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你觉得在军事战争中主帅的作用有多大?

范范范范范范范er


决定性作用。

举例说明,粟裕大将苏中七战七捷就是典型的例子。在苏中战区,国民党军队由第一绥靖区司令长官李默庵指挥5个整编师15个旅12万人,对阵我军在苏中的主力部队20个团约3万人。在敌我双方兵力悬殊如此大的情况下,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以非凡的指挥才能、超常的思维,七战七捷,歼灭敌军6个旅5万多人,几乎占到了敌人的一半兵力。下面咱们来以第一场胜利来举例,看看粟裕将军超凡的指挥才能,对战斗的影响有多大。1946年7月,敌人分三路向我如皋、海安、高邮、邵伯等方向进攻,有人认为敌众我寡,应该诱敌深入。可粟裕将军却反其道而行之,以反进攻方法,歼敌于出击之时。

如此,粟裕决定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敌军王牌师整编83师的两个团,本来敌我双方的兵力是4:1,现在变成了1:6,打他个措手不及。此时的李默庵发现了我军的意图,但他却很不屑,认为粟裕将军是豆腐嘴想啃铁月饼,整编83师是屡战屡胜的铁军,是王耀武的基本部队之一,全部是美械装备,在缅甸战场战斗过,战斗力强,粟裕此举就是拿鸡蛋碰石头。
事实证明,粟裕将军的用兵是正确的,他主动出击,集中优势兵力,打了一个大胜仗,大措敌人锐气,打乱敌人进攻阵脚。此战消灭敌整编83师19旅的两个团,加上旅属山炮营,共3000余人。蒋介石听到此消息后,大骂:默庵无能,默庵无能,堂堂黄埔军校高材生,连粟裕这个兵油子都打不过,混蛋。


阳仔讲历史


苍茫大地认为:主帅在军事战争中起决定作用。苍茫大地以《亮剑》中李云龙的上级、三八六旅旅长的原型、开国大将陈赓,在解放战争中作为太岳前线军事主帅,英明决定不打运城说开去。


1946年9月24日,太岳军区兼四纵司令陈赓歼灭黄埔老同学、国民党西北王胡宗南的天下第一旅,紧接着又发起汾孝战役,在中街村击溃阎锡山的第46师、71师,陈赓手下四个旅兵围运城,当时四纵和太岳军区广大军民都迫切希望拿下运城,原因有三,陈赓所部外围战斗十分顺利,陈赓手下悍将周希汉率十旅攻占了运城机场,半天灭了206师一个团,其二中央军委主席也亲来电报:叫相机夺运城解放晋南…其三运城有大盐池,这个盐能解决根据地的缺盐问题……太岳军区上下一片喊打,作为太岳军区兼四纵司令员陈赓却忐忑不安,他深知攻打运城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运城自古就是易守难攻之地,城墙高耸、工事密集,而且当时胡宗南援兵进城守敌已激增至两万人,我军前线兵力无任何优势。陈赓预计我军攻城至少要伤亡七八千,而且很有可能形成胶着态势,屯兵于坚城之下,如在野战中歼灭这么多敌人远不需要这么大的代价。四纵有侧应保卫延安中央的责任。思之再三,陈赓决定不打运城。

当时政委和许多旅团级干部情结激昂,摩拳擦掌要打运城。陈赓从望远镜中看见运城敌人开炮,把我军战士埋住了,陈赓发火了:这种开阔地,重炮之下,我军很难组织有效反击,我命令部队马上撤离!同时报告中央,犯错误我一个人顶着,没你政委事!

中央军委马上回电,同意陈赓意见,后来情报表明:胡宗南的援军已上火车,如决策稍晚或强攻,巨大伤亡不可避免。

陈赓后来又向主席献了一计,让原本去保卫延安的自己率所部四纵偷渡黄河挺进豫西,和刘邓、陈粟大军构成品型攻势,黑虎掏心,直捣蒋介石的心脏地带一中原地区。后来陈赓奉中央命令率四纵、九纵、三十八军(由国军西北起义部队整编)组成陈谢兵团,八万人马飞渡黄河,兵锋直指豫西。如主力四纵硬攻运城,必定损兵折将,主力打成重伤,如何实施中央的部署?

