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看待世界杯俄罗斯队球员集体吸氨气?吸氨气会对比赛结果产生影响吗?

黄淑辰


如何看待世界杯俄罗斯队球员集体吸氨气?吸氨气会对比赛结果产生影响吗?

简单说,俄罗斯队医已经承认,队员的是臭盐( smelling salts),即碳酸铵溶液。

世界范围内成千上万的竞技运动员都在吸臭盐,它并不在“世界反兴奋剂条例”的违禁品之列,因此吸臭盐并不算使用兴奋剂,运动员使用它并不违规,除了拳击运动员外。

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吸这个东西对提高运动能力有任何积极影响。

同时,目前也没有发现吸臭盐会对身体产生任何实质性危害。

具体来说:

什么是臭盐?有什么用处?

臭盐就是碳酸铵溶液的水或酒精溶液,运动员使用的应该不会含有酒精。商业性臭盐通常还会添加其他一些香料。

将少量高浓度碳酸铵储存于一个密闭带有一个小孔的小玻璃瓶(现在可以使用胶囊,一次性使用)内,需要吸时,弄开一个小孔或弄碎,瞬间释放高浓度氨气,吸者吸入的其实是氨气。因此,吸臭盐极其类似于吸鼻烟,或者说,干脆就是“鼻烟”的一种。

我们知道,氨气有毒,而且具有一种恶臭,对呼吸道年末具有强烈的刺激性。

吸臭盐就是利用氨气的这种强烈刺激性,刺激呼吸道粘膜,引发人体的吸入反射,导致呼吸模式的突然改变,连续的深呼吸向大脑输送更多氧气,从而在瞬间提升人的警觉性和注意力集中度;或者将昏迷着唤醒。

事实上,人只要不存在呼吸障碍,正常呼吸的血氧就是饱和的,深呼吸并不能提高血氧水平。因此,臭盐的作用其实是一种想当然。



臭盐是一种“古老”的“兴奋剂”,它的使用看起来像一种民间神药,据说早在13世纪就已经开始使用。

医学上的使用是一名叫Peter Shepherd的外科医生于1878年率先推荐用于唤醒昏迷的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红十字会和圣约翰救伤队强烈推荐作为战场急救箱必备的急救药物。

吸臭盐真的有作用吗?

鉴于臭盐被认为可以提升人的警觉性,将昏迷着唤醒。有些运动员开始使用它以期增强运动能力,提高运动成绩。

它真的有用吗?

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吸臭盐具有被认为的增快大脑反应时间、提高警觉性和注意力集中性的作用。人们感觉到的感知方面的变化可能仅存在于心理上,是一种安慰剂效应,而且持续时间很短——不就是刺激短暂的连续深呼吸嘛。

同时,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偶尔吸少量臭盐对人体可以产生任何实质性损害。

既然,既没有兴奋剂的作用也没有害处,因此它并没有被列为“世界反兴奋剂条例”的违禁品之列。这样,运动员使用它也就并不认为是使用违禁品。

所以,据说,世界上很大部分运动员都在使用或曾经使用,并不违规。

据说,拳王阿里就吸臭盐。

早期,臭盐在拳击运动员和拳击场上被普遍使用,比如,拳台上被击倒后,倒地运动员会迷迷糊糊,或者有短暂的脑震荡昏迷,据称吸臭盐可以将倒地拳手唤醒。

但是,如果真的有作用,这就带来一个潜在风险,就是拳手被强行唤醒继续比赛,无疑会增加被揍出严重甚至致命性伤害的风险。因此,拳击行业禁止运动员吸臭盐。

拳击以外的其他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广泛使用臭盐,包括很多著名的运动员。

俄罗斯队员吸臭盐会对比赛结果产生影响吗?

