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和辰商業:害怕!深圳房價

對於遭受過一戰二戰炮火的地球來說,2019年是及其平淡的一年;對於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中國而言,2019年也只能說是波瀾不驚的一年;但對於深圳來說,2019年,卻是足可以載入深圳城市發展史冊的一年。

之所以說足以載入深圳城市發展史冊,不是因為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出爐,要知道在大灣區規劃中,深圳的地位不僅遠遠低於香港、澳門,甚至風頭還被省城廣州蓋過。之所以說足以載入深圳城市發展史冊,也不是因為“先行示範區”的落地,如今自貿區、國中城市、自貿港遍地,都快爛大街了,含金量還剩下幾許,大家都心知肚明。2019年對於深圳,之所以說足以載入城市發展史冊,是因為這一年,深圳二手房均價超過北京,成為全國最貴的城市。

和辰商業:害怕!深圳房價
對於深圳而言,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這是深圳二手房價第一次超過北京。1


關於深圳高房價的原因,各種分析很多。比如經濟發展程度高,比如人口結構年輕,比如居民財富意識強烈,比如貸款政策友好,比如全國性的通脹導致的貨幣貶值,等等。當然,這些都是原因,但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話,以上種種,又都不是根本原因,都只是表象。深圳高房價的根本原因,在於其土地稀缺加上人口眾多造成的供需嚴重失衡!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北京的面積是16410平方公里,是唯一超過一萬平公里的。上海和廣州的面積差不多,上海是6340平方公里,廣州是7434平方公里。

和辰商業:害怕!深圳房價
而深圳面積最小,不到北京的一個零頭,只有1997平方公里。大概是北京的八分之一,上海的三分之一,廣州的四分之一。但是深圳的人口,卻並不少。從官方公佈的數據來看,北京和上海人口差不多,北京大約在2150萬,上海在2400萬。廣州和深圳相當,廣州大約有1500萬,深圳大約有1350萬。當然,實際人口數可能遠遠不止這麼多,從居民用水用電量、城市生活垃圾量推算的話,北京人口大概在2500萬,深圳人口大概在2000萬,深圳的實際人口,嚴重被低估。因此,從人口密度上來看的話,深圳是6500人/平方公里,上海是3800人/平方公里,廣州是2000人/平方公里,北京是1313人/平方公里。深圳是全國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是北京的5倍,廣州的3倍,上海的1.7倍。換句話說就是,深圳是全國土地最稀缺的城市。當然,這還只是從表面數字來計算,深圳的實際情況,比這還要糟糕。由於地處珠三角,深圳市內多山、多湖,因此,深圳可開發土地,比1997平方公里要小的多。從這個角度看,地處華北平原的北京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的上海明顯就要好的多。北京五環之內,基本一馬平川,甚至同處於珠三角的廣州都要好過深圳。深圳面積小,可開發土地少,造成的結果就是深圳的住宅用地及其稀缺,以最近兩年的深圳土地出讓情況為例:

2019年,深圳一共出讓住宅用地14塊,規劃建築面積241萬平方米,平均按照一套住房90平米計算,大概可以建2.27萬套房。

2018年,深圳一共出讓了10塊居住用地,規劃建築面積64萬平方米,按照一套90平米計算,大概只能建7100套房。也就是說,2018年和2019年兩年,深圳的商品房有效供應是2.98萬套,不到三萬套。
而同時期深圳的人口增量呢?2018年,深圳人口增加50萬。2019年深圳人口增量還未公佈,2017年的時候,深圳人口增量是62萬,我們假設2019年深圳人口增加50萬。

