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日本对中国历史很感兴趣,而中国却对日本历史不感兴趣?

草上搭个飞白


这个问题应该一分为二的看,首先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从隋唐开始两国就有大规模交流活动,近代又冲突不断,相互间极其了解。在中国研究领域,日本是门显学,地位仅次于美国;在日本研究领域,中国同样是门显学。如果我们走上街头随机采访一位普通人,问他对日本和印度有什么样印象?就算此人没去过这两个地方,对日本感知肯定超过印度。印度也是我们的邻居,可印度印象是模糊的。

其次,我们对待日本问题时,普通人思考方向往往会陷入“民族化”“政治化”“情绪化”,丧失了理性思考能力,无法做出公正判断。二战时,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犯下了滔天罪行,80年过去了,只要新闻上出现一些日本对华负面消息,网络评论会一片喊打喊杀声,“彻底消灭大和民族”“在东京废墟祭祖”这种带有明显种族灭绝性质的言论屡见不鲜。“反日”就是政治正确。基于此种心态,中国人不屑于了解日本历史。

还有,中国出版社要付一部分责任。比如前些年大火的《明朝那些事》,上面涉及万历朝鲜之役中的内容,具有很大随意性。将日本战国武将争霸形容成“村长械斗”,可能是当年明月写得太精彩,正中读者下怀,越来越多人把日本战国历史片面理解成村长械斗。历史真相显然不是这样。

跟中国比起来,古代日本战争规模的确较小,往往几千人就是一场大战。事实是,中日两国当时有着不一样的军事制度。中国习惯于农民起义,军队中绝大部分是失地农民,群众基础好,而日本实行严格的“兵农分离”制,当兵是贵族特权,农民任务就是种好地,绝大部分时期,禁止参战。简而言之,中国是农民军,日本是地主军。农民起义规模浩大,死伤惨重,曹操所写“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可以说是“中国特色”,日本历史上人口没有爆炸式下跌很大程度上要感谢“村长械斗”。

最后,还要谈谈中国史学在日本影响力。日本人对我国《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极为了解,在他们心中这四部史书已经和日本融为一体,可以做本国史来阅读。江户时期,有名的水户黄门德川光国曾仿照《史记》体例用汉文写了一部《大日本史》,全书内容完全汉化,我们今天读起来毫不费力。还有比较著名的日本历史小说家司马辽太郎,一生深受司马迁影响,笔名“司马辽太郎”意思就是“远不及司马迁”。日本学界鼎鼎大名的“京都学派”泰斗内藤湖南,在近代研究中国史时就提出“唐宋变革论”,从一位日本学者角度解释了唐宋时期中国迅速崛起的秘密,影响力很大。

日本可能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在牢记近代屈辱史时,切莫忘记:战胜敌人不是靠嘴炮,不是靠捐命,而是我们真正了解日本的强大,并且做得比他们更好。


历史风云录


其实日本对中国历史感兴趣是日本民族文化的一个特点使然,日本民族是非常善于学习的,这一点是他们的优点,也是那个民族让其他国家生畏的地方,他们不是单单对中国感兴趣,因为唐朝的时候中国的强大有目共睹,日本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大化改新,玩过朝拜都是历史存在的真实形象,文化就是这样,只要有强大的文化可以不用武力让别的民族屈服,日本就是一个标准的例子,现在日本的和服,包括整个京都都是基本完全模仿当时长安的建筑,茶道和花道这些民间文化也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中国作为一个强大的国家,有着文化底蕴,对于不如自己的文化自然也就不那么关心,与其花时间关心日本,还不如翻看中国自己的历史。
而当代日本的全面西化也可以看出来日本现在也在不断像西方世界学习,从西装和西餐的大范围推广也能看出来日本对于西方文化的学习能力也是很强的,但其实现在日本在全面西化的进程中,还是保存了当年从中国传过去的传统文化。


振王视史


日本对中国感兴趣的并不仅仅是历史,而是中国的一切。过去是这样,现在还是如此。至于具体原因,应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一个是古代日本对中国感兴趣是基于“以华为师”的主导思想,另一个是现代日本对中国感兴趣则是基于他们欲时时解剖中国的一种复杂心理。下面就笔者所认识到的分别做一下说明。



