,专横一时。季孙氏想要攻打小国颛臾,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孔子听说后,认为季孙之忧不在外部,而在国内。萧墙之内指的就是鲁国国君鲁哀公的宫内,孔子认为鲁哀公不会坐视季孙氏的专横跋扈,会寻机惩治季孙氏的。

后世用祸起萧墙来比喻祸患起于内部。如《秦并六国平话》卷下:“祖舜宗尧致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用的就是这个意思。

影壁,也称照壁、照墙,与萧墙一样有屏障的作用,不过它们的身份可大不相同。萧墙是专门用在皇宫内的,所以也常常用萧墙代指宫墙,萧墙内外就进一步引申为宫廷内外。影壁则分布较为广泛,不仅限于宫廷。影壁一般是一面独立的墙壁,建在宫殿、寺庙、园林、祠堂、住宅等各种类型建筑的大门内或大门外,与大门相对。它是古代建筑中一道富有文化气息的风景线,如孔府影壁、北海琉璃九龙影壁、北京白云观影壁、杭州凤凰寺影壁等,皆享有盛誉。

乾清门旁的照壁影壁历史源远流长,现存最早的影壁遗迹存于陕西岐山县凤雏村西周宫殿,距今已有三千余年。甘肃武威出土的东汉雷台汉墓影壁已颇具规模,高达三米。唐代史料就曾提到影壁,宋代绘画中也有在大门内外建影壁的图像。明清时期影壁大量地出现于各种建筑,尤其是宫廷建筑中,艺术上也渐趋精美。如北京皇极宫门影壁、北海九龙影壁、宫廷门前花鸟影壁等,采用琉璃雕刻手法,壁面凹凸起伏,姿态各异,色彩纷呈,体现出高超的艺术水准。

园林与建筑文化趣谈系列(四):“祸起萧墙”的“萧墙”是一种什么样的建筑?

影壁

影壁有屏蔽视线的实用功能,可以在大门内或大门外形成一个与街巷既连通又有限隔的过渡空间,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装饰作用。如山西太原明代崇善寺大门外的影壁、明清北京宫殿皇极殿大门前用彩色琉璃饰面的九龙壁、山西五台山塔院寺东门外的影壁,都既美观又实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