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0 買車需注意的幾大事項 警惕別掉入買車陷阱!

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汽車也成為大家出行的必備工具。買車成為每個家庭的大事,其實買車有很多知識需要了解清楚,很多人因為不瞭解,盲目購買掉入買車陷阱,結果後悔不已,現列舉一些現象,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下。

買車需注意的幾大事項 警惕別掉入買車陷阱!

 陷阱1:偷樑換柱

騙術:目前很多消費者缺乏基本的汽車知識,甚至對所選購車型缺乏必要的瞭解,這一

案例:某車商知道張先生對車輛基本配置不清楚,於是把一輛基本型轎車稍做改造當做豪華車型賣給他,從中牟利近7000元。個別車商還擅自對汽車在外觀、內飾上採用豪華配置,轉移消費者關注點,而對發動機、安全配置等關鍵部分有意淡化或迴避,欺瞞消費者。個別不良車商甚至將汽車內部配置價格較高的配件偷換為價格便宜的。

對策:選擇規模較大的汽車專營店或大型汽車交易市場,它們較為專業,可信度高,很大程度上可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

 陷阱2:低價為幌

騙術:在消費者和市場的多重擠壓下,越來越“精明”的汽車經銷商用低價車做幌子,儘可能地擴大車價範圍,重點賣高價位車,以此坑騙消費者。

案例:李女士到汽車市場看車,對某款新車情有獨鍾,最低售價僅2.98萬元。但該車既沒收放機,又無空調,配置又低。最後她再三權衡後,終於以不菲的價格去買配置較為齊全的該車型。在這個個案中,廠家既作了低價的姿態,又獲得了高利潤。

對策:想好自己要花多少錢買車再去車市。否則,極易中了廠家的銷售花招而一次一次地提高買車標準。

陷阱3:優惠發水

騙術:購車贈送車內裝飾是現在很多經銷商慣用的促銷手法。但不良經銷商贈送的裝飾大多包含了水分,其實際價值往往會在經銷商宣傳的標準上大打折扣,而以次充好的現象也極為普遍。

案例:一汽車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一些汽車經銷商贈送配置號稱進口或優質產品,其實是一些質量極為低劣的廉價產品,容易埋下安全隱患。他們將普通的貼膜、地膠、皮椅等價格翻番,以“購車贈送××元豪華裝飾”誘惑消費者。

對策:消費者在選購這些有“大禮包”贈送的車型時,務必小心謹慎,應該首先向比較瞭解市場的朋友諮詢一下,或者親自去汽車裝飾市場看看這些“禮單”上的東西到底值多少錢,之後再做選擇。

陷阱4:炒新概念

騙術:汽車經銷商經常會給新車找賣點,但有些廠商為製造賣點而蓄意炒作,大打新概念的牌子,動不動就標榜“技術創新”、“與世界同步”等。

案例:目前,汽車電子裝備的名詞五花八門、層出不窮:ABS、EBD、ASR、ESP等等,再加上廠商的大肆宣傳甚至誇大性能,令消費者目不暇接無所適從。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消費者往往就為這些“看不懂的高科技裝備”買了高價單,殊不知,有很多裝備在國外是標配的。

對策:別單看廣告,多請教專業人士,多去車市看看,做到對汽車市場心裡有數。對汽車銷售人員講的不可不信,但不能全信。

 陷阱5:降價補償

騙術:降價補償,請你入甕。案例:看著各個品牌的車價紛紛跳水,吳小姐始終舉棋不定,怕自己剛買車價就跌了。可沒多久就有經銷商打出了“降價補償”的大旗,於是狠狠心買了車,並約定如果半年內該車降價了經銷商就將差價如數奉還。可還真是倒黴,不到半個月,吳小姐的一個朋友買了同樣的車卻便宜了10000多元。這下讓吳小姐很難接受,怒氣衝衝找到經銷商要求補償,得到冷冷的一句話:“我們說的是如果廠商降價,我們才補償給你,現在價格便宜只是我們在讓利促銷,不算降價,當然不能給你補償。”

對策:要知道,經銷商不是傻子,他們知道廠商降價的機會不大,而實際的車價確實自己說了算,浮動的幅度很大。

買車需注意的幾大事項 警惕別掉入買車陷阱!

陷阱6:水貨充優

騙術:現在還有一些經銷商將國外的“水貨車”翻新,然後按照新車的價格銷售。

案例:從事IT工作的黃勇歡天喜地買了輛某品牌的進口車,結果才開了兩個多月,愛車竟成了一輛加了油卻無法提速、上坡時排氣管冒黑煙的“問題車”。他找經銷商理論,人家卻說:“你這是‘水貨車’,在中國既無配件、也不保修。”由於當時經銷商答應購車時便宜4.8萬元,但不開發票,結果搞得黃勇有苦無處訴。

對策:兩點注意。一、“水貨車”行車電腦所顯示的多為德文、法文或中東地區的阿拉伯文;第二,“水貨車”一般會出現在大型汽車交易集中地區;還有,“水貨車”一般不會有中文說明書和中文的保修手冊。