因古代日本最先接触到的文明即为中华文明,那时候日本真的就如一张白纸,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值得庆幸的是,它的身边就有一个现成的强大的文明古国存在,于是,借汉代以前的稻作、铁器等传入日本,日本终于有了一个飞跃,结束了茹毛饮血的时代,到汉末三国时期的邪马台国卑弥乎朝魏受封“亲魏倭王”,日本与中国开始有了官方互动,日本人开阔了眼界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接下来日本即当时的倭国开始了发展。



300多年后,感觉良好的日本联合朝鲜半岛的百济与大唐、新罗联军在白村江正式第一次开始武力比划起来。正是不打不知道,一打吓了日本宝宝一大跳,明白了啥叫差距的日本至此蛰伏下来,而且是蛰伏1000多年养精蓄锐,直到感觉有了和中国再次比划的资本后才悍然发动了甲午战争,众所周知,日本终于如愿以偿扳倒了老师,不过这是后话了。



认识到了自己与唐朝的差距后,天性崇拜强者的日本马上又开始谦卑的全面向唐朝学习,派了很多官员、留学生、和尚来大唐学习。无论是文化、制度、工艺甚至行政区划等等,有啥学啥,而且学以致用,所以就连当时他们的首都建造都直接照葫芦画瓢了,包括文字也选择了汉字和以汉字为基础的衍生出来的平、片假名。等等、等等。这一学就到了明治维新,日本找到了新老师,于是放下包袱打败了前任老师,自此,彻底不再学习中国了。



其实,确切地说,早在唐末日本觉得中国已没啥好学的时候就已经不再派使来华学习了,非但如此,在宋朝时,日本已经开始扛着经过改良的学自我们的“唐刀”来大宋门前耍大刀了。 接下来的元明清,除了对明朝日本尚存一点敬意以外,至于蛮夷统治下的元清时代,日本基本就没把他们当作过正统的中华统治者。即使在明朝,不可一世的丰臣秀吉还要以朝鲜半岛为跳板,入侵中国并意欲建都中国呢!这就算是古代中国和日本的交往史吧,也算是日本古代对中国古代之研究。


而到了近现代,尤其是现代日本对中国感兴趣的是正如戴季陶在《日本论》中讲的那样:“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实验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所以他们对于中国有如此真切的认识”。是的,正是这样,也正如今天我们去日本最普通的书店去看到的那样,关于中国的书籍,无论是原作、翻译还是日本人对中国的论述,在书架上可谓是林林总总包罗万象包您惊诧,有时,那种惊诧度都仿佛我们已经被日本剥光了一样,尤其是在一个不起眼的小书店看到一本在中国也绝对称得上是冷门书籍的时候。这就是今天的日本、日本人对我们的兴趣所在。



至于中国对日本的历史不感兴趣,戴季陶先生在《日本论》中同样有过论述:“中国人对于日本,只是一味地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的工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 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时至今时,我们可以悲哀的告诉泉下的戴老先生的是,这种一副大国心态,一副依然老师的心态,在今天的中国依然有着很大的市场。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近些年来,理智、冷静的看待日本的呼声越来越高,而能冷静理智实事求是的对待日本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尤其是一批致力于研究日本的国内学者、专家和旅日学者、作家们出版、翻译了大批的关于日本的著作,使得国内的书店里日本方面的书籍有了很可观的数量,图书馆关于日本的藏书也是越来越丰富。唯愿这种势头不减,发展下去,最终达到也能让国人像戴老先生说的日本人研究我们那样,把日本、日本人也解剖他个万八千遍,当然不是为了出气,是为了更加知我们这位所谓的一衣带水的近邻之“彼”,以期能做到真正的知己知彼。


万景路聊日常日本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宏观上解析中、日两国的特点,任何细枝末节上的揣摩,都不能把这个问题说清楚。

日本从历史和民族性上来看,是一个缺少方向的国家,所以一直以来都在寻找路标。

另外,日本本身是一个没有多少创新能力的国家,或者说没有多少开创性能力的国家,这也导致日本一直都寻找一个样本国家来学习。

可能有人会不太认同我的观点,不要紧,我们来仔细说说我的理论。

如果说起“明治维新”,就算是中国人不爱看日本历史,估计也没几个人不知道。但要说起与之齐名的“大化改新”,可能真没几个人知道。

孝德天皇于大化二年(646年)颁布了《改新之诏》,故史称“大化改新”。这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社会制度变革,由此确立天皇的统治地位,将日本国家从奴隶制推向了封建制。

