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古代历史上能撑起“天”的三位母亲,芈月、薄姬和孝庄,你怎么评价?

蒋华浪


秦昭襄王嬴稷的生母芈八子(芈月只是电视剧里面给她起的名字,实际上历史上没有记载她的名字)、汉文帝刘恒的生母薄姬、清顺治皇帝福临的生母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

【这三个人都有共同之处,那就是“捡漏王”。】

芈八子由一个“八子”变成“宣太后”,主政36年,完全得益于嬴荡的一次冲动,被芈八子捡了一次漏。


芈八子在秦惠文王嬴驷的众多姬妾中,原本籍籍无名。皇位原本跟他儿子无关,她也不可能成为大名鼎鼎的“宣太后”。

嬴驷的嫡子秦武王嬴荡,原本也是一个雄霸之主,而且年纪轻轻,便有开疆拓土,吞并四荒之志。公元前306年,在周王室炫耀秦国的武力个志向,举鼎身亡。


嬴荡无子,秦国陷入王位之争。此刻芈八子同母异父兄弟魏冉联合芈八子突发政变,杀掉嬴荡的几个弟弟后,扶植芈八子的长子嬴稷上位,是为秦昭襄王。

薄姬能够培养出著名的汉文帝,得益于人生的两次捡漏。


薄姬原本是魏王豹的姬妾。魏王豹因为被韩信所败,由此她被当做战利品,被汉王刘邦纳入后宫。意外的被刘邦宠幸过一次,生下了代王刘恒。这是薄姬生命中的第一次“捡漏”。

薄姬本身是一个存在感极低的人。刘邦分封后她便和儿子刘恒去了代国。因此避开了吕雉和戚夫人之间的宫廷残杀,以及吕后专权后的“诸吕之乱”。吕后死后,“诸吕之乱”被平。刘邦的儿子却被吕后清洗得所剩无几。刘章,陈平,周勃等人迎立代王刘恒为帝。这是薄姬人生中的第二次捡漏。

孝庄成为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助了两代圣君,也得益于捡漏。


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他和自己的姑姑哲哲,还有姐姐海兰珠,三人共侍一夫皇太极。她是存在感最低的,最不受宠的那一个。但是比起其他两个,她生下了福临。

皇太极暴毙后,未留下遗嘱。在大位继承上皇太极儿子豪格与十四弟多尔衮相争不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最后让皇太极6岁的儿子福临“捡漏”,继承了大位。而福临正是布木布泰的儿子。

【但是芈八子、薄姬、孝庄这三个人不同的地方也可谓天差地别。】

芈八子懂得为儿子铺路,却不懂得适时退出,最终身陷囹圄。

芈八子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政治女强人。当初嬴稷年幼,她以太后身份垂帘听政,朝政由自己同母异父的弟弟魏冉等“四候”把持,结果一旦掌权,就不撒手,整整让嬴稷当了整整36年的傀儡。


芈八子主政期间,坚持变法,坚持武力对外扩张,扫除秦国北方的“义渠”,为秦国统一消除了腹背之患。芈八子生性淫荡,为史书诟病;但其杀伐决断,同样为史书称道。

但是芈八子和“四贵”长期霸占朝政,最终导致了嬴稷和他们之间矛盾的爆发,最终不得已嬴稷为了朝纲独断,以囚禁芈八子,驱逐“四贵”收场。母子间的恩情荡然无存。

薄姬的一生从未触碰过权力,但是她尊崇黄老之术,影响了儿孙几代人。

薄姬忍辱负重,自己没有权欲,也培养自己儿子“无为而治”。最终活得比儿子还长,一直活到自己所以汉景帝刘启上位两年后才死。一辈子在史书上没有留下什么辉煌的篇章。


薄姬的一生追崇黄老之术,爱惜百姓,对汉初,哲学,政治,养生思维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文景之治”的产生也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孝庄点燃自己,照亮儿孙。功勋卓著,为世人所尊崇,但与多尔衮之间的权宜之计,却为宗法所不容。

孝庄是有个极有分寸的人,为了儿子能够坐稳皇位,不得不去笼络自己的小叔子多尔衮。一方面将多尔衮推上了摄政王这一个集大权于一身的位子。同时也让他骑虎难下,保持了顺治的名份。


然而,这像一根毒刺一样,种在了顺治的心里。多尔衮暴毙之后,顺治得到实权,对多尔衮进行了疯狂的清算,可见这对年轻的顺治心里种下了怎样的阴影面积?

