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乾隆禅位给嘉庆,当了三年太上皇,历史真相是怎样呢?

mtolao


在古代皇帝一般不会生前就主动退位,谁也不知道自己能活多少岁,那么提前退位多少岁合适呢?更何况皇帝的权利可不是谁都能放手的,权利的味道,只要尝了一次就不舍得放手。而且如果提前退位,会非常的危险,无情帝王家这话不是乱说的,即使是父子,提前退位让儿子继位两人肯定也会有很大的冲突。

矛盾激化的结果就是,太上皇废了皇帝,自己重新登基,或者是儿子软禁自己的父亲,甚至有可能直接杀了自己亲爹。所以皇帝一般不会生前退位的。乾隆为什么要禅让呢?乾隆刚刚登基的时候发了誓,只要自己能够执政六十年,就传位。

执政六十年那他也得能活那么久,在古时候能够活那么久的皇帝还真不多,乾隆发誓的时候应该也想的是希望自己能够长寿。万万没想到,乾隆真的活了那么久,而且这件事弄得是满城风雨所有人都知道,在乾隆五十九年的时候,乾隆非常苦恼,恰巧六十年的时候,发生了日食,古时候的人都非常迷信,于是乾隆选择退位。

禅让之后,乾隆又活了三年,这三年嘉庆估计是欲哭无泪,因为他相当于是个傀儡,朝政依然是太上皇把持,史书有这样一件记载,有一次乾隆处理政务,嘉庆就在旁边坐着,一句话都不敢说只有乾隆笑的时候他才陪着笑一下,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嘉庆已经是皇帝了。

举个例子,嘉庆一直想杀和珅,可是和珅靠着乾隆一直没事,等到乾隆死了,嘉庆才真正的将和珅给处理掉。也就是说嘉庆刚刚继位的时候,只有皇帝的名没有皇帝的权。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向敬之

乾隆禅位嘉庆,时长三年零两天,即嘉庆元年正月初日至四年正月初三日。以乾隆寿终正寝而结束。

三年间,大清王朝吏治腐败,国内民族矛盾计划,一场大规模的五省白莲教起义持续发展。而在朝廷内部,出现了三股势力夺权纷争。

1.太上皇乾隆名为归政嘉庆,实际上仍掌控一切军国要务和人事大权。他不时临朝受贺,为最高统治者。但由于耄耋乾隆,年迈衰颓,连说话都不能为大臣听懂,需要侍立一旁的和珅传达圣意。

2.和珅被时人奉为“二皇帝”,把持内阁和军机处,兼管政、军、财、刑等多个要害部门。他规定朝廷部院大臣、各省督抚藩臬及将军提镇,奏事需向军机处同时提交副本,如若摄政,擅权自专。其结党营私,弄权舞弊,即便在镇压白莲教起义军费激增时也大肆敛财。

3.嘉庆帝有皇帝之名,却无皇帝之实,出现了皇帝与皇权的偏离。即便他有心将自己的老师且抗击外侮有功的两广总督朱珪提升为大学士,得到了乾隆的同意,却因和珅不允而不升反降。嘉庆为了自保,不得不逢迎和珅,明旨免除和珅的三跪九叩之礼,以示尊崇,实则掩盖仇恨。

而在此争权中,权臣和珅行事的方式隐秘,并不敢在乾隆和嘉庆面前自作威福,而是以奴才自居,却寻租皇权,潜谋种种不法之事。


以礼观书


乾隆六十年九月三日,已经84岁的乾隆皇帝突然心血来潮地决定册封已经35岁的儿子永琰为皇太子。

为什么说乾隆皇帝是突然心血来潮呢?

他是一个贪恋权力的皇帝,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皇权所带来的快感,虽然已经当了60年的皇帝,但是只要不是被迫的话,他绝不可能主动将皇权让给别人,即便这个人是自己的儿子。

可是,他在无聊的时候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康熙爷爷才当了61年的皇帝,我已经当了60年的皇帝了,再当下去的话岂不是要和爷爷平起平坐,或者盖过爷爷了?这不行,我不能对不起爷爷,我得尊敬他老人家。

所以,乾隆皇帝突然决定立永琰为储君,然后迅速禅位给永琰,原因便仅仅是因为不想自己当皇帝的时间超过他的爷爷康熙皇帝。

乾隆皇帝虽然禅位给了永琰,自己也当起了太上皇,可是,他会甘心退居二线,老老实实地将皇权交割给永琰吗?

