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6 韓趙魏三家分晉,為何韓國在三晉中最弱小?

在整個先秦的歷史上,三家分晉通常都被看作春秋與戰國的分界點。晉國的韓、趙、魏三家大夫,廢除自己的主君而自立為諸侯,甚至得到了周天子的承認,這也標誌著周王室權威徹底掃地。三家分晉後,魏、趙都在之後的故事中大放異彩,魏國稱霸戰國前中期,趙國胡服騎射後也躋身頂級強國,反觀三晉中的韓國,在戰國時期一直默默無聞,是公認的七雄最弱,這究竟是為什麼?

韓趙魏三家分晉,為何韓國在三晉中最弱小?

首先,韓國的土地質量和土地面積都不如魏、趙兩國。三家分晉之後,魏國得到了肥沃的河東之地還有渭北平原這樣的糧食產地,而趙國也有太原平原和大同盆地這樣適合耕種的地方。但韓國國內並沒有這樣的主要糧食產地。戰國時期,國家人口是極其重要的國力象徵,韓國的國土面積本來就不如其他諸侯,再加上沒有糧食產地,所以國內人口很少。如果韓國補是在早期抱住了魏、趙的大腿吞併了和自己差不多大的鄭國,韓國甚至都不能在七雄中排上號。

其次,韓國的地理位置非常不好。韓國居天下之中,扼咽喉之地,看上去似乎非常不錯,實際上卻大大限制了韓國的發展。韓國四周強國環伺,北方的趙、魏,東、南的楚國,西面的秦國任何一個都不是韓國所能抗衡的。這也導致韓國根本沒有方向去擴張,像燕趙可以向北擴張,楚國可以向南擴張,秦國可以向西擴張,韓國被人包夾著,根本沒有擴張的空間。

而且由於韓國的有利位置連接四方,導致每一次戰爭都極其容易被捲入。之後秦東出六國,也是第一個拿韓國下手,秦趙為了爭奪韓國的上黨地區打長平之戰,韓國也只能任人宰割,不敢說一個不字。哪怕是韓國最強勢的申不害變法時期,也只能做到“國治兵強,無侵韓者”,最多隻能說是堪堪自保。

韓趙魏三家分晉,為何韓國在三晉中最弱小?

最後,就是戰國時期許多國家都面臨的變法問題。魏國通過變法成首先稱霸,趙國通過變法完成崛起,秦國通過變法橫掃六國,這些完成了變法的國家都在那個時代大放異彩,而韓國也曾為了富國強兵而實施過變法。韓昭侯任用法家人士申不害實施變法,使得韓國國力有不小的飛躍。但是申不害變法的深度和廣度,對比當時的李悝變法、吳起變法、商鞅變法和胡服騎射來說,並沒有更有優勢。

申不害是法家術派的支持者,變法重點自然在於“術”,也就是強化君權限制貴族和官員,他的變法雖然一度使得韓國國力大增,但卻並沒有像秦國變法如此徹底,從根本上改變韓國,而是嚴重依賴君主本身的能力。所謂“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韓國君主能力優秀自然能夠保持國富民強,而君主能力如果不足,就會導致變法的失敗,等韓昭侯死後申不害變法也就被廢除了,十五年來的心血最終化為泡影。

韓趙魏三家分晉,為何韓國在三晉中最弱小?

韓國天生的地理位置和國土面積,決定了它不可能成為戰國時期舉足輕重的強國。但得益於賢明的君主和合適的改革,韓國也一度能在亂世中有一席之地,只不過韓國缺乏賢明的君主和變法的決心,最終只能仰仗他國的鼻息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