和辰商業:害怕!深圳房價
那麼兩年間,深圳新增加人口就是100萬,但是市場只供應了3萬套住房,33:1的供需比,這種矛盾,也是史無前例的全國第一了。而這,還沒有計算深圳存量人口中大量無房人員的購房需求。打個不恰當的比喻,這就像33個亟待成婚、嗷嗷待哺的單身漢,面對只有1個未婚女子的供應,哪怕她是鳳姐,最後這聘禮也非得競爭到志玲的高度不可。很多人可能對兩年三萬套的供應沒有什麼概念,那麼不妨做一個橫向比較,以供應量及其充足的重慶做一個對比。在重慶的供地巔峰時期,2016年重慶出讓了2054萬平方米,2017年出讓了2373萬平方米,兩年累計供應4427萬平方米,同樣按照一套90平米計算,2016年2017年重慶累計供應住房約50萬套。也就是深圳的供應量,只有重慶的十七分之一。試想,如果把重慶的供應量搬到深圳,估計深圳的房價,也會分分鐘給弄趴下。深圳是把鳳姐“賣出”了志玲的價,而重慶,硬是把志玲“賣出”了鳳姐的價!目前,深圳市人口是1350萬人,按照這個增長速度計算,三年內深圳的人口將達到1500萬,以3個人為一個家庭測算,深圳至少需要500萬套住房,這裡面還不包括一個家庭投資需求購買的二套、三套房。而目前深圳市一共有多少套房子呢?兩年前,深圳公佈過一次數據,就是截止到2018年7月,深圳總共可交易的、產權清晰的商品房數量,是154.02萬套。算上這一年半的供應,也就是說深圳目前總共的商品房數量不超過160萬套。很簡單的數學題,深圳的商品房缺口是340萬套。特區40年,深圳一共才建了160萬套商品房,這要多少年才能把這340萬套住房的缺口補齊?假設深圳學習重慶,大幹快上,每年新建25萬套商品房,這也需要13年,才能把這個大坑給填滿。問題是,即使深圳市有這個決心,深圳有那麼多土地嗎?按照國際慣例,一座城市土地開發面積超過30%,就達到警戒線了,而深圳到2016年的時候,城市土地開發強度已經接近50%,遠遠超過30%的警戒線,目前的深圳,屬於超負荷運轉狀態。
和辰商業:害怕!深圳房價
2018年底的時候,王石在一個論壇上提到一個數據,就是深圳剩餘可開發的土地面積不足20平方公里。深圳總面積也就1997平方公里,也就是說,目前深圳能開發的土地,還剩下1%。因此,目前的深圳,其實是一座無地可供的城市,深圳的土地供應,絕大部分都是來自於舊城改造!

所以,在如此極端的供需矛盾之下,如果不想辦法增加深圳的住宅供應,別說深圳二手房價格超過北京,就是超高香港,登頂全球第二,也就是三五年就能看到的事。


2


高房價對於深圳城市長遠發展的影響,明白人都能看出來。高房價的擠出效應帶來的“產業空心化”,正在拖累深圳的經濟發展。2019年,深圳的GDP增速是6.7,不僅創下近40年新低,而且還首次被廣州超過,2019年廣州GDP增速是6.8%。如果不是去年下半年深圳加急拍賣了幾塊高價地,深圳的GDP會非常難看。深圳經濟失速,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量企業的外遷。2015年,深圳房價一年上漲60%,大概從2.3萬跳漲到3.5萬。以高收入著稱的華為看著這房價,也有點扛不住了,公開表示過深圳的高房價讓員工吃不消,於是2016年,華為就開始“跑”了。不過2016年華為跑的還只是自己產業鏈下游的製造環節。到了2016年,深圳房價在2015年的基礎上,再次上漲約60%,衝破5.5萬每平米,這一次,華為可能真有點受不了了,於是又跑了一次,將上游的研發部門,都搬到了東莞松山湖。華為曾經多次表達高房價對企業的衝擊,像華為這樣公司,員工要想在深圳買房,都很困難了,所以華為著手從深圳逐步撤退。其實,華為表示員工在深圳安家落戶難,並不是指華為老員工,而是指現在及今後加入華為的年輕新員工在深圳買房難。早期入職華為的員工,其實基本都已經在深圳買房安家,而且以在華為的收入,很多工作十年以上的老華為人,在深圳大多不只一套住房。

和辰商業:害怕!深圳房價
2018年,一名華為員工就在企業內部BBS上分享過自己10年內在深圳購入6套房產的經歷。這篇文章全網閱讀量應該超過五千萬,現在還能檢索到。以目前深圳的房價,新入職的年輕員工,要想在深圳買房,已經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了。別說10年6套,白手起家的話,六年一套都吃力。這兩年,和華為一樣選擇跑路、撤出深圳的企業不少。2019年,深圳甲級寫字樓的整體空置率達到22%,部分地區的空置率甚至超過50%,是四個一線城市中最嚴重的。而在2018年的時候,深圳的這一數據還是10.3%,比上海還要低一些。一年時間,深圳甲級寫字樓的空置率就翻了一倍,產業支撐不足的表現,非常明顯。如果不扭轉這種局面,深圳的下一站,就是香港,第二產業徹底退出,完全只剩下三產。但是,一個完全依靠三產支撐的城市,深圳真的準備好了嗎?金融、貿易、服務、旅遊這四塊,在對接全球資源方面,深圳敢說哪一個比香港強?香港作為全球資本進入中國的一箇中轉站,匯聚了海量的資金,而且這些資金來去自如,作為示範區的深圳,能夠做到嗎?

