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平城故事」己丑陰雲城人殃 百姓遭難家破亡

「平城故事」己丑陰雲城人殃 百姓遭難家破亡

大同歷來是北方民族南下中原的鎖鑰,在每一次南北政權更迭的過程之中,都會首當其衝,受到影響。

順治二年,清王朝派恭順侯吳惟華進攻大同,清朝由北向南的全面戰爭開始。大同總兵姜瓖看到清朝的大軍一路勢如破竹,橫掃明王朝的殘餘勢力,便趁勢將駐守大同的農民軍將領張天琳等殺死,投降了清軍,仍然留任大同總兵。

姜瓖將大同拱手讓給了清朝,但是並未得到多爾袞等清廷皇族官員的信任,清政府對他多有堤防,不斷削減他的軍隊,還派人對他進行監督。這些都讓曾經在大同不可一世的姜瓖心裡很不舒服。特別是英親王阿濟格坐鎮大同後,藉口大同漢人拒絕剃頭梳辮,成天殺人,對漢族官員更是視如奴僕,非打即罵,就連堂堂總兵姜瓖也經常受到指責。阿濟格貪財好色,經常帶兵搶掠有錢人家,併到處物色長得好看的女子。有一天,一個有身份的新娘被他們從轎中搶走,姜瓖親自去找阿濟格要人,被攆打了出來。姜瓖不能再忍,勃然大怒,率領親兵來到阿濟格府上,見人就殺,嚇得阿濟格從城牆逃走。姜瓖知道自己闖了禍,遲早要災禍加身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動起造反念頭。當時,江南七省燃起了反清烈火,姜瓖也趁著形勢宣佈反清。他首先接收了邊牆五堡和雁北各地殘存的明軍,很快聚起了數萬人馬。同時,將八十歲的老母和妻子、兒女送回陝西榆林老家。

事也湊巧,清廷又派英親王阿濟格統兵,路過大同,準備稍事休整。姜瓖聞報,以為阿濟格找上門來與自己算賬。臘月初三日,大同總督、司道、餉司和知府等大小官員,出城迎接和碩親王阿濟格。姜趁機關閉城門,在城門之上樹起了反清復明的大旗,歸附明桂王,自稱平狄大將軍,奉明正朔,易冠服,同時在文廟大成殿裡供起了大明太祖朱元璋的神位,並帶頭拔劍割掉自己腦後的辮子,緊接著拉出幾個清朝的小官吏砍頭祭天。姜瓖舉事反清後,影響很大,波及全省,全省掀起了反清鬥爭高潮。得到姜瓖反叛的消息,清廷遂派大軍進圍大同,但是好長時間都沒有攻下來。

順治六年二月,清朝廷派攝政王多爾袞總統內外官兵,徵期大同。三月初四日,多爾袞的部隊攻克渾源城。三月初十日,應州參將投降了清軍。三月十二日,多爾袞進兵大同,在近兩個月的時間裡,這位帶領清軍由關外一路馳騁的英雄,親自坐鎮進攻,大同城卻紋絲不動。一直堅持到陰曆八月,大同城內物資耗費嚴重,不能得到補給,幾近彈盡糧絕的境地。三月二十八日,姜瓖部屬楊振威、裴濟中等二十三人合謀,斬殺了姜瓖和他的哥哥姜琳、弟弟姜有光,打開城門,投降了多爾袞。

清軍國困大同十個月,竟然久攻不克,多爾袞覺得很丟面子。阿濟格更是數次幾乎命喪姜瓖手中,後因攻城傷亡太重,險些被革去爵位,也都把積怨發洩在了全城老百姓身上。

阿濟格看到楊振威提著姜瓖等的三顆人頭來降,將楊扣作人質。這時城內軍械像雪片般從東城牆扔下,同時東城門大開,守城的大小官員兵士出城迎接,跪在御河岸邊。看到跪在地上的降將降兵都已剪掉辮子,阿濟格不由得怒火中燒,獸性大發,頓起殺機,命令清軍將這些人全部殺死。霎時間,哭聲、罵聲、哀求聲,聲震御河西岸。阿濟格哪管這些,不光割頭,還讓自己的騎兵從這些屍首上來回踐踏。沒用多長時間,在清軍的鐵蹄下,降將降兵們屍橫河灘,成了肉醬。

清軍剛剛將走出城外的降將降兵全部殺戮後,多爾袞又下達命令,除了與楊振威、裴濟中等有關的六百餘人之外,其餘所有官兵民眾,齊誅殺。殺紅了眼的清軍奉了諭旨,個個像野獸般衝進城內,見人就殺,見東西就搶,見房子就燒。清兵騎在馬上,先將房屋點著,濃煙滾滾,房倒屋塌,人們紛紛逃出家門,迎面碰上清兵,個個都遭刀挑,不分男女老幼,統統斬盡殺絕。除了個別寺院僧尼外,就連曾經明令保護的楊震威等二十三人的家眷也都被殺死。二十九日又挨門逐戶地搜殺。偌大府城鴉雀無聲,連哭聲都沒有,因為哭的人也被殺死了。

這樣還不解恨,九月初二日,清朝皇帝又諭和碩親王,將大同城垣自垛拆去五尺,大同變成一座荒城。清軍屠城之後,清朝廷將大同府治移到陽和衛,縣治移到懷仁西安堡。四年之後,オ由清總督宣大、山西軍務的馬之先、大同總兵彭有德以及知府曹振彥等人上疏,重新移治到大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