显然不会。

他在勤政殿召见了皇室宗亲和朝中的王公重臣,当着所有人的面宣布了诏书:“立皇十五子嘉亲王为皇太子,明年为嗣皇帝嘉庆元年。”

当时的嘉亲王永琰虽然早便从和珅的口中得知了乾隆已经拟诏册立自己为储君的事,但是,此时在所有人的面前,听到乾隆皇帝亲口说出此事,他心中还是激动万分,终于等到你了,我梦寐以求的皇位。

虽然心中颇为激动,可脸上还是得作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所以永琰诚惶诚恐地向乾隆皇帝表示,哎哟,儿子可不敢呀,您正值春秋鼎盛呐,更何况,朝廷一日也离不开您呀,所以,儿子恳请您等过了100岁再归政给儿子吧!

乾隆六十年的乾隆皇帝84岁,如果要等到100岁再归政的话,岂不是说自己还能掌权16年?这个儿子,太懂事了!

只不过,诏书毕竟已经宣布了,纵然皇太子永琰带头请求乾隆皇帝等过了100岁再归政,他也不好意思打自己脸不是?所以,皇位还是禅给永琰了。

永琰一看乾隆皇帝没有顺势答应他的请求,心里也松了一口气,没有意外的话,皇位已经安安稳稳地落到他的手上了,但是他还没开心多久,一盆冷水便狠狠地泼到了他的头上。

乾隆皇帝在六十年九月宣布册立永琰为皇太子,第二年禅位。

可是,仅仅过了三个月,也即到了乾隆六十年十二月,乾隆皇帝突然又发布了一个命令:“朕於明年归政后,凡有缮奏事件,俱书太上皇帝,其奏对称太上皇。”

嘿嘿,儿子呀,你不是说要让我过了100岁再归政吗?好啊,朕满足你!以后但凡有官员上奏什么事,统统送过来给朕,唔,朕现在不是皇帝了,奏疏中便称朕为太上皇吧!

嘉庆皇帝瞬间傻眼了,什么,还能这么玩?姜,果然是老的辣,原本只是想表表孝心,顺便玩玩以退为进的策略,没想到最后却还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如此一来,嘉庆皇帝便等于成了一个“傀儡皇帝”,因为乾隆皇帝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朕只让位,但不让权!

嘉庆皇帝对此只能在心中无奈地感叹,行吧,您怎么高兴怎么玩吧!

乾隆皇帝虽然在乾隆六十年禅位给嘉庆皇帝,但实际上他一直紧紧地抓着皇权不放,嘉庆皇帝只是一个空壳。

嘉庆皇帝这个皇帝当的也很小心翼翼,喘口气也得偷偷摸摸的,没办法呀,权力几乎全在乾隆皇帝的手上,他真要敢惹乾隆皇帝生气了,万一乾隆废了他怎么办?

不得不说,乾隆确实有这个能力。

所以呀,嘉庆皇帝也只能好好地忍着,反正已经等了几十年了,不在乎再多忍几年,这也算是嘉庆皇帝的一个小优点或者小聪明吧。

从嘉庆元年正月到嘉庆四年正月,嘉庆皇帝这一忍便是三年,好在乾隆终于撑不下去了,在养心殿咽了最后一口气。

嘉庆心中憋着的这口气总算是吐了出来,三年了,当了三年的“傀儡皇帝”呀,搁谁谁能开心?

乾隆没有禅位还好,禅了位却还抓着权不放,说嘉庆心里没有怨气的话,谁会信?

为了泄一泄心中的怨气,乾隆皇帝驾崩之后过了半个月,嘉庆皇帝便迫不及待地拿乾隆的宠臣和珅开了刀,宣誓自己拿回了皇权,也趁机发了一笔横财。

嘉庆皇帝心里美滋滋呀,自己总算不是一个只有空壳的“傀儡皇帝”了。


宁糊涂


在古代很少有皇帝会主动禅位,大部分就是被逼无奈或者逃避责任,乾隆皇帝就是其中的一个另类。在他84岁那年,他竟然主动宣布要禅位给嘉庆皇帝,直接在朝堂上引发了大地震。古代那个有实权的皇帝不都是直接干到死为止,只有傻子才会真正主地动禅位。难道是乾隆皇帝老糊涂了,这其中的历史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乾隆六十年(1795年),84岁的乾隆皇帝突然宣布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此消息一出,大臣们炸开了锅,实权主动禅位简直不敢相信。实际上,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乾隆皇帝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坑。事情的起因是乾隆皇帝的祖父康熙皇帝8岁登基,干了61年的皇帝,而乾隆皇帝从小就非常崇拜他的祖父康熙,在他继位的时候,他就就发誓自己一定以祖父康熙微榜样,做一个明君,并且为了表示对祖父的尊敬,他决定自己做皇帝的时间一定不能超过祖父康熙的61年。

