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新疆採棉大軍消失 “金融+棉花”產業鏈初現

新疆採棉大軍消失 “金融+棉花”產業鏈初現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金微 昌吉報道

曾幾何時,採棉大軍還是一道社會風景線。

每到九月,一列列拉著各省採棉農民的“專列”赴疆,幾十萬採棉大軍,既解決新疆各地棉花采摘難題,也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來源。

這幾年,赴疆採棉大軍越來越少,以致這一話題基本淡出了媒體關注視野。

華夏時報記者在新疆調研發現,採棉大軍淡出背後,主要是當地棉花基本實現了機械化採摘。當地棉花業人士告訴記者,現在除了南疆等少部分地塊有棉花人工採摘,新疆其他棉區基本都實現了機械化作業。

這幾年,新疆的土地流轉速度加快,規模化種植,技術水平的提高,讓機械化採摘成為可能,另一方面,在各類金融支持下,農民、農資商、農機社等資金環節打通,一條“金融+棉花”的產業鏈條開始向上下游延伸。

從採摘到機械化

九月上旬,新疆的棉花已大面積綻放,昌吉地區幾十萬畝棉田,一片片棉花如雪花般鋪在地上。

雲南昭通人高世強,18歲那年第一次跟隨父母進疆採棉花,如今他在新疆已呆了14年。“四年前我們這還是人工摘棉,現在都實行機械化了。”高世強說,如果手工採摘成本要2.5元每斤,機器作業只需要160元每畝。

在新疆棉田打工多年,漸漸有了積蓄的高世強開始承包土地,他從承包40畝地起步,經過八年的發展,高世強現在在昌吉永紅四隊承包了800多畝土地,全部用來種植棉花。

這幾年,得益於土地流轉的便利,像高世強等外省農民也能輕易從當地租種土地,規模化、集中化的種植,讓種植戶的積極性提高。

“種棉是個技術活,你好好對土地,他不會辜負你。”高世強說,這幾年新疆棉花變化特別大,種植技術大幅提升,包括滴灌技術、機械化等進步,產量在提高。

按目前長勢,今年高家的棉田估摸著畝產能到400公斤,如果按照往年6塊多錢的價格,再加上補貼,一畝棉花大概產值2800以上。

這些年,棉花的種植成本在不斷提高,種子農藥化肥滴灌加上機械化等是固定開支,如果算上土地承包費等,種一畝棉花的成本在2000左右。高世強說,去年種了400畝棉花,全部成本算下來達70萬,去年純收入90多萬,純利潤30萬左右。

在新疆種棉,高世強的800畝規模還不算大,當地,農民們承包的土地規模都在千畝以上,甚至有大戶的種植面積達萬畝。不少農民依靠自有資金慢慢擴大規模,但到了農忙季節,資金問題捉襟見肘。

以昌吉農民殷菊梅家為例,今年種了1200多畝棉花,其中部分土地為流轉。殷菊梅說,這麼大規模種植,一年投入成本大概是一兩百萬,有資金缺口,“每到冬天我開始一趟趟跑銀行忙貸款,你不是想貸多少就貸多少,銀行需要給綜合評估,程序複雜,需要兩三個月還款。”

殷菊梅說,農民到了農忙時節,根本沒有時間忙貸款,所以備足資金很重要。

除了銀行,殷菊梅這兩年還從當地農資經銷商推薦的“農發貸”處獲得小額貸款支持。“農發貸的資金比較靈活,申請方便,我第一次申請,二十天就放款了。這個貸款沒有用房產或承包地抵押,急需錢可隨時提取。”

“農發貸”是深圳農金圈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旗下的農業互聯網金融平臺,這裡的借款項目都會被推薦到其資金端平臺理財農場上,進行資金撮合。雖然殷菊梅搞不清楚這種新型貸款的運作邏輯,但是獲得的便利卻是實在的。雖然殷菊梅搞不清楚這種新型貸款的運作邏輯,但是獲得的便利卻是實在的。