鉴于以上认识,俄罗斯队队员集体吸臭盐,应该对比赛结果没有真正影响。

而且臭盐也不是违禁品。因此,俄罗斯对异彩坦然承认他们的队员的确有吸臭盐,“

就是常见的氨,用棉絮润湿后吸入”。

这也根本算不上丑闻。


挣脱枷锁的囚徒


这次俄罗斯世界杯,俄罗斯男子足球队的表现受到世界瞩目。与此同时,欧洲媒体也爆出了俄罗斯足球运动员使用氨气的新闻,随后俄罗斯一位足协发言人也承认了,为了增加血液中的氧气,队员们使用了浸过氨水的棉球。但是,现阶段国际足联并不认为氨气属于违法药物。所以,这个问题也只是争论,不能上升为违纪。

吸入氨气的情况张大夫没有遇到过,可是通过查阅文献得知,氨气并不是普通人能够驾驭的。

相关文献显示,氨气是一种没有颜色,但是具有严重刺激性的气体,会强烈刺激和腐蚀眼部与呼吸道。即使是浓度较低的氨气,也可能会引起呼吸道出现肿胀和充血的情况,同时刺激分泌物增加。所以,一般普通人,在没有俄罗斯足球运动队那种专业队医的情况下,不建议模仿他们的做法。而且,一旦氨气浓度没把握好,吸入浓度高了,还可能会有诱发肺水肿、急性喉头水肿和坏死性支气管炎的可能,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发生呼吸衰竭。

吸入氨气中毒的患者,由于气道的防御功能下降明显,可能造成呼吸道的反复感染,同时诱发气道周围的炎症,肺间质纤维化形成的可能性也是增大的。

氨气危险,咱们普通老百姓别去触碰。


张之瀛大夫


俄罗斯队杀进世界杯八强,竟然是靠闻“尿骚味”,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届世界杯上,从赛前不被看好,到一路杀进世界杯8强,俄罗斯队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但是,事实的真相可能会让你“大跌眼镜”,据外媒报道,世界杯1/4决赛和克罗地亚的中场休息过后,东道主俄罗斯的球员们缓缓步入球员通道准备出场。俄罗斯球员们的神色和举止有些怪异,他们有人手捂鼻子,好像在闻着什么。。。。另外几个人鼻孔里还塞着棉球。赛后,俄罗斯队医表示,球员当时鼻孔中塞着的棉球里是浸湿的氨气。

什么是氨气,氨气有什么作用

氨气是什么东西,大家可能不知道,但是你肯定闻过, 氨气的味道就是“尿骚味”,人类尿中的尿素,在空气中放置15~20分钟左右,可以被分解为氨气和二氧化碳。氨气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 人在吸入氨气以后,会强烈的刺激人的呼吸道粘膜和神经中枢,迫使人类本能的打起精神,做出防御的反应。同时,氨气中的氮和氢的组合能够短时间里起到刺激和提高注意力的作用,同时也能改善人身体里的氧气供给。

有人可能会问,氨气能够提高运动员的兴奋度和成绩,是不是算作弊,氨气是不是兴奋剂。在目前的兴奋剂管理条例下,氨气并不算违禁药品范畴,经常被举重运动员和涉及力量项目的运动员使用。有人认为,尽管氨气非足球禁用品,但一定程度提升球员的身体机能,这算另一种作弊。

很多小伙伴可能更关心的是,既然氨气有这么神奇的作用,可不可以用来治病救人,或者平时用来提神呢?目前,临床上还没有使用氨气来治病救人的,对于昏迷的病人,我们也不会使用氨气来刺激患者。


因为氨气是一种有害的气体,吸入过量的氨气或者长期的吸入氨气,可导致氨气中毒。吸入氨气可导致鼻炎,咽炎,喉咙痛,声音嘶哑,进入气管会导致咳嗽,咳痰,严重时可以出现咳血,呼吸困难,呼吸衰竭。严重的还可以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引起窒息。吸入高浓度的氨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可诱发惊厥、抽搐、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个别病人吸入极浓的氨气可发生呼吸心跳停止。

所以,俄罗斯队是用生命在踢球,曾医生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去模仿,你掌握不好剂量和浓度,俄罗斯队肯定是在队医的严格监控下才敢使用氨气,而且是短期的使用,长期使用的危害极大。


