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从“经远舰”想到了“列克星敦号”

在全国人民喜迎2018年“中秋节”之际,一则水下考古重大发现的新闻,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大媒体迅速传播,124年前沉没在辽宁庄河海域的“经远舰”被发现,这是世界近现代沉舰水下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历史和世界海战史极具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经远舰”想到了“列克星敦号”

“经远舰”Logo

“经远舰”是由德国伏尔铿造船厂设计制造的装甲巡洋舰,曾是“北洋水师”序列中最为重要的一艘军舰,先后由邓世昌、林永升出任“管带”,“经远舰”的沉没承载着一段非常悲壮的历史,它的发现足可以见证和还原发生在黄海北部海域的那场海战,将“中日甲午海战”的场面,再一次呈现在在世人面前。

从“经远舰”想到了“列克星敦号”

“经远舰”

2018年3月上旬,一则“微软创始人团队发现二战美军航母残骸”的新闻,也是被世界各国新闻媒体竞相报道,引起许多历史爱好者和军迷们的关注,尤其是配发的新闻照片十分清晰,将沉睡在3000米海底的“列克星敦号”轮廓都展现了出来,“LEXINGTON”几个大写字母也依稀可辨,尤其是舰载大炮图片更加清晰。

从“经远舰”想到了“列克星敦号”

“列克星敦号”Logo依稀可见

从“经远舰”想到了“列克星敦号”

“列克星敦号”上的大炮

在澳大利亚东面800公里海域发现的“列克星敦号”航母,曾隶属于美国太平洋舰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珊瑚海海战中被日军鱼雷击伤并失去机动能力,为了避免落入日军之手,美军舰队自己发射鱼雷将其击沉,至今为止已经过去76年了。

1941年12月7日,在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的策划之下,由南云忠一率领远征航母舰队偷袭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使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几乎全部被摧毁,由于“列克星敦号”等3艘航母没有在母港停泊而幸免,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

1942年2、3月间,日本海军又先后占领了澳大利亚东北的俾斯麦群岛的拉包尔基地和新几内亚的莱城、萨拉莫阿等地,并计划在所罗门群岛的图拉吉港和新几内亚东部的莫尔兹比港实施登陆,以扩大日本本土的防御范围。

1942年4月30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以第5航空战队、第5巡洋舰队和6艘驱逐舰组成机动舰队,从特鲁克岛出发南下,特鲁克岛是隶属于密克罗西亚联邦的海岛,也是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部所在地,南下的日军机动舰队在夏威夷和新几内亚群岛之间海域巡弋,其中包括曾经参加偷袭珍珠港的“瑞鹤号”和“翔鹤号”2艘主力航母,以伺机消灭盟军水面舰只。

日军登陆掩护编队则由“祥凤号”轻型航母、8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组成,从拉包尔基地出发,以此作为攻占莫尔兹比港的先头部队,登陆部队在未遭遇抵抗的情况下,于5月3日占领了图拉吉港。

5月4日,日军登陆部队主力又从拉包尔基地登上了14艘运兵船,在6艘驱逐舰和1艘巡洋舰的掩护下,浩浩荡荡地驶向莫尔兹比港,已经完成掩护图拉吉港登陆任务的“祥凤号”等舰只也向西航行,准备与登陆莫尔兹比港的登陆部队汇合,与此同时,日军第5航空战队(其中包括“瑞鹤号”和“翔鹤号”航母)也已经进入珊瑚海海域。

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决心阻止日军登陆莫尔兹比港行动,这一决心的基础,来源于美军情报人员对日本海军密码的破译,因为尼米兹已经完全掌握了日军联合舰队的部署,尽管此时太平洋舰队主力航母“企业号”和“大黄蜂号”尚在袭击东京返程途中而不能参加珊瑚海海战。

尼米兹将 “列克星敦号”和“约克城号”2艘航空母舰、8艘巡洋舰和11艘驱逐舰紧急编成第17特混舰队,由弗莱彻海军少将统一指挥前往珊瑚海,并于5月1日先于日军机动舰队抵达珊瑚海海域寻找战机。