“大化改新”之前的日本政体

其实之前日本也有天皇,但长期处于看热闹的状态,热闹看久了难免就会有点其他心思,“大化改新”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

这次改革制定各种礼法规则,层层相扣的诠释了天皇的至高无上,同时,国家管理机构改革和税收制度的调整,也剥夺了世袭大贵族垄断政权的体制。

“大化改新”中设置的制度其实是有模板的,这便是西边的隋帝国。从600年起,遣隋使便开始向西取经,估计天皇也合计,我特么这么点个小地方都弄得这么费劲,尼玛中国皇帝是咋玩的?

遣隋使不负众望带回了“中央集权”的模板,“大化改新”中所制定的政策其实就是隋律的日本改良版。

这就是日本的民族特点,能够快速学习新的知识,并迅速加以改良。

“大化改新”之后的日本政体

“大化改新”之后几十年,日本觉得自己弄得挺牛逼了,貌似也不比曾经的老师差。便开始琢磨着跟老师比划比划,结果在663年,被唐军以少胜多在白江口爆锤!

白江口被锤,导致日本发现自己还是弄不过唐朝这个胖子。既然弄不过,那就接着学吧,随后几十年遣唐使的规模迅速扩大。

学成归国遣唐使给日本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带来了显著的影响,日本的茶道、花道、武道、棋道、宗教、绘画、书法、服饰、建筑直到现在,依然保留着极其明显中国元素。

日本善于学习,精于改良的特点也在这些方面暴露无遗,以上这些中国的文化元素,传到日本后都进行了大量本土化的改良,变成了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但地理环境的制约会影响一个民族的性格,生活在岛国的居民通常都不善于和外界交流,而起相比于大陆国家民族性一般都比较狭隘。

这一点不光是日本有这个问题,所有原生于岛国的民族都有共同的特点。放眼世界,大概只有英国人心怀比较开放,因为当年大英帝国太牛逼了,占据了世界24个时区中的22个,号称“日不落帝国”。所以,英国人觉得自己要是再不心怀天下,有点不好意思出门和邻居打招呼。

生活在岛国的另外一个影响是,缺乏战略回旋余地,因此民族性都比较紧张,容易偏激。所以,在国家战略上容易表现出赌博性。

但日本运气比较好,在被打开国门后,日本开始明治维新,连续在与中国、俄国对赌国运的战争中获益,迅速成为了亚洲地区最强大的国家。1922年签署的华盛顿海军条约中,日本获得的造舰份额超过了法、意足以说明日本的国家地位。

这段时间日本进行的君主立宪制改革,设立内阁、帝国议会、法院等行政体系,明显是照着欧洲国家的政体道路去的,或者说就是奔着当时世界的老大英帝国去的,但依旧结合日本的社会情况进行了调整。

二战后,随着日本赌博失败,战后的政治体制完全是美国硬按着日本接受的,宪法都是美国人写的。

这次日本又开始重新跟着新兴的老大美国混,议会两院制、多党制、民选制,基本都是美国政体的翻版。

综上所述,我才会说日本一直都是一个寻找路标的国家,这个世界最牛逼的那个老大,就是日本学习的模板。

最后,我们来说日本为什么重视研究中国,而中国不重视研究日本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说研究历史有什么作用?

很多人有种误解,认为研究历史就是玩儿命刨文献、找段子,然后在妹纸面前装逼。

当然了,这也是研究历史的效果之一。但日本仔细研究中国历史,显然不是为了干这个。

他们对于中国历史的研究是为了预见中国以后政策的走向,这也是历史研究最重要的价值之一。所有国家的政策都有惯性,而且有强大的惯性,很难想象一种从未在历史上出现过的政策会在凭空之间大面积推行。

这种重大的社会变革,通常需要付出巨大的社会成本,一般来说不到国运转折的时期,很少会出现这种状况。所以,日本对中国的分析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把握中国未来的政治走向,以便从中渔利。

那为什么日本会特别重视中国呢?这主要还是因为中国国家的体量,虽然说二战之后,美国成为了日本的宗主国,但美国毕竟尚属遥远,而中国这个大胖子可是一直都在日本身边,这让性格天生紧张的日本如何能够忽视中国的存在?