普外科曾医生


吸氨水棉球还不如去厕所思考个人生更安全 首先,氨气真的不在国际足联反兴奋剂条例列出的违禁物质里,法无禁止即可为。 咋一看你会以为“氨气提神”是玄之又玄的秘密。其实,生活中你和“氨气”有过不少亲密接触。推开一间保洁不到位的厕所,扑面而来让你瞬间有如醍醐灌顶一般清醒的味道之一就包括氨气。所以俄罗斯球员大可不必费尽周折吸浸过氨水的棉球,集体去个公厕估计再刁钻的媒体也无言以对。

氨气能提神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几乎所有刺激性的气味都有提神的作用,这是生物进化出的一个生存技能:趋利避害,有刺激性的味道可能预示着危险来临,大脑也会立刻警觉起来。


可你日常中如果想通过氨气来增加兴奋,先问问自己氨气危害知多少:

⑴吸入的危害表现。

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吸入氨气后的中毒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喉痛、发音嘶哑。氨进入气管、支气管会引起咳嗽、咯痰、痰内有血。严重时可咯血及肺水肿,呼吸困难、咯白色或血性泡沫痰,双肺布满大、中水泡音。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

急性轻度中毒:咽干、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咳痰,胸闷及轻度头痛,头晕、乏力,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

急性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重,呼吸困难,有时痰中带血丝,轻度发绀,眼结膜充血明显,喉水肿,肺部有干湿性哕音。急性重度中毒:剧咳,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气急、心悸、呼吸困难,喉水肿进一步加重,明显发绀,或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较重的气胸和纵隔气肿等。

严重吸入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可造成气管阻塞,引起窒息。吸入高浓度的氨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可诱发惊厥、抽搐、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个别病人吸入极浓的氨气可发生呼吸心跳停止。

⑵皮肤和眼睛接触的危害表现。

低浓度的氨对眼和潮湿的皮肤能迅速产生刺激作用。潮湿的皮肤或眼睛接触高浓度的氨气能引起严重的化学烧伤。急性轻度中毒:流泪、畏光、视物模糊、眼结膜充血。皮肤接触可引起严重疼痛和烧伤,并能发生咖啡样着色。被腐蚀部位呈胶状并发软,可发生深度组织破坏。

高浓度蒸气对眼睛有强刺激性,可引起疼痛和烧伤,导致明显的炎症并可能发生水肿、上皮组织破坏、角膜混浊和虹膜发炎。轻度病例一般会缓解,严重病例可能会长 期持续,并发生持续性水肿、疤痕、永久性混浊、眼睛膨出、白内障、眼睑和眼球粘连及失明等并发症。多次或持续接触氨会导致结膜炎。

所以,吸氨水棉球还不如去厕所思考个人生更安全。

生殖科的手札君


2018年世界杯,俄罗斯队闯入八强,最后败在点球决战中。不过赛后传出俄罗斯国家足球队比赛中使用了氨气,对俄罗斯来说是不小的丑闻。


虽然根据兴奋剂管理条例,氨气不是违禁药品。吸入低溶度,少量的氨气可以刺激运动员更加清醒,还可以增加血管内氧气的溶度。但是吸入氨气是非常危险的,普通人千万不要去尝试。

较高浓度的氨气对人体危害很大,主要经过呼吸道吸入中毒。低浓度对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也会刺激眼睛,从而产生呼吸困难,头痛,恶心,呕吐,咽部烧灼感,咳嗽等症状。如果发现氨气泄露应该立即转移,逃离污染现场。氨气治疗以支持治疗为主,维持机体血氧,吸氧,人工呼吸,呼吸兴奋剂,对呼吸道水肿的有可能要做环甲膜穿刺,气管切开等。还要预防肺水肿的发生。对眼睛烧伤的患者可以用3%硼酸溶液反复冲洗。