军事奇才、兵团主帅陈赓挺进豫西,黄埔老同窗李铁军率七万余人、带着美械装备来找陈同学拼命,陈赓的主要任务是掩护刘邓首长的大别山作战,陈司令采用“牵牛战术",用两个旅五六千多人冒充兵团主力,在陈康等率领下牵着李铁军这只肥牛向西进了山高林密的伏牛山,肥牛拖成疲牛、瘦牛。陈赓见李铁军中计,转手反攻,十几天下来,李铁军兵团部及所辖整编第三师三万多人在豫西平县西南被歼,陈赓又连下泌阳、桐柏、唐河、鲁山、临汝多城,将豫西、豫南、大别山解放区连成一片,陈谢兵团在豫西完成了战略展开、跟刘邓、陈粟大军完成战略配合,不负主席重托。


苍茫大地顾炜斌


战争是战争双方综合实力(政治、军事、科技、经济、外交、情报……)的的较量!再重申一遍是双方综合实力的较量!它不是战争双方主帅之间的PK!主帅的作用当然很大、很大,但也没有大到逆天的程度!对此两千多年前的兵圣孙武在其兵书里早有论述,比如“五则攻之,十则围之……等等”。也就是说主帅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战术完全由敌我双方所设定的条件和态势所决定!电视剧《亮剑》里我唯一欣赏的一个情节是李云龙说过的一句话:“国民党这艘破船到处漏水,不是他楚云飞一个人能堵的住的”!杜聿明在东北战场眼看就要让废物林提前吃瘟猪肉时美国不干了,逼的蒋去和共军签署了一个停战协定,错失了大好良机!这是政治、外交在战争中起的作用!再看看淮海战役,国防部下达的命令还没有到达刘峙、杜那里共军已经一清二楚了,部队急需弹药补给时徐州的军火库被我地下党炸了,再就是动不动这个起义了、那个投诚了,你喊国军主帅怎么打?这是情报等在战争中起的重要作用!这么说吧,国军的将领和共军的将领对调过来共军照样完胜!更大的可能是胜的更为迅速!综上所述主帅的作用虽然很大,但不是无限大,要受很多因素的制约!!!


SYWER


主帅对于战争进程有些决定性的影响,其重要性是堪比军队综合实力的,历史上就出现过多次由于主帅不行导致处于绝对优势的军队屡次战败的情况。

比如二战的新加坡战役,当时英国已经在新加坡修建了完善的防御工事体系,部署了大量武器装备,囤积了充足的作战物资和给养,兵力也达到了13万之多,可以说是占据一定的防守优势(日军有制空权和制海权),完全可以孤军作战半年之久。但是面对仅有7万人的日军猛烈的攻势,英军竟然产生了动摇,很快就在帕西瓦尔等人的带领下选择向山下奉文投降。

再比如北非战场,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处于绝对劣势,无论是坦克、火炮、飞机还是兵力都完全不如英军,后勤补给也是遭到英军封锁因此时有时无,燃油弹药都是问题。但是其依然敢于进攻,而英军一旦出现侧翼被突破,后路出现敌军等情况,就会迅速溃败,主要就是指挥官过于墨守成规,牢牢记住了教科书上教的东西,却根本不会实战运用。

因此武器装备、实力等虽然重要,但是如果将领不行,哪怕是轻易就能取胜的行动,依然还是会打成惨烈的失败。


战壕




不谈理论,先来看一个案例吧。

在秦赵长平之战中,双方已经疆持了一年多。这对于秦国和赵国来说,都是对赌国运的一战。哪一方胜出,就代表着在未来的几十年,将占有压倒性的优势。

在最关键的时候,秦国换上了名将白起,一举扭转了战局。秦国虽然也付出了惨重代价,但彻底消灭了赵国40万大军,大部分被活埋,14岁以下的被放了回去。

这一场战争过后,当时的战国七雄中的其他六家就都不是秦国的对手了,最强大的赵国也变成了弱鸡。



举一个近代史上的例子,都说无湘不成兵,言外之意就是说湖南人很能打。但我们仔细观察民国以后的湖南省,名将出了不少,但湖南的军队却是一败再败,连一个稍有名望的军阀都没有。

四川同样如此,虽然军阀众多,但在军阀混战的年代里,他们甚至连四川都没有杀出去,甚至还被云南军阀占领四川很久。

这个例子就充分证明,对于一支军队来说,军官无疑是最重要的。不仅仅是在作战中,更体现在日常的训练和战略规划中。

我们常说的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就是这个意思。一个优秀的将领能够训练出一支骁勇善战的军队,并让他们在战场上有一种一往无前的气势。



近些年比较流行的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孔捷在独立团期间,在杨村就受到了日军特战队的袭击,一营伤亡惨重,政委也牺牲了。

同样面对日本的这伙小分队,李云龙率领团部的少数人竟然突出了重围,并且还在事后组织全团消灭了这伙可恶的日本鬼子,展现了和孔捷不同的结局和形势。

李云龙首先是把亮剑精神灌输给了自己的军队,然后又创造性的把全团的士兵按照不同的技术特点,分成了投弹组、射击组、刺杀组,让军队的作战能力更加强大。

虽然这个故事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把一个将领对军队的重要性给体现了出来。实际上在八路军的干部中,确实存在类似李云龙这样的将领,比如王必成。