那中国为什么并不重视研究日本的历史呢?

这还得从民族性格上来分析,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而且历史上长期占据国家实力领先的地位,虽然边疆少数民族会对中国造成威胁,但一直以来中国人都有一种“我为中心,周边皆为夷狄”的思想。

所以,对于周边国家存在一种忽视的情况,不但对于周边国家,就是对于外来的技术也比较顿感。

举个例子来说,燧发枪在明朝时便传入中国,但长期得不到重视,部队列装数量极少。而日本得到这种技术的时间比明朝晚几十年,但日本迅速便开始在国内大规模生产,甚至还形成了出口。等到万历三大征时,明军和日军在朝鲜结结实实的比划了一场,这时候明朝才发现日军已经大规模装备了这种武器。

这就是中国人性格上的顿感导致的现实,一定要到被打疼了,才会猛醒过来奋起直追。其实,现在的情况依旧如此,我们对于日本的认识依旧不够充分,不管怎么说日本也是世界上综合实力最强的几个国家之一。

而且,因为日本人纪律性和偏激的性格,导致他们很容易被动员起来。虽然,现在的日本人看起来都很慵懒,对于战争和军国主义貌似没有什么兴趣。但别忘了这个民族,可是曾经做出过140万妇女下南洋卖淫给国家造军舰的事情。

我还是那个观点,“历史可以昭示未来”,既然他们历史上曾经做出过这种事,谁又能保证之后他们不会再次被军国主义武装起来,再次做出令人发指的兽行?

所以,对于这个心怀鬼胎的邻居,我们又如何能够忽视呢?当然了,我也承认,日本人民和日本国家是两回事。我相信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是善良的,都想平平安安的过自己的日子,没有那个民族是日夜憋着坏想要搞事情。

但可惜不管哪种政体,国家都由少数政客操纵的,人民通常来说都属于沉默的大多数。以日本这个民族的民族性来说,一旦被民族主义、军国主义挑动起来,短时间内便能爆发出巨大的破坏力,而这一点正是我们要重视的。


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


日本确实是对中国的历史感兴趣,但是谁说中国不对日本的历史感兴趣呢?


日本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学习可以追溯到唐朝。当时的唐朝持权者知人善用、锐意改革、轻徭薄賦、发展文化,使国内经济一片兴旺,国力强盛,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呈现一副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史称——开元盛世。因此,日本天皇派使者出使唐朝学习,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社会文化,今天我们看到的日本茶道、和服、等级观念……多大半部分是从中国引进过去的。

众所周知,日本最会装“孙子”,谁发展的好,谁国力更强,它就低头向谁学习。唐朝时期日本向我国学习,史称——大化改新;近现代日本向美国学习,史称——明治维新。当然现在的日本对中国历史文化相当感兴趣,毕竟日本无时不刻在中日边境搞小动作,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历史上的清朝就败在自认为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现在的我们也不能自傲自居,我们也应对日本的历史路程做到心知肚明。现如今我们中国本身确实有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向日本学习,特别是科技方面,像什么马桶、电饭煲……一个真正的强者从不以自身的强大自居,而是要学会用一种谦虚的态度去学习它国的优秀之处。


实际上,大部分中国人对日本历史是有研究的,因为我们明白,学习历史不是为了延续日本侵华的仇恨,而是站在历史的节点,不忘屈辱,保持初心,继续前进。

(爱生活、爱历史。敬请关注:历史之鲲爱最右)


小鲲论坛


答案:霸气就是一句话,古代中国的强大,让日本人服气。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1、血缘:古代日本贵族自豪的称“我是中国人的孙子” 。日本列岛自古就有很多外来移民,在史书有记载的资料看主要来自朝鲜半岛和中国。甚至日本的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就是中国人,而且是就是传说里替秦始皇找药的徐福。这帮移民带来先进的技术和文化,给日本带来大发展,也让自己在政治上崛起。日本早期历史,移民家族曾长期掌握政权,当时很多贵族要么就是移民后裔,要么假装是移民后裔,提高自己的身价。中国是天朝,认的人就特别多。