实际上,当时乾隆皇帝之所以敢这样发誓是早就盘算好的,他心里想:祖父康熙8岁登基,干了61年,在历朝历代已经创了记录,他的父亲雍正皇帝干了11年就早死了,而他自己25岁登基,估算一下他的在位时间肯定不会超过康熙的61岁的,因此他才敢发誓。但人算不如天算,最后他一不小心,就已经干了60年了,身体还很硬朗,还可以继续干。然而,话已经说了,他又好面子,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和名声,他不得不遵守自己的誓言,干完60年,光荣退休,这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虽然乾隆皇帝禅位于嘉庆皇帝,但是嘉庆皇帝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皇帝,乾隆仍然居住在养心殿掌控朝政,一切军政大权都还在乾隆这个太上皇手上。嘉庆皇帝下面的大臣也都是乾隆的人,有什么事还是乾隆御和和珅商量着来,嘉庆皇帝简直就是一个傀儡皇帝。于是,嘉庆皇帝只选择能隐忍,一直忍到乾隆死了,他自己才能出头。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乾隆皇帝卒于养心殿,享年89岁。嘉庆皇帝总算熬出了头,直接先把乾隆皇帝的狗腿子和珅给办了。实际上,乾隆皇帝在禅位后,又干了3年多皇帝,禅让就是一场戏,骗骗人而已。


密探零零发


“太上皇”这一尊号,听起来很拉风,实际上多悲凉。

皇帝贵为天子,富有四海,掌握天下最高生杀大权,金口玉言,一言九鼎,非“太上皇”这一名号无比。皇帝一般不到死的那一刻,是不会松手的,而还在活着的时候就主动“禅位”的,乾隆皇帝就是其中一个特例之一。  

乾隆皇帝即位时25岁,正值书生意气最膨胀之时。为了表达对爷爷康熙帝治国的敬仰,他偷偷在庙里焚香祷告,发了一条誓言:如果我得到上天眷爱,可以长命百岁,我最多当六十年皇帝,绝不超越爷爷的六十一年记录!    

人对于自己奢望的东西总是十分慷慨,反正也得不到,许诺一下又何妨?乾隆敢发这种誓也是有事实依据的,因为爱新觉罗家族缺乏长寿基因,乾隆的前几任皇帝没有活过七十岁的,太祖努尔哈赤最长寿,也不过才活了67岁。乾隆坐上龙椅就已经25了,再稳坐60年,那可就85了,当然这是奢望啊!  

乾隆对康熙感情深厚,行为处事样样以康熙为楷模,加上敬天法祖的传统观念。因为不愿意超过康熙在位时间,而选择在位六十年后进行禅位,是可以理解的。  

乾隆退位以后,当然没有「归政退闲」。

这一方面是对权力的迷恋,另一方面也是求自保的需要。

稍微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太上皇属于高危职业,唐高祖、唐玄宗、明英宗当太上皇的时候可都没吃啥好果子。  

禅位的过程,以及太上皇三年,一切都还在乾隆的掌控当中,毕竟乾隆已经有六十年的执政经验。而「英明伟大到一事无成」的嘉庆皇帝显然没有搞事情的动力和能力,反正时间是站在自己一方,消停把实习期熬完就成。两下作用,自然相安无事,天下太平。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的用个人对历史现象的肤浅认识去解释一代帝王的远见卓识和战略气魄。乾隆的提前禅位却又当了三年太上皇这件事,抛开表面因素不谈,更多原因可能是,他对维护江山统治的一种深谋远虑的政治性举措。


爱历史的圆脸怪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太上皇,是汉高祖刘邦他爹刘太公,不过这个“太上皇”是刘邦封的,纯属荣誉称号,仅表示一种尊重,实际上刘太公并没有当过皇帝。

在中国王朝史上,“太上皇”虽然是个非常崇高的尊号,但当太上皇的人大多是出于被迫或无奈。(头条号:峰子奇观 独家发布)

比如唐高祖李渊,就是被儿子李世民胁迫退位。比如被俘的明英宗朱祁镇回国,弟弟朱祁钰已是皇帝,无奈当了太上皇,不过后来又复位。等等。

“太上皇”这一尊号,听起来很拉风,实际上多悲凉。皇帝贵为天子,富有四海,掌握天下最高生杀大权,金口玉言,一言九鼎,非“太上皇”这一名号无比。皇帝一般不到死的那一刻,是不会松手的,而还在活着的时候就主动“禅位”的,乾隆皇帝就是其中一个特例之一。


那么,乾隆皇帝为什么要“禅位”?