很顯然,香港作為全球資金進入中國的“自由港”地位,不是一個“先行示範區”的頭銜就能輕輕鬆鬆、隨隨便便取代的。


3


可能深圳自己也意識到,再這樣在那一畝三分地上關起門來自嗨,這種玩法遲早弄出大問題,於是深圳也準備想些辦法。
所以在2018年底的時候,深圳牽頭,和汕尾一起搞了一個深汕合作區,弄了一塊飛地出來。但是明白人都清楚,這種所謂的飛地,完全就是隔靴搔癢,中間隔著老大一個惠州。

和辰商業:害怕!深圳房價
合作區出讓再多土地,也不會在深圳這邊掀起任何一絲波瀾。所以大家看到,深汕合作區成立之後,除了合作區的房價拉昇了一波之外,深圳該咋的還是咋地。2019年,深圳房價無視調控,脫離地心引力,再次上漲30%。要釜底抽薪解決深圳高房價的問題,關鍵還是在於擴容。從城市面積上實實在在給深圳“搞大”,而不是虛頭巴腦假把式地玩飛地的概念。對於城市的擴容,其實北京上海早有成熟經驗。早期北京的面積,比現在小的多,大概也就是現在的六環內那麼大。1958年3月,河北省的通縣、順義、大興、良鄉、房山5個縣和通州市劃歸了北京市,這些地方就是現在北京六環邊的第一圈衛星城。10月,河北省懷柔、密雲、平谷、延慶四個縣再次劃歸北京市,這是北京建國後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擴界,也基本成就了現有的行政區劃格局。上海也類似。1949年,上海剛剛直轄那一會兒,面積其實只有618平方公里,大概也就現在外環以內那麼大一點地。到了1958年,由於上海市區的糧食供應嚴重不足且郊區很小,沒有足夠的糧食供應市區。為此,當時的上海市委第一書記柯慶施向中央打報告,請求中央把臨近江蘇的部分地區劃給上海,後周總理親自批示,把江蘇省的十縣劃入上海。1958年1月,原江蘇省松江專區所屬的上海縣、寶山縣、嘉定縣劃入上海市。11月,江蘇省蘇州專區所轄的松江縣、川沙縣、南匯縣、奉賢縣、金山縣、青浦縣併入上海。12月,江蘇省南通專區所轄的崇明縣劃入上海市。三次擴容,讓上海面積從618平方公里暴增10倍,達到6340平方公里。這才形成了今天大上海的格局。如果不是這3次擴容,就窩在那618平方公里土地上,很難想象上海會有今天的發展。而深圳就比較悲催,從成立特區以來,一次擴容的機會都沒有,唯一的一次“擴容”,還是自己內部消化。當時成立特區的時候,政策規定一個特區只能帶一個縣,所以深圳當時就給劃了寶安一個縣,同時間成立的廈門特區也一樣,只劃了一個同安縣。1992年,深圳感覺面積不夠用,於是就把寶安縣內部消化,變成了寶安區。只是1992年南巡之後,深圳發展更迅猛了,地越發緊張,但是環顧四周,深圳已經沒有縣可消化了。
和辰商業:害怕!深圳房價
因此,這些年看著武漢、南京、杭州、天津這些城市因為發展需要,紛紛撤縣改區,做大市區,估計深圳真是羨慕的流口水。過去四十年,高速發展的深圳,就像一個容積不大的空瓶子,無數的沙丁魚前赴後繼往裡衝,沙丁魚越來越多,但瓶子就那麼大,一步一步終於把深圳搞成了擁擠不堪的沙丁魚罐頭。深圳要想像青島、天津那樣,通過撤縣設區增加土地供應的路子,是想都不用想的,那麼只能向外,吞併周邊的市。高層對於深圳的擴容,其實內部已經醞釀了很久。目前,幾家智庫做了三套方案,已經遞上去了。第一套方案,是把整個東莞直接劃給深圳。這套方案的出發點是從產業融合的角度來考慮的,合併之後,深圳主攻中高端製造業,東莞承接中低端製造業,完美互補。融合起來基本無縫對接。但是這套方案執行起來有幾個問題。第一,廣東省不願意。深圳屬於特區,計劃單列市,雖然統計GDP的時候,深圳的GDP算到廣東省裡面,但是深圳的財稅又不交給廣東,而是直接給了中央,所以,廣東相當於是要了面子,但是沒有得到實惠。所以,把東莞劃給深圳,就相當於斷了廣東一個稅收來源,而且這個稅收來源還不小。