5月4日凌晨,美海军40架舰载机从“约克城号”航母上起飞,对日军刚刚登陆占领的图拉吉港进行了两轮空袭,并击沉日军1艘驱逐舰和3艘登陆船,美海军舰载机的突然空袭,让早有防备的日军还是大吃一惊,占有绝对优势的日军机动航母舰队开始寻找美军特混舰队的踪迹,伺机进行报复和决战。

5月7日早8时,“列克星敦号”上的一架巡逻侦察机首先发现了日军的航母编队,弗莱彻海军少将决定先发制人,立即下达命令攻击日军的航母编队,由24架鱼雷机、36架轰炸机和16架战斗机组成的攻击机群,先后从“列克星敦号”和“约克城号”航母上起飞,并很快飞临日军航母编队的上空。

此时,日军航母编队正以环形队列驰往珊瑚海,但这只航母编队,并不是日军的机动航母舰队,而是图拉吉港登陆的掩护编队,位于队形中间的是“祥凤号”航母,而“祥凤号”是一艘轻型航母,是由潜艇母舰“剑琦号”改装而成,满载排水量只有14200吨,所载舰载机只有30架,全舰兵员不足700人。

从“经远舰”想到了“列克星敦号”

日军“祥凤号”航母

当日军空中警戒发现美军战机临空时,“祥凤号”想要转向逆风,企图让停在甲板上的舰载机升空拦截,但一切都已经为时已晚,美军攻击机群对“祥凤号”进行了猛烈的攻击,将准备攻击日军主力航母的弹药,全部倾泻在“祥凤号”上,“祥凤号”在沉没前共被击中7枚鱼雷和13枚454公斤炸弹,“祥凤号”于当日11点53分沉没,全舰636名官兵也随舰体沉入大海之中。

5月8日黎明,美军第17特混舰队和日军机动航母编队在珊瑚海海域不期而遇,美日双方航母舰队舰载飞机先后升空,编队杀向对方航母,这是世界海战史上第一次航空母舰编队互不照面,而是远距离以舰载机进行交战,互相对双方的航母编队实施攻击。

9时30分,美军的81架鱼雷机、轰炸机和战斗机,相继从“列克星敦号”和“约克城号”航母上起飞,几乎是与此同时,日军的50架攻击机群也杀向美军航母编队。

10时32分,美军攻击机群首先飞临日军舰队上空,32200吨的“瑞鹤号”是日军的主力航母之一,当发现美军攻击机群后,迅速向雷雨区海域躲避,而另一艘“翔鹤号”却没有那么幸运,立即成为美军攻击机群的攻击对象,“翔鹤号”舰首和舰尾各中一弹,甲板上立刻浓烟滚滚,受到一定重创的“翔鹤号”无心恋战,慌忙撤离战场。

10点50分,日军攻击机群也飞临美军航母舰队的上空,“列克星敦号”和“约克城号”上的防守机群起飞迎战和拦截,舰上的防空火炮也迅速反击,但日军攻击机群如同发疯般地扑向“列克星敦号”,“列克星敦号”的排水量为36000吨,由于吨位较大,转弯半径大而不够灵活,尽管拼命躲避鱼雷攻击,但还是被2枚鱼雷击中左舷,致使锅炉舱三处进水,日军轰炸机的2枚炸弹也落在甲板上爆炸。

尽管“列克星敦号”遭到重创,船体产生了7度横斜,但在调整燃油之后恢复了平衡,并陆续接纳了返回攻击机群着舰,并开始为战斗机加油,以便随时升空警戒和作战。

但由于左舷和甲板被炸造成重创,输油管中的汽油溢出并渗漏,最终被引燃,导致舱内先后发生了几次大爆炸,主电缆和消防水管均都无法正常使用,火势迅速蔓延而无法控制,“列克星敦号”舰长谢尔曼上校命令甲板上的舰载机飞至“约克城号”上降落,但“约克城号”也只能接收四分之一的飞机。