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乾隆皇帝弘历继位时,曾经郑重焚香祷告上天,为祈祷自己长寿安康,许下誓言:如果自己能当60年皇帝,就将皇位传给儿子,在位时长不超过他的爷爷康熙。康熙帝当了61年的皇帝,乾隆帝在这里给自己设想了60年的在位时限。

君无戏言,这个“与天盟约”就这样记下了。


乾隆继位时,是25岁,如果能当60年皇帝,那么彼时他就是85岁了。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在当时他设想自己若能活到85岁,也算是够本了,他甚至认为这是一个美好愿景。

谁料,乾隆帝活到85岁时,依然活得好好的,前番重诺,如今要面临兑现了。这下尴尬了,若不退位就是在天下人面前背弃诺言,自食其言;若退位,已掌握大权60年早已习惯了唯吾独尊的乾隆,必有失去皇权后难以启齿的尴尬和落寞。



烟吸久了,会有烟瘾;酒喝久了,会有酒瘾;权力拿久了,也会有权力瘾。何况乾隆帝这“权瘾”,已经养成60年了,一个甲子啊!要他马上戒掉(放手),谈何容易?(头条号:峰子奇观 独家发布)

乾隆自己很清楚,当了60年皇帝,85岁了,如今自己早已是苍然白发、垂垂老矣,不过是苟延残喘,多活一天多赚一天,谁也不知明天和死亡哪一个先来。


早已经历过风风雨雨、政治老道的乾隆帝,活得明白:若一旦失去皇权,自己现在不过是一条穿着华服的老狗。何况,乾隆帝一生骄傲自信乃至自负,极爱面子又自命不凡,都风光一辈子了,临了了岂堪这种境遇?



怎么办?乾隆帝来了个“偷梁换柱”:禅位不禅权。



说白了,乾隆的意思是:皇位呢我交出去,禅位给儿子嘉庆帝,自己当太上皇,但是大权呢我暂时还不能让,名义是我虽老但身体尚能处理国事,我也是放心不下祖宗江山啊,军国大事还要自己亲自多把把关。

于是,皇位是禅让给了儿子嘉庆帝,但实际大权仍然在乾隆帝手上。

嘉庆帝虽然坐上了皇位,但是凡军国大事事事必须向太上皇垂训,而且嘉庆帝还要经常到太上皇处时时问安,形同傀儡。乾隆帝依旧军国大事仍独揽,皇宫内仍然继续使用乾隆年号,奏折都要一式两份,一份给太上皇,一份给皇帝。

乾隆帝曾有一段暴漏心迹的话:“归政后,凡遇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诸大端,岂能置之不问?仍当躬亲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训谕,将来知所禀承,不致错失。”

所谓为了嘉庆帝“不致错失”(怕儿子年轻没经验,会出错),只是一种借口,不愿放权才是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恋栈权力的乾隆常说一句话:“朕虽归政,大事还是我办”。(头条号:峰子奇观 独家发布)

虽说乾隆名义上是太上皇,但仍然掌控着实际大权,所以在乾隆帝最后当太上皇的三年多时间里,嘉庆帝一直小心翼翼、毕恭毕敬、唯唯诺诺,不敢出半点差池。

乾隆说的很明白:凡军国大事、重要人事任免等,都必须经过太上皇,至于那些诸如祭祀之类的无关命门的事儿,嘉庆帝可自行决定,不必请教于他。

乾隆从皇帝变成“太上皇”,其实本质改变,只不过是称呼叫法变了一下而已,嘉庆帝这皇帝,头顶着天子头衔,却做的憋屈,更像个战战兢兢的太子。这是乾隆帝完的变戏法,一来可以表明自己遵守了天子诺言,二来达到了继续握权的目的。

所谓乾隆禅位,只不过是一种政治姿态罢了。说乾隆帝内心崇拜爷爷康熙帝,或许是真的,但禅让皇位,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政治无奈罢了。

乾陵帝,25岁登基,在皇帝位60年。85岁时,乾隆帝禅位儿子嘉庆帝后,又做了3年零4个月的实权太上皇,享年89岁。


熬死了近90岁的老爹乾隆后,嘉庆帝从一直哈着腰的姿态,终于挺直了腰板,乾隆帝生前最宠信的权臣和珅及党羽集团,失去了庇护伞,随后被连根拔....

其实,乾隆后期贪污之大者,又何止和珅一人?只不过是和珅权位权威最大,打倒了和珅,即是打倒了权威,就是象征着嘉庆帝真正掌权的开始!

