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讀歷史,有什麼用?

曾經有個哥們吐槽,說他談了個法學專業的碩士女朋友,不知道三國“劉關張”,他女朋友反唇相譏:“業術有專攻,你還不知道口紅有哪些色號呢,你知道劉關張又有啥用?”

這哥們一想,是啊,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結果還是月薪五千,又有啥用?還不如知道口紅有幾個色號呢,於是氣了個半死。

《福爾摩斯探案集》中的福爾摩斯先生,還不知道地球繞著太陽轉呢,華生嘲笑他,他還振振有詞:“老子一個破案子的,關心變態殺人犯就夠了,為啥要關心太陽地球怎麼轉呢?”

福爾摩斯讀書只為了破案,除了本專業之外,一概不管,這樣的人,可敬是可敬,但是也太無趣太變態了。

讀很多很多的書,特別是讀歷史類的書籍,確實沒什麼實際上的作用,不能幫你掙錢,也不能幫你買菜做飯,但可以重新塑造你這個人,讓你變得自信、快樂,有趣,討人喜歡。

我國的“氫彈之父”于敏先生,除了物理學之外,他還精通曆史、古代文學,崇拜岳飛和諸葛亮,我國的地理學家李小文院士,除了地理學之外,同樣愛好歷史人文,他還是個金庸小說愛好者。這樣的人,才有味道。

像我那個哥們的女朋友,不知道三國劉關張,確實有點過分,這是小學生的歷史常識吧?不知道劉關張,那麼這個人就有可能不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兄弟義氣”、“氣味相投”。這夫妻倆最後的日子可能就沒法過,晚上找我吃個燒烤的機會都沒有了,所以我很後悔沒有勸他分手。


讀歷史,有什麼用?

另外,讀歷史就要好好讀,不能拾人牙慧,吃別人嚼剩下的東西,如今的成功學導師,都喜歡“替你讀書”,其實讀書這個東西,不是他人能夠代替的,得靠你自己去尋覓、探索、思考、得出結論,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現代人讀書,越來越功利,總是拿著挖礦的心態去讀書,恨不得從書裡頭淘出比特幣來。其實越是如此,越是無法獲得真正的學問和財富。讀書這種事情,也要尊重客觀規律,你拿功利的心態對它,它也會功利地對你。因為功利的人急功近利,不可能靜下來看完一整本書,他們更喜歡去看他人的總結和書評,吃了一嘴人家反芻的隔夜搜飯,還自以為很有收穫。

一本《史記》,有人讀出天下大勢,有人讀出英雄豪俠,有人讀出王朝興衰,有人讀出封建經濟的週期性崩潰,有人學了幾手古人懟人的段子,這都不是壞事。最壞的事情是有人不肯去讀《史記》,而是讀了些現代成功學傳銷導師寫的《史記裡的營銷學》、《衛青教你混職場》、《漢武帝的pau學》.....那就完犢子了。

讀歷史,有什麼用?


有人讀歷史,是為了研究某個有趣的人物,有人讀歷史,是想知道某件事情的真相,有人讀歷史,是想從人類發展的歷程中,找到某些規律,這都是有意義有趣的事情。最無趣的事情是——某些人史料都不翻,他也不愛歷史,只是想從高曉松、袁騰飛、羅振宇等人的嘴巴里,從子虛烏有的野史段子裡,找到他們想要的成功學法門。

毛澤東同志讀了一輩子歷史,直到臨終前,還在讀書,他給二十四史做了很多的批註,句句入木三分。歷史對他來說,既有用,也有趣,他能把浩瀚史書中的細節分析得很清楚,也能把那歷史長河中的脈絡串聯起來,形成自己的學問和思想。

他寫過一首詞,叫做《賀新郎.讀史》:

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銅鐵爐中翻火焰,為問何時猜得?不過幾千寒熱。人世難逢開口笑,上疆場彼此彎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一篇讀罷頭飛雪,但記得斑斑點點,幾行陳跡。五帝三皇神聖事,騙了無涯過客。有多少風流人物?盜蹠莊屩流譽後,更陳王奮起揮黃鉞。歌未竟,東方白。

這才是讀書解了其中三味,悟了真意,最後又有了自己的思想體系。比“有趣”又更進了一步,叫做“得道”!“五帝三皇神聖事,騙了無涯過客”,這樣的到底,不是歷經滄桑,知識和實踐相結合,是斷然悟不出來的。

但這個境界,不可強求,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積累、研究、總結。讀歷史,也是個“論持久戰”,從來沒有一晚上讀成大神學霸的超人,你急也沒用,欲速則不達,只能老老實實坐下來,一頁紙一頁紙去品味,一個人物一個人物去了解,一個事件一個事件去分析。

當你功夫到了,讀的深了,融會貫通了,形成了你自己的思想體系了,這一切就有用了。

舉個例子,年輕時的毛澤東喜歡讀一本《讀史方輿紀要》,這是一本中國地理軍事史,講的是中國史書中的地點和地形,比如這座山,在《新唐書》中叫什麼山,在什麼位置,周邊有哪些河流,哪些縣城?毛澤東從中讀到了“山川險易,古今用兵戰守攻取之宜”,把這些都存在自己心裡。所以你看長征途中,紅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憑的是什麼?憑的就是對山川地形的瞭解,在這個時候,知識就是力量。


讀歷史,有什麼用?

很多人總想帶著目的去讀書,可是你年紀輕輕的,很可能連自己到底有什麼目的都沒搞清楚,就急匆匆衝上去,說我要“屠龍術”!請問龍在哪裡?長什麼樣子?你一無所知,又怎麼知道你到底該從哪裡著手?而信誓旦旦要教給你“屠龍術”的,往往都是騙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