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2018·徑山報告》15日發佈,建言中國金融改革下一步

  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主辦、浙商銀行獨家支持的《2018·徑山報告》(下稱《報告》)15日發佈。《報告》主題為“強化市場機制,構建現代金融體系”,分為一個綜合報告和六個分報告,提出了金融體系市場化改革的方向與主張。

《2018·徑山報告》15日發佈,建言中國金融改革下一步

  發佈會上,《徑山報告》項目牽頭人、CF40學術委員會主席、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代表課題組做報告發布。課題組認為,“當前中國金融體系有三個方面無法適應新階段經濟發展的需要。一是金融體系無法滿足實體經濟的新需求。二是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邊界不清楚。三是金融風險,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已經成了政府的‘三大攻堅戰’之一。”

  對此報告提出,如果過去中國經濟增長主要是由要素驅動,那麼現在就需要轉向創新驅動。會上,浙商銀行董事長沈仁康也認為,構建完備的現代金融體系已是中國金融的當務之急,亟需“補短板”。他說,“現代金融體系對中國未來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經濟與金融的關係要求中國儘快建立現代金融體系。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和資源配置的樞紐,現代金融體系是現代經濟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具有重要的作用。”

  為了加快現代金融體系轉型,更好地發揮我國商業銀行導向的金融體系的後發優勢。《報告》提出,“現代金融體系”的“現代性”應主要反映“市場機制”的作用,包括三方面,一是提高資本市場在金融交易中的比重,即“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二是增強資源配置中市場機制的作用,即“讓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的作用”,而關鍵之一是實現市場化的資金定價,充分反映風險偏好和市場供求,形成各類期限的金融市場基準收益曲線;三是維護金融穩定,即“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2018·徑山報告》15日發佈,建言中國金融改革下一步

  中國的金融體系應該往哪個方向轉型?《報告》建議,可以考慮從以下七方面入手,構建現代、市場化、適應創新要求的金融體系:第一,真正實現讓市場機制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的作用。第二,進一步推進銀行的商業化改造。第三,圍繞信義義務發展功能健全的資本市場。第四,建立支持創新與產業升級的金融政策。第五,金融監管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第六,貨幣政策要從數量型向價格型框架轉變。第七,完善現代金融的法律體系。

  今年5月,央行等九部委共同編制了《“十三五”現代金融體系規劃》,為未來一段時期我國金融體系的改革和發展指出了綱領性方向。

  浙商銀行董事長沈仁康在發佈會上致辭時說,“縱觀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都已建立起現代金融體系,中國也必須建立起符合自身發展特點的現代金融體系。而站在當前時點來看,中國金融體系的優勢和不足都是比較明顯的。一方面,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金融快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金融業的規模已經處在世界前列。但另一方面,中國金融資源的配置還不平衡,服務實體經濟還不充分,國際競爭力還很有限,金融抑制程度仍然較高。”

  如何補短板?“過去成功地支持了要素驅動型經濟增長的金融體系,今天迫切地需要向創新轉型。”《報告》強調。例如,產業“服務業化”和製造業升級同時發生,企業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也日益多樣化。

  作為《徑山報告》獨家支持機構,同時也是現代金融體系的一份子,浙商銀行在自身經營中努力為構建現代金融體系添磚加瓦,創新產品滿足企業的多樣化金融服務需求。

  據介紹,近年來,浙商銀行積極貫徹落實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創新推出池化融資、應收款鏈和易企銀三大平臺,為企業盤活應收款,加快資金週轉,幫助企業實現降槓桿、降成本,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例如,池化融資平臺可為企業減少約20%的頭寸備付資金。積極助力製造業企業轉型升級,推出“融資、融物、融服務”智能製造系統性解決方案,截至今年上半年,智能製造領域融資餘額達475.8億元;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普惠金融之路,同期國標小微貸款在各項貸款中的佔比已超過四分之一。(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