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广东医生又创全球首发!基因突变致病或将能精准判断,因为有了ta

【温馨提示:还没关注广东卫生在线的小伙伴们记得点击右上角关注哦~】

人体内有2.5万个基因

基因突变每天都在发生

这些突变

虽然不会让我们变身绿巨人

却的确有可能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

广东医生又创全球首发!基因突变致病或将能精准判断,因为有了ta

哪些基因致病?

哪些突变与疾病有关?

是目前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

也是当前世界最前沿

最重要的25个科学问题之一

近日

这个棘手问题终于取得重大突破

6月22日,广卫君获悉,广州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廖卫平教授团队,在全球首次提出“基因致病潜力评估指南”,为各学科医生判断基因致病性提供了一种评估工具,相关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Nature》杂志子刊《Genetics in Medicine》(IF:8.2)上。

下面,请跟着广东卫生在线

一起了解这个

广东医生科研团队的重磅成果

广东医生全球首个提出“基因致病潜力”概念

“人体内有2.5万个基因,每个健康人的身体内,都会有成千上万个基因变异。”廖卫平说,虽然这些基因发生了变异,却不会导致疾病,但有的基因变异就会导致疾病,甚至死亡。研究发现,一半以上的基因突变都与疾病相关。

如何判断基因突变就是致病元凶?廖卫平团队从临床实际出发,突破传统思维,在全球首次提出了“基因致病潜力(Pathogenic potential of genes)”这一概念。

广东医生又创全球首发!基因突变致病或将能精准判断,因为有了ta

“基因本身是没有致病性的,只有基因发生变异,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受损甚至缺失,影响相应功能,才有可能致病。因此,基因的‘致病潜力’是评价‘基因致病性’的基本出发点。

廖卫平介绍,功能损害到什么程度,什么样的功能损害致病,不同的基因差别很大。例如,BRCA1/BRCA2基因突变,就被公认为是乳腺癌发生的重要相关基因突变,而肺癌则可能与EGFR、ALK等基因突变相关。“如果能明确这些基因的致病潜力和特性,对开发出抑制这些突变的药物、实现肺癌及乳腺癌的靶向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蛋白质功能改变影响基因致病能力

廖卫平认为,基因的致病性还跟基因突变导致的功能改变类型有关。

“每一个基因合成的蛋白质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大部分的突变会导致蛋白质功能的减弱缺失,但也有特殊的基因突变会导致蛋白质功能增强。这些功能的改变,会导致不同的临床疾病。当然,有时候,这些功能改变并不会导致疾病。

广东医生又创全球首发!基因突变致病或将能精准判断,因为有了ta

例如,I型钠通道基因SCN1A突变,可以导致钠通道功能丧失,引发一种难治的重症癫痫;功能增加型的SCN1A突变,则导致轻型癫痫。

功能增加型的SCN8A基因突变是致病的,而功能丧失型的SCN8A突变可能就不致病。

因此,廖卫平教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新术语——致病功能型

(Funotype),并强调“评估一个基因是否致病,需要基因型、功能型、临床表型三者之间具有明确的相关性。

74个癫痫性脑病基因中仅24个明确致病

多年来,全世界各地的研究者们报道了许多与某些疾病相关的基因突变,但经过几年的观察发现,这些突变中有的并不会真正导致疾病。

怎样评判一个基因突变是否需对某种疾病“负责”?廖卫平团队总结出了一份“基因致病潜力评估指南”。

根据这一指南,廖卫平团队总结分析了74个目前有重复报道的癫痫性脑病基因,结果发现,其中具有明确致病性的只有24个,27个为可能致病,另外23个则可能不致病

广东医生又创全球首发!基因突变致病或将能精准判断,因为有了ta

“基因致病潜力评估指南”的提出,为临床医生判断基因致病性提供了便捷的评估工具,并为临床个体化精准医疗、遗传咨询提供了理论指导依据。

廖卫平指出,利用这一评估指南,在临床上可以帮助病人诊断出真正的病因。如果能弄清楚这些致病基因突变背后是功能的增强还是缺失,就可以针对不同功能型进行精准用药

广东医生又创全球首发!基因突变致病或将能精准判断,因为有了ta

“基因致病潜力”具体如何评估?

以癫痫性脑病为例——

★ 评判某一基因突变在癫痫性脑病中是“致病”的评估标准包括(满足其中至少一条):

基因变异与特定的临床表型有关

具有明确的基因型-功能型-临床表型相关性

基因损害程度与临床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并能解释其严重的临床表型

变异特异性疾病模型能产生相应的临床表型,或具有明确的癫痫致病机制

★ 而“可能致病”的评估标准包括(满足其中至少一条):

在患者群中具有较高的突变频率或热点突变

具有特定遗传模式的癫痫相关的其他临床表型

基因变异导致的功能损害与癫痫的发生有关

专家介绍

广东医生又创全球首发!基因突变致病或将能精准判断,因为有了ta

廖卫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广东省突出贡献专家,广州市优秀专家,广州市“121人才梯队工程”第一梯队人员。兼任中国抗癫痫协会副会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国际抗癫痫联盟亚太学会委员。国际权威杂志《Seizure - European Journal of Epilepsy》副主编,因在癫痫方面的研究成绩突出,曾获国际癫痫署和国际抗癫痫联盟联合颁发的“癫痫大使奖”。

专业特长:擅长各种难治性癫痫的诊断和治疗,癫痫的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以及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的术前评估和定位。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

采写|尹蓁

通讯员| 许咏仪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欢迎分享此文,让更多人了解这份了不起的评估指南

广东医生又创全球首发!基因突变致病或将能精准判断,因为有了t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