不论俄罗斯吸入氨气有没有影响战绩,但是这都是一个丑闻。更给广大球迷一个反面的示范,我最怕有些不知情的球迷也使用氨气,这可能会造成危险。

其实回头看氨气吸入对俄罗斯战绩影响是有限的,但是这个丑闻却会影响俄罗斯的声誉。期待更加公平公正的世界杯。


麻醉医生小康


氨气这个只要上过初中的朋友都应该知道,化学课老师讲过,五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有毒,吸入少量氨气可以刺激黏膜咳嗽,咳痰,咽喉痛,头晕,胸闷等。

但是短时间内吸入少量氨气会让人兴奋,提高注意力,而且目前氨气并不属于兴奋剂行列,俄罗斯队员并不算违规,只能说是并不是积极的体育竞技精神。这就是利用强刺激气体来让人精神更振奋,简单的例子,当你睡的迷糊的起来上厕所,而厕所正好这两天没人打扫,那刺鼻的气味会让你立马清醒,捂着鼻子强忍着方便完夺门而出。

没错,这里就有氨气产生。所以有人调侃俄罗斯队员没必要那么麻烦,上场前趴马桶上绝对比把棉球塞在鼻子里管用。

竞技应该把精力都用在怎么提高技术和战术上,这种旁门左道终究不是正途。

还有就是氨气过量会引起中毒,呼吸困难,喉头水肿,肺水肿,昏迷等。所以咱们普通人还是离远一点好,俄罗斯队员有专业队医指导下使用,咱别模仿了。

我是康复科李医生,远离亚健康,享受健康生活。


康复科李医生


今天有一条新闻是俄罗斯的队医承认了世界杯上运动员吸了氨,但队医同时也否认这使用兴奋剂,表示只是在棉花中加一些氨水放在鼻子上吸入,靠强烈的气味来起到刺激的作用而已。

(图片来自:www.marca.com/en/world-cup/2018/07/09/5b43992d468aebee288b456f.html)

其实有关氨气的使用早在13世纪就有了,竞技体育方面在足球、举重、拳击、曲棍球等运动中都会使用。1920年的《纽约时报》就曾报道当时的一场比赛中拳击手因为吸入了太多的氨导致失去意识。

(图片来自 :classicboxingsociety.blogspot.com/2014/07/)

尽管科学上没有证据显示它真的有用,反而还有一些风险,但是运动员和队医也不是傻子,只要是能起到刺激作用就会用,所以除了哀叹竞争的残酷我也没什么好说的,我并不认为这不公平。


氨有用吗?

在美国倒是有一种FDA允许使用的药物叫做碳酸铵,可以释放为氨与二氧化碳,算是一种神经系统的兴奋成分,它会刺激肌肉,使得呼吸更快,用于治疗昏厥、头晕等情况。原理就是吸入之后会对鼻腔、肺部的粘膜造成刺激。于是同理也有人认为氨可以改善血流活动以及肺活量,从而短期之内增加肌肉力量,往往伴随着高强度力量训练会使用。

但是,从氨并没有被国际足联判定为兴奋剂也就可以推测出实际意义不大,事实上也没有科学证据证明氨真的有帮助。2011年《力量与调节》期刊上有一篇研究总结了运动员用氨的一些情况,其中也表示目前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使用后运动表现或者力量能有所增加。

有什么风险?

学过化学的朋友相信对氨都不陌生,它是一种有毒的物质,有大量研究显示量大了会有毒性,甚至是致死。

问题在于即便是少量使用也可能掩盖原本的一些基础性的病变。我们很多人都听说过棒球帽的发明过程,打棒球的情况下,人很有可能出现脑震荡等情况,如果用氨刺激就可能导致脑部受损不能及时被发现,耽误抢救时机。

参考资料:
Bledsoe B E. This procedure stinks: the hazards of ammonia inhalant use.[J]. Jems, 2003, 28(3):52-53.
Campbell S C. Severe ventilatory depression reversed with aromatic ammonia inhalation.[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88, 319(23):1550.

顾中一,注册营养师。清华大学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北京市营养学会理事。2017年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微博2015十大影响力医疗大V、健康中国2012年度风尚人物。2018年出版新书《顾中一:我们就该这样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