2、文化:悠久的文化是有根脉的,日本文化追到根子上就在中国。古代日本就在中华文化圈内,直到至今日本天皇的名字和年号都要从中国古书里找字。日本佛教的各个流派的母国就在中国。虽然,日本明治维新后有段时间要搞“去亚入欧”的变革,但是中国烙印太厉害,至今他们还是依旧为主。

3、向往:中国古代的磅礴大气,是日本岛国所缺乏的,也是他们向往的。这个火山带上的国家,封闭又没安全感,谁知道哪天岛就沉了,中原王朝的宏大让他们向往。有些人研究中国历史是出于兴趣。而一些人做梦都想有块扎实的土地,他们研究中国历史是有狼子野心的。

当然,其他原因也还有很多,比如中国漫长的历史给日本提供了无数的英雄和启发,三国题材就特别受追捧。


子屠龙


由于近期正在做战后日本的中日关系研究论文、论著的整理工作,对这位朋友的问题颇有体会,借此机会表达下个人看法。

现今日本对中国历史的重视程度,从每年出版的中国史研究的著作和论文数量上就一目了然。以代表日本史学界最高水准的《史学杂志》为例,在介绍“东洋史”的部分,分为“亚洲一般”、“中国一般”、“中国古代”、“中国中世”、“中国近现代”、“朝鲜”、“北亚、中亚、西藏”(将西藏单独出来,很不喜欢)、“东南亚、大洋洲”、“南亚”。其中中国研究部分的分量比其他国家和地区还要多。而在介绍“西洋史”部分,只按时间区划分“理论·一般”、“古代”、“中世”、“近代”、“现代”。而在《日本史年表》中,本国纪年旁边也都会写上中国的朝代年号以为比照。

应该说,日本人除了本国史,最重视的就是中国史了,这应该没有异议。

日本重视中国史,是自古以来的“以华为师”的“传统”的一部分。有文字记载以来,中国与日本的最早接触是在汉代,日本当时尚处于奴隶社会,其历史才刚刚开始。此后,日本朝廷为学习中华先进文化,不断送出留学生和留学僧,儒家经典和佛典相继流入日本。在我们既有认知中,似乎日本人格外重视儒家经典,但其实他们对“经”、“史”、“子”、“集”都有所研究。日本的政治模式往往借鉴大陆,所以统治者们也往往喜欢看中国的史书,从中学习治国方略(比如德川家康就爱读《贞观政要》,武将们则喜欢读《三国志》)。正如中华从通过夷狄发现了自己,日本始终将中国作为一面镜子。强大的邻国总能激发民族的斗志和自卑感,中国既是日本的偶像,也是要赶超的竞争对手。中国如同巨大的磁场,一举一动都影响着邻国,中国悠久漫长灿烂辉煌精彩纷呈的历史具有的无穷魅力也自然深受日本推崇。历史研究固然要照进现实,日本对中国史的学习也是了解当下中国行为模式的重要参考。所以,即便现在美国影响日本影响世界,但日本最重视的外国史还是中国史。

相比日本的中国史研究,我国的日本史做的就不尽如人意。古代天朝一直将日本当作忽远忽近又可有可无的化外之地,史书记载的内容也不多。近代以来,日本积极接近西方,融入世界,实现了对中国的暂时性超越,这之后国人才真正将日本作为研究对象和学习对象。中国近代史中有两个时期是学习日本的高峰,其一是清末民初,其二是改革开放初期。这两个时期翻译了日本的学术著作,引进日本的科学技术,并且聘请日人顾问。对日本历史的研究也理所当然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只要看看日本讲谈社出版的《中国的历史》系列,再看看我们的日本史研究著作,其差距还是一目了然。目前我国世界史的研究重心和热点基本放在了美国史上面,这也容易理解。因为现在对世界和中国影响最大的国家就是美国,日本已经到了次要位置,日本史研究也显得有点鸡肋了。

中国正在成为引领世界的超级大国,我也相信取代美国的地位也只是时间问题,但诸如日本史研究这样的“软实力”仍然是需要不断提升的短板。这也是我们日本史研究者们的历史使命。共勉!