東莞2019年GDP是9482億元,接近萬億,在廣東排名第四,僅次於深圳、廣州、佛山,在全國也在30強以內,十足一個大奶牛,要把這頭大奶牛送給深圳,廣東自然是極不情願的。第二個問題是,東莞面積太小,只有2465平方公里,即使全部劃給深圳,加上深圳的1997平方公里,也就4462平方公里,也幹不了啥大事,而且目前東莞的城市土地開發強度,也超過了40%,僅次於深圳,因此劃給深圳,對於增加深圳的可用土地面積,作用也有限。第二套方案不是從產業融合的角度來考慮,而是立足深圳的長遠發展。深圳不是缺地嘛,那就乾脆把惠州全部劃給深圳得了。惠州劃給深圳,好處多多,而且從廣東省角度來看,也更加容易接受一些。第一,惠州面積足夠大,土地足夠多。惠州一共是1.16萬平方公里,加上深圳的1997平方公里就是1.35萬平方公里,而且,目前惠州的土地開發強度,不到10%,完全可以滿足深圳未來至少50年的用地需求。第二,惠州GDP大概只有東莞的一半,這塊肉割起來,廣東省估計沒割東莞那麼疼。如果能適當做一些補償,比如對廣東上繳財稅降低幾個百分點,應該就能勾兌成功了。第三套方案就是東莞和惠州各劃一部分給深圳。這套方案屬於折中型,但是涉及到三個市的區劃調整、人員安置等,行政成本較高,管理難度較大。因此,客觀上說,把整個惠州併入深圳是最優選擇。
和辰商業:害怕!深圳房價
但是合併惠州,也有一個比較大的風險,就是深圳今後的房價,會怎麼樣。合併惠州,短期內惠州的房價,一定會是無數個漲停,尤其是臨近深圳的區域,就地翻一倍完全可能。但是問題來了,惠州房價起來毋庸置疑,深圳房價怎麼辦?長遠看,如果把惠州併入深圳,那麼深圳理論上就完全不缺地了,只要深圳願意供應土地,不缺地的深圳就可以像重慶那樣一年供應20萬套住房。如果深圳加大住房供應,如果供需矛盾不再突出,深圳房價扛不扛得住?萬一深圳房價扛不住,被刺破了,影響到深圳的經濟怎麼辦?這說好的示範區還搞不搞?而且,全國房價,每一輪都是深圳領漲,然後上海北京廣州南京杭州這些城市跟漲。如果深圳跌了,這些城市要不要跟跌?如果其他城市跟進,全國普跌,這個結果,能不能承受?所以,關於深圳擴容,雖然在五年前房價大漲的那一輪開始之後就一直在討論,但是始終處於議而未決的狀態,主要的原因就是對擴容之後的結果,評估不足。如今,深圳的房地產,基本快成金融產品了。一個稅線調整的利好,都能把房價拉一波,房市硬是被深圳人民玩成了股市。因此,目前的深圳,不擴容吧,以深圳人民的暴躁性,預估三五年內就會把深圳的房價搞到香港的高度,至少看齊澳門,到時候深圳就真成為下一個香港了。而擴容吧,萬一真捅了簍子,影響了經濟,示範區被弄趴下了,這個責任誰來承擔?

所以,深圳眼下的情況就是:進退兩難,騎虎難下,僵在那裡了。


4


那些在深圳有房的人,絕大多數估計都是不希望深圳擴容的,因為擴容會損害個人利益。就像當年董特首搞八萬五計劃時候一樣,反對聲最大的,就是香港有房人群,甚至那種只買了五六十平小房子、有極大改善需求的香港居民,也嚴重反對。因為八萬五計劃嚴重影響到了香港的房價,讓資產縮水。但是從深圳城市長遠發展來看,從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角度出發,深圳的擴容又勢在必行,香港高房價暴露的問題,已經讓我們充分看到並感受到害怕。畢竟,一片海域沙丁魚的數量過多,密度過大,食物不夠之後,沙丁魚也會通過以同類為食的方式解決生存問題。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惠州併入深圳,讓深圳不再缺地,消除人們對深圳土地供需矛盾的焦慮,然後再平穩開發,防止深圳房價大起大落,儘量維持在一個平穩區間,這,對於深圳乃至中國長遠的發展,可能才是最優的選擇。而且,這也是深圳作為示範區,應該起到的示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