顺治死后,孝庄扶持自己年仅8岁的孙子康熙上位,但同时也容忍着实权由鳌拜等四辅臣把持。孝庄就像一个八爪章鱼一样,通过各种结亲各种笼络,维持着一个表面统一却四分五裂的大清,目的就是为了保住儿孙的皇位。

在历经了两代人的痛苦之后,康熙终于通过“擒鳌拜”成了一个实权之君,继而通过“平三藩”,“收台湾”,实现了全国统一。继而又通过亲征准噶尔,创立了不世之功业,成为了“千古一帝”。背后有孝庄无数心酸的付出。

孝庄总是在儿孙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纵横捭阖,但是一旦问题解决,她就立刻退居幕后,她从来不跟儿孙争权。这也是她和芈八子最大的不同之处。


康熙对孝庄很孝顺,晚年伺候孝庄,甚至若干天都不换衣服。但是唯独在孝庄下葬的事情上犯了难,使得孝庄停灵37年。一直等康熙自己死了,这个问题都没有解决。


炒米视角


秦宣太后芈八子是一位合格的政治家,是一位舐犊情深的母亲,她为了儿子嬴稷的江山可谓殚精竭虑。芈月首先是一位合格的政治家,她对于权力的掌控能力超过了许多女政治家,她对于权力的迷恋也没有武则天等人大。秦昭襄王嬴稷当了五十六年的秦王,其中有四十多年是宣太后在掌权,直到她死前才将权力全部移交给儿子嬴稷。

秦武王在王城洛阳举鼎暴毙,由于秦武王没有儿子,故秦国发生了争夺君位的内斗。争君的两方分别是芈八子与惠文后,芈八子在楚国的支持下立自己的小儿子为君,惠文后在魏国的支持下立庶出公子嬴壮为君。最终芈八子手腕高超,击败了惠文后,赵武灵王以武力支持芈八子的大儿子嬴稷为君,最终芈八子选择与赵武灵王合作,立嬴稷为新君。但是为了防止赵武灵王胁迫秦国新君,芈八子垂帘听政,政务皆出于芈八子。

宣太后治国能力突出,颇有亡夫秦惠文王的遗风,她坚持商鞅法治,始终以秦国利益为重。宣太后重用同母异父哥哥魏冉,又提拨战神白起,多次攻占三晋与楚国的领土,让秦国的实力大增。宣太后将情感与国家利益严格区分,又能将二者完美结合,为了秦国与自己情感,她委身义渠王多年,后来为了秦国的国家利益,她将义渠王毒杀,且将两个私生子处死。

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不争。薄姬的一生就充分说明了她以不争为争,最终帮助儿子取得天下。薄姬不跟吕后争宠,故吕后掌权后没有加害薄姬,也没有对代王刘恒下手;薄姬为人平和,娘家势力弱小,这是周勃、陈平一帮功勋元老选择刘恒当皇帝的主要原因。孝庄辅助顺治、康熙两代皇帝,确实居功至伟,但是她的政治能力高于薄姬而低于宣太后。


大秦铁鹰剑士


历史能撑起“天”的三位母亲,芈月、薄姬和孝庄,该怎么评价?可以说,她们这三位母亲为了儿子的大业,她们做了一些令人不敢想象的事情,也因此在历史上留下的都是令人尊敬的好评:

1、懂韬光养晦的母亲——薄姬太后

薄姬是汉景帝之母,她虽是个与政治无关的女人,但她却教子有方,懂得趋吉避凶,在险恶的生存环境中护自己与儿子生活周全,从而辅佐景帝武帝成就历史功业。

薄姬虽然没有雄才大略,没有杀伐决断手腕,但她却非常有智慧,知进退。虽然她同戚夫人一样都是刘邦的宠妃,但她却为人非常低调,而且教育儿子刘恒也是一副低调无为的样子。因为她知道宫廷斗争的残酷,于是她不像戚夫人那样非要和吕雉对着干,最终被吕雉杀掉。可以说,她的不争宠为她减少了很多飞来横祸,甚至还让吕后认为自己同她是一样不被汉高祖疼惜的人,于是吕后便认为与自己一样不受宠的薄姬没啥威胁,甚至还有些可怜她,于是便放她出宫跟儿子刘恒前往封地代国。

可以说,正是她的韬光养晦,才使她们母子是毫发无伤、兵不血刃就登上帝位的,最终成为地位显赫之人。

2、懂政治又懂辅佐的母亲——孝庄太后

说起孝庄太后,可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她不但懂政治,还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她虽然少女时代就成为了皇太极的嫔妃,但却并不得宠,因为皇太极最宠爱的是她的姐姐海兰珠,但她地不甘心做一个平凡的妃子。隐忍了几年之后机会终于来了,姐姐的儿子突然早夭,姐姐因悲痛去世,皇太极也因而突然病逝……皇室政权的突然改变,引起了宫廷乃至国家的内斗,在机缘巧合下,孝庄搞定了多尔衮——这个手握兵权与皇权的重要之人,她用自己的智慧与手腕把多尔衮给牢牢地牵制住了。于是多尔衮便把她的儿子福临扶上了帝王的宝座,使她成为了最尊贵的女人。

后来,玄烨八岁登基的时候,却有权臣鳌拜挡道。孝庄太后为了玄烨顺利掌控政权,为了清朝初期的稳定,再一次出谋划策倾尽智慧,使年幼的康熙成功除掉了鳌拜,坐稳了江山。孝庄太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可谓是一位杰出的母亲。

3、最有政治手腕的母亲——芈太后

芈太后芈月,是历史上最有政治手腕的母亲。虽然年轻的时候,她在后宫之中并不怎么得势,但她却有着睿利的政治眼光与手段,在诸王子的王位争夺中,最终以她的长子赢稷胜出。嬴稷即位,即秦昭王,芈月便成了宣太后。但这时昭王年少,芈月便殿上听政,从此开始了她三十六年的执政生涯。不过,她虽然长期执政,可她却为秦国统一的大业、为儿子的政权治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秦国版图的统一,芈月以母后之尊的地位,拉拢义渠王,并不惜牺牲色相与诱惑对方,还为其生下了私生子。于是这段不一般的感情,让个性狂傲的义渠王,放松了警惕,在几年之后的某一天,芈月就突然对她下了狠手,把他给杀死在了自己的寝宫。从此消除了最后的心腹大患,为秦国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最充分的准备。


超能博士


应该说,华夏封建时代严禁后宫干政,但也不乏女政治家,而且政绩颇为不俗。不亚于秦皇汉武,她们政绩可以称为一代伟大的君主,无疑芈月、薄姬和孝庄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但如果对一下的话,芈月应该排第一,孝庄排第二,薄姬排第三,但需要说明的是,这三位不是以治国见 长,而是以培养下一代皇帝为主,也就是说,她们恪守了封建政治道德。

