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开在小区里的熟食小摊,卖了60万+的厦门老手艺|食客

吴记熟食,听起来非常港味的一个熟食小摊。

摊位极其简陋。摆在江头K小区门口,一个红色帐篷,两辆小推车,写着“吴记”两个大字。

每天卤制近两百份,只营业三个半小时,却天天售空。


开在小区里的熟食小摊,卖了60万+的厦门老手艺|食客



在松柏江头一带,上了年纪的人和长住的小年轻,都知道吴记熟食。

在K小区开了十年,有这一带最好吃的叉烧、盐水、卤味、泡椒凤爪。

老板老吴,地地道道的厦门人,因为做的品类太多,卤味只有三样,干脆以熟食取名。


开在小区里的熟食小摊,卖了60万+的厦门老手艺|食客



下午五点,摊边已经围满了人。

小推车摆得满满当当,各类熟食分别切好装盒,薄厚适中,色泽诱人。

凤爪独自占据一个大箱,刚掀开盖子,泡椒香气迅速窜出,每一只都肉厚脆甜。

就这样的,我觉得可以啃一晚上停不下来。


开在小区里的熟食小摊,卖了60万+的厦门老手艺|食客



江湖传闻,吴记的熟食不掺任何香料。

全靠老吴十年前熬出的一锅老卤水,越熬越香。

所有卤制切块过程,都在家里完成。不同熟食,用不同大锅,相应的卤水配方也不相同。

靠的都是老吴多年积累的经验。


开在小区里的熟食小摊,卖了60万+的厦门老手艺|食客



开店之前,老吴在银行食堂掌厨,炒得一手好菜。

2008年,他离开食堂,只能在银行宿舍门口摆摊求生。

没做过盐水、卤味,也不懂配方,老吴自己在家学着试验。反反复复,试图不依靠香料,做出适合厦门人的清淡口感。


开在小区里的熟食小摊,卖了60万+的厦门老手艺|食客



那几年,老吴每天清晨起床,跑遍附近的菜市场。

他在心里不停比较,哪家的食材最新鲜,最便宜,性价比最高。

像他这样小摊贩,没有别的办法,只能靠付出更多,哪怕只差一分钱,都是节约。

卤好熟食,通常已是下午。老吴推着小推车出门,现卖现切,所见即所得。


开在小区里的熟食小摊,卖了60万+的厦门老手艺|食客



最初几个月,老吴把摊子摆在沿街,熟食香气飘满半条街道,慢慢引来食客。

很快,城管也一起被引来。他边做生意,边竖起耳朵,担惊受怕,一有风吹草动,立马推起小推车撤退。

东躲西藏,不能长久,他干脆把摊子搬到小区门内侧。

好在已经积累一批熟客,口口相传,名声渐广。


开在小区里的熟食小摊,卖了60万+的厦门老手艺|食客


那时候,老吴还不敢想象,吴记熟食会有一天如此有名,让人愿意开一两小时的车,特意来买一份熟食。

他只想做好街坊生意。

每天傍晚,阿嬷牵着小孙子,主妇下了班,爷们儿带着酒,来买一两样卤味,配菜或下酒。

有位北京客人,无意中吃到老吴做的熟食,惊为天人。从此每年都要带家人飞来厦门,一次带走大量熟食。


开在小区里的熟食小摊,卖了60万+的厦门老手艺|食客



吴记熟食,每一样都受老厦门喜爱。

叉烧细嫩,凤爪咸香,鸭腱脆嫩,猪尾骨弹牙有咬劲,巴浪鱼干香辣紧实……连作为配菜的酸萝卜都不逊色,放足了白醋和砂糖,入味偏酸,却有回甘。

所以虽然价格稍贵,每天还是排起长队。


开在小区里的熟食小摊,卖了60万+的厦门老手艺|食客



十年就这么过去了。

出摊的人,从老吴变成了女儿小吴夫妇。为了方便开车前来的客人,老吴在家切好熟食,即拿即走。

小吴自己,也记着父亲的教诲,每日认认真真卤制,不敢怠慢。

她想着,勤勤恳恳,将来有天可以盘一间店面,遮风挡雨,才算安身立命。


开在小区里的熟食小摊,卖了60万+的厦门老手艺|食客



“晚报的记者,还有好多媒体,都来采访过我们呢。”说这话的时候,小吴是开心的。

2008年的那一天,当老吴躬下身子,推着小推车走向街边,双臂青筋暴起。

他的心里,有一点期许的喜悦,一些面对苦难的刚强,还有前路未知的惊慌。

老吴不知道,他人生的高光时刻,即将开场。


吴记熟食

地址:思明区长青路450号(长青路公交站对面)

--------- --------- ---------

记者/余琦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

请关注“开始厦门”

发现厦门的另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