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散文精篇之举杯论酒

散文精篇之举杯论酒

闲暇之时,偶尔也会手握杯盏,或清茶一盏,或品酒三咂。神游物外,倒是不觉对这杯中物有了几分胡思。

小时候,看大人喝酒,杯酒话半天,觉得没气势,总觉得像武松一样连干十八碗,然后“啪”一声,将碗一摔才够豪气。

再后来,知道酒不能这样喝,这样不仅费酒,还费碗。一部酒文化,半部文明史,上下五千年,喝酒的讲究多,有“山饮”、“水饮”、“郊饮”、“野饮”等之说,不仅酒有讲究,连杯的讲究也不少。知道喝白酒有五钱杯、三钱杯、二钱杯、一钱杯,还有专门为喝红酒或洋酒准备的洋酒杯、红酒杯等等。据说古人讲究的还多,喝汾酒用玉杯、关外白酒用犀角杯、葡萄酒用夜光杯、高粱酒用青铜酒爵、米酒用大斗、百草美酒用古藤杯、绍兴状元红用古瓷杯,还得是北宋瓷杯,南宋瓷杯便有了衰败之气、梨花酒用翡翠杯、玉露酒用琉璃杯等等。但我们喝酒,没这么多讲究,见杯就用,既没有英雄之豪气,也没有君子之秀气,有的,大概只是觥筹交错后的杯盘狼藉。

散文精篇之举杯论酒

 酒,实在是一杯易尽又一言难尽之物。爱它的人,说它是好东西,恶它的人,对它大张伐挞。

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象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

  它的好处,能驱寒壮胆,渲染气氛,交流感情,酒杯一端,心里放宽。能武的武松能醉后打猛虎,能文的李白可斗酒诗百篇。

坏处,酒大伤身,酒后乱性,酒能误事,酒可祸国。确实,有不少因酗酒损害了健康,也有不少因贪杯误了正事。据说商朝就是因酒而亡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认识到了酒的危害,甚至把放酒的器具称作“酒禁”。但这种警示在早已根深蒂固的习气面前是那样软弱虚浮,“酒禁”也好,“酒诰”也好,在庞大的“好”酒群体面前,总是苍白无力、形同虚设。

事实上,酿酒的是人,喝酒的也是人,酒何罪之有?如果认识不到凡事须有节,限度不可破,则任何东西都会对人造成伤害。对此古人早有总结:美酒饮当微醉,好花看在半开

相比古代,现在酒的种类多了很多多,有传统的白酒,泊来的红酒,江浙的黄酒,年轻的啤酒等。白酒能分出十多种香型,红酒能分出干甜,啤酒也能分出个黑白分明,人们大可根据喜好来选择。

 我常感觉:酒也如茶,要根据不同季节和需要来饮用,春品黄,夏饮啤,冬天围炉紫红泥,都是季节与人生的享受。当然喝酒主要还是看个人喜好,有人三九寒冬饮冰啤,有人三伏酷暑咂白干,不过是随喜而已。

 喝酒与事由、场合的关系也很密切,喜庆宜用红,宴客多选白,朋友相聚白啤均好,独饮又推黄为佳。喝红酒的房间要考究一些儿,配菜宜简单高档,不拒海鲜珍馔,牛排沙拉;啤酒则街边庭院豆棚排档均可,菜不必多,清爽为主,不可太油腻;黄酒的下酒菜不用太讲究,但如果有一些江浙的特色小菜,比如腌笋片、茴香豆、糟鹅、醉蟹则最好不过;白酒的场地和肴佐比黄酒更宽,山野田头、星级酒店、简陋工棚、旅行车上,随意不拘,一包花生米,一根火腿肠或一截黄瓜也能下二两。倘若是月白风轻夜,花影轩窗旁,一碟熏猪肚,二两盐水鸭,细细呷来,更会领略无限的风致,让身心游弋于古往今来事、喜乐悲欢中。

 酒其实还有荤素之分,素酒是不加东西的酒,荤酒则指泡了中药补品什么的,清口的比如人参、枸杞、当归、大枣等,重口的还有蚂蚁、蝎子、蜈蚣、蛇等,混搭的也不少,这多指白酒黄酒一类,还以白酒居多,红酒和啤酒只能加冰块,别的都不适合添加。

 如今,酒已在人们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一席,如果只想让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情趣而不是麻烦,那就要做它的主人,而不要被它摆布。在这一点上,明末清初教育家和思想家朱柏庐说的好,“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诚如是,则尽可举杯邀明月,把酒对亲朋。

想昔日,仓颉以三点水造“酒”字。一滴为英雄豪杰之酒;一滴为君子隐士之酒;一滴为酒疯子之酒。怎样取舍,全由心生了……

散文精篇之举杯论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