峰子哥认为,和珅虽贪,但所贪数目之巨,早已远远超出了常人可用的限度!常人不用则必为非常人用!大权臣和珅,先做了那位花钱如流水的乾隆爷的“储钱罐”,后被嘉庆帝砸烂了罐子,顺便又做了那只“杀鸡儆猴”的猴子罢了。和珅虽贪不假,有自己私心也不假,但未必全为自己。

以上是峰子哥一点看法。亲爱的各位看官,怎么看?欢迎留言分享想法。


峰子奇观


其实好大喜功的乾隆为了不逾越祖父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的中国“吉尼斯”记录。

在六十八岁那年就下了一道预定自己登基满六十年(即八十五岁时)就“退休”的诏书:

昔皇祖御极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寿跻八十有五,即当传位皇子,归政退闲。


时光如箭,岁月如梭,转眼“六十年”之约就到期了。乾隆六十年(公历1795年)九月三日,那个他应该履行诺言的日子也如期而至。

在这一天,乾隆皇帝向天下宣布十五阿哥永琰就是自己二十二年前密立的皇太子,为了避讳将他改名为颙琰,令他即日起移居毓庆宫;并规定从明年开始改元嘉庆,在正月初一正式举行传位大典,完成国家政权的交接。

但是久在云巅之上俯视万人的乾隆会舍得放弃手中的权力退居幕后吗?

当然不会! 政治手段老练的乾隆早就把太上皇、皇帝的职权明确划分了:皇帝只负责处理寻常时间,重要军国政事以及官员的任免还是太上皇说了算。

嘉庆:



一个连最基本的人事权都没有的皇帝能算是真正的一国之君吗?

而且更加说不过去的是退位后乾隆连天子寝宫养心殿都没打算让出来:他以自己在那儿住了六十年,住惯了为由霸占了养心殿,而让嘉庆仍然住在毓庆宫(皇帝连自己正规的寝宫都不能去,只能在别处借住,简直成了)。

嘉庆元年十二日,湖广总督毕沅就是没有深刻认识到乾隆爷是“假禅位”这一点,结果傻乎乎地地上了一道奏折,惹得八十多岁的太上皇龙颜大怒:

仰副圣主,宵旰勤求,上慰太上皇帝,注盼捷音。—《清高宗实录》

原来毕沅在奏折里拍马屁,说套话,结果没有注意语序的先后问题,先说了“圣主”(即皇帝嘉庆)紧接着才说的“太上皇”,让乾隆感觉在大臣眼里自己的地位还不如“新官上任”的儿子,因而不悦,就借故将毕沅“传旨申饬”之后交给吏部处分了。

官员:


接着乾隆生怕天下臣民还是不明白自己是的“退休”只是表面工程,在处理完湖广总督之后又下发了一道谕旨:

内而部院各衙门,外而督抚大吏等,章奏事件,亦皆朕躬亲综揽。随时训示。—《清高宗实录》

如果说乾隆如期主动退位给人们留下了一个信守诺言的印象的话,这道上谕就彻底将他虚伪的面具撕得粉碎了!

乾隆皇帝当着全天下人的面都不给嘉庆一点儿台阶下,在宫内这个“儿皇帝”的日子就可想而知了,更别说还有和珅这个唯恐天下不乱的心腹大患从中挑事了!

综上,乾隆让位不过是摆摆姿态,他仍然是事实上的清朝最高统治者;至于嘉庆不过是他用来向他人证明自己“君无戏言”的工具罢了!


刚日读史


古代的皇帝都是终身制,生前退位实属罕见。有些是被逼的,比如唐高祖李渊,就是被秦王李世民逼禅位。有些是自愿的,比如宋高宗赵构和我们今天要说的“十全老人”乾隆皇帝。




清朝的皇帝大都比较长寿,当然除了晚清那几位过不了四十岁坎的短命皇帝。清朝12帝中,高宗乾隆皇帝最长寿,活了整整八十九岁,中国的皇帝能活到八十岁以上的凤毛麟角、屈指可数,也就梁武帝萧衍、大周皇帝武则天、宋高宗赵构和我们的乾隆皇帝这么几位,乾隆八十九岁的寿命已是皇帝寿命的极致了。那么,乾隆皇帝为什么要在乾隆六十年就把皇位禅让给太子颙琰了呢?

乾隆不眷念皇位,在晚年主动禅让给太子颙琰,其实是明君之举。乾隆是清朝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他与父皇雍正、皇祖康熙共同开创了清朝历史上最为强大的“康雍乾盛世”,其文治武功都堪称可圈可点,能自恋到自称“十全老人”的皇帝历史上也就只有乾隆一人,不过,乾隆晚年虽然有点飘,一昧闭关锁国,但瑕不掩瑜,他仍不失为是清朝历史上的有为明君。乾隆在执政满六十年后主动禅让给太子颙琰,也体现出了他高尚的品德和长远的眼光。

乾隆禅位,乃是他兑现曾对皇祖父康熙立下的承诺



皇祖父康熙是乾隆一生最崇拜的人,他的执政生涯里大部分都跳脱不出康熙对他的影响。乾隆元年(1736年),刚刚登基继位的乾隆皇帝在康熙帝的牌位前焚香祷告:“若蒙倦佑,得在位六十年,即当传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纪元六十一载之数。”乾隆这话说的很明白,如果皇祖父能倦佑孙儿,能使自己在位达到六十年,即当传位给皇太子,皇祖父六十一年执政的历史纪录,孙儿断然不敢破。

