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读历史,有什么用?

曾经有个哥们吐槽,说他谈了个法学专业的硕士女朋友,不知道三国“刘关张”,他女朋友反唇相讥:“业术有专攻,你还不知道口红有哪些色号呢,你知道刘关张又有啥用?”

这哥们一想,是啊,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结果还是月薪五千,又有啥用?还不如知道口红有几个色号呢,于是气了个半死。

《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的福尔摩斯先生,还不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转呢,华生嘲笑他,他还振振有词:“老子一个破案子的,关心变态杀人犯就够了,为啥要关心太阳地球怎么转呢?”

福尔摩斯读书只为了破案,除了本专业之外,一概不管,这样的人,可敬是可敬,但是也太无趣太变态了。

读很多很多的书,特别是读历史类的书籍,确实没什么实际上的作用,不能帮你挣钱,也不能帮你买菜做饭,但可以重新塑造你这个人,让你变得自信、快乐,有趣,讨人喜欢。

我国的“氢弹之父”于敏先生,除了物理学之外,他还精通历史、古代文学,崇拜岳飞和诸葛亮,我国的地理学家李小文院士,除了地理学之外,同样爱好历史人文,他还是个金庸小说爱好者。这样的人,才有味道。

像我那个哥们的女朋友,不知道三国刘关张,确实有点过分,这是小学生的历史常识吧?不知道刘关张,那么这个人就有可能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兄弟义气”、“气味相投”。这夫妻俩最后的日子可能就没法过,晚上找我吃个烧烤的机会都没有了,所以我很后悔没有劝他分手。


读历史,有什么用?

另外,读历史就要好好读,不能拾人牙慧,吃别人嚼剩下的东西,如今的成功学导师,都喜欢“替你读书”,其实读书这个东西,不是他人能够代替的,得靠你自己去寻觅、探索、思考、得出结论,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现代人读书,越来越功利,总是拿着挖矿的心态去读书,恨不得从书里头淘出比特币来。其实越是如此,越是无法获得真正的学问和财富。读书这种事情,也要尊重客观规律,你拿功利的心态对它,它也会功利地对你。因为功利的人急功近利,不可能静下来看完一整本书,他们更喜欢去看他人的总结和书评,吃了一嘴人家反刍的隔夜搜饭,还自以为很有收获。

一本《史记》,有人读出天下大势,有人读出英雄豪侠,有人读出王朝兴衰,有人读出封建经济的周期性崩溃,有人学了几手古人怼人的段子,这都不是坏事。最坏的事情是有人不肯去读《史记》,而是读了些现代成功学传销导师写的《史记里的营销学》、《卫青教你混职场》、《汉武帝的pau学》.....那就完犊子了。

读历史,有什么用?


有人读历史,是为了研究某个有趣的人物,有人读历史,是想知道某件事情的真相,有人读历史,是想从人类发展的历程中,找到某些规律,这都是有意义有趣的事情。最无趣的事情是——某些人史料都不翻,他也不爱历史,只是想从高晓松、袁腾飞、罗振宇等人的嘴巴里,从子虚乌有的野史段子里,找到他们想要的成功学法门。

毛泽东同志读了一辈子历史,直到临终前,还在读书,他给二十四史做了很多的批注,句句入木三分。历史对他来说,既有用,也有趣,他能把浩瀚史书中的细节分析得很清楚,也能把那历史长河中的脉络串联起来,形成自己的学问和思想。

他写过一首词,叫做《贺新郎.读史》: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这才是读书解了其中三味,悟了真意,最后又有了自己的思想体系。比“有趣”又更进了一步,叫做“得道”!“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这样的到底,不是历经沧桑,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是断然悟不出来的。

但这个境界,不可强求,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积累、研究、总结。读历史,也是个“论持久战”,从来没有一晚上读成大神学霸的超人,你急也没用,欲速则不达,只能老老实实坐下来,一页纸一页纸去品味,一个人物一个人物去了解,一个事件一个事件去分析。

当你功夫到了,读的深了,融会贯通了,形成了你自己的思想体系了,这一切就有用了。

举个例子,年轻时的毛泽东喜欢读一本《读史方舆纪要》,这是一本中国地理军事史,讲的是中国史书中的地点和地形,比如这座山,在《新唐书》中叫什么山,在什么位置,周边有哪些河流,哪些县城?毛泽东从中读到了“山川险易,古今用兵战守攻取之宜”,把这些都存在自己心里。所以你看长征途中,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凭的是什么?凭的就是对山川地形的了解,在这个时候,知识就是力量。


读历史,有什么用?

很多人总想带着目的去读书,可是你年纪轻轻的,很可能连自己到底有什么目的都没搞清楚,就急匆匆冲上去,说我要“屠龙术”!请问龙在哪里?长什么样子?你一无所知,又怎么知道你到底该从哪里着手?而信誓旦旦要教给你“屠龙术”的,往往都是骗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