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以史為鑑回顧日本房地產泡沫和股市泡沫

以史為鑑回顧日本房地產泡沫和股市泡沫

來源:華章財經(ID:hzbook_tzlc)

20世紀後期,日本的房地產和股票市場就發生和爆裂過一場最大的泡沫。

1955~1990年,日本的房地產價格上漲了75倍以上。據估計,截至1990年,日本所有房地產的總值接近20萬億美元,相當於20%多的全球財富,或相當於全球股市總市值的2倍。若以國土面積衡量,美國比日本大25倍,而在1990年,日本的房地產價值估計等於美國的5倍。從理論上說,日本人靠賣掉國際大都市東京,就能用所得資金買下美國的所有房地產;倘若按評估值賣掉日本皇宮及其所佔土地,就能籌集足夠資金買下整個加利福尼亞州。

日本股票價格就像無風天氣裡的氦氣球一樣不斷攀升。1955~1990年,股價飆升到了100倍之高。1989年12月,日本股市攀上頂峰,總市值達到4萬億美元,幾乎相當於美國所有股票價值的1.5倍,接近全球股市總市值的45%。看到這樣的情形,遵循堅實基礎理論的投資者都驚得目瞪口呆。他們從報紙上看到日本股票的如下數據,都感到誠惶誠恐:市盈率高達60多倍,股價幾乎是賬面價值的5倍、股利的200多倍。

相比之下,美國股票的市盈率大約為15倍,英國倫敦股票市場的市盈率為12倍。如果把具體公司拿來做比較,日本公司的股票價格更是高得離譜。例如,日本的電話業巨頭NNT公司,在這場狂潮中進行了私有化,其股票市值超過了美國電話電報、IBM、埃克森、通用電氣和通用汽車的市值總和。

對於所有能提出的合理的反對意見,支持股市上漲的人都應付裕如。市盈率是不是高到九霄雲外了?“不,”株投町(Kabuto-cho,日本的“華爾街”)的證券營銷人員說,“日本的市盈率相對於美國還是低估了,因為日本公司計提的折舊費過高,而且在日本公司的盈利中並未計入擁有部分股權的聯營公司的應收投資收益。”如果把這兩個因素造成的影響考慮進來,調整後的市盈率就會低得多。

以史為鑑回顧日本房地產泡沫和股市泡沫

股利收益率大大低於0.5%,是否低得不合情理?答曰:這正反映了此時日本的低利率狀況。股價達到了資產價值的5倍,是不是很危險?一點兒也不危險。資產的賬面價值並未反映日本公司所擁有土地的大幅升值。對於日本土地的超高價格水平,他們則從這樣兩個方面進行“解釋”:一是日本人口密度大,二是各種監管規定和稅收法規限制了可居住土地的使用。

事實上,為房地產和股票價格飛漲給出的“解釋”都站不住腳。即便將公司盈利做出調整,市盈率仍然遠遠高於其他國家的水平,與其本國的歷史相比,也膨脹得驚人。此外,日本公司的盈利能力一直在下降,日元堅挺必定會使日本公司的產品出口更加困難。儘管土地在日本是稀缺資源,但日本的製造業公司,比如汽車製造商,在海外找到了充足且價格有吸引力的新工廠用地。租金收入的上漲幅度遠低於土地價值的上漲幅度,這表明房地產的收益率在下滑。最後,一直在支撐市場上漲的低利率,也於1989年開始上升了。

有些投機者曾得出結論認為金融萬有引力定律這一基本規律不適用於日本。

然而,令他們備感痛苦的是,1990年,艾薩克·牛頓還是駕臨日本了。有意思的是,讓那隻蘋果墜落下來的正是日本政府。日本銀行(日本的中央銀行)發現,在為土地和股票價格暴漲提供資金支持的貸款狂熱和流動性繁榮的大背景之下,物價普遍上漲這個醜惡的幽靈正在搬弄是非,攪得人心浮動。於是,日本銀行開始控制信貸規模,並上調利率,以期遏制房地產價格的進一步上漲,使股票市場實現平穩降溫。

股市並未實現軟著陸,而是徹底崩盤了。股市下跌的幅度幾乎與美國1929年年末至1932年中期發生的股市大崩盤一樣深重。20世紀80年代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日本股市指數(日經指數)達到近40?000點的高度。1992年8月中旬,該指數已跌至14 309點,跌幅約達63%。相比之下,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從1929年12月到1932年夏季的最低點下跌了66%(儘管從1929年9月算起下跌了80%多)。

圖3-1非常戲劇性地說明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的股價上漲反映了估值關係所發生的變化。從1990年開始的股價下跌,正反映了股票價格重新呈現了20世紀80年代初典型的股價與賬面價值比率這一估值關係。

以史為鑑回顧日本房地產泡沫和股市泡沫

20世紀90年代初,房地產市場的大泡泡也吹破了。對土地價格和房產價值的各種測算表明,房地產市場下跌的嚴重程度與股票市場大致相當。泡沫的破滅摧毀了日本與眾不同、資產價格永遠上漲的神話。

金融萬有引力定律可不認什麼地理疆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