康熙在帝位长达六十一年,是当时中国封建王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乾隆执政六十年后还当了三年太上皇,如果他一直当皇帝到驾崩,皇祖父在位时间的纪录轻松就能打破,但他没有这么做,而是兑现了当年对皇祖父的承诺,这也是乾隆对孝道的重视和对康熙深厚的感情。

乾隆禅位于太子,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防止诸子夺嫡,血染皇宫



康熙晚年,诸子夺嫡,康熙帝是深感头痛。乾隆有感于此,遂于八十五岁时,御勤政殿,当着百官的面宣示建储密旨,立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定明年归政,改乾隆六十年为嘉庆元年。

乾隆晚年迟迟没有立储,而自己子嗣又众多,不仅是百官,连乾隆自己都在隐隐担心会不会出现康熙年间无情而残酷的九子夺嫡那样的事情。因此,乾隆选择这个时间宣示建储密旨,一来可堵大臣们的汹汹众口,二来也是杜绝其他皇子对皇位的垂涎和幻想,避免诸子夺嫡的悲剧重演。

最后,主动禅让,可以实现权利的平稳交接



继位的嘉庆帝是乾隆帝的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被正式宣布立为皇太子。第二年正月,受乾隆帝禅位继帝位。但是,乾隆虽归政于嘉庆,但朝政大权仍被太上皇牢牢控制。不过嘉庆已经可以参与部分政务,一般情况下,朝廷大事都要先报予乾隆定夺,嘉庆随侍身边,正可学习父皇的治国之道。

乾隆在太上皇三年,嘉庆也学了三年的治国之道,应该说他的收获还是很多的,到了他亲政后,许多治国方针都有乾隆治国的影子。乾隆提前退休,正可悉心教导嘉庆皇帝如何治国,在他驾崩后可以实现权利的平稳交接,真可谓是良苦用心矣。




乾隆皇帝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权利最大的太上皇了,他禅位,是让位不让权,交玺不交权。他在禅位时曾明确宣布:“归政后,凡遇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诸大端,岂能置之不问?仍当躬亲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训谕,将来知所禀承,不致错失。”这个意思很明白,自己虽然当了太上皇,但嘉庆吾儿当皇帝毕竟还是新手,自己再累点多指点指点皇上,国家大事最后还是要乾隆说了算。

直到嘉庆四年(1798年)乾隆去世了,嘉庆帝才真正实现亲政。


大国布衣


乾隆禅位后,又做了三年的“太上皇”,真相到底为何?

我认为应该用两只眼睛来看待乾隆的做法!
(乾隆皇帝)剧照

一只眼看他“表面”禅位的理由

乾隆身为一国之君,在有生之年能够做出“禅位”的决定,是尤为难能可贵的。

1778年9月21日,乾隆宣谕:至六十年禅位。

他这样说到:“昔皇祖御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穷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寿八十有五,即当传位太子,归政退闲。”

这道谕旨什么意思了?大概就是说,他爷爷康熙在位61年,自己不好和他老人家相比,如果自己能够在位60年,那就应当传位给太子。

但说归说、做归做,他可能连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的愿望竟然这么快就到了,该兑现的时候了。为了展现他“君无戏言”的形象,便于1795年在圆明园勤政殿,立皇十五子,嘉庆王——顒琰为皇太子,举行内禅大礼,顒琰即皇帝位,尊弘历为太上皇,训政。
(嘉庆皇帝)


剧照

乾隆禅位后,又坐了三年零三天的太上皇,后人多讥讽乾隆为“名为退位,实为禅而不退”,但我却不这样认为!

纵观中国自始皇帝以下两千年的皇朝历史中,由内禅而归政者,前君罕见,后君亦无!宋仁宗储位既定,却整日闷闷不乐;宋英宗立太子后,便潸然泪下。
(宋仁宗)
剧照

那么乾隆禅位后,又坐了三年太上皇,真相到底是什么了?

难道仅仅是因为,兑现当初自己的承诺吗?

错!只不过是为了转嫁危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得一个“美誉”而已!
(乾隆皇帝剧照)


一只眼看他的功过是非,便知道晚年的乾隆很会自我吹嘘、自我安慰、自我选择!