我们先说芈月。她是秦孝公的儿媳妇,她是秦惠文王的后妃,她是秦昭王的亲妈,她是秦始皇的玄祖母,一代风情万种的芈八子。战国第一皇后,太后。不仅给秦帝国培养了最伟大的君主秦惠文王。芈月是楚国贵族出身,出于政治联姻的考虑,年仅15岁的芈月嫁给了秦惠文王,芈月作为后宫一个普通妃子,虽然惠文王和芈月生了3个儿子,但未必真心喜爱这个女子,而之所以后世认为惠文王与芈月的感情深厚,由于秦昭王登基的时候年小,芈月临朝听政,成为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第一位女执政者。那时候芈月不过30多岁。由于秦武王赢荡的突然死亡,没有儿子。秦国国内对于何人继位发生分歧,这时。赵武灵王强烈要求让在燕国为人质的赢稷继位,秦国被迫同意。如果赵武灵王日后地下有知,这位秦昭王就是在长平之战坑杀赵军40万,不知作何感想,也许会当时就把秦昭王给宰了。

都说女人最好的作品就是她的孩子。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芈月的作品无疑是最优秀的,秦昭襄王在位56年,是整个战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如此长期在位,确保了秦国的国家政策的连续性,持续性。也确保了秦国的长治久安。秦昭襄王之所以能够76岁驾崩。他的长寿基因就来自他的母亲芈月,而秦昭襄王父亲和祖父都说四十多岁就去世了。

赢稷是芈月的第一个儿子,作为一个庶子能够登基是他的幸运,但赢稷最大的幸运是他有一个最伟大的母亲芈月。赢稷登基时候已经19岁了,芈月开始称太后(历史上第一个太后)开始执政,而且执政长达36年,直到秦昭襄王60的时候才算彻底执政。那时候芈月已经去世,但必须指出的时,芈月的这种执政是和秦昭王共同执政的,秦昭王绝非傀儡。因为芈月知道,江山最终还是儿子,自己是辅佐儿子,让儿子成长是芈月的心愿。

女人执政外戚专权是难免的,但芈月让外戚干政是有限度的,最终掌控权还是在秦昭襄王手里。可以说秦昭襄王的成功就是芈月的成功。儿子的就是芈月最好作品。一代史学大家翦伯赞说,昭王末年,“秦对六国的斗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是完全正确的,而昭襄王的基础却是芈月给他打下的。

我们在来说一下孝庄皇太后,史称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叫布木布泰论容貌,应该说从能力,才干,孝庄都应该是这三个人里最差的,皇太极在世的时候,庄妃也不受宠,但他的地位却是一步步地提高,从侧福晋,庄妃,皇太后。太皇太后。换言之,死一个皇帝她的地位就升一级。后世史书中对孝庄评价也不高。为何,很简单,孝装从来就没有临朝理政。对她的赞誉,更多的是来自康熙对她的感激。孝庄和芈月最大的不同在于,她完全是因为子以母贵。她不得皇太极宠爱。完全是因为儿子当皇帝,才得以为太后。但母不和。多有非议。后来儿子早逝。孙子康熙继位。万幸的是,孝庄与康熙的关系很很好,祖孙二人很是亲厚。在孝庄生病的时候,康熙甚至拜佛祷告折自己的寿。给祖母孝庄纳福。孝庄这才得以得以安度晚年。但孝庄一生于满清没有任何功绩可言。谈不上赞誉有家之说。

在《清史稿》说孝庄:“太后不预政,朝廷有黜陟,上多告而后行。”(就是不干政)。正式孝庄的行为,满清一朝不后宫干政一说,(慈禧不算).孝庄的最大功绩在于,在顺治在位的时候,稳定了国家政局,这应该是孝庄和多尔衮合作的结果,但至于说,孝庄下嫁多尔衮应该是没有这个事。

三个人最“浅白”和“渺小”的就是这个薄姬了。只能说她太幸运了,女神太眷顾她了,和刘邦不过偶尔为之数度春风,却是一个金肚子生下了汉文帝刘恒,薄姬(公元前215年之前―公元前155年),汉高祖刘邦嫔妃、汉文帝刘恒生母。母为魏王宗家之女魏媪。司马迁笔下的薄姬,总是一副不跟任何人争的样子。薄姬不是不争,她是没有条件争。《道德经》里有句话: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把这几句话送给薄姬很恰当,但这不是薄姬故意的,而已顺势而为,也只有这样了,因为薄姬条件,外貌。都不是出色的。薄姬不给自己争宠,那是她知道刘邦不会宠爱她,不给自己儿子争封地,儿子刘恒被立为代王。代地在当时却是最贫瘠这地,也许如此。幸运地躲过了吕后当政的“混乱”政局。不仅如此,正式由于薄姬的低调和不争。躲了所有的政治的迫害,也给自己的儿子留下最丰厚的“财产”大汉皇帝之位。