高世強也從農發貸處獲得貸款支持,“農發貸所有利息加手續年化是15%,但對我們農民來說,急用錢的時候是不能耽誤,像種子農藥化肥再加僱用臨時工,還有用電等,這些錢都需要現結的。”

產業鏈上的金融

目前,殷菊梅和高世強已和當地農機服務商簽訂了協議,就等著棉花成熟,機器採摘。

在新疆當地,棉花產業的服務分工越來越細,比如農機商,他們就是服務採摘。這幾年,新疆機械化採棉率的提高,離不開他們。

昌吉農機服務商李愛波,目前有六臺大型採棉機,服務於當地十來萬畝棉田,每到採棉季節,這些採棉機24小時運轉,“強度非常大,一個4人團隊服務一臺採棉機,像司機工資都幾萬塊錢。”

李愛波說,農機服務是需要大量資金的行業,從購買機器到服務,一臺棉機300多萬,另外我們還要配幾百萬的零件,如果臨時出問題,一臺車一天損失七八萬。這些年,李愛波主要靠自有資金循環,但是資金壓力還是很大。

“到了採棉季節,維修費、油料費、人工工資等,兩個月要三百多萬。”從去年開始,李愛波從農發貸處獲得了授信,100萬的資金全部用於購買零件,以備戰即將到來的採棉季。

李愛波說,手採主要是減少雜質,現在機器採棉的質量上來了,現在加工生產線升級,成本上的優勢,當地全部機採,“新疆農業快速發展,離不開機械化和技術的推進。”

當然,這其中離不開金融支持。以農發貸為代表,他們對農民、農機服務商的支持只是一部分,他們相當部分的貸款對象是對農資經銷商。

當地農資經銷商虎興法說:農資賒銷是個行業痼疾,傳統農資經營一般是上游廠家會託欠,下游農民也會拖欠。“前兩年開始,我從農發貸處獲得資金,一次授信後,可以分期用款,用多少背多少利息,非常方便,這些錢可以解決進貨等問題。”

昌吉農資大市場,像虎興法這樣的經銷商林立,各種農資門店,經營化肥、農藥等,有些是綜合性的門店。各類農資經銷商的規模不一,有的經營商規模達千萬級。

農資經銷商李本兵經營農藥化服,在大市場屬於規模較大的經銷商。李本兵說:像這個季節農民對脫葉劑有大的需求,所以脫葉劑得提前備好,“農民有時是這樣,他們急需要農藥,如果你這沒有,他就會去他處了。維護客戶很重要。”

李本兵從個體經營做起,現在每年農藥經銷額達到千萬,覆蓋了的種植戶規模達20多萬畝。李本兵每年要從銀行貸款,從前年開始,農發貸也給他授信100萬。李本兵說:“這些資金主要用於週轉,比如冬儲進貨等。相比於民間借貸,農發貸的風險小利息低,主要沒有複雜的人情。”

在李本兵看來,農資還是個非常傳統的行業,“我們除了賣農資,現在還要對農民做技術指導,棉花的技術含量高,我們要做化控、水肥等管理,農民收入提高了,對我們經銷商當然也是好的。”

農發貸對像李本兵這樣的經銷商有一套嚴格的選擇標準,從上游廠商那獲得推薦,同時要對經銷商的經營情況作詳細的競調。

農發貸新疆區域總監展新輝說:“銀行看中的是硬資產,我們看中的經營能力。”

目前,農發貸服務的對象主要是經銷商、農機商、還有廣大的農民,“像收購商加工廠也是新疆棉花上重要的一環,他們也需要金融服務。”

展新輝說,農業的渠道資金有痛點,鏈條上每一環都有資金流的問題,尤其是資金的回籠期,這是農業金融的通病,我們順著農資流通環節供應資金。“新疆的產業鏈比較清晰,尤其是土地流轉後規模化的提高,一定要有大資金和大技術支持。”

目前,農發貸在當地累計放款規模3億左右,在展新輝看來,未來還有很大空間。“我們是對棉花產業鏈上下游提供金融支持,農資消費是個比較好的切入口,他們有熟悉的農民等,再給我們推薦優質的,形成一條鏈條,建立農業大數據,有助於風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