乾隆的一生,可以说是一场“马拉松”式的长跑,他“跑”到了康乾盛世的顶峰时期,但却没能赶上当时世界大势的发展潮流。

清高宗乾隆(1711——1799年)25岁登级,在位60年,享年89岁。他积极拓展疆土,巩固对内统治,鼎盛时期人口达3亿之多,能将祖宗的基业发扬光大,在文治武功方面都很有建树。但我为何要说他却没能赶上世界大势的发展潮流了?明眼人只需要看一看同时期的西方国家都在干些什么,便能知晓其中的答案!
(西方工业革命)
图片

乾隆在执政的60年里,西方世界可以说是发生了历史性的、划时代的巨大变化。

  1. 英国发生工业革命!乾隆三十年(1765年),英国的纺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新式纺车珍妮纺纱机; 乾隆五十年(1785年)英国的卡特莱特发明了水力织布机; 同年,瓦特改良蒸汽机等。
  2. 美利坚合众国建立!乾隆四十年(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开始; 翌年,7月4日,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建立美利坚合众国。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胜利; 1789年,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


  3.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法国召开三级会议,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随后发表《人权宣言》,1793年,国王路易十六被处死。
  4. 乾隆二十年(1755年),俄国建立莫斯科大学;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美国科学院在波斯顿成立,1784年,哥伦比亚大学建成。而此时的中国了,尚还陶醉于曾孙打着“百岁观场”的灯笼,照着太爷爷参加科举考试的“盛世”呢!
    (古代科举考试)

以上几件事情,都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们都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

但此时的乾隆都在干些什么了?在1793年接见英国使臣马格尔尼还傲慢的说到:“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统駩万国”。他在面对西方的工业革命面前,显得一脸懵逼!依然还陶醉于“天朝上国”、“天下第一奇人”的迷梦中不能自拔。
(马格尔尼访问乾隆)

乾隆晚年统治的时期,已经逐渐显现出“盛世下的危机!”

乾隆退位,嘉庆继位后,南方的白莲教、京师的天理教都纷纷起义,内地战火,已遍地燃烧,国际上也将面临外来的入侵!盛世危机已经充分的暴露出来,这个烂摊子,只好由他的儿孙来承担和收拾了。

所以说,乾隆皇帝很会选择,禅位后再坐三年的“太上皇”,一方面能够在臣子中起到辅佐“嘉庆”的贤君形象;另一方面还能满足自己的“美誉名”、虚荣心,可谓是一举两得!


文史议春秋


乾隆这一生真的是多姿多彩,无论是文治武功都不算太差,恰好赶上老爹和爷爷打好的基础,一不小心就混上了盛世之主的名号,自然是过上了滋润的小日子

高寿的乾隆爷,为何会在最后三年选择禅让皇位给儿子嘉庆呢?难不成是皇帝当够了,去当个太上皇体验一下子?要知道权力这东西,是上瘾的,谁愿意放下权力呢?


最是无情帝王家——虽然退位成为太上皇,但依然手握实权

历史上,骨肉相残争夺帝位的事情层出不穷,甚至说乾隆他老爹就是历经千辛万苦才夺了这太子之位,九子夺嫡的故事也是“荡气回肠”。所以说,若道有情皇室人,何得平安度此生?不争不抢并不能换来平安一生,更何况是最后争得帝王之位的人,莫不是从腥风血雨中度过

而身为皇子,则更是生活在阴谋和算计之下。尤其是清朝,习惯将继承人以遗诏性质放在正大光明匾后,所以老皇帝下岗之前,谁都有机会参与,谁都有机会上位。所以说,哪怕是一个从不觊觎皇位的皇子,都未必能够全身而退。而乾隆一朝,别说是将野心表露出来,或者说把才华展示出来,甚至说连当太子的潜质都最好是别有。因为当年的乾隆皇帝选择继承人这件事上,就有这么一条“铁血定律”——如果他想立那个儿子为太子,那个儿子就肯定会死

所以,最后为何会是嘉庆继位,是因为之前就有好几位让乾隆满意,比如乾隆的嫡出太子永琏,永琮,然后是皇长子,皇三子,皇五子。或许是诅咒,或许是命运,在乾隆皇帝这强大的磁场和寿命之下,原本自己的十七个皇子,竟然只有六个人活过了自己。也就是说,已经有十一个皇子在乾隆爷之前上路了。虽然如此,嘉庆皇帝在这六个人中也并不是矬子里拔大个的存在,所以当时就有很多人质疑,为什么要选择平庸的爱新觉罗·永琰(嘉庆帝)作为太子?并且要将皇位以禅让的方式交给他呢?

禅让不过是一种手段,而太上皇和皇帝,也只差了两个字而已!

为何乾隆会选择禅让这一方式,结束自己的统治时间呢?这其中很大一点的原因是,他不想在位时间超过自己的爷爷康熙。第二点就是,随着自己年龄的逐步加高,乾隆也自知精力各方面都跟不上了,如果此时急流勇退选择禅让,也未尝不是一件美事儿!

