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綠色金融“貸動”建築產業開啟“加掛模式”

綠色金融“貸動”建築產業開啟“加掛模式”

來看這樣的兩組數據:

《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到,到2020年,城鎮新建建築中綠色建築面積比重超50%,綠色建材應用比重超40%;

數據顯示,從2015年到2018年,我國21家主要金融機構共發放綠色貸款達1140多億美元,綠色信貸與綠色債券一起有力支撐了經濟的綠色轉型。

試想:當綠色金融與綠色建築產業相遇,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

新理念,強陣容:綠色金融深入人心

伴隨公眾對環境保護、資源有效利用以及人類社會生存環境重視程度的日漸加深,綠色金融的概念應運而生。

《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將綠色金融定義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即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築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務。

具體來看,綠色金融的產品包括但不限於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綠色指數等。但由於這些項目通常具有前期投入大、收益期長且低等特點,對於機構平臺的融資條件要求較高,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都由政府和政策性金融機構普遍配套優惠政策主推。

立足於全球視角,許多國家已形成較為成熟、完善的制度體系,在綠色金融的前進道路上走在前列。例如德國復興信貸銀行對獲得不同等級“能源證書”的綠色建築提供低息貸款;花旗集團優先向風電和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提供優惠貸款;日本橫濱銀行對三星級以上的新建公寓給予優惠利率支持......

再將視線轉回到國內,雖然“綠色金融”這一概念並不是我國首創,但中國卻是近年來規模最大、發展最快的綠色金融市場之一。

在頂層架構設計的指引下,出臺的綠色金融激勵約束政策從“導向性”

逐步向“實質化”方向演進著。

绿色金融“贷动”建筑产业开启“加挂模式”

現階段,銀保監會正著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金融綜合服務三體系:

金融政策支持體系;金融產品服務體系;金融工作考評體系。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王遙指出,目前我國的綠色金融已經在三條莖脈上做到“全面開花”:

一是綠色信貸“穩步推進”。至2019年上半年,中國綠色信貸規模超過9.47萬億,人民銀行也將綠色信貸納入MPA考核。

二是綠色債券“亮點突出”。至2019年三季度,我國綠色債發行規模達7598.47億元;綠色ABS發行規模為512.07億元,成為全球增速最快、規模最大的綠債發行市場之一,人民銀行也已將綠色債券納入中期借貸便利(MLF)和信貸政策支持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的合格擔保品。

三是綠色股市“初具規模”。2018年6月,我國A股正式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MSCI全球指數,將對所有納入指數的上市公司進行ESG研究和評級。

零負荷,超想象:綠色建築拔地而起

大城市的小床房、高樓宇的小隔間,據說人的一生有90%的時間是在建築裡度過的。

作為綠色發展的重頭戲,綠色建築這一概念的提出與社會中的我們來了一次“零距離接觸”,早在2015年,我國監管層就已將綠色建築產業列為綠色金融的重點“幫扶對象”。

2015年修訂後的最新版《綠色建築評價標準》從節地與室外環境、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室內環境質量和運營管理六大指標對建築項目進行評價,最終從高到低分為綠色建築三星級、二星級和一星級認證。如果最終拿不到綠色建築認證,那麼綠色金融機構可以對獲得綠色信貸、成功發行綠色債券的企業進行高額罰息。

而由於綠色建築普遍所具有的公共屬性,各國政府在市場化運作過程中均也採取了相應的扶持措施。

绿色金融“贷动”建筑产业开启“加挂模式”

各國在綠色金融支持綠色建築方面的作為大同小異,可總結為這樣的“三部曲”

一是強制要求所有的建築都達到綠色標準;

二是把綠色建築標準轉化為綠色金融標準;

三是通過綠色建築保險支持綠色建築發展。

中國投資協會會長楊慶蔚指出,現階段我國的綠色建築仍存在有幾點不足:

工程生產建設不協調。由於不同階段的主體不同,工程初步規劃、施工建造和運行維護三者之間不能協同一致,導致企業注重工程統籌規劃,而對於實際運用和維護涉及的則相對較少。相關部門應該制定一個標準的管理體制,實現各階段的協調發展。

缺乏相應的綠色評估制度。很多工程人員只重視工程技術的選擇和應用,對工程的評估則“選擇性忽視”,導致工程建設與實際出現偏差,也使綠色工程在運動維護方面出現大量能源損耗現象。

從事人員技術水平不高。從事人員技術水平是綠色建築運行所要維護的核心。綠色工程相關部門應該提高從事人員的門檻,在招錄前做到多方位的全面考核,此外還要注重實踐操作中的指導與培訓。

引進來,散出去:北京朝陽輻射效應

80米高的挑空大廳、7個採光中庭、10處空中花園,享受最為均衡的自然採光和開闊視野空間;雙層內呼吸式玻璃幕牆,智能電動遮陽系統和通風換氣系統,在實現節能效果、提升隔聲性能的同時,保障恆溫恆溼的辦公條件;冰蓄冷技術在夜間將冷量儲存後在白天釋放利用,實現用電負荷的“移峰填谷”......

2019年12月26日,由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北投集團)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聯合主辦,北京市朝陽區總部企業聯合會承辦的“亞洲金融大廈‘LEED鉑金級認證’授牌儀式暨綠色金融與綠色建築發展論壇”在創新型綠色建築代表——亞洲金融大廈舉辦。

據瞭解,LEED(能源與環境設計先鋒)是在全球範圍內被廣泛應用的綠色建築認證體系,被譽為全球綠色建築領域的“奧斯卡獎”。

而俯瞰亞洲金融大廈腳下的這片“沃土”,也一度令首都的其他城區眼紅。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朝陽區金融機構數量達到1654家,佔北京市四分之一,其中全市100%的外資汽車金融公司、100%的外資再保險公司、80%的外資及合資保險公司、78%的外資法人銀行、70%的國際證券交易所代表處,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洲開發銀行駐華代表處等國際金融組織以及標準普爾、穆迪、惠譽三大評級機構均設在朝陽。

金融產業已然躍升為朝陽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橋頭堡”朝陽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楊豔表示,朝陽區初步形成了以CBD國際金融為龍頭、以奧林匹克功能區國際金融組織聚集和大望京金融科技融合發展為支撐的金融體系。

“作為中國第一個落戶北京的多邊金融機構總部大樓,亞投行入駐進程的推進,將對提升朝陽區國際金融影響力、促進國際金融機構組織聚集形成顯著的帶動作用,為朝陽區國際金融產業發展迎來更多契機。”

“榜樣的力量”也成為聯動國內多個城市聚焦綠色金融與建築產業融合的新引擎。

上海銀行制定《綠色金融建設實施綱要》,將綠色金融嵌入信貸業務全流程,結合節能環保、低碳經濟等特點,積極開展金融產品創新;浦發銀行廣州分行深度參與廣東碳交易市場建設及碳金融產品創新工作,成為了廣東省碳交易市場的清算銀行;深圳為積極構建綠色金融體系,創新綠色保險產品和服務;江西贛江新區出臺《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實施細則》激勵政策;貴州貴安新區《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任務清單》與新疆《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實施意見》的同時推出搭建綠色金融項目庫清單......

2020年,綠色發展領域內的較量將成為國與國之間重構競爭優勢的新賽點。

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近年來國內綠色經濟小有成績的另一面,我們還要看到德國嚴謹的技術標準體系、美國先進的市場運作手法、日本精細的政府立法思維等。立足當下,針對難點,探索更多“綠色金融+”的生態可能,“貸動”這些大象級產業們實現華麗轉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