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科学教育离不开感觉统合!

我们中心的家长,从事教育工作者的占了一定比例,早教、幼师、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大学教授、家庭教育指导师等都有,尽管为人师表,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也很上心,可自己的孩子还是存在这样那样令人头痛的问题。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在教育上我们陷入了哪些误区?走了哪些弯路?这不得不让人思考。

教育与感统

我们中心的学员欢欢,她妈妈(戴老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在1999年就开始关注儿童和家长教育,并对女儿实施科学育儿,提供爱与尊重的成长环境,女儿发展得比较顺利。

但是,女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令戴老师费解的现象:

  • 稍用力拍拍她,她会有很大的反应,觉得骨头都被拍碎了;
  • 身体不小心被碰到,仅仅有点发红,她就掉金豆子;
  • 同伴摔伤流血,其本人不哭,而她却哭得稀里哗啦;
  • 看到老师就低头,不敢打招呼;
  • 容易疲惫……

欢欢的具体表现请看公众号文章《我女儿并非胆小怕事》。

戴老师自己觉得很纳闷:以身作则,良好示范,我都做了,孩子为什么还不肯跟人打招呼?从小就带她玩体育器械,在部队勇敢、毅力等环境熏陶也不少了,孩子为什么就那么怕疼?科学育儿,我也努力做了,孩子为什么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在没找到答案的日子里,深知爱与尊重之道的戴老师没有强行帮孩子纠正不足,而是带着疑惑接纳和陪伴孩子,孩子带着“福气”与“娇气”在爱与尊重的氛围中快乐地成长。

科学教育离不开感觉统合!

戴老师有缘结识感统之后,心中疑惑才被解开。明白不是自己这个家长不努力,而是之前所认识的“科学育儿”还不够科学,缺少了“感觉统合”这个最根本的教育。

同时明白孩子胆小、怕事、怕痛、容易累、声音小,是因为触觉通路不足,触觉通路又是神经系统发展的基础,相互作用形成了许多“不能”的现象。

学习之后才明白,感统失调的问题只能通过足量针对性的感统训练来解决,说教和示范是解决不了的,正如,人感冒了要吃感冒药,而不是补品。

欢欢自2015年开始感统训练,亲自体会到感统训练的好处和亲眼看到其他孩子训练的变化,再加上天天听中心的老师透过案例讲解感统,身心同时发展,身体变得轻松,心灵也得到解放,没有被身体禁锢的心灵自由飞扬,即使没有做任何的刷题和请家教,边玩感统边轻松考上湛江某重点中学重点班。

感觉统合发展是身心互动的结果,12岁之前是身影响心,12岁之后是心影响身。

欢欢已经超过12岁,正确的观念与感统训练同等重要。

所以,在训练的同时,我们循序渐进地跟她讨论感觉统合是什么、感觉统合如何影响人的一生、感统失调的孩子所遇到的困难和不公平等感统观念。欢欢很聪慧,很轻松地理解了,并且用这些观念去理解、宽容和帮助身边人。

科学教育离不开感觉统合!

某一天,中心来了一位新学员子林,他与人互动时喜欢打人和叫人“废物”,见到老师也不例外。他用手指着欢欢不停地说“废物、废物、废物……”,欢欢从来没被别人这样对待过,很是伤心,躲在训练室的角落里委屈地掉眼泪。

我们抱着欢欢,让她尽情地哭,然后让她思考一个问题:每个婴儿呱呱落地时都是一张白纸,子林嘴里的“废物”这个词是从哪里来的?欢欢沉思。

我们接着跟她说:“子林因为常常被人叫做“废物”,所以他也学着这样去对待别人,他是很可怜的一个感统失调的孩子,很需要被帮助。”我们除了帮欢欢分析子林的感统状态,还教欢欢如何跟子林互动。

第二天,当子林又指着欢欢叫“废物”时,欢欢严肃地说:“我叫欢欢,你可以叫我欢欢姐姐。”子林真的很听话地叫欢欢姐姐。

没多久,我看见欢欢与子林玩起来了,在子林很开心愉悦的时候,欢欢不停地给子林强化:“叫姐姐,我不喜欢你打人,如果打人我就不跟你玩了。”子林扮着鬼脸笑着说:“好,不打人,不打人。”

从此,子林每次见到欢欢,就跑过去,“姐姐、姐姐……”地叫个不停,欢欢每次都很热情地回应。欢欢的热情和其他老师的正确引导,没多久,子林嘴里的“废物”就不见了。

欢欢很细腻,也很能体贴人。她观察到zl很需要被认可,也观察到zl帮助别人的时候很愉悦,明白zl需要被别人看见。

(Zl是公众号文章《老师你为什么推我!——“冰雹男孩”破冰记》里的男主角)。

下课后,欢欢故意请zl帮她打一杯水。当zl到饮水机上装好水递给欢欢时,欢欢说:“不烫又不凉,水温刚好,你怎么那么细心?”zl腼腆地笑了。

科学教育离不开感觉统合!

这么善解人意的欢欢是孩子们喜欢的对象,每次分组游戏时,孩子们都来争先恐后地来抢她:“我要跟欢欢姐姐在一组、我要跟欢欢姐姐在一组……”。在游戏中,欢欢表现出了较强的团队意识、领袖能力和爱他人的能力,我们感到无比的开心。

透过感觉统合,欢欢对自己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内心变得更自由。戴老师跟我们分享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欢欢的学校评“文明舍友”,宿舍所有人都一致选了她,但是舍管阿姨觉得欢欢没有礼貌,不跟她打招呼,而否定了她。

她回到家跟妈妈说的第一句话是:“妈妈,我的触觉敏感把我害死了”,然后平静地客观地把事情经过描述出来,不哭不闹,也没有一丝怨气,很坦然地接受了这个结果。

请看公众号文章《孩子常说“老师偏心、同学可恶”,怎么办?》。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能心如止水地坚持自己的想法,不急不躁,不委屈自己,同时,还让别人舒服,这不是高情商的体现吗?我可以想像到欢欢深入骨子里的修养,会让她在社会中能自信愉悦的生活。

科学教育离不开感觉统合!

欢欢自上了初中后,学习任务变重,尽管来中心训练的频次变少了,但对她的身心成长影响并不大。因为,她已经有了比较通透的感觉统合观念,加上12岁之后是心影响身,她可以利用正确的观念来调整自己而得到很好的成长。

感觉统合的魅力之一就是可以让人了解自己身体的真实状态,真正了解事情的根本原因,真正去理解剖析事情的本身,而不是对人不对事,从而理解他人,解脱自己。

希望我们中心的孩子们也可以像欢欢那样早日开出智慧的花朵,悟出生命的真谛,走出身心受困的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