甚至说,对于此时的乾隆帝而言,太子无非平庸还是优秀都已经不重要了,毕竟他最开始中意的太子,也都因病而去世,现在他需要的只不过是一位可以听自己话的,老实巴交的人罢了。恰巧嘉庆的性格很稳健,自制力很强,这也是乾隆选择他的很重要的一点。相较于嘉庆的性格问题,他还是最看重前一点,虽说皇位被禅让出去了,但是实权却还是牢牢的掌握在他这个太上皇的手里,权力的继续保持是他选择永琰的第一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此外,嘉庆在平时的生活上也比较节俭,无论是待人待事都是谦虚谨慎,比较会为他人着想。对于乾隆来说,这样的人不仅好控制,而且对于国家的治理来说,也是有好处的。毕竟不会打破自己已经建立好的体系,能让自己在当太上皇的这几年安安稳稳的度过。除此之外,嘉庆永琰在身为储君的时候,已经经过了系统的学习,无论是修养、作为,包括政务处理能力,都非常不错。而乾隆恰好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论一个优秀副总裁的养成

乾隆爷驾鹤西去之前,嘉庆一直都没有实际权力,主要是干了秘书的活儿。直到乾隆帝去世,嘉庆干掉和珅,才真正意义上开始掌握实权。说来也是讽刺,以往的权力之争,往往出现在权臣和君臣之间,而嘉庆则不然,他的对手竟然是自己的老爹。乾隆晚年时期,对自己的大寿之庆要求十分奢华,而和珅掌权所扰乱的官场,也出现了奢靡之风,贪污腐败是层出不穷。这也就是说为什么等到了嘉庆年间国库空虚,大清帝国开始从鼎盛的“康乾盛世”转接到了“道咸衰世”。而嘉庆作为一个过渡皇帝,也注定了并不会有什么很大的作为

虽为太上皇,是为摄政王——抛开乾隆,嘉庆到底能力如何?

虽然嘉庆在乾隆还没挂之前,就登上了皇位,但实际上只是个傀儡而已。真正的军政大权都掌握在他老爹手里,那么我们抛开乾隆皇帝摄政的那几年,去看看嘉庆皇帝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虽然说,很多人对他的能力水平都有异议,可以说是一位争议比较大的皇帝,但实际上,嘉庆也并不是那么的平庸无能,至少在打压贪污这一点上,他比历史上很多皇帝做的都好。或许是受老爹的影响,或许是和珅这样的巨贪给了他启发,至少他在处理这件事情上,耗费了很大的心思,也真正的去做了

嘉庆执政初期,最显著的政绩就是铲除了好几个贪官污吏,整顿了朝堂的奢靡之风,为首的便是大学士和珅。而且在处理和珅的问题上,嘉庆帝也展现出自己聪明睿智的一面。他只是惩治了和珅一人而已,但和此案件有关的其他人吗,他并没有过分的加以牵连,这一点上他比崇祯聪明太多。要知道明末之所以官场崩塌,就是因为惩治魏忠贤的时候,连带把整个阉党一扫而空,导致后来东林抬头,明朝陷入困境

嘉庆皇帝之所以这么做,也是考虑到了当时的官场环境和整体发展需要,他没有让这种恐怖的气氛过度的笼罩在朝堂之上,确保了权力交接后的政权稳定,没有造成更大的动乱,而且还达到了杀鸡儆猴的效果。我想这也是乾隆之所以选择嘉庆的原因吧!其实贪污问题一直都是乾隆时期的大问题,最后在嘉庆这里得到了一个很好的解决,也是令人欣慰。当然了,除了嘉庆的个人能力外,乾隆选择嘉庆的最主要原因肯定还是因为那至高无上的皇权。不得不说,嘉庆的在众多皇子中算是比较幸运的那一个,至少,他活的够长,身体够健康,否则他根本不可能和皇位有任何的关系!

对于乾隆来说,之所以选择禅让,年老体衰是一方面,毕竟他年事已高,不能凡事都亲自去做,需要有人分担。除此以外,不想自己的执政时间超越爷爷康熙,也是一方面,毕竟古人很讲究尊卑的嘛

而对于嘉庆来说,这皇帝当的是够窝囊的。每天向乾隆爷请安,批阅奏折、出席活动,任何大事全部交由乾隆定夺,可以说是毫无实权的二把手。甚至说,连乾隆宠臣和珅,都比嘉庆的权力和知名度都要大,很多官员都知道有和珅,却不知道有嘉庆

所以,嘉庆皇帝一上台就迫不及待的干掉了和珅,也算是积压在心中三年的怒火,一下子发了出来!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不妨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间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