在共产党的高级军事将领中,比如毕业于黄埔一期的徐向前就是这样的优秀将领,他领导下的军队都能在短期内迅速改头换面,成为能征善战的虎狼之师。

早在鄂豫皖革命时期,徐向前指挥的军队,因为受到了错误思想的影响,大批干部被清除,战斗力迅速下降。红四方面军被迫转移到四川,在徐向前的英明指挥下,红四方面军发展到8万多人,兵强马壮,比中央红军还强大出很多。

后来在解放战争期间,徐向前再次担负起了解放山西的任务。当时他手下仅有十万左右的民兵和地方武装,这些军队装备差,训练也跟不上,没有经受过大型战争的考验。但徐向前经过短期的整训后,迅速让这支军队改头换面,最终解放了山西,消灭了几十万晋绥军。

同样华东野战军的粟裕将军也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从红军长征时期他面临着敌人重兵的围追堵截,硬生生从夹缝中杀出一条生路,在浙江开辟了革命根据地。后来在解放战争期间,他面对国民党精锐部队的死缠烂打,灵活机动的指挥华东野战军解放了整个山东全境,最后还取得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新知传习阁


军事主官的任务是进行战役战术筹划、指挥作战行动、管理军队日常事务。一名优秀的军事主官,在作战行动中能确保通过正确的指挥、合理的兵力和资源调来实现最低程度损失的战役战术目标。

因此,对于军事行动来说,一个合格的军事主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基层军事主官是“将兵之才”、中层军事主官是“将人之才”,那么主帅所起到的作用无疑是“将将之才”。

一名合格的主帅不但要善于在指挥和策划中正确运用军事理论,而且还需要具有出色的管理才能——如果只有主帅本人以及少量中下层指挥官指挥能力合格,那么毫无疑问主帅的作战意志将不可能得到贯彻,作战行动失败也就成为了必然。

从这个角度来看,主帅在统领作战行动时不但要成为一名“总经理”,而且还要兼任“首席执行官”和“人力资源经理”。可见,主帅不仅仅要在专业性的军事指挥方面才能出色,同样还需要精通管理学、心理学甚至经济学,这样的人才不说凤毛麟角也可以说是万里挑一,而其担负的职责则直接关乎作战行动的各个方面。可以认为,在物质条件和兵力条件充裕的情况下,主帅对于作战行动的成败是决定性的,且其发挥的作用难以由军事指挥机构内其他角色替代。正是基于上述原因,任何国家在策划大规模军事行动时,对主帅的选择都是慎之又慎。


军机图


还是进一步举例说明吧,以“辽沈战役”为例,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投入了兵力近103万,主帅就是林彪和罗荣桓。而国民党在东北的兵力是人民解放军的一半,约55万,主帅是“剿总”总司令卫立煌。“辽沈战役”,历时了五十二天的时间,人民解放军就将国民党的大部分部队剿灭,取得了“辽沈战役”的胜利。在这短短的五十二天内,人民解放军就歼灭了国民党的五十多万的兵力,取得了牺牲了几万人的决定性胜利。

这次战役的是在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取得的,但是,作为人民解放军的“四野”指挥员林彪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纵观中国的抗日战场和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的各大战役胜利,每一场战役除了必要的因素之外,最关键的就是主帅的指挥能力、预判能力和调动能力,这是夺取战争胜利的主导作用,也是战争的终结者。

因此说,在军事战争中,主帅是魂,将军是剑。剑无魂不利,魂无剑不锋。两者不可分也。


蜥蜴小哥有话说


可以这么说,将军或者主帅,就是一支部队的头,没有头的部队请问如何行动呢?

其实无论是人还是动物,群体都会有首领,因为他们需要有一个能担负大任者去指引前进。而对于这个首领,他们也会无条件跟随。这就是群体力量的可怕之处,因为有首领就是有目标性,没有则是一团散沙。

军事中,主帅起到了象征和信仰的作用。没有主帅谁知道你是哪家的兵,谁知道你为什么而来。信仰更加不用说了,我们常说士气,这里主要就看主帅。主帅个人的能力就可以说是代表了整个部队给世人的印象。

除此之外,冲锋杀敌和排兵布阵这些自然就不必说了吧,没有主帅肯定是不行的。


读书者也


一、中国有句古话: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可见,在人们的心目中,帅就是三军的灵魂、主心骨。

二、中国像棋中,你看帅的位置在哪里。

三、中国还有句古诗: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里的王,可以视作军中主帅。

四、中国还有古句话: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

不多说了


诗文观止


有个成语叫群龙无首,意思想必都知道吧。

还有一个比喻,说的是一只狮子带领一群猪可以打败一头猪带领的一群狮子,同样说明领导的重要性。

在战争中,综合素质高的军事统帅的作用是无限大的。

君不见,项羽反秦,场场战争以弱胜强。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等,那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争不是军队统帅的个人魅力起到绝对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