东瀛游侠


笔者觉得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回答者对中国和日本以及双方的历史研究事业有一定了解。所以,需要对日本史感兴趣的中国人来回答这个问题,让笔者觉得很有趣。

对于这一整个问题,我们需要分两部分来回答。

其一,为什么日本对中国历史感兴趣。

我们都知道,在唐朝时期,日本向中国大量派遣遣唐使,来学习当时领先于世界的中国文化。唐朝高僧鉴真东渡,也是我们熟悉的中国向日本输出文化的案例。


纵观日本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他们是十分善于学习的。对于学习更先进文化很积极的日本人,好奇中国历史,实在是正常不过。尤其是当他们想从这个源远流长的国度中找到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办法的时候,日本对研究中国历史的狂热浪潮就掀起了。

其实像这样想通过学习其他民族历史以发展本民族的,不止日本一个。儒家学说在欧洲启蒙运动期间也被欧洲众多先进份子追捧。


其二,为什么中国对日本历史不感兴趣。

站在整个中国的角度,我们是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会觉得,去研究一个只有千年历史记载的国家,没多大意义。尽管日本这一区域内较早有人类活动,但日本直到平安时代(中国晚唐时期)才开始有较多历史记录。而且,日本没有重史传统。即使是在相同时间,日本的历史记录远远没有中国多。甚至日本的第一本较系统的历史著作《大日本史》直到中国元朝时期才开始写作。所以,对于中国而言,日本能够研究的历史并不多。

除了史料不足,中国长期持有的骄傲感,也使得我们不乐意去研究、学习一个曾经学习我们的国家。

近来闹得沸沸扬扬的英国脱欧,其脱欧原因之一就是民族自豪感。英国人不乐意被欧盟管着,尤其是其中有不如自己的,更有自己的死对头。而中国对日本不感兴趣,也有中国瞧不起日本这个原因,也有日本对中国进行过侵略这个原因。


中国的天朝上国观念不仅作用在我们和日本的相处上,也作用在和中华文化圈里的其他国家的相处上。我们不仅对日本史不感兴趣,对韩国史、越南史也同样不感兴趣。而日本近代对我们的侵略,使得我们整个民族都对日本的看法蒙上阴影。有不少人,任然是处于不满甚至是仇视心理而拒绝了解日本历史的。所以就整个中国而言,对日本历史不感兴趣也是常态。

总的来说,中日双方对对方历史感兴趣与否,与各自利益密不可分。中国很棒,但日本身上也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研究日本历史,不仅是让我们对这个国家更加了解,更是能让我们自己发展的更好。


邓海春




从古至今都是日本研究中国历史的多于中国研究日本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他们历史很短,很多人都认为不值得研究。再就是历史上的恩怨使我们不愿意研究他的历史。

但我要说这非常不应该,我们痛恨日本,但却选择放弃研究日本,这对我们国家非常不利!

对于这个问题美国是一个需要我们借鉴的国家。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虽然在太平洋战场上战胜了日本,但也付出了重大伤亡代价,所以美国专门派人去研究日本历史,研究日本人,随之就有了《菊与刀》。而我们战后很少有人去研究日本历史,研究日本人,仍停留在气愤与谩骂中,我在很多文章中都呼吁大家要研究日本历史,研究日本文化,只有这样在下一次民族对决中才能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战而胜之,毕竟日本是骂不死的,他只屈服征服他的人如美国。

虽然我很讨厌日本,但不得不说他们民族身上有许多优点,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恰恰是他们的学习精神,我们都知道他们在明治维新后全面西化,工业等各方面飞速发展,所以在明治二十多年后,主动挑起甲午战争,打败比他国土及人口都多几倍的中国,《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使我民族陷入灾难深渊,其后的抗日战争我们又付出几千万的牺牲,如此大的惨痛教训使我们必须反思,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先放下情绪,心平气和的研究我们的宿敌。

