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1956年拍攝的寶成鐵路修建過程,珍貴無比


寶成鐵路是新中國第一條工程艱鉅的鐵路,施工難度舉世矚目。這條鐵路的建成,改變了“蜀道難”的局面,成為一條連接中國西北地區和西南地區的交通動脈,也是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今天我們一起回看,1956年寶成鐵路建成在即時的樣貌。這是穿行於崇山峻嶺中的寶成鐵路。

從四川成都到陝西寶雞,中間山峰連綿,河流縱橫,道路的艱險難以形容。“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經這樣形容過四川交通的險阻。而秦嶺,千百年來就像一道大屏障,將關中平原和巴蜀盆地分割開來。在技術設備不發達的年代,主要依靠人力鑿穿秦嶺的難度可想而知。

寶成鐵路於1952年7月1日從成都端動工,1954年1月,寶雞端也開始施工,1956年7月12日兩端於甘肅黃沙河接軌,1958年1月1日正式通車。這是1956年工人們在陡峭的山坡上進行刷坡作業。

寶成鐵路,北接隴海鐵路,南接成渝鐵路,路線穿過秦嶺和大巴山脈。有的地段兩點直線距離20餘公里,高低卻相差800公尺,因而線路不得不曲折盤旋,慢慢上升或下降。在修路期間,一個初到工地的人會感到迷惑,因為向左看,左邊在修,向右看,右邊也在修;向山頂看,山頂在修,向山腳看,山腳也在修。觀音山車站和青石崖車站直線距離只有2.5公里,鐵路卻繞了11公里。這是工地上的施工便橋和架空索道。

在這條將近670公里的線路上,橋樑和隧道的總長度有100多公里。鐵路往往是出了洞就上橋,過了橋又進洞,有的地方甚至連車站都有一部分修建在山洞裡,但是修路的困難並沒有難倒修路的英雄們。


在汽車和牲畜上不去的地方,工人們就把器材一件一件地背上去、拖上去。在野獸都難以通行的峭壁旁邊,他們修建起了通向工地的棧道。石巖上無法落腳,他們就用繩子把身體拴在山頂的樹木上或石頭上,讓自己懸在半空中工作。這是嘉陵江十號橋工地,潛水員正在準備下水作業。

這場和自然的鬥爭中,工人們採用了許多最新的方法,創造了許多驚人的記錄。田克會青年突擊隊在開挖導洞時,一天的工作量相當於一個星期的定量。工程師吳成山還創造了在沙夾卵石的地段,修橋不用打樁的方法。既縮短了施工時間,又節約了大量的財力。這是郭志英青年突擊隊正在開挖隧道,在開挖隧道的競賽中,他們曾經連續三個月每月掘進100公尺。

在青石崖進行的一次揚棄大爆破中,一炮就把高達15層樓的山頂炸平,同時還讓炸起來的石頭和泥土大體上填平了旁邊的一個深溝。這次炸下來的泥土和石塊如果用火車來運,至少要15000個車皮。


這是揚棄大爆破後的景象。

在土方比較集中的地方,普遍採取機械化施工。

兩位當地農民向鋪軌工人探詢,火車什麼時候才能到這裡?鋪軌工人回答,鐵軌一鋪上火車就來了。

這是鋪軌工程使用的輕便鋪軌機,是鐵道部第六工程局職工自己設計製造的。

鋪軌工程使用的輕便鋪軌機。

正在施工的鳳州車站。

高達51公尺的松樹坡石拱橋。

晚上,工友們在收聽廣播。

火車通過大巴口橋開往成都。如今,蜀道已不再難了,寶成鐵路改變了“不與秦塞通人煙”的歷史局面,創造了世界奇蹟。這項偉大工程值得我們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