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我们对“言必信,行必果”理解错了,下半句才是孔子的真实态度!

孔子有一句名言“言必信,行必果”,风行当代,不少公众场合都挂着这句话,是说言语一定要信实,行为一定要坚决。

我们对“言必信,行必果”理解错了,下半句才是孔子的真实态度!

诸君一听这气势那是毫不犹豫拿来形容那些做事守信用,且执行力强,有结果有成就的优秀人才。或者是作为赠言,用来勉励那些后辈晚生,希望他们能说到做到。由于现代社会媒体宣传的巨大威力,这种理念确实已深入人心。

殊不知,这句话我们是想当然,断章取义了。孔子其实对这种人持严重批评态度,在他心中,能够“言必信,行必果”的人竟然是小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落差,是因为我们在选载古人语录时,总是摘取一句半句,脱离了原文环境,出现意思混乱,随意解读,久而久之,一传播,正确的含义竟不知所踪了。这也是为何现代社会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原因之一。

孔子的这句“言必信,行必果”出自《论语》,孔子与他得意弟子子贡有一次进行了一场精彩对话,孔子在对答中说了这句话。

我们对“言必信,行必果”理解错了,下半句才是孔子的真实态度!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注:1、硁硁(kēng):浅薄固执的样子。2、斗筲(shāo)之人:”指器量狭小的人。

大致意义是这样的:子贡当时问孔子:“什么样的才能被叫做士?”孔子回答道:“那些让自己的行为时刻保持羞耻之心的人,如果到外国出使,能够完成君主的使命,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士。”

子贡再问:“请问什么是次一等的士呢?”孔子再次解读:“如果同一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很孝顺自己的父母,而乡里的人称他格外尊敬自己的兄长,这样的人算是差一点的士了。”

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士呢?”孔子又回答:“那些说了话务必切实做到守信,而且行动一定要坚决完成的人,这是不问黑白只管执行自己意见的小人呀!这就是又次一等的士了。”

子贡最后问:“那么,夫子,现在的执政者,又怎么样呢?”孔子很无奈地道:“唉!他们都是一些器量极小的人,算什么东西呢?”

我们对“言必信,行必果”理解错了,下半句才是孔子的真实态度!

子贡

可见 “言必信,行必果”后面这句话“硁硁然小人哉”才是关键所在,孔子以为说出的话,就要守信用,但按照自己意思无论如何都要做到,是极端之人,是过于绝对化的人,是不分黑白是非之人。这种人思想境界不高,是眼中只有自己的小人,是最低一等的士人,与那些心中有羞耻之心,不辱使命,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人不是一个档次的。

当然这种小人在当时并非坏事做绝之人,主要是指人格层次,社会地位较低的人。 因为当时的“君子”与“小人”不是指好人与坏人,而是社会等级的分类。地位较高的人才能称为君,比如国君。还有家族中的嫡长子一系才能称之君。相对应社会地位较高之人,小人就是指地位不高的普通人。当然到了后世,小人又演化成多种含义了。

我们对“言必信,行必果”理解错了,下半句才是孔子的真实态度!

孔子还特别提到,还有比小人更低一等的人,就是那些没有肚量的执政官员,孔子在这里表达了他对执政官员的极度讽刺,称他们连“言必信,行必果”的小人都不如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