从“经远舰”想到了“列克星敦号”

“列克星敦号”遭重创

至下午15时左右,谢尔曼上校下令全舰官兵离舰,美军第17特混舰队司令弗莱彻在其旗舰“约克城号”上得知“列克星敦号”状况之后,先后派了3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前来营救“列克星敦号”上的官兵。

一艘驱逐舰靠近右舷,接走了顺绳索滑到甲板上的500名左右的官兵,但大部分官兵是从左舷舰尾下到海水里,海面上漂浮着长长的人流和满载官兵的筏子,营救舰只陆续将漂浮在海水中的官兵营救了上来。

弃舰和营救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列克星敦号”上的2770名官兵获救,只有216名官兵失踪,而这些失踪官兵也大都死于空战、轰炸和鱼雷攻击中,也有少部分人员是在舱内发生爆炸时丧生的。

为了避免“列克星敦号”被日军俘获,弗莱彻命令“费尔普斯号”驱逐舰将其击沉,“费尔普斯号”先后发射了5枚鱼雷,才将遭受重创的“列克星敦号”彻底击沉,直到17时56分,这艘庞然大物才在海面上彻底消失,十几架无法转移的舰载机也随舰体沉入海底。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航母大战结束了,日美海军航母首次较量的结果是,日军损失了一艘轻型航母“祥凤号”,而“翔鹤号”遭到重创,共损失舰载机77架,美军除损失了重型航母“列克星敦号”之外,还有一艘驱逐舰和一艘油船,舰载机是66架,美军损失显然超过了日军损失。

但值得庆幸的是,美国海军并没有损失有经验的舰载机飞行员,而日本海军损失的飞机和飞行员却无法及时得到补充,不得不放弃了对莫尔兹比港的进攻和登陆,“瑞鹤号”和“翔鹤号”也因此受创没能迅速恢复战力,以致未能参加一个月之后的中途岛海战,这也为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在中途岛之战的失败埋下了伏笔,而中途岛之战也是整个太平洋战场的重大转折点。

2018年3月5日,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在其个人官网上发表声明,将在澳大利亚东海岸海域发现二战时期沉没的“列克星敦号”残骸之事公诸于世,他所领导的团队搜索船,在3000米海底深处发现了“列克星敦号”和11架舰载机残骸,其中包括道格拉斯TBD-1破坏者鱼雷轰炸机、道格拉斯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和格鲁曼F4F-3野猫战斗机等型号飞机。

从“经远舰”想到了“列克星敦号”

海底飞机残骸

微软搜索团队并不是偶然发现了“列克星敦号”,他们曾为寻找“列克星敦号”工作了半年之久。

而在此之前,这个搜索团队还曾于2015年3月2日在菲律宾锡布延海域发现日军大型战列舰“武藏号”,这艘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列舰,其舰炮最大口径达460毫米,创下了当时历史之最,1944年10月24日被美军飞机击沉。

2017年8月18日,微软搜索团队又在太平洋海底发现了美军重型巡洋舰“印第安纳波利斯号”,这是美国海军一艘著名军舰,曾作为美国海军第五舰队的旗舰,罗斯福总统和许多高级军政要员都曾乘坐该舰视察和出访。

从“经远舰”想到了“列克星敦号”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

1945年7月30日,美军“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在太平洋上被日本海军伊-58号潜艇击沉,舰上1200名美军仅317名官兵死里逃生,800多名官兵随军舰沉入海底,成为美国海军史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灾难。

2014年秋,历时三年水下考古调查的“丹东一号”,被确定为“致远舰”,这艘由英国建造的巡洋舰,由邓世昌出任管带,其在甲午海战中的英勇表现,最为国人所熟悉,而邓世昌的英雄形象更是影响了几代人。

这次“经远舰”被发现,可谓是中国水下考古的重要成果,期待“经远舰”的水下考古,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发现,更好地还原和见证那段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