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你认为你自己美吗?

你认为你自己美吗?

美存在于何处?

苏东坡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通常人们会觉得,美是客观存在的。可是苏东坡却对此深表怀疑。

他以悦耳的「琴声」为例,问道:悦耳的「琴声」如果是来自琴本身的,那么我把琴放在琴盒里为什么就没有悦耳的「琴声」呢?

那么,就是来自弹琴的指头?于是,他再问道:如果是来自弹琴的指头,那我就可以不要琴了,只在我的手指头上听不就可以了吗?可是,我为什么却听不到呢?

尽管「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爱美之心」毕竟只是一个良好的动机,这良好的动机要得以实现,需要准确的把握与正确的行为。

所以我们不但要爱美,更要知美,从美「是什么」到美「为什么」,都能够有所了解。

内观己心 外察世界

你认为你自己美吗?

东施美吗?

成语「东施效颦」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

这个故事出自《庄子·天运》: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从前西施因心口疼痛而皱着眉头在邻里间行走,邻里的一个丑女人看见了,认为皱着眉头很美,回去后也在邻里间捂着胸口皱着眉头。

邻里的有钱人看见了,紧闭家门而不出;贫穷的人看见了,带着妻儿子女远远地跑开了。那个丑女人只知道皱着眉头好看,却不知道皱着眉头好看的原因。

后人把这个丑女人称作东施,并以「东施效颦」这个成语寓意「不要盲目模仿别人,否则会适得其反」。千百年来,东施也成了与美人西施相对的「丑女」的代表。

至于东施其人究竟长相几何,现在已无从考证。但如果换一个角度看,东施其实也是一个美的追求者。

试想,如果一个女人在追求美的时候不犯错误,那么,她能够最终追求到美吗?不可能。

回想40年前,在中国改革开放刚开始的那个年代,女士们不再是清一色的「素面朝天」,也开始学着化妆。可是最初人们并不会化妆,很多人把妆化得太重了,都像演出一样地化妆。一走到街上,不仅没有丝毫美感可言,甚至有点「不堪入目」。但是,倘若不经过这个阶段,也就没有今天人们对于美的认识的修正和提升。

现在的女士们都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化妆技术,都已经到了化了妆根本看不出来的地步。她们的进步是靠什么换来的呢?难道不是靠错误吗?

追求美无罪也无过。

每一个人都有追求美的自由,因为,追求美就是追求人类的向前向上,就是追求人类的生命进化。它是人类最可宝贵的东西。

适者只能生存,只有美者才能优存。

启迪多元思维

美是什么?

这似乎是个感性的哲学问题。

古往今来,从西方到东方,无数智者一直在探寻美的本源。

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体现」;

康德说:「美是道德的象征」;

圣奥古斯丁说:「美是造物无尚的荣耀与光辉」;

德尔斐神谕说:「美即正义」;

朱光潜说:「美是心物婚媾后所生的婴儿」……

从客观到主观,从道德到信仰,从一元到融合,不一而具又各成体系。

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以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对话的方式提出了「柏拉图之问」:「美是什么?」

但这轮对美的伟大智慧交锋,最终让智者柏拉图也不得不感叹:「美是难的。」

美的标准是什么?

黄山是美的,这是没有人会否认的事实。

你认为你自己美吗?

可是,黄山为什么是美的呢?是因为符合了什么美的标准吗?

当然不是,而是因为人类崇尚创造、创新,我们也从进化过程中知道了对称、比例、多样统一等对于自身和世界的重要意义,因此,当我们在生活里看到了这样的对象的时候,就不由自主地愿意欣赏之、接近之。

而黄山在这样的对象里,无疑应该是其中之最,也因此,我们也当然最愿意欣赏之、接近之,而这也正是我们把黄山称之为美的唯一原因。因为,我们在黄山身上,看到了最想看到的一切。

美女也是一样,美女是美的,这也是没有人会否认的事实。

可是,美女为什么是美的呢?是因为符合了什么美的标准吗?

如果是为了上镜和模特T型台表演,那么还是存在一定的标准的。比如,比较上镜的脸一定要比较小,要巴掌大小最好;模特的个子一定要高,最好在1.78米以上。

可是,如果是在生活里,那么美女之所以美,绝对不是因为符合了什么标准,而是如同我们面对和欣赏黄山之美一样,我们在美女身上,看到了最想看到的一切。

正心正举

境由心造。美,也由心造。

◆深人所见于物者亦深,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

这是美学大师朱光潜的名句。

比如一朵含露的花,在这个人看来只是一朵平常的花,在那个人看来或以为它含泪凝愁,在另一个人看来或以为它能象征人生和宇宙的妙谛。

一朵花如此,一切事物也是如此。

◆美是人性的本然回归。

五百多年前,面对一朵在深山中自开自落的花,王阳明与友人有一段著名的对话,他说:「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人们常讲「美得让人怦然心动」,这个「心动」就是内心中美的本源启动能量的一瞬,是客观美被激活赋予生命的一瞬,是沉寂美被唤醒散发光芒的一瞬,是人性的本然回归。

◆不是因美丽而可爱,而是因可爱而美丽。

正如上文所述,什么是美女,是因为她符合了某些模式吗?当然不是,而是因为,我们愿意欣赏之、也愿意接近之。

法国人孟德斯鸠曾经说过:一个女人可以以一种方式显得美丽,但更可以以十万种方式显得可爱。

拨迷见智

既要知美「其然」,又要知美「其所以然」。

开启自在之门

在哥白尼出现之前,人类都以为地球是中心,太阳只是围绕着地球旋转而已,可是,哥白尼却纠正说,地球不是中心,而且,应该是地球围绕着太阳旋转。

对于美的问题也是一样,事实上,不是人围绕着美旋转,而是美围绕着人旋转。

对于开头苏东坡诗中提出的疑问,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作出了这样的回答:

音如石上泻流水,

泻之不竭由源深。

弹虽在指声在意,

听不以耳而以心。

气象万千的美为什么会像石头上的流水一样源源不断的流淌呢?是因为它的源头很深。

那么,源头又在哪里呢?

美的源头并不在于外在的客观世界,而在于主体对于客观世界的价值评价,也就是源于审美之人的心。

Q:你美吗?

下期预告

1、如何守住你的“灵气”?

2、如何选择人生结伴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