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龍巖市人大代表劉秀華:勇挑重擔不怕難 盡心履職助發展

風吹竹葉沙沙響,村鎮建設好繁忙。近日,記者在長汀縣城鎮馬頭山村見到龍巖市人大代表劉秀華時,她正在自家的養殖場餵養河田雞,當地村民說起劉秀華,都稱讚她陽光堅強,樂於助人。“都是鄉鄰,有困難互相幫助是應該的。”這是劉秀華經常說的一句話,只要村民有難題找上她,她都熱心幫忙,劉秀華就像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為每一個路過樹下的人送去一片又一片綠蔭。

熱情如她,卻受到命運的作弄,劉秀華的兒子出生後因顱內出血、神經耳聾、雙眼視網膜脫落等疾病,已經31歲智力卻只有12歲孩童的水平,多年來醫療費就花去了60多萬元。禍不單行,她的丈夫也患椎間盤突出和肺氣腫,無法幹體力活,加上還有一個90多歲的婆婆,一家四口的重擔都壓在劉秀華身上。

堅強如她,不向命運低頭,劉秀華硬是扛起了重擔,通過精心管理,把承包的150多畝竹山建成了豐產示範林,解決了家人溫飽問題,她多年如一日操持家務、照顧家庭,也受到鄉鄰的一致稱讚。

自身的境遇,也讓劉秀華對別人的困難感同身受,村裡大多數年輕人外出打工,有些老人在家裡生病無人照顧,劉秀華就會熱心送他們去看病住院。2008年初,古城鎮遭遇了罕見的冰凍災害,為確保群眾在春節期間能用上電,劉秀華主動提出為電力技術人員和武警官兵做飯,還將自家準備的年貨都貢獻了出來。關心群眾疾苦、熱心村中事務的劉秀華在2012年被高票推選為馬頭山村村主任。

馬頭山村地處山區,全村山地面積1.8萬畝,其中竹林面積就有1.4萬畝,毛竹銷售是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解決毛竹運輸的交通問題,劉秀華上任後多方奔走,爭取上級資金約130萬元,鋪設了馬頭山至黃竹塘3.8公里的水泥路;對10餘公里的村道進行了維修。因為村財困難,到上級爭取支持的車旅費用,都是劉秀華自己墊付的。

“路雖然通了,但砍伐和運輸的人工成本卻佔了利潤的三分之二,村民收入還是很低。”在銷售毛竹的過程中,劉秀華髮現了人工運輸成本高的問題,古城鎮有11萬畝左右的竹林,毛竹直接銷售利潤低,粗加工附加值低的現狀,一直以來都困擾著這裡依靠毛竹收入的村民們。

當選為龍巖市人大代表以後,劉秀華決定為群眾增收出謀劃策,在龍巖市五屆人大二次會議上,她提出了建立閩贛竹製品深加工工業園區的建議,推動長汀縣閩贛竹木製品精深加工循環產業園落戶古城鎮。該產業園起始規劃面積933畝,目前已全面完成土地徵收任務並開工建設,產業園預計可入駐竹木精深加工企業20餘家,投產後可充分挖掘長汀縣竹木資源優勢,實現竹木產業效益升級。“作為龍巖市人大代表,我要盡我所有的力量推動當地經濟向前發展,讓村民們過上更好的日子。”劉秀華如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