我也很长时间都不愿意看日本历史方面的书,这个和大家心里想的一样,但我最终还是选择去看看日本历史方面的书,第一本却不是日本人写的而是一个美国人写的日本历史。后又看了日本学者井上清的《日本史》,日本虽然与我们同文同种,但确实与我们有很大不同。他们基本上是单一民族,历史上从来没有被外敌征服过,从唐朝开始学习中国的制度、建筑、禅宗、儒家思想,但他们却从来没有学习我们的“太监”制度,没有“阉割”文化,而对于儒家,他们也学的很透,但他们侧重点在“忠”上,而不是我们的“仁”上,这就是两个都信奉儒家思想的国家却在行为上极大不同的原因之一。

日本正因为历史很短,所以文化积淀也不深厚,但他们学习热情极高。而我们文化积淀太深厚所以不容易俯下身去学习其他文化,这在魏源《海国图志》这本研究西方的书在两国的境遇就可窥见一斑了。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魏源受林则徐委托,潜心十年写成恢宏巨作《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就出自魏源之手,但此书在中国却受到了冷遇,几乎没有人看甚至还引起上层的反感。相反,此书后来传入日本,日本如获至宝,前后翻印二十几次,可以说风靡日本全国。要说日本靠中国的书打败了中国未免言过其实,但此书起的作用确是非同小可。

可能世界上没有人说中国人不聪明的,但中国人的学习态度是最不聪明的,这根源都是自大惹的祸,如果说今天的国人都把这个自大的毛病改掉了我看也不尽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看看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是如何评价中、日两国对外来文化的学习态度,他说:“中国在几千年的长时间内,就东方和东方人所知道的范围来说,实际上是文化的源泉和中心。所以中国人当然会以'中华'自豪,对于近代西洋与其文化,不容易虚心学习。与此相反,日本自古以来,就曾吸取朝鲜、中国和印度的文化,来培养自己的文化,所以在了解外国文化与认识其价值方面,不受中国人那样的历史的限制。”我们当然还是会以“中华”文化自豪,但我们也要俯下身虚心去向世界各国先进文化学习,这也是我们老祖宗孙子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最后还是希望中国研究日本历史的人会一天天多了起来!


至良知zlz


其实我对日本 历史非常感兴趣,尤其是日本战国时代和日本明治维新时代。

喜欢日本战国历史是因为旧时看过万历三大征的一部历史。对日本战国那些名将比较感兴趣。

喜欢日本明治维新是因为我觉得日本从落后的弱小的变成强大的疯狂的,很有趣,而且也为满清误国感到可惜。

不过我的感兴趣也仅仅是网上多关注一点那段时间的历史而已,你要让我特地去找日本那个时间段的书籍,慢慢的读,我承认,我也没干过。

好了,说了这么多废话,接下来回答楼主的问题。

中国人为什么对日本历史不感兴趣。

其实我说真的,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又何止对日本历史不感兴趣呢,你对美国历史感兴趣吗,你除了知道华盛顿还知道美国开国有哪些英雄吗。

你对德国历史感兴趣吗,你除了知道俾斯麦还知道谁呢,容克贵族的来源与消亡有几个人说得出来,德国克虏伯军工厂的发展历史有几人了解。

甚至于我可以说,你对中国历史难道就了解嘛。除了三国演义那本半真半假的小说,问你五代十国是哪些国家,几人说得清呢。

不是我们对日本历史不感兴趣,而是我们对很多历史都不感兴趣。

中国人的年均读书量只有0.7本。我们谈什么历史啊,今日头条里面一谈三国就是借东风,上方谷,死诸葛活仲达,猪头三曹真。几个人真的看过三国志。收复西域的曹真如果真的猪头三,中国历史就没几个名将了。

当然这也仅仅是民间的,而且是我们这些非常底层的民间的一个现状。高层的,还有中日文化界高峰交流会等等。其实中日民间的交往还是非常普遍的。所谓中国人不想了解日本历史,其实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视界太低限制了我们的想象。

那么反过来说,日本为什么特别喜欢了解中国历史。

据我所知,如果抛开现代的新文化不谈,比如宅文化,二次元文化不算。日本对中国的了解也是不够深的把,我们只知道平成废物,日本也只知道中国抢马桶。

其实中日之间都一样,底层的百姓都不喜欢研究对方文化,没到那个层次。高层之间的文化交流并不少,只是我们不知道,也不关注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