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 桐城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季度道德讲堂——百善孝为先

桐城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季度道德讲堂——百善孝为先

关注我们获得更多内容

6月21日下午,桐城市检察院开展了2018年第二期道德讲堂活动。本次活动以“孝”为主题,弘扬孝道文化正能量。

桐城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季度道德讲堂——百善孝为先

﹏﹏﹏﹏﹏

1

“唱一首歌”

“祖先留下传家宝名字叫孝顺

多少年多少代温暖过冬与春

它沿着岁月走烙下中国印

风风雨雨五千年从古传到今”

桐城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季度道德讲堂——百善孝为先

全体干警一起合唱《中华孝道》

2

讲一个故事

桐城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季度道德讲堂——百善孝为先

伯俞泣杖

桐城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季度道德讲堂——百善孝为先

汉代韩伯俞,梁州人,天性很孝顺,母亲教育他,一向很严格。每次有小的过错,就用手杖责打他,伯俞跪着受杖并无怨恨。一天,母亲又用手杖打他,伯俞大哭。母亲惊讶地问他:“往日用杖打你,总是心悦诚服地接受,不曾有过哭泣,今日用杖打你,为何独独地哭泣?”伯俞说:“以往儿子犯了过失,挨打感到很疼痛,知道母亲身体康健,今天母亲打的力量,不能让我疼痛,知道母亲体力已经衰退了,担心以后的时间不多了,所以悲伤哭泣啊!”

芦衣顺母

桐城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季度道德讲堂——百善孝为先
桐城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季度道德讲堂——百善孝为先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3.“诵一段经典”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桐城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季度道德讲堂——百善孝为先

4.“看一部短片”

观看了《笑对人生》道德模范事迹报告会视频,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田秀英亲口述说对严重烧伤的儿子不离不弃的感人经历,展现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她呕心沥血,用伟大的母爱呵护残疾儿子成长,将其培养为栋梁之材。干警们深受感触,纷纷表示要用实际行动回报伟大的母爱。

5.“谈一段感想”

鲍帮政

桐城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季度道德讲堂——百善孝为先

我认为孝有三重境界,一曰孝养,二曰孝顺,三曰孝志。

孝养:“养”是孝的最简单、最基本、最物质的层面,作为晚辈,我们应该竭尽所能让父母长辈衣食无忧,酷暑不热,三冬不寒。

孝顺:我们在和父母相处的时候,在倾听他们意见或要求的时候,我们竭尽所能的在言语、神态、行为举止上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被顺从,从内心里感到宽慰。

孝志:作为晚辈,我们应当努力奋斗、刻苦拼搏。在单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成为顶梁柱,在社会上赢得与奋斗相匹配的社会地位,如果有朝一日,我们能够成为国家、社会、单位的栋梁之才,是对父母最大的宽慰,也是最大的孝。

孝除了三个境界,还有两个要求,一是时间,二是知行合一。孝不是嘴上说说,更需要知行合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做到比说到更难,也更重要!

方龙胜

桐城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季度道德讲堂——百善孝为先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理念 ,孝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孝是一首动听的歌传诵至今,孝是我们每个人该有的最基本的美德。所谓百善孝为先,是指在所有的善行当中,孝顺是第一位的,是最重要的。一个人的孝心一旦打开,百善皆开,一切德行都从孝心生发出来。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当我们因为求学而离家在外,之后又因工作、成家、养育子女等种种理由而无法抽空回家看望父母时,却忘了,父母已经一年比一年更加衰老了。似乎,人生总也有忙不完的事,在一推再推之后,能侍奉双亲的时间,也随之流逝。少年离家,可至年老回来时,一踏进家门,却再也见不到父母了。错过了奉养父母的机会,是人生多大的遗憾,逝去后,怎么能追的回来呢?时光易逝,在我们还有机会尽孝时,莫要再等待,百善孝为先,趁双亲还在,常回家看看。

同时,作为子女,在成家立业之前,是父母支撑着我们求学、追逐自己的梦想;等父母退休之后,他们年轻时未能实现的梦想、未能完成的人生目标,我们也应该帮他们完成和实现。孝,在我看来,意味着尊重父母、理解父母,以及在必要时候的扶持。

桐城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季度道德讲堂——百善孝为先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