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悦读欣赏:《家常饭》!

悦读欣赏:《家常饭》!

诵读/喻杭

家常饭

几年前,老家有人来城里办事,鼓鼓囊囊带了一大包东西,翻开来一看,都是自己在梦里都流口水的食品。情急之下,连忙吩咐妻子做饭待客。妻子说家里小锅小灶,还是去街上的饭馆吃吧。我想也是,老家人来趟城里不容易,不请人家进馆子怎么说的不过去。

于是,就近选择了一个小排档,三五个小菜,两盘炒面,半瓶白酒,五六十元钱就把客人给招待了。老家的人喝得红光满面,吃得心满意足,回到村里的逢人就夸我待人实在没忘本。

我们居住的这个小城一点也不大,但饮食和消费很有大城市的做派。街道上那些大大小小的酒店和饭馆,一年四季天天爆满。有一次,我和一位开酒店的朋友聊起这事,问及他那里消费的客人,朋友笑着告诉我说,在酒店吃饭的确实不排除个别来办事的外地人,但更多的是城里的居民。当然,本地人也是客人,只要你兜里钱多爱消费,那你就是我们酒店的上帝。有些人收入少进不起酒店,那就进大排档和小饭馆。用老年人的话说,现在的年轻人,只要让她不做饭,让她啃冷馍喝凉水也成。这话说得尽管有些绝对,但下班后买两个蒸馍提一袋榨菜打发伙食的人比比皆是。

小媳妇大姑娘们宁愿挨饿也不愿做饭的做派,气得上了年龄的老人们直翻白眼,但气有什么用呢,再气你也得跟着人家进馆子吃,谁让你赶上了这个不做饭的时代呢。

悦读欣赏:《家常饭》!

小时候,我居住的乡镇上有个食堂,那个管食堂的高个子老头我现在还能记得。食堂里平常卖的除了白面蒸馍就是少得可怜的肉。每天放学回家走到门前的时候,我们几个就闭紧了气,狠命的呼吸食堂窗子里飘出来的味道,结果让当老师的大哥发现后臭骂了一顿。家里吃粮紧张,没有麦子吃,父亲是个孝子,就想着法儿弄来粮票买给奶奶吃,奶奶却把买来的东西偷偷分给我们吃了,为此,我们没有少挨父亲的骂。奶奶说,娃娃们罪都遭到这份上了,我哪有心思吃。

食堂门前不到五寸高的台阶,是我们那一代人无法逾越的门槛。除了个别家境稍好的同学之外,绝大多数人没有进过食堂。高中毕业考学时,县城食堂里的素面一碗只有五分钱,但大多数人还是吃不起。

现在的情况较前大不相同,足不出户,我们就可以毫不费力的吃到这个世界上所有名贵食物。但不管是山珍海味,南北菜系,还是日本料理,美国肯德基。要真说起吃饭的感觉来,我个人觉得还是家里做的饭好吃。

作为一个农业化城市里的居民,我们在家里做饭的条件并非没有,小区的大街小巷里是乡下来的蔬菜和小吃,不用看菜谱,只要稍做加工就是一顿可口的家常饭。关键是平日里大家闲事太多,精心准备的一顿饭,不是你不在就是她缺席,最终吃不了还得倒掉。

好长时间没有在家里吃饭,周末,大家凑在一起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希望做一顿可口的家常饭。妻子说外边的饭把人都吃腻了。孩子说,再不改善伙食,我就崩溃了。我说不就是做饭吗,多大的事情,想做就做吧,做了我们就吃,做多了还可以叫朋友们一起来吃。

乡下人最理解城里人的心思,只要有可能,狠不得把菜地搬过来全都卖成钱,撇开羊角葱、嫩韭菜、白黄瓜、水萝卜、旱白菜和新鲜黄花菜不说,单就路边边地畔畔土生土长的苜蓿芽、香椿、荠菜、苦苦菜和野小蒜就能把你眼看花。

悦读欣赏:《家常饭》!

面是从老家捎来的,油是在油坊里现榨的,龙头里是经过净化的纯净水,除了煮饭的液化气,其他的全都是绿色无污染食品。

因为吃农家饭长大的缘故,家常饭做起来自然是轻车熟路。洗菜,揉面,烹煮之后,一顿香喷喷的家常饭算是做成了。红、白、绿、黄,几个小菜往餐桌上一放,还没动筷子,口水就流出来了。等到自己蒸的花卷馍馍和手擀面上来,胃口马上就吊起来了。

还是家里加工的面劲道,筷头子一挑就是一碗面,面节还在碗里,面头已经进了喉咙,用劲一吸,面条便长了腿一样直往嘴里奔。这感觉,鱿鱼和海参哪能吃得出来。一顿饭吃完,头上汗全都出来了,如果不好吃,谁还费那事。

想要全家参与,最好的饭是包饺子,大家围定桌子,擀皮的擀皮,剁陷的剁陷,你一条鱼,我一个元宝,说话之间就是一大盘。等到饺子上桌,大家正好饿了,吃到肚里既舒服又实惠。

亲戚朋友走到一起,想喝酒了,来几个小菜,小葱拌豆腐,陈醋泡花生,腌韭菜,酱辣椒,土鸡蛋,都是下酒的好菜。如果嫌清淡,溜白菜,炒鸡蛋,猪耳朵,牛肝子随手就来。管保你吃着舒心,喝着放心。

做家常饭就像搭积木,可多可少,可简单随意,也可精细考究。老朋友从深圳回来,我让妻子用最拿手的手工臊子面招待他,不想兜犯了人家的胃病,那家伙死不改悔,临出门时抱着肚子对我说,下次回来还吃这饭。

来城里打工的农村人越来越多了,街道上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饭馆。用家常饭招待客人的家庭越来越少了,如果有,那一定是不一般的朋友。不信,你可以亲自去问。

悦读欣赏:《家常饭》!

总监制:缪中发

监 制:慕彬 王俭

责 编:邵勇瑊编 辑:刘叶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