陷阱7:地下室提車

騙術:提車在光線昏暗的地下室進行,有問題一般不會被車主發現。案例:趙先生花了大價錢買了輛進口車,在提車時被告知到經銷商的車庫去驗車。車庫位於地下室內,沒有開燈,光線很昏暗,趙先生拿到鑰匙後稍微看了看外表就把車開走了。可沒過多久在保養時,趙先生才發現車子的發動機上鏽跡斑斑,似乎受到了很嚴重的侵蝕。趙先生向來對車保養很好,他相信不可能是自己的原因造成,而經銷商也一口否認自己的過失,雙方陷入了漫長的爭吵中。

對策:消費者購車時要認真仔細按照交接所列內容逐項進行驗收,確實沒有問題才能簽字。一旦用戶簽字後發現瑕疵,有些質量糾紛很難分清責任。

 陷阱8:賣“檸檬車”

騙術:“檸檬車”在美國指有缺陷的汽車,是美國汽車召回制度的一個產物。如果一輛新車出現的故障在一定次數的修理中沒有修好,那麼消費者就可以把車退回廠家,而廠家修好之後可以再拿到市場上去銷售,但必須標明是“檸檬車”。目前,一些“精明”的進口車商通過非正規的渠道把這種車引入中國市場,並隱瞞了其不光彩的歷史進行銷售。

對策:由於“檸檬車”沒有什麼太大的毛病,一般購車者很難識別。一輛曾被碰撞過的“檸檬車”,如果是經過局部噴漆,在太陽光下非常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經過重新噴漆的地方會比其他地方色澤更亮一些。如果是全部車身噴漆,可以拿色卡與轎車現有的顏色作比較。另外,從汽車的內部仔細觀察會發現那些被碰撞過的地方有稍許的不平。

陷阱9:加價銷售

騙術:隨著汽車消費的升溫,一些別有用心的經營者設置加價的“陷阱”,吸引消費者上當。緊俏車型加價賣,一直是車市公開的秘密。還有一種是打新車上市和批量供應的時間差,吸引消費者排隊預訂,進而加價賣車。

對策:消費者可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制定消費計劃,不要盲目跟從,不管廠家怎樣調整產量計劃和價格政策,都是由消費者決定的,要掌握一套科學的考量方法。例如:可以搜索加價新車廠家的安排計劃,你就會看到,它龐大的產量計劃,供應不足是完全不可能的,個別加價完全是炒作,自己的血汗錢完全沒必要白白送給別人。

買車需注意的幾大事項 警惕別掉入買車陷阱!

 陷阱10:團購騙局

騙術:名義賣車,實則無車,雖屬個案,值得警醒。案例:去年7月,一家叫做“華盛豐業”的汽車經銷商因為沒有履約的能力,以低價、團購來誘惑消費者,使32名消費者上當受騙。

對策:學會識別廣告的真偽,對於那種明顯不符合市場價格規律的低價廣告一定要警惕。

陷阱11:零公里

騙術:一些汽車在被試乘試駕時,把路碼表、傳感器拔掉,使路碼表不走來確保零公里,這類車其實已行駛了較遠的路程。

對策:一看輪胎:零公里新車的輪胎,是完全沒有磨損的,包括輪胎製造過程中產生的細小痕跡以及刺狀的凸起。只要發現哪怕是最細小的輪胎磨損,而里程錶顯示為“0”的時候,很有可能隱藏問題。二看“跑冒滴漏”:所謂“跑冒滴漏”,是指車子行駛了一段里程,出現的漏油、漏水、漏氣等現象。打開引擎蓋,觀察發動機汽缸體和汽缸蓋、油底殼之間有無機油滲漏;水箱周圍有無水漬;電瓶裝頭附近有無汙染和鏽蝕;空調管路的接口處有無塵土沾上。

陷阱12:貸款蒙人

騙術:有部分經銷商會利用貸款手續和計算方式的複雜性以及消費者對車貸知識缺乏必要了解,賺取不義之財。

對策:首先要清楚商家會在哪些方面有機可乘,例如消費者在辦理貸款購車手續時,經銷商故意多收取款項,且不向消費者提供銀行的借貸合同,又如貸款買車時,經營者強制消費者到指定銀行貸款或到指定保險公司辦理保險,並收取高額手續費。應在貸款購車時仔細查看汽車買賣合同的相關條款,然後每一環節都追問到底,在雙方對合同條款無爭議的情況下再簽字蓋章。

 陷阱13:“拖保”騙術

騙術:一是遇到保修期內的維修要求,以各種藉口拖延過保修期;二是以消費者在保修期內拖延保養為由,在保修期內拒絕免費換件。

對策:一旦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保留在保修期內壞的和在保修期內要求維修的證據,在訴訟時效內起訴,可以要求保修待遇。對於第二種情況,也要注意取證,即找準車輛損壞的原因,並保留證據。廠家如果以在保修期內拖延保養為由,拒絕為消費者免費更換,這時就可以拿出證據,甚至訴諸法律。

以上就是貸款買車注意13大陷井,要買車的人一定要好好了解一下。在買車時,千萬不要被小便宜吸引,並且還要做到貨比三家,選擇價格最優惠的一家車行。除此之外,很多人會在車貸中做手腳,大家在簽訂合同時,一定要看清楚合同,不懂的要及時提出來,不然日後後悔也沒用了。

官網:www.tqcj.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