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春秋時期,吳國人為什麼不憎恨導致國家滅亡的夫差呢?

騎蝸牛走高速


夫差是春秋時期吳國的國君,吳王闔閭之子,夫差為姬姓後人,出生高貴,用他的話說就是“於周室我為長”。

不同於歷代亡國的君主,夫差雖然窮兵黷武,但在國內素有賢名,而且胸懷大志。

夫差的父親闔閭就是被越國人偷襲而死,所以夫差即位之後秣馬厲兵,準備同越國開戰。

越王勾踐不自量力,主動起兵伐吳,結果在夫椒被夫差一頓胖揍,大敗之後僅剩五千兵士。吳軍乘勝攻破越都,迫使越王勾踐屈服。

伍子胥諫言殺死勾踐、滅掉越國,但夫差是個志在天下的人,而且他對陰謀詭計嗤之以鼻,這就為他日後的兵敗埋下了伏筆。

夫差命人開鑿邗溝,連結了長江和淮河,以圖北進,之後又在艾陵大敗齊國,全殲十萬敵軍。

公元前482年,夫差在黃池會盟諸侯,與晉爭霸,並最終成為霸主。

另一邊,國力逐漸恢復的越國,趁著夫差舉全國之力赴黃池之會時,乘虛而入,攻破吳國都城,殺死了吳太子。

夫差與晉爭霸成功後匆匆回國,但兵疲馬倦,無力與越國作戰,只能派出使臣與越國媾和。

公元前473年,越國再次興兵,大敗吳國,夫差不願受辱於人,拔劍自刎,吳國由此滅亡。

王夫之曾評價說,“國恆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春秋時期的吳國也是如此。

夫差在位時期稱霸中原,但吳國窮兵黷武,連年征戰,造成了國力空虛,最後被越王勾踐所趁。

祖國被滅,吳國的百姓雖然難過,但卻沒有把罪責全推給夫差。

一方面,雖然吳國被滅,但他們的國君夫差卻不是個昏君,反而素有賢名,厲兵秣馬逐鹿中原,而且一度讓吳國稱霸中原。

另一方面,春秋無義戰,諸侯之間的互相攻伐,受苦的只會是百姓,雖然吳國被滅,但百姓能夠避免戰亂之苦,也算是不幸之中的萬幸了。


十八街亂麻花


吳王夫差是一個亡國之君,卻不同於一般昏君,恰恰是個霸才。他的最顯著的弱點是剛愎自用,輕敵拒諫。登位之初,勵精圖治,大敗勾踐,使吳國達到鼎盛。在位後期,生活奢華無度,對外窮兵黷武,屢次北上與齊晉爭鋒。雖亡國,但不昏庸啊!


唯心肆愛


分享一點個人看法。歷史中的夫差並不像影視中那樣貪戀女色昏庸無能 。夫差是一位能文尚武,善良仁慈,體恤民情,關注民生的一代霸主。吳國的滅亡一是因為夫差的惻隱之心放了勾踐導致放虎歸山二是因為窮兵黷武又遇上了天災。據史料記載夫差為爭霸中原連年征戰,精銳部隊損失慘重,國力空虛。公元前487年恰逢吳國大旱百姓顆粒無收越王勾踐趁機舉兵攻吳,大敗吳軍,此戰徹底改變了吳國,吳國從此走了下坡路。

綜上所訴吳王夫差算得上一位好君王所以人們不憎恨他。





大魚樓閣


我覺得應該是夫差雖然最後導致吳國滅亡,但是不能把所有的責任推到他身上,作為一個國家的領導者,他其實算是合格的,國內當時政治穩定,經濟也沒有什麼大的問題,空前的團結,喜歡當時的西施但是不像夏桀,周幽王那麼為了女人而變得不管不顧,所以當時百姓是憎恨滅他們國的人,而對夫差充滿同情心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