这三个人里,芈月绝对排第一,自己有能力,有水平。而且培养了秦国最伟大的君主秦昭襄王。孝庄排第二的原因就是由于康熙,孝庄把康熙养育的不错。又加上康熙敬重孝庄才有了后世的地位。薄姬地位最浅。说是与世无争实际上就是没本事,有自知之明而已。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历史上还有很多撑起一片天的母亲,武则天也算是一位!当然在这三个人里面,最伟大的小编觉得应该是薄姬了,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判定!

第一,薄姬知天命

在吕后统治的那个时代,薄姬知道,不管自己怎样都不是吕后的对手,同时,薄姬也知道,只有忍,之后才会有出头之日,当然,薄姬也知道,不仅自己要做到与世无争,同时还要求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也要做到这一点,而吕后也是因为这一点,对薄姬瞧不起,认为没出息,也就对自己没有威胁。所以就放过了他们,这就是薄姬知天命的美好结局,因为她知道能屈能伸!

第二,识时务者为俊杰

薄姬带着小文帝,他们也知道,现如今天下不太平,吕后专权,在哪个争名夺利的时代,薄姬却能够无动于衷,因为她也知道,自己的不争,也是最大的争!历史也证明,薄姬和汉文帝想的是对的,他们的退让,让那些争名夺利的皇族都两败俱伤,所以薄姬懂大局,识时务!

第三,治国理政之才

薄姬和汉文帝被封在西部偏远地方,硬是把一个荒凉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没有北方匈奴侵袭的国家,虽然很多人都觉得那是汉文帝的功劳,其实不然,因为没有自己母后薄姬的教育,汉文帝怎么会有杰出的治国安邦平天下之才!


乔瑞爱历史


这三个都是值得让人尊敬的母亲,但是各有各的不同,母亲可以说是影响孩子的第一人。教育家曾说影响儿子最大的就是母亲,尤其是君王的母亲影响的不仅仅是皇帝一人,影响着全天下人的幸福。所谓国之母肩膀所担当的自然是一个国家。


芈月篇-亦父亦母

芈月是秦惠文王的夫人,是随着大姐出嫁的小妹,在秦国的岁月里他经历过很多。在秦惠文王时期一直是不受宠的。但是事情转折点在嬴荡被鼎压死后,芈月通过赵武灵王的合作将在燕国的儿子嬴稷迎回立为秦王。作为母亲我觉得她是一个严苛的母亲,明明芈月可以在秦惠文王时期就可以耍心机上位为何不敢?为何迟迟要到嬴荡死了,秦惠文王死了她才出手?我想相对于她的姐姐,她不想让儿子从小无忧无虑的成长,在燕国做质子的日子里哪一天不是担惊受怕。小小年纪的嬴稷在这种环境中活了下来。那么后期母亲以及母亲的外戚在专政过程中,嬴稷当然会应付自如的将母亲和外戚一并拿下。我觉得这是作为母亲的成功点,但是到了晚年迷恋权利,不让嬴稷亲政,这一做法很像现如今的父母不放心孩子单飞,觉得他们羽翼未丰必须在自己保护下才安全。恰恰这点上晚年的芈月开始走向了偏路。



薄姬—用心良苦的慈母

薄姬在尼采看来他是一个隐忍的母亲,为了给孩子一条活路不惜毁容让吕雉放松警惕。薄姬的生活目标很明确一切只为活下去,他很清楚吕雉和刘邦以及戚夫人的关系,利用吕雉被丈夫一次次的背叛以及对戚夫人的仇恨,她找到了和吕雉的共同点那就是被刘邦冷落。更多时候让自己儿子装傻充楞才能活下去,与芈月不同的是她没有政治才干,也没有强大的外戚集团,她只能靠自己走出一条活路。而在儿子刘恒继位后,她也是只是一个母亲为儿子操持后宫事务。不得不说薄姬是一个不争不抢的贤妻良母。


孝庄—亦师亦母

孝庄比前面三位都要不幸,他有个不要江山要美人的败家儿子,孝庄给自己亲生儿子顺治的影响极小更多的是对她孙子康熙帝的影响。与前面两个不同的是她协助皇帝但不干政,只是幕后指导并不出面,她让康熙自己判断是非,分清大臣奸恶。在这方面我觉得有点西方式教育,她做到了前面两位的综合,这也是康熙成为华夏几年年以来所有皇帝里面的佼佼者,她的祖母对他的影响是占大成分在的。

三位母亲在不同的政治环境里面表现的都是可圈可点,对儿子的教育也是极为突出的,在现如今的社会,孝庄的教育方式更加适合吧,收放自如的教育模式才能让孩子健康的成长。你们说呢?


尼采广寒宫中坐


历史上伟大的母亲,能撑起一片天的母亲又何止这三位?

一部芈月传让今人对于秦宣太后芈月有了了解,也知道了嬴稷是秦孝公的商鞅变法后第三位秦王。芈月的厉害之处是能利用自己的优势和人脉帮助嬴稷当上秦王,并在嬴稷执政的前半期帮助嬴稷维持国家稳定,帮助国家坚持商鞅的法令,并且也安定了秦国边境。

薄姬呢。这是个懂得韬光养晦的人。她通过不争,给了他们孤儿寡母能在皇位继承人中处于可以忽视的位置。也确保在皇位争夺中生存了下来。而且,正因为这个原因,他们也被大臣们推上了至尊的位置。还有的是在文帝继位之后,利用她的个人关系和能力,笼络了大批权臣,大多是追随刘邦打天下的并且反对诸吕的人,利用他们保证了权力的顺利交接和稳定。

至于孝庄,这个被演义和电视剧玩儿坏了的老太太,在福临尚且年幼,皇太极英年早逝的不利背景下,面对多尔衮对皇位虎视眈眈的情况,她通过利用自己跟多尔衮的关系,也晓之以义,将多尔衮推到了摄政王的位置上这是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也把多尔衮给牵制住了。最主要的是也利用了多尔衮的影响力,保证了福临的皇位直至成年。

其实,历史上,又何止这三个撑起了一片天的母亲呢?

哪怕是帮助孩子取得王位或者皇位,也不仅仅这三位。何况还有很多普普通通的生活的母亲,为了子女,替子女撑起一片天空,帮助子女成长。

向母亲致敬!向全天下的母亲致敬!


听雨南苑


题目所提到的三位母亲,为自己的儿子撑起了“天”,是三位了不起的母亲,那么她们究竟有怎么样的经历才能被给予这个评价呢?

泰国芈太后

她是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本是楚国人,而后成为秦惠文王嬴驷的姬妾,称芈八子。公元前306年,秦武王举鼎身亡,又无子继承王位,因此王位之争落到了武王的弟弟们之中。作为文王的姬妾,芈八子也为文王生下了3个儿子,自然这次的帝位之争他们也在其中。

最终这场王位争夺以芈月长子赢稷的胜利告终,嬴稷即位,即秦昭王。而作为他生母的芈八子为太后,因昭王年少,芈太后听政,舅舅魏冉为将军。芈太后开始了她三十六年的执政生涯。

芈太后执政期间,秦国版图在她的决策和选择中不断扩大,支持商鞅变法,坚持改革,主张国家统一,稳定秦国内政。对外,除了对抗六国之外,秦国还要面对北方的一个部落——义渠,而南方还要面对出国的夹击,双线作战肯定不靠谱,因此芈太后决定先稳住其中一边,她用美人计,对义渠王投怀送抱,不仅如此两人还私通生下了孩子。这段维系多年的婚外情,让义渠放松了警惕,可万万没想到的是,秦宣太后趁义渠王不注意,下了一个狠手,把他请到秦王的宫殿,就把他给杀了。群龙无首的义渠就此灭亡。

消除了心腹大患义渠,为秦国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安稳的后方基础,提供了雄厚的军事资源。虽然她长期执政秦国,可同时她也为秦国、为儿子的统治治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西汉薄太后

相较于芈太后,薄太后就低调了很多。

薄太后是汉高祖刘邦的姬妾,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了刘邦的宠幸,怀上了孩子,即汉文帝刘恒。但那次之后,薄姬便很少见到刘邦,也不怎么得刘邦的宠爱。这看似不幸的背后,也为薄姬母子带来了生机。

公元前195年,刘邦去世,吕后的儿子刘盈即位。刘邦生前得宠的姬妾们,被吕后基本都收拾干净了。而薄姬生前的不得宠,成为了她从吕后魔掌下逃脱的机会。吕后对不得宠的薄姬没啥恨意,于是放她出宫跟儿子刘恒前往封地代国。

刘盈、吕后相继去世后,刘盈无子,而刘邦的儿子们都被吕后收拾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一个几乎被人忘记的刘恒。于是众臣将刘恒迎回继承帝位,即汉文帝。

虽说薄太后没有芈太后那样的雄才大略,也没有她的杀伐决断,但是她有智慧,知进退。薄太后知道宫廷斗争的残酷现实,因此无论是她还是她教育刘恒,都是低调清静无为,正是这样的情境,才让他们母子俩躲过吕后的清算,最终才有显赫的地位,可以说薄太后母子是没有毫发无伤、兵不血刃就登上帝位的。

清朝孝庄太后

与前两位相比,相信大家对孝庄太后就很熟悉了。

孝庄太后博尔济吉特氏是清太宗皇太极的侧福晋,皇太极称帝后,她被封为庄妃,为皇太极育有三女一子,这个儿子就是日后继位的顺治帝福临。

早年的庄妃并不得宠,皇太极的后宫中最得宠的是她的姐姐宸妃海兰珠。若不是海兰珠的儿子早夭,海兰珠红颜薄命,皇太极突然病逝未来得及留下遗诏,可能孝庄太后终其一生只是平凡的太妃。而在这些机缘巧合下,孝庄和福临得到了机会。

皇太极突然病逝未留下遗诏,皇太极长子豪格与弟弟多尔衮展开了皇位之争。双方久久争执不下,最终折中各退一步,选择了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位,多尔衮为摄政王,生母庄妃成为了太后。福临继位时年纪六岁,朝政大权大部分把持在多尔衮手里,简单说,如果没有搞定多尔衮,那么孝庄母子随时有可能被多尔衮舍弃。但顺治帝却安安稳稳的在皇帝位置上呆了十几年,熬死了多尔衮,这背后必有孝庄的教导和周旋。

顺治帝死后,顺治帝的第三子玄烨即位,孝庄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跟他父皇一样,玄烨八岁登基,虽然没有了多尔衮,但有个鳌拜。在除鳌拜以及康熙帝早期的一些大动作中,孝庄太后同样功不可没,尽全力支持和帮助自己这个孙子,为清朝初期的稳定,以及清军入关后的管理,影响颇大,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


若浅话史


八子是战国时著名的女政治家,薄氏是富贵命持家女人,与政治无关,汉代有位杰出的女政治家是窦太后,文帝妃景帝母,辅佐景帝武帝成就历史功业,孝庄太后亦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辅佐顺治康熙。


明月86906


芈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政治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位太后,也是第一位以太后之尊临朝听政长达四十一年。

薄姬我的评价是她是一位好母亲,生育了一位好帝王。

孝庄也是一位懂政治家好妻子、母亲、奶奶。辅